第128章 南陽之戰,火燒博望坡!
雙穿門:我能往返漢末三國 餘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曹操從兗州撤退,分為前中後三軍,他親自率軍殿後,抵擋徐榮、呂布等將的追殺。前軍和中軍穩步推進。
在進入豫州潁川的時候,曹營前軍和中軍遇上汝南黃巾賊劉闢。
劉闢乃是豫州汝南、潁川一帶的黃巾賊首領。
原歷史中,劉闢在官渡之戰背叛曹操呼應袁紹,與劉備聯手對抗曹軍,但卻被曹仁潰敗。
這一世劉闢還是豫州黃巾賊,在張遼和徐晃鎮壓之下,夾縫生存,生出了投靠劉羽的想法。
但草寇降將轉投,如今猛將如雲的劉羽不一定看得上。
因此劉闢想了一個辦法,想要藉著曹操敗退之際,透過擊潰曹軍當作進獻之功,轉投劉營。
在劉闢統率豫州黃巾賊阻擋之後,曹營的兵馬再次分兵,曹仁統率的中軍留守阻擋,令夏侯惇統率的先鋒軍繼續向南陽開拔。
當夏侯惇統率近萬兵馬靠近南陽的時候,他就收到了張繡率軍鎮守南陽的訊息。
考慮到兵貴神速,夏侯惇並沒有等待大軍合圍,直接對南陽葉縣發起進攻。
如今曹營正在躲避劉營的追殺,如果他們先鋒軍無法在南陽開啟突破口,他們曹軍將被堵截在南陽之外。
到時候,前無退路、後有追兵,真的是走投無路。並且夏侯惇也想要透過強攻,試探張繡兵馬的虛實。
只是讓夏侯惇沒有想到的是,在葉縣雙方爆發大戰,張繡兵馬潰敗,向後方南陽郡治宛城收縮防線。
此戰夏侯惇繳獲糧草輜重和戰俘。
夏侯惇透過對俘虜的審問得知,此次劉羽派遣張繡鎮守南陽,主要的目的是震懾荊州劉表,他們都沒有想到,曹操會放棄兗州基業,果斷繞道荊州南陽。
戲志才這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策,實際上是兵行險招,但如今看來發揮奇效了!
夏侯惇還得知,張繡麾下兵馬不過只有五千,此次葉縣戰敗損兵折將,不知道還有沒有剩下兩三千,正是趁勝追擊,一舉殲滅張繡兵馬的時候。
夏侯惇透過戰俘、情報、以及南陽的情況,做出了這個判斷之後,果斷下令追殺張繡潰兵,想要擴大戰果,將南陽郡這個最大的威脅解決!
……
“文和,此計確定可行嗎?萬一人家夏侯惇不率兵追殺,而是在葉縣安營紮寨屯紮,等候曹軍中軍、後軍合兵,我們就全盤皆輸了!”
張繡望向一旁從容淡定的賈詡。
“稍安勿躁,曹軍必定趁勝追擊。”
張繡只能點點頭,依計行事。
其實葉縣之戰張繡還能支援,不至於敗的那麼徹底。但賈詡卻對其說道:
“我軍五千兵馬鎮守南陽,目的是對峙荊州劉表。曹營意外放棄兗州繞道南陽,數萬大軍兵臨城下,這時候我們腹背受敵。萬一荊州劉表暗中使詐,我們將全盤皆輸。
“既然如此,不如以退為進,誘敵深入。
“曹營放棄兗州根基,宛如無根之萍,急於尋找一塊根據地發展。此時他們性情急躁,若是敗戰誘敵,必將令其上鉤。並且可安插細作於戰俘之中蠱惑,推動他們追擊。
“葉縣距離宛城之間需要途徑博望坡,這裡山路狹隘,大軍行進之際難以掉頭,我們只要誘敵於此,埋伏兩側,火攻燒之,必定大敗敵軍!
“此戰若勝,一能擊潰曹軍的勇猛精進之勢。二能震懾荊州劉表,令其不敢輕舉妄動,甚至打消參與爭霸天下的野心!”
張繡基於對賈詡的信任,以及賈詡曾經智計百出的形象,答應了這個鋌而走險的計策。
…
葉縣潰敗後,夏侯惇收穫糧草輜重和戰俘,本就有趁勝追擊的想法,又意外從戰俘口中得到了情報,這更加推動夏侯惇的追殺決策。
夏侯惇率兵追殺!
張繡對賈詡更加信服,為了令夏侯惇不至於驚醒過來,敗退途中張繡還且戰且敗、且敗且退,詐敗誘敵到博望坡伏擊處。
正當夏侯惇想要趁勝追擊,更進一步的時候,埋伏博望坡兩側的伏兵頓時殺出,藉著地利和提前準備的火攻之物,燒的夏侯惇先鋒軍潰不成軍。
幸好中軍曹仁部隊解決劉闢等黃巾賊趕至,於危難之際救回了夏侯惇等潰兵,不至於令這支先鋒軍全軍覆沒,不然夏侯惇都要飲恨在博望坡了!
此戰令曹軍軍心震動!
曹軍放棄兗州基業,千里奔襲向著南陽奔逃,背井離鄉、前路渺茫,其實軍心士氣本就有些患得患失。
但在曹軍諸將勇猛精進的刺激下,金錢財帛的利誘下,以及葉縣等戰的勝利推動下,還能壓下這種不安的感覺,寄希望於新的開始!
可隨著博望坡一戰,被火燒的潰不成軍後,那種壓抑著、強忍著的低落感,隨著潰敗蔓延出來,止都止不住,以至於軍隊都快要譁變了!
如今的曹營,逃兵加劇,眾將士對前路渺茫、看不到未來,再加上背井離鄉的那種陌生感,多重影響疊加起來,整支軍隊已經處於生死存亡的崩潰邊緣!
稍微處理不好,反殺將領譁變都有可能!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殿後的曹操也率軍趕至南陽,屯兵葉縣。
夏侯惇令人將自己五花大綁,前去負荊請罪。曹操沒有怪他,親自為他鬆綁。
令眾將為之動容,更加忠心!
夏侯惇和曹仁彙報軍情,曹操心下凝重,明白他們已經來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曹操放棄兗州,如今等於無根之萍,現在別說在南陽站穩腳跟,甚至自己的軍隊都要掌控不住了。
但曹操心中凝重,可面上卻鎮定自若,他對麾下眾將士說道:
“諸位無須擔心,我已經與荊州劉表結盟,前後夾擊,必可反撲張繡兵馬。他們不過是臨死前的垂死掙扎罷了!”
此言令險些譁變的軍隊頓時鎮定下來,很快被驚疑轉移了注意力!
荊州劉表,這不是劉羽的盟友,並且是劉羽親自任命的漢室宗親嗎?!
劉表會選擇背叛劉羽,而與他們曹營結盟嗎?!
眾人有些面面相覷,不敢置信!
這時候,曹操混在軍中的親信立刻開始引導節奏——
“荊州劉表稱雄荊江,勢力日漸膨脹,野心壯大。自然不甘於受到劉羽的掣肘和擺佈!況且劉羽挾天子,只要是漢室忠臣,都會勤王救駕的!”
“就是就是!你們以為張繡為何來到南陽鎮守?真當他們未卜先知算到我們即將到來嗎?不過是為了震懾荊州劉表!劉表和劉羽也是貌合神離!”
“正因為貌合神離,劉表想要擺脫劉羽,與我們結盟是最好的選擇了!主公手中可是有陛下‘勤王救駕’的詔令,我們是正義之師、我們是王者之師啊!”
“我們為何拋棄家鄉故土跟隨曹公奔逃南陽?是為了榮華富貴嗎?是為了封侯拜將嗎?都不是!是為了心中那抹對漢室的忠誠!羽賊,人人得而誅之!”
“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在葉縣大獲全勝,博望坡一戰失利有什麼可怕的?等到荊州劉表從背後包抄,我們從前面出擊,必定令張繡困守宛城,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經過曹操親信的引導後,曹營上下頓時從博望坡潰敗的頹廢絕望,轉向了與荊州劉表結盟之事上,甚至與荊州劉表前後夾擊張繡之事上。
曹操這一手禍水東引,轉移注意力的辦法,算是暫時穩定住了軍心,不至於令軍隊譁變,就連逃兵的趨勢都暫時緩解住了。
可是,這只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啊!
“主公,我們沒有與劉表結盟,就算誆騙底下將士,但也不是長久之計。只要時間久了,就會不攻自破的。到時候影響更大!”
曹仁有些苦惱。
曹操率軍趕至南陽,聞訊博望坡火燒潰敗後,在那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能出此下策,曹營嫡系曹家、夏侯家諸將都知道!
但他們也知道,這隻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剛才是為了穩定軍心,因此陪曹操演一場戲。但忽悠住底層士卒後,卻並沒有令這些高層將領放鬆,反而更加患得患失、擔驚受怕起來!
戲志才解釋說道:
“其實奔逃南陽的途中,主公就已經去信一封給荊州劉表,陳說利弊,希望與其結盟。但劉表並沒有回覆,此舉,也是一種圖窮匕見!”
“志才此計,雖然有些鋌而走險,但我覺得可行。如今情況緊急,也能暫時緩解軍中譁變態勢。哪怕未來失敗了,時間過去那麼久,我們也已找到其他辦法破解了。”
曹操道出了真相,這類似“逼上梁山”的計策,正是出自戲志才。
戲志才看出劉表的野心,有爭霸天下的圖謀。以及劉羽派兵鎮守南陽,對峙荊州的意圖。都在證明劉表和劉羽貌合神離,甚至有分崩離析的可能。
這種情況下,曹操放棄兗州奔逃南陽,想要站穩腳跟,穩住劉表、結盟劉表,這是最佳選擇。這也是“遠交近攻”另一途徑“近交遠攻”的反向利用。
“原來是軍師出謀劃策!但劉表會叛應我們嗎?他哪怕野心膨脹,已經有自立的想法,麾下文臣武將也在攛掇其問鼎中原。可值此情況,他坐山觀虎鬥不好嗎?”
樂進有些驚疑問道。
戲志才說道:
“劉羽派遣張繡鎮守南陽,已經表達了對劉表的不信任態度。劉表若是想要問鼎中原、爭霸天下,不可能一直臣服劉羽。
“我們握著陛下的‘勤王救駕’詔令,有名正言順、師出有名的大義,劉表若是不把握這個機會呼應我們,未來他再也找不到叛離劉羽的機會了。
“而且我們在軍中宣揚與劉表結盟,暗中可以繼續煽風點火、渾水摸魚,等到謠言傳得滿城風雨的時候,就能造成既定事實了。
“那時候,劉表要麼果斷表達對劉羽的臣服,要麼只能被迫響應我們。坐山觀虎鬥?情況已經不允許劉表左右逢源了!
“並且此舉,也能禍亂敵軍軍心!”
…
經過戲志才的分析解釋後,眾人恍然大悟,終於明白過來了!也被戲志才這“一箭三雕”之計震動,歎為觀止!
曹操點頭,繼續說道:
“而且劉表看似掌控荊州,實則與荊州世家共治。劉羽推行的攤丁入畝,令世家大族為之惶恐,不少甚至就是中原避禍荊州的世家大族。他們會允許劉羽染指荊州嗎?
“如今劉羽揮兵南下,我們接連敗退,荊州將承受劉羽兵鋒所指。哪怕劉表想要臣服,荊州世家也會推動他反抗劉羽。而我們就能趁機出手。
“我在信中請求為劉表鎮守南陽,拱衛荊州,為北側屏障。只要劉表答應,我們就能暫時在南陽安營紮寨,伺機而動。可南下江南、可北上入漢中,甚至可入荊州!”
…
曹操這麼一說後,眾將領也放心下來了。
這時候曹操與戲志才對視一眼,君臣會心一笑!
戲志才可以成為曹操的謀主、股肱之臣,靠的就是這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以及性情相投,還有戲志才卓越的智謀。而這一次,君臣兩人的配合,又一次化險為夷了!
“曹操和劉表結盟”的訊息,在曹營的推動下,頓時傳得南陽滿城風雨,甚至傳到了荊州之內。
……
南陽郡治宛城。
張繡兵馬葉縣詐敗、博望坡火燒夏侯惇先鋒軍大獲全勝後,就退守到南陽宛城這裡。
宛城控制著淯水核心節點,這是南北交通的水路要道之一,淯水溝通漢水,直達長江。而淯水和漢水的核心則是襄陽。因此宛城和襄陽都十分重要!
張繡兵馬退守宛城後,下令固守。想要在這裡阻擋曹軍繼續進攻。不過當“曹操和劉表結盟”的訊息傳來後,張繡麾下頓時軍心震動!
哪怕有博望坡大獲全勝的戰績,但他們畢竟兵馬不如敵軍,寡不敵眾,負隅頑抗。又得知背後的荊州劉表與曹操結盟,腹背受敵,自然有些患得患失了!
然而賈詡卻一眼看出,這是曹營的離間計:
“如果荊州劉表與曹操結盟,我們在葉縣潰敗,他就應該出手了。甚至在博望坡設伏,他就應該出手救援,但劉表並沒有!”
“所以劉表沒有與曹操結盟?我們的背後暫時無憂?”張繡略微放鬆,但很快又揪心起來,因為賈詡搖了搖頭,“文和,你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劉表勢力膨脹後,漸漸生出了野心。主公這才派遣我們鎮守南陽,避免劉表伺機北上,腹背受敵。曹操此舉,有可能推動劉表叛應。”
賈詡擔憂說道:“如今曹操與劉表結盟的訊息,傳得沸沸揚揚,哪怕是假的都有可能變成真的。我們軍心震動,未知擔憂,不能坐以待斃下去。”
“文和有何妙計?”張繡急問道。
賈詡想了想後說道:“你去信給荊州劉表,告知曹軍勢大,請求糧草輜重和軍需物資援助,看看他的反應。”
張繡依計行事。
……
“曹操與劉表結盟”的訊息,以及“張繡求援”的信件先後到達荊州。
這令荊州上下人心惶惶!
因為中原戰亂,世家大族避禍南下,或前往江東、或來到荊州,因此荊州這裡人文鼎盛。再加上劉表開經立學,飽學之士眾多。
這些開啟民智的讀書人,透過隻言片語,以及小道訊息,就能推演出不少的情報。
從這兩則訊息,他們看到了曹操和張繡的明爭暗鬥,以及對荊州劉表的一種站隊逼迫!
這種情況下,劉表該如何選擇?
呼應曹操的“勤王救駕”結盟?還是馳援張繡繼續偏向劉羽?
至於中立?不可能的!!
曹操敗逃南陽,劉羽派兵鎮守南陽,都在說明北方中原地區的戰事,已經向著南下推進了!
如今天下大勢已經走到不可能獨善其身的地步,劉表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
劉表的選擇,事關荊州的未來!甚至,事關天下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