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儒道浩然氣,妖魔鬼剋星
洪荒命格:從大器晚成開始 紅塵歷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王詡別名王禪,生於衛國,後隱居於雲夢山歸谷,與鬼谷發音相近,因此被稱之為鬼谷子,被後世尊為“謀聖”。
他若是能成為仙人,在謀劃之上定然不弱於崑崙,甚至在資訊對等的情況下,論謀劃之能還要在崑崙之上。
崑崙之所以主動收徒也是因為如此,若能助鬼谷子成就大道,得鬼谷子之助,他就能把謀劃之事放心的交給鬼谷子,自己去當甩手掌櫃,坐享其成,安心修煉。
修煉便是圖一個逍遙快活,算計也不是崑崙的本心,他的追求有三,一便是證道混元,如今已經達到了。
第二則是守護身邊之人,守護親人朋友愛人,這點需要更加強大的實力才行,還需要繼續提升境界才行。
第三便是願人族自強不息,無量量劫永不降臨。
第三點也是最難的一點,若想無量量劫永不降臨,除非洪荒天地能夠突破世界等級成就永恆之界。
永恆之界,天地人三道共存。
世界本源強大,誕生足夠多的混元大羅金仙。
天道聖人有九,地道有六,人道有三,三千大道法則之道,更是有著三千位混元大羅金仙果位。
聖人之位圓滿,洪荒世界方能證道永恆。
這無疑十分困難,聖人一旦多起來,世界也會更亂,無法限制全部聖人所為。
鴻鈞老祖雖說虛偽,但對洪荒世界亦是有著不小的貢獻,若不是他從中約束聖人之力,巫妖量劫之時也許便能使洪荒重歸虛無。
聖人之力加入量劫,足以使洪荒地水風火重演,引動無量量劫降臨。
“大善,入吾門下,只要尊師重道,不做大惡之事,未來必定助爾成就大道。”
崑崙心中高興之下,竟然對剛剛入門的鬼谷子做出了保證,這是大弟子孔宣都未曾有過的待遇。
鬼谷子如今不過一少年,雖然已經有了不凡的智慧,但卻尚未成長為後世鬼谷子。
在人間界能夠稱子的無一不是百家之魁首,萬人師表,只是少年的王禪還未成立縱橫家,自然不能稱子。
“王詡何其榮幸,竟然能得老師如此對待,許下承諾,實在是讓弟子誠惶誠恐。”
鬼谷子見狀卻是連忙跪拜,一臉惶恐的說道。
人間界關於封神時期的記憶雖然被篡改,但之前的歷史卻是原封不動,崑崙作為人族武祖,再加上有著千秋萬代命格加持,可以說是普通人族眼中威望最大的存在。
被這樣的人物如此重視,即便是聰明如鬼谷子,心中自豪的同時也是感到一陣惶恐。
“為師做事隨心所欲,咱們法教也沒有那麼多規矩,想到什麼便說什麼,你不必拘束。”
崑崙自然知道鬼谷子所想,不由扶起鬼谷子出言安慰道。
“是。”
……
自此,鬼谷子便跟在崑崙法相身邊學習起了謀劃之道。
當然,崑崙也沒有忘記讓鬼谷子踏入修煉之途。
凡人壽命短暫,鬼谷子雖然已經是先天境界,但也不過百年壽命而已,哪怕僥倖突破,踏入修煉之途也就最多數百年壽命。
隨著天地靈氣變得稀薄,六道輪迴完善,後天人族的壽命已經不似先天人族一般漫長,正常人族只有不到百年壽命。
哪怕是踏入先天境界的人族也不過百年左右的壽命。
不過凡間界的仙是武仙,仙道無法在人間界存在,武道增加的壽命畢竟有限,因此若想突破到更高就必須飛昇洪荒。
但是,若是能在壽命大限內突破至高的境界,壽命也並非不能永生。
……
百家出現對人族意義非凡,種族的強大不僅是表現在數量和實力之上,更重要的還是在思想上。
思想強大,傳承才能不滅,沒有思想支撐,哪怕實力再怎麼強大也會如同巫妖一般,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另外一邊,孔子也在孔宣的引導之下開始接觸儒道修煉,儒道修煉不同於其他大道。
不修法力,只需要修煉浩然之氣便可,文道氣息越濃郁,修煉起浩然之氣來便越快捷迅速。
浩然之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身為儒家魁首,人間界文道氣運八斗,孔子獨佔一石,餘者共欠兩鬥,他的儒道境界修煉自然也是極快。
儒道境界共分十二品,一品儒生,二品儒士,三品儒師,四品大儒也是人間界極限。
上面還有著五品儒仙,六品儒宗,七品儒君,八品半聖,九品亞聖,十品儒聖,十一品至聖,十二品至聖先師。
儒道新生並不擅長戰鬥,孔子周遊列國,身邊有著眾多精通武道的弟子保護周身。
子路、冉有、子貢、子羔,公良孺等弟子皆跟隨左右。
因為魯國發生內亂,孔子為了躲避戰亂,離開魯國。
“子曰:一日千里。”
孔子話音落下,腳下頓時生出一陣清風,帶著眾多弟子以數十倍的速度前往齊國方向而去。
這也是儒道最簡單,最實用的神通,言出法隨。
孔子來到齊國避難,並在高張高昭子家中做家臣,希望能有機會接近齊景公,使儒家學說得到發展壯大。
儒家學說得到發展,身為儒家魁首的他自然也能因此獲益,人道氣運臨身,修煉起浩然之氣也會暢通無阻。
另外齊國都城之中還有著稷下學院,孔子曾受師兄孔宣指點,自然要前來這裡看看。
稷下學院身為人道氣運匯聚之地,他本身其實也有著想和其他百家之人交流思想,完善自家學說的目的。
這日,風和日麗,喜鵲飛上枝頭。
“王禪,你且前去迎接你的師兄孔子,將其帶到為師之前。”
崑崙見狀不由掐指一算,心中微喜,對著座下正在聽道的王禪吩咐道。
“是。”
鬼谷子微微一愣,顯然沒有想到大名鼎鼎的孔子,竟然是自己的師兄。
如果說諸子百家中,實力最強最受君主歡迎的是兵家,那最為出名的自然就是儒家,哪怕是名家也要靠後站。
儒家學說在戰亂時期看似不受君主待見,實則不然,君主都會給予儒家學說最大的尊重,因為儒家學說是每個君主心中的理想。
只是礙於戰亂現狀,這才不得不放棄罷了。
一旦平定天下,儒道定然會慢慢成為最受歡迎的學派。
不過鬼谷子建立的縱橫家,也不差,可以說是百家之中最為神秘的存在。
若不是學派人數稀少,恐怕受歡迎程度還要在兵家之上。
縱橫家和兵家對於君主的作用頗為相似,不過也有明顯區別,一者在於計謀政治,一者在於統兵作戰,都是致力於增強君主國力,統一國家。
很快前來稷下學院的孔子,便被帶到了崑崙面前。
“不錯不錯,口含天言,四品大儒境,人間界極限。”
看到孔子,崑崙不由圍著打量了幾圈這才說道。
儒生能夠明眸夜視,儒士則可以紙上談兵,過眼雲煙,出口成章、舌綻春雷、蚊不近身。
儒師唇槍舌劍、平步青雲(各國狀元),舌劍巨化,身不染塵。
大儒水火不侵,口寒天言,能夠做到言出法隨。
孔子:
境界:大儒境
命格: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至聖先師】傳說級
儒道至尊【儒道之尊,才氣逼人】傳說級
聽到崑崙之言,孔子頓時心中一驚,詫異的看向崑崙。
他並不知道崑崙的身份,只是以為崑崙便是稷下學宮,那位最為神秘的創始人。
儒道修煉不似其他大道,很難看出境界,哪怕是他的孔宣都看不出底細,沒想到今日竟然被一口道破。
“閣下如何知曉?”
“因為這儒之一道,便是吾親自推演而出,自然能夠知曉。”
崑崙溫和一笑,看著臺下的孔子和鬼谷子,崑崙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讓他們成為人族脊樑。
“你是?”
孔子聞言忍不住問道。
“這是老師,武祖崑崙。”
一旁的鬼谷子主動站出來,回答了孔子的問話。
孔子聞言連忙對崑崙施禮,儒家最為重視禮數,甚至達到了一眾病態的程度。
不過孔子只是彎下腰,便跪不下去了,被崑崙用法力定住身形。
“吾之一派不興跪拜之禮,尊師重道只需要記在心中便可。”
“師尊真乃真性情也。”
孔子聞言微微點頭,隨即忍不住感嘆道。
鬼谷子則是愣了愣,有些不解的撓了撓頭,但也沒多說什麼,只不過在心中暗暗嘀咕,自己當初入門之時可不是這樣的。
不過師尊說什麼就是什麼,他自然不敢出來反駁。
孔子在後世人的心中,有著不小的地位,崑崙身為後世靈魂,並不習慣被這樣的人參拜。
哪怕他如今已經成了自己的弟子,是正常參拜,他也不想看到。
崑崙雙目微眯,瞥了一眼鬼谷子,意思不言而喻,鬼谷子也很是識趣不敢再露出異樣。
“你在儒道浩然氣的修煉上可有何建樹?”
崑崙隨即看向孔子問道。
“師尊恕罪,弟子愚笨,並未發現浩然氣的具體用法,平日裡也只是用來防身趕路。”
“你可知以理服人?”
“師尊說笑了,君子動口不動手,自當懂得以理服人。”
孔子聞言也不謙虛,躬身道。
“何為以理服人?”
“靠武力稱霸必須要以國富民強為基礎,是武力壓服而非心悅誠服。而以仁道稱霸,以理服人,則可以讓人心悅誠服使國力強大。”
“看來你如今對以理服人,還是隻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崑崙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還請師尊指點。”
孔子聞言,頓時明白崑崙是要指點自己,不由連忙問道。
“何為理?”
“弟子以為“德”為理,道亦為理。”
“呵呵,那力呢?”
崑崙搖了搖頭,好整以暇的笑道。
見孔子沉思不答,崑崙知道孔子並不認同以力服人,不由解釋說道:
“道德為理,力亦未理,與君子需要以德服人,對待無德的小人則需以力服人。
只有自身足夠強大,儒道才能真正被君主接受,儒道浩然氣修煉不知是為了防身,更是為了讓你以力服人,長生久視。”
“弟子謹遵師尊教誨,以後定然努力修煉胸中浩然氣。”
孔子聞言頓時明白,崑崙這是對自己在浩然氣修煉之上,只知循規蹈矩惹得老師心中不快,刻意旁敲側擊指點自己。
“你此番若是前往齊景公那裡雖然會被其熱情召見,但必定不會得到重用,但若是你潛心修煉浩然氣,讓儒道擁有強大實力,定然會被君主接受。”
崑崙微微頷首繼續說道。
孔子身為天下讀書人之首,本就是執拗之人,若是崑崙直接說與他聽,他未必聽勸。
在他心中儒家學說的傳播,造福人族,比之自身浩然氣修煉更加重要。
但崑崙卻是以這種辦法,告訴他以力服人,需要自身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才能被君主看重,從而告訴他其中道理,他頓時便明白了過來。
見孔子心中動搖,崑崙不由繼續說道:“齊景公明日便會前來稷下學宮招攬賢士,你可藉此機會與其談論一番,自然知道結果。”
“是。”
第二日一早,孔子如願和齊景公相見,齊景公對孔子極為熱情問政孔子。
時逢齊大夫陳氏專政,而景公多內娶,不立太子。
齊景公向孔子問如何為政,孔子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齊景公聞言大喜:“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君要盡君道,臣要盡臣道,父要盡父道,子要儘子道。
若是君不盡君之道,臣不盡臣道,父不盡父道,子不盡子道,縱有積穀,又如何吃的著太平飯。
齊景公很欣賞孔子的才能,打算把尼谿的田地封賞給他,讓他留下來為齊國服務。
結果卻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認為儒者自命清高,圓滑善辯,不能用律法來約束他們,很難當做臣下驅使,不利於治理國家。
這個時代已經是春秋時期的後期,像齊景公這樣有抱負的諸侯追求的都是富國強兵之計,孔子尊崇的周禮在大臣晏嬰看來,是多餘無用的東西。
故而事實果然如同崑崙所料一般,孔子被齊國拒之門外。
孔子也對崑崙之言徹底信服了起來,開始留在稷下學宮,一心鑽研浩然氣。
……
不過三年時間便透過一件事情發現了浩然氣的作用——對付妖魔鬼怪有著強大的剋制作用。
人間界並非無妖,只不過不能化形而出,鬼怪更是不少,每年都有不少人死於鬼怪之手。
浩然氣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自然會受到各大諸侯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