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奏提出“攤丁入畝”賦稅改革後,劉羽立刻著手招募將士。

在此之前,劉羽先了解了一下大漢的兵役制度。旋即計算了一下自己可以招募多少將士,畢竟軍餉要自行籌措。

劉羽一開始透過玻璃交易糧草,總計高達三十萬石。

冀州瘟疫時轉賣給劉焉十萬石,製作大蒜素和賑濟災民之用,並且劉羽自己的救死扶傷、賑濟災民,大公無私的花費五萬石左右,總消耗十五萬石左右。

所以還剩下十五萬石左右的糧草。

這些士卒軍餉工資大概每人每月5石左右糧食,一年60石左右的糧食。

只計算一個月工資的話,可以招募三萬人。計算一年工資的話,只能招募2500人!

這還只是士卒,劉羽及其部下文臣武將,吃穿用度還沒計算!

考慮到劉羽還沒有到幷州赴任,沒有根基開始屯田種植,所以他在漢代沒有收入來源,糧食用一點少一點。

至於變賣現代工藝品?玻璃都已經貶值了,並且因為“攤丁入畝”賦稅改革,他與世家豪強的關係越來越微妙,這一步已經走不通。

在現代的話,劉羽上一次變賣劉焉給的“購糧金”得到兩千多萬,大部分都用來購買“大蒜素”等抗生素。

剩下四五百萬,上一次栽贓陷害太平道謀反之事——山寨版傳國玉璽和山寨版帝王冠冕,總計花費兩百多萬,只剩下不到三百萬RMB!

這些錢需要留著在現代發展,他不是還要開“古董店”和“養豬場”嗎?

除非將那些書法字畫拍賣,不然現代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為漢代輸送物資。

深思熟慮過後,劉羽決定招募5000士卒,兵貴精不貴多嘛,好吧,其實是沒錢!

劉羽與部下文臣武將商議,卻被沮授告知:“主公,邊塞吏卒的廩食每月三石三鬥三升少,而這就是軍餉,還時時欠餉。某些軍隊還會縱容部下劫掠百姓,以當軍餉。”

“我的部隊,絕對不允許叨擾百姓!”

這是劉羽的底線,他難得罕見的肅容道:“況且月光族,士卒們也沒有一個念想,總要給士卒們留點餘糧,讓他們有個希望嘛!”

“這……”

沮授拱手道:“主公仁義!”

劉羽忽然發覺,趙雲等武將望著自己的目光,有些敬仰和崇拜!不知道是被自己的“財大氣粗”所震懾,還是因為自己的“仁義”所折服!

劉羽望著這些武將,嚴肅對其說道:

“趙雲、張頜、高覽、顏良、文丑,募兵結束後,我會給你們每人調配五百士卒,其餘趙家七龍每人兩百,由你們進行訓練。

“兩個月後將進行軍內對抗,到時候擇優嘉獎,誰訓練的兵力最精銳,誰就將成為大軍主將。誰訓練的兵力最遜色,將得到懲罰。”

這就是末尾淘汰制!

趙雲等將互相對視,忽然心生競爭的情緒!

他們受到劉羽徵辟後,一直在忙碌對冀州瘟疫的治理。後面平叛太平道謀反之事,也是輔助冀州官兵居多。根本沒有親自統率兵馬的機會。

直到這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有了自己統率的兵馬。

“諾!!!”

眾將拱手領命。

劉羽看著他們只有統兵的激動振奮,卻沒有為將者的擔憂,他沉聲說道:

“我們到了幽州後,很可能將面對鮮卑夷狄的生死廝殺,我不希望帶著一群目無組織、軍容散漫的遊兵散勇去找死。

“身為將領,帶著未訓練好的民眾去作戰,那就等於白白拋棄他們的生命。

“想要戰鬥前,先學會訓練。

“我不希望你們只是匹夫之勇,我希望你們可以統兵作戰,這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那些跟隨你們計程車卒的負責!

“身為將領,不是立下赫赫戰功才是值得稱道的,將每一位帶出去計程車卒安然無恙的帶回來,這也是一種令人敬佩的功勞!

“這也是你們的責任!”

劉羽嚴肅的叮囑,令趙雲等將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他們因為可以統兵為將的激動興奮,也化為了要保護每一位士卒生命的壓力!

劉羽看到他們的神色變幻,終於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一幕沮授和田豐看在眼中,兩人互相對視一眼,眼神中皆是有些欣慰的姿態。

他們受到徵辟後,與劉羽這位主公相處,感覺有些吊兒郎當,不著邊際,當然說好聽叫性格豪放、不拘小節。

但隨著相處日久,漸漸能感受到這位主公仁義的一面,而現在,那種三軍統帥的大將之風,也漸漸成型!

這就是一種成長!

只是這些文臣武將不知道的是,劉羽掌心寫著一句句小抄,他時不時餘光掃過去,頓時心領神會。

這都是透過雙穿門上網搜來的“馭下之法”的關鍵重點。網路上什麼最多?鍵盤俠啊!這些俠客從不吝嗇自己的博學多才,在網路上面分享自己的心得。

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劉羽覺得自己漸漸有了領導者的風範。

這時候沮授算了算,忽然問道:“主公,若募兵總計5000名士卒,諸將統兵共計3900名士卒,剩下1100名士卒該如何分配?”

趙雲等將驚醒過來,又望向劉羽。難道是等到他們對抗賽獲勝後,由最強者陸續接掌?

劉羽四十五度仰望天空,鼻孔朝天,睥睨天下的姿態凸顯無疑:

“自然由我親自訓練!不瞞你們說,我從小熟讀兵書,軍事才華不在詩才之下,如《孫子兵法》我已倒背如流,早已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境!”

《法兵子孫》嘛,誰不會?

眾人都有些肅容,他們沒想到劉羽竟然還有這等軍事才華,回想起劉羽驚才絕豔、名冠京洛的詩才,頓時肅然起敬,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劉羽告誡道:“所以你們可要盡心盡力的訓練,不然到時候被我訓練計程車卒打敗了,那你們面上可就無光咯!”

“末將遵命!”

趙雲等將都有些壓力,同時也有些動力。他們已經在心中考慮著如何訓練,如何面對數月後的對抗賽。

當然在此之前,他們需要先募兵。

劉羽大手一揮道:“那麼,開始募兵!”

“諾。”

這些事情自然有沮授和田豐等文臣操辦。、

只是劉羽沒想到的是,當他們打出“包吃包住”、“每人每月5石糧草”的募兵廣告後,踴躍報名參軍者竟高達數萬,這還僅僅只是常山郡周邊。

若非古代道路交通不便,資訊傳遞滯後延遲,或許數十萬都有可能。

這些來徵募的百姓,都是因為世家豪強土地兼併,巧取豪奪下破產的底層百姓,此次冀州瘟疫,更是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成為無所歸依的流民,為了生存,哪怕沒有軍餉,可以包吃包住,託庇軍伍中,也算是一條出路。

更何況劉羽的仁義,幽冀皆知,其中不少人因為劉羽的救死扶傷、賑濟災民才活下來,對劉羽深表信任,哪怕劉羽拖欠工資他們都甘之如飴。

只要給口吃的就行?估計現代資本家看了都要大呼羨慕!

可問題是,劉羽只能招募5000人!

“主公,如果任由這些流民滯留常山,或將引發大亂。”沮授有些擔憂道:“但主公切記不要照單全收,我們也承受不起這等高額的軍費支出!”

“那怎麼辦?此事畢竟是因我而起。”

劉羽無奈,誰讓他們的募兵廣告太吸引人了?當然也有因為,劉羽的仁義令百姓們認可,這就是一種名望!

正因為如此,劉羽不想讓他們失望,這種奔波許久最後到頭來一場空,反而更會讓人崩潰。要麼就不要給人希望,要麼就送佛送到西。

劉羽正頭疼的時候,劉焉又一次到來,語氣中有些埋怨道:“鴻漸老弟,你可算是扔了一個大難題給我啊!

“太平道那些妖道逃亡太行山,可沒有安生的想法,時不時在挑唆周圍百姓作亂,若是讓他們混入這些流民群體中,爆發起義軍。估計在常山高邑的冀州刺史部都要被掀翻了!

“唉,本以為冀州當官是肥差,但這三天兩頭出事,為兄已經準備請調回京師,鴻漸老弟,至少在我走之前,冀州一定要保持安穩啊!”

劉焉這官本位思想令劉羽有些無力吐槽,最後經過劉羽與沮授等文臣群策群力,還真的讓他們想出一個辦法——以工代賑!

可以讓流民疏浚河道、修復城牆,然後官府出資撫卹,這也是一舉兩得。可以解決流民問題,令他們有工作有收入,不至於遊手好閒出問題!

“鴻漸老弟,因為冀州瘟疫、對太平道等妖道的鎮壓軍費支出,冀州如今哪裡還有糧草‘以工代賑’?你去倉庫看看,老鼠都懶得光顧了!

“底下縣令、郡太守已經有提議是不是要加稅攤派了。但都被我全部壓下了。百姓經過疫病,收入銳減,無以為繼,要是繼續增稅,肯定會官逼民反的!

“要是在冀州爆發叛亂,我官路就到頭了!這些該死的胥吏都不為我想想!這些該死的流民也不考慮一下我的難處!”

劉焉抱怨不已,他對其他事情都不太在乎,唯獨自己的官位和未來尤其重視。

劉羽皺眉問道:“你就不會向那些世家豪強增稅嗎?那些人肥的流油,家裡的糧倉估計都要發黴了,與其放著黴變,還不如拿出來救急!”

“……”

劉焉上下打量劉羽,旋即搖頭說道:“鴻漸老弟,這笑話很冷,一點都不好笑!”

“我認真的!”

“認真的?鴻漸老弟,那些世家豪強家中都豢養私兵,當然他們以門客、奴隸為由,明面上是符合漢律的,暗中隱瞞的人口有多少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如果我真的這麼做了,我明天就能捲鋪蓋走人了!”

“君郎兄,百姓交不上稅被迫成為流民,官府收不上稅財政危機,因為財政危機又無法賑濟災民,這會陷入惡性迴圈。如果你不做,未來可能會爆發起義……咳咳,叛亂!”

劉焉望了劉羽一眼,旋即環顧四周,悄聲說道:

“鴻漸老弟,你以為張角三兄弟為何跑得那麼快?這都是世家通風報信!

“有件事情你不知道,其實我在太平道老巢搜到一些信件,都是世家豪強與太平道高層的書信往來,我估計就是張角故意留在哪裡,意圖挑動大漢內亂。

“此事我上奏陛下,陛下只是藉機剷除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小角色,像那些核心世家一個都沒有動,不是不想動,而是不敢動啊!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一次對你封王之事都能被駁回,你就知道朝廷中是有力量可以與陛下分庭抗禮的!

“鴻漸老弟,這一次冀州瘟疫、太平道謀反之事,多虧你相助,我才能因禍得福,所以才真心誠意、掏心掏肺的跟你講這些。

“這些話你跟我說說沒關係,但千萬不要外傳!”

這是劉羽第一次看到劉焉如此嚴肅以待,但他已經上奏“攤丁入畝”賦稅改革提議,都不用外傳,直接挑明瞭。劉羽不解問道:“如果外傳會怎麼樣?”

“呵呵。”

劉焉陰惻惻道:“你會知道什麼叫做毫無立錐之地!”

“這麼嚴重?!”

“鴻漸老弟,你以前都在底層打轉,如今雖然貴為幷州刺史,但也是初入官場,其中的門道,你根本不知道。可以說是刀光劍影,波濤洶湧!”

劉羽感受到一種致命的危機感,他頓時脊背發涼,明白自己幹了一件大蠢事,他竟然以一己之力,在對抗天下大勢,連漢帝劉宏都吃不消的天下大勢!

——一個可以與“皇權”分庭抗禮的“世家”的力量!

這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啊!

劉羽頓時肅容,望向劉焉道:“君郎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此言價值千金!”

“言重了。”

“所以為了感謝君郎兄,我決定了。這些流民我照單全收。我會從中挑選青壯組成軍隊,趕赴幽州邊關鎮壓夷狄之亂,輔助幽州刺史劉虞儘快平叛。

“那些老弱婦孺病殘,就留在冀州常山,令他們疏浚河道、修復城牆。他們以工代賑的酬勞我來出,等我解決幽州戰事,會直接前往幷州赴任,這些人可以遷移幷州屯田。

“君郎兄,若是冀州流民太多,你可以將他們送到幷州,糧草輜重有我來出。”

劉羽大義凜然、慷慨激揚的說著。

經此一事後,劉羽知道皇權靠不住,世家更不是良善之輩。唯獨那些黔首百姓,他們會投桃報李,懂的知恩圖報。

劉焉頓時有些震驚:“可是鴻漸老弟,這所需要的糧草輜重,你那十五萬石可吃不消啊!”

“糧草的事情,我自會想辦法,我劉鴻漸這一生唯一的目標,就是讓天下再無餓殍!”

“鴻漸老弟高義!”

劉焉這一次,真的是刮目相看了!

“如果君郎兄可以支援一下金銀財寶,我也不介意照單全收的。”

“告辭!”

劉焉腳底抹油的跑了,上一次為了解決瘟疫,他家底全部被劉羽掏空了,哪裡還有餘糧去救濟。

“……”

劉羽大罵劉焉無情無義。但文臣武將卻大罵他太過有情有義!

“主公,我們沒有那麼多糧草賑濟災民了!”沮授壓力山大:“募兵五千人已經是極限,若是太多,後勤根本吃不消。”

“放心,我與幽州刺史劉虞神交已久,只要可以走到幽州,可以從他那裡得到糧草救濟。”

“神交……”

沮授無語,神交,就是精神上的交流。問題是你劉羽與劉虞神交已久,但人家可能覺得你是神經病懶得與你交流啊,這也是簡稱神交。

可劉羽執意如此,文臣武將無可奈何。畢竟這是仁義善舉,又不是害民之舉,他們嘴上拒絕,心中對劉羽這位主公卻更加恭敬!

這是一位明君!

經此一事,劉羽募兵人數無限制拉高,最後從數萬流民中挑選一萬名青壯組成軍隊,一萬名老弱婦孺組成後勤部隊,剩下數萬人留在常山以工代賑——疏浚河道、修復城牆。

其實留下來的都是病殘,說是以工代賑,實際上就是劉羽在賑濟災民。

這件事情,逐漸傳播後,幽冀陸續有流民湧來,劉羽的民望也隨之推向巔峰。

在那些世家豪強看來,劉羽就是一個大白痴,白白便宜了那些草民。

可在那些黔首百姓看來,劉羽在他們走投無路、無所歸依的時候,給了他們一個希望。

一個可以苟活的希望!

在常山略作休整後,劉羽率兵出發前往幽州——畢竟他們名義上接詔的命令,是前往幽州輔助幽州刺史劉虞平叛,也不可能逗留常山訓練將士。

他們只能一邊行軍,一邊訓練。趙雲等將,也在這種壓力下,漸漸的成長。

可是兩萬人人吃馬嚼,常山還有陸陸續續慕名而來的流民——劉羽誇下海口,來多少收多少,還令劉焉未來都送到幷州,這些都是一張張等著吃飯的嘴。

劉羽在漢代還沒有開始屯田發展,他都沒有到達幷州赴任。只能希望到達幽州後,劉虞這位古今皆知、世人皆知的“大聖母”,可以給他一點救濟。

但這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劉羽只能將希望放在現代。那些書法字畫,看來也需要找機會拍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