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鉅鹿郡平鄉,太平觀。

這裡是太平道的起源地,教主張角偶得南華老仙機緣,獲得天書《太平要術》三卷,日夜修煉,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

張角創立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與其弟張寶、張梁傳道十餘年,信眾數十萬,遍佈天下十三州,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

他藉此暗中立三十六方,各方設渠帥統領道眾。

冀州爆發瘟疫,張角命道眾散施符水,為人治病,繼續籠絡民心。然而張角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新任幷州刺史劉羽繞道冀州,會成為他的攔路虎。

張角的“符水療病”,就是把神符焚燒成灰,用酒或水和合飲下,即為吞符。能不能治好全看命。

劉羽的治病救人,靠的是“現代醫學”體系中的“抗生素”等藥品,消炎殺菌。瘟疫本就是細菌感染引起,頓時藥到病除,活人無數。

百姓們立刻“見異思遷、移情別戀”,轉移到信仰劉羽身上。特別是劉羽得神靈賜藥,藥品上面印刻的“神賜劉羽”的文字,無疑就是天書聖旨。

如此一來,劉羽的信仰增加,無疑對太平道的信仰進行衝擊。整個冀州的人數就那麼多,信徒流逝之後,自然是此消彼長,盛極轉衰。

太平道的起源地、祖庭,鉅鹿郡太平觀都受到衝擊,更逞論是冀州其他郡縣的太平道道觀?張角頓時警覺,立刻召常山真定分部道觀來見,陳述緣由。

當初在真定縣被趙家八龍驅趕的馬道長,千里迢迢跑到鉅鹿郡太平觀,將調查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彙報給張角三兄弟,頓時引發三人的驚疑!

“兄長,這麼下去不行了!”

張寶沉聲道:“至難得者,民心也。民心越多,對我們行大事有利無弊。可如今民心流逝,民意轉向,若是繼續坐以待斃下去,我們太平道都要被趕出冀州了!”

“劉羽是幷州刺史,他在冀州待不久的!”

張角望著情報文書,除了馬道長親至,冀州各方渠帥也發來訊息,陳說當地情況,“而且,這劉羽不僅得罪了我們太平道,還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這是何意?!”

張寶和張梁對視一眼,驚疑問道。

“你們可知道,冀州瘟疫爆發的時候,有世家豪強推波助瀾,令他們掌控的商賈,藉機坐地起價,哄抬糧價。

“不少百姓買不起糧食,家中患病,每況愈下。地主豪強借機放貸牟利,令百姓們只能賣兒鬻女,變賣土地家產。

“他們正獅子大開口的進行饕餮盛宴時,卻被劉羽橫插一槓攪和了!這些世家豪強可不是善茬!等著吧,劉羽能不能全身而退還是未知數!”

張角可以創立太平道,收買數十萬上百萬的人心,未來發起浩浩蕩蕩的“黃巾起義”,絕非等閒之輩,也是一位有手段智謀的野心家。

“兄長,我們需要做什麼嗎?”張寶問道。

張角想了想後說道:“這樣,你傳信下去,令各方渠帥謠傳‘劉羽得天之助,如高祖再世,光武顯靈’,將劉羽的聲望繼續推高,越高越好!”

“這是為何?!”

張寶和張梁驚疑不定的望著張角。

張角望向洛陽方向,皺眉道:

“劉羽得罪了世家豪強,但他還有最大的身份依仗——漢室宗親,我觀漢帝重用宦官、提拔宗室,有制衡世家、外戚的打算。

“若只是世家豪強彈劾、打擊劉羽,反而會令漢帝置若罔聞,對其更加信任。

“可若是加大劉羽的名望,將他向著“漢高祖”、“漢光武帝”靠攏,隱隱有“天命加持”的徵兆。漢帝本是王侯出身,桓帝無嗣而崩,這才令他繼承大統,你們說他會怎麼想呢?”

“兄長此計甚秒啊!此乃烈火烹油,劉羽得罪世家豪強,又令漢帝懷疑猜忌,革職查辦都是輕的,怕是要廷尉受審,會有牢獄之災!”

張梁雙眼一亮,讚歎道:“可恨這劉羽,若是好好幷州赴任也就算了,偏偏繞道冀州,擋我們太平道之路,命該有此一劫,自作孽不可活啊!”

“除此之外,我們賄賂的中官也是時候派上用場了。”

張角他們籠絡達官權貴,對帝王近侍自然也不會放過:

“若有親信近侍在旁吹風,就算漢帝不信也得信。說不定還會派出中官內侍親自調查,屆時栽贓嫁禍,劉羽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兄長謀略又見增長,看來對《太平要術》的領略又更上一層樓了!”張梁贊嘆道。

《太平要術》又稱《太平經》,內容博大,涉及醫世思想、治身治國、仙鬼之說、政治社會、道德倫理,被視為“傳達天命的讖書”,構成道經“三洞四輔”中的太平部,輯入歷代道藏。

張角正是憑藉此書,超脫凡俗,智謀韜略與日俱進,有著不一樣的際遇。可惜他資質愚鈍。南華老仙曾言,若有天資聰穎者,得此奇書,可堪破天道至理,破碎虛空!

聞言之後,張角眉眼中不喜反憂,自己終究不是天資聰穎之輩,心下嘆息一聲,說道:“二弟,你立刻著手去辦吧。”

“我立刻命人快馬加鞭傳信。”張寶大喜過望,只覺得揚眉吐氣。

……

果然如張角所言,京師洛陽風波又起!

一切都是因為劉羽!

劉羽入京,靠著五言七律詩名冠京師,藉著“白酒”販賣收益。此事就已經令御史言官頗有微辭,但劉羽畢竟一介白身,只是漢室宗親的身份,並沒有引起太多波浪。

後劉羽與袁紹、曹操等權貴子弟結交,那些御史言官背後正是世家大族,不看僧面看佛面,自然不會再提起,也就暫時擱下。

只是隨著劉羽賣官鬻爵後,他在士林中的名聲急轉直下,風波又起,有御史言官已經開始彈劾劉羽。

可劉羽才華橫溢,一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劉鴻漸賣官鬻爵,是為了天下百姓計”,頓時挽回了他的臉面!

然而漢靈帝封賞詔書一出,真定侯、幷州刺史、鎮北將軍、開府等權利出現後,又將劉羽架在火上烤,不管是眼紅,還是真的要杜絕這種販賣兵權的行徑,文武百官彈劾,士子咆哮宮門,太學生遊街抗議。

劉羽風波又起,灰溜溜的離開京師,前往幷州赴任。

本以為此事就此翻篇了。誰知道劉羽在京師外廓,開倉放糧,傳出“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的檄文,將矛頭對準滿朝諸公。

劉羽風波又暫時被壓下,袞袞諸公成為眾矢之的,只能瘋狂借勢壓下謠言,對劉羽心下暗恨,卻暫時無可奈何,甚至壓下御史言官對劉羽滯留冀州的彈劾。

這時候彈劾劉羽,會讓人猜忌是他們公卿對劉羽的報復,這會有損他們的名望。劉羽終於在京師中得到短暫的安寧,朝堂上也沒有言官御史彈劾他了。

這時夷狄入侵,幽州死傷無數,爆發瘟疫蔓延冀州,此事令天下震動,京師沸反盈天,士子紛紛請戰,主動請纓揮軍邊疆,飲馬塞外,報仇雪恨!

劉羽在冀州救死扶傷、賑濟災民的事情,也同樣被壓下來。但有心人還是知道劉羽的壯舉,對劉鴻漸高尚的品德為之敬仰,士林中的名望不僅恢復如初,又再攀巔峰!

近段時間,據說冀州瘟疫被鎮壓,幽州刺史揮師代郡,殺的鮮卑夷狄聞風喪膽時,又一個訊息傳了出來,滿朝文武又雙叒叕彈劾劉羽。

這一次的罪名是“新任幷州刺史劉羽滯留冀州,貪圖榮華富貴,出入豪門,驕奢淫逸,鐘鳴鼎食。致使幷州百姓遭到鮮卑屠戮。”

他們將劉羽當初跑去世家豪強利用“玻璃”交易“糧草”的事情提出來,默契的將劉羽利用這些“糧草”在冀州救死扶傷、賑濟災民的事情遺忘了。

漢靈帝自然也有情報渠道,嗤之以鼻,置若罔聞。數日的朝會彈劾幷州刺史劉羽之事,都不了了之了。只是又過去數日後,有言官彈劾劉羽:

“招兵買馬,囤積糧草,圖謀不軌。還望陛下下詔嚴查,避免七國之亂起復。”

七國之亂那是西漢景帝時期,諸侯王發生的一次叛亂。是諸侯王和中央皇權之間發生的矛盾。此事過後,諸侯王勢力大不如前,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言官含沙射影、借題發揮,意指真定侯劉羽有圖謀不軌的嫌疑。

也正在此時,太平道各方渠帥發力,將張角的命令言聽計從的執行,劉羽‘得天之助,如高祖再世,光武顯靈’的名聲,頓時傳入了漢靈帝的耳中。

漢靈帝又不傻,自然不會偏信,可考慮到自己也是解瀆亭侯出身,靈帝劉宏也有些懷疑,當懷疑的種子種下後,每日又有御史言官彈劾,就有些心神不寧,猶豫不定了。

這時候,十常侍之一“封諝”主動請纓,前往冀州檢查工作,看看劉羽到底是否有沒有圖謀不軌?看看冀州的瘟疫到底如何了?看看百姓對劉羽的評價到底如何?

漢靈帝劉宏答應了!

冀州刺史劉焉雖然也有書信來往,但終究不如自己親眼所見。在漢靈帝劉宏看來,這些依附皇權、由他一力提拔的閹人宦官,都是真正的帝王親信!

宦官甚至比外戚都更值得信賴!

十常侍之一封諝領命後,立刻率部出發。像這種太監內侍代表皇帝出巡,體察民情,檢查工作的詔令,桓帝時期就屢禁不止,靈帝更不少見。

……

冀州常山真定縣。

京師風波一波三折,最後劉羽竟然需要暫留冀州,接受調查。這是他從未想過的,漢靈帝劉宏說到底,對他還不是特別信任。

當劉焉傳達了旨意時,還寬慰劉羽不需要擔心。那都是自己人,走個過場而已。

這時候以文武百官為由的世家豪強,正在對皇權發起挑戰,靈帝劉宏除非是傻了,才會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將劉羽這位“宗室”罷黜。

但此事,還是令劉羽部下人心惶惶。

“主公,宦官雖為帝王近侍,依仗皇權,忠心耿耿。但難保不會進獻讒言,陷害忠良。此次封諝入冀州探查,若是可以,屬下建議向他行賄,避免出現意外。”

沮授給出了較為靈活的建議,用錢將這些閹人打發走,也算是一個簡單直接粗暴的想法。

但田豐卻堅決拒絕,沉聲說道:

“主公仁義天下皆知,豈能向閹人諂媚討好?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主公救死扶傷、賑濟災民,冀州民心所向,陛下不會如此昏庸糊塗!”

“元皓(田豐表字),就怕那些閹人顛倒黑白,進獻讒言。屆時主公又要入京調查,甚至廷尉受審。一波三折下,恐有意外發生。與其如此,破財消災,一了百了!”

沮授勸說道。

但田豐為人剛毅,沉聲道:“向閹人諂媚,有辱斯文!此舉恐會令主公名望蒙羞啊!”

兩位文士的交流,令趙雲等武將緘默不語。在一旁還有張頜、高覽、顏良和文丑。

劉羽靠著“救死扶傷、賑濟災民”的名望,徵辟這些在野人才後,盡皆得到回應。

這就是他如今的班底。

但最終的定論,還需要劉羽這位主公來定奪。

劉羽環顧四周,下方這些文臣武將有些人心晃動,畢竟說到底,他們還是草臺班子,沒有經歷過並肩作戰的那種生死與共的情愫。

劉羽面色嚴肅,正氣凜然道:“我就是死,也不會向閹人諂媚,此事休要再提!”

好像當初“賣官鬻爵,賄賂中官”的不是他一樣。

沮授心下有些無語,他就是知道劉羽當初“賣官鬻爵,賄賂中官”,這才給出這個提議,同時也是給劉羽一個順坡下驢的機會。

只是沒想到,今日他們主公劉羽,一反常態,竟如此正氣凜然起來了!

“主公仁義,更有浩然正氣,令屬下敬佩不已!”田豐望著劉羽,對其又高看一籌。

說實話,當初劉羽徵辟他時,他是不屑一顧的,劉羽在京師“賣官鬻爵”的名聲,冀州都有所耳聞。

可劉羽在冀州的所作所為,百姓稱道,萬民敬仰的仁義,卻是田豐親眼所見。田豐覺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他認為劉羽是被小人誣陷了。

所以在劉羽徵辟後,提出共同救濟災民,救死扶傷等理由後,他立刻走馬上任。如今看來,果然沒有看走眼!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劉羽望向洛陽方向,慷慨激揚道:“我忠心耿耿,一心要匡扶漢室。在冀州所作所為,天下皆知。若是如此,還被小人誣陷,不過一死爾!”

說實話,若是此次檢查工作的宦官不是封諝,但凡是張讓、趙忠等常侍,劉羽毫不猶豫的果斷行賄,破財消災嘛,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

可問題是,此次檢查工作的領導人是封諝啊!

其他人不知道封諝,可劉羽一清二楚,他的優勢就是博覽群書,二十四史倒背如流。好吧,實際是他收到訊息後,透過雙穿門跑回去利用電腦查了一下,封諝還真是“青史留名”啊!

——張角率領太平道發起“黃巾起義”時,派遣馬元義到京師勾結宦官封諝,裡應外合!

黃巾起義至今還有四年,誰知道封諝這時候與太平道是不是已經開始狼狽為奸了。

劉羽在冀州救死扶傷、賑濟災民,獲得的百姓民心。等於搶奪了太平道的信徒,雙方是“信仰之爭”,明顯有些交惡了。

萬一封諝已經與太平道勾搭上了,劉羽跑過去“行賄”,這不是正好撞槍頭上了?!既然如此,劉羽覺得自己還是當一個“正義凜然”的君子為妙!

“主公高義!”田豐敬仰崇拜。

劉羽徵辟的這些文臣武將中,就屬田豐最剛毅。但也是這種人,最容易被忽悠。只要劉羽表現出大仁大義,慷慨激揚,他就能患難與共。

沮授心下無奈,轉而說道:

“主公仁義,既然不準備行賄宦官,那還需要早作準備。此次滿朝文武彈劾,封諝主動請纓來冀州調查,卻沒有一名官員反對,提議隨從。事出反常必有妖!”

“公與(沮授表字)有何妙計?”劉羽問道。

那些該死的文官彈劾他,在宦官前往調查時,又放心讓他們獨自前行,這其中沒有貓膩就怪了。

這是否說明,其實某些宦官和文官之間,也有某些沆瀣一氣的時刻?!

“此事最好是封諝走個過場,但就怕橫生枝節,萬一封諝索賄不成,惱羞成怒,回京後誣陷主公,陛下必定會起疑。到時候主公又該如何反應?”

沮授望向劉羽,問道:“主公如今民望太高?是否願意自毀名節來保全地位?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當初蕭何面對高祖猜忌時,就以此法保全,得壽終正寢!”

“自毀名節?”

劉羽皺眉,其實倒也不是不可以,名聲對他而言不是太重要。曹操那廝屠的徐州泗水為之不流,最後還不是曹魏得了天下。

他的優勢是現代與漢代往返穿越的能力,不一定必須要依靠民心,可如果有了民心,他開啟局面會容易很多,劉羽做了這麼多準備獲得民心,就這麼白白放棄了?

總感覺有些不甘心啊!

“主公萬萬不可。”

田豐堅決反對道:“此事還未有定論,何必著急,杞人憂天呢?一切等塵埃落定再說不遲!”

“元皓,到那時候就晚了。”

沮授說道:“凡事思而後動,未雨綢繆。這才能避免我們被打亂陣腳,猝不及防。”

“諸位不要著急,我們群策群力,眾志成城。總會找到破局的辦法。道路交通不便,時間還來得及,優勢在我!”劉羽鎮定的揮手道,令眾人莫名安心。

只是下一刻,就有傳令兵匆匆來報:“啟稟劉刺史,中常侍封諝約見!”

“這麼快?!”

劉羽一時有些驚訝,這封諝莫不是坐飛機過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