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微微一笑:“朔方侯以為八荒之外皆是惡土否?”

王襄搖了搖頭道:“那身毒、河中、安息、貴霜之地皆是善地,恐不下於關中……”

“然而彼之地雖好,卻亦非故土……需知故土難離啊!”

何宇這時出言道:“故土難離,亦可把封地交予子弟打理……”

此言一出,公卿列侯們皆是眼睛一亮,眾人皆認為此言在理。

劉裕此時也出言道:“西周封建之時,周公封於魯、召公封於燕……皆未之國……若是諸侯們不願之國亦可效仿周召二公!”

作為皇帝的劉裕這一解釋一下子讓列侯們心中豁然開朗,心中的疑慮也一下子打消了大半。

劉裕也知道封建之事急不來,隨即道:“此事只不過是初步謀劃,不日將舉行集議……公卿列侯,諸博士,兩千石公議此事……”

眾人聞言起身道:“陛下英明!”

大漢丞相府在高皇帝之時,就被設定在未央宮正門蒼龍闕的對面。

王莽掌握實權之時為了打壓丞相之權,曾短暫的把丞相府遷到他處。

劉裕登基之後又把丞相府遷回了原處。

這日一早丞相長史就帶著二十四吏士持戟守衛在丞相府大門外。

侍衛們警惕的注視著來往的任何一個人。

辰時剛過就有官吏陸續進入丞相府。

辰時二刻之時就已經有近百位官吏陸續進入了丞相府。

進入丞相府的官吏很自然的分成了幾個小圈子。

……

“丞相到,百官行禮!”

隨著呼號聲,作為百官之首的大漢丞相何宇從中門緩步而出,他身穿黑色丞相袍服,面色紅潤,看起來頗有威儀。

公卿百官均向其作揖,何宇亦還禮,隨後何宇當先進了中門。

何宇進後,眾人這才解下腰上懸掛的兵器,陸續進入中門。

丞相府中門內為相舍,設有正堂、庭、後園與諸曹吏舍,今日的集議,就要在正堂召開。

進了寬敞的正堂後,眾人在丞相長史安排下陸續入座。

三宮九卿和朝中二千石官員全部坐在西面。都督府諸都督、將軍、中郎將、校尉則聚集在了南面邊。

隨著一聲鐘鳴,一名官吏走到中央,宣讀詔令:

“……今大漢廣有四海……今欲封建屏蕃,以鎮四夷……

“陛下命丞相府議此事,延問公卿、列侯、二千石、考合古今……今日諸卿暢所欲言!”

公卿列侯二千石們在丞相府進行集議。

諸博士,賢良文學也在國子監中對此事進行討論。

經過十餘年的變革,如今諸博士與賢良文學的構成已經大為不同。

早就已經不是儒家的一家之地,諸子百家皆有博士名額。

大漢最高學府也由太學變為國子監與大漢武學。

因此如今諸博士議事也從太學變為國子監。

“封建之事甚善,此乃是復禮的大事……我輩之人該當支援……”與往日不同,今日一向反對劉裕的儒家卻是第一個出言支援封建之事的。

當日內朝公卿討論之言,如今已經傳遍了長安。

儒學博士發言後,其餘諸家博士也是紛紛出言贊同。

只是對如何封建諸子百家有些小分歧而已。

同樣的,在丞相府進行正式集議的三公九卿、列侯、諸都督、將軍、兩千石也是同樣的情況。

……

經過長達一個月的集議,一眾公卿列侯將軍兩千石終於達成了一致。

這日何宇捧著集議的記錄進了未央宮。

“啟稟陛下,此乃公卿列侯將軍兩千石集議記錄,望陛下察之!”

劉裕聞言立即命黃門令取過集議記錄。

何宇待黃門令取過記錄後,方坐了下來。

劉裕一邊翻動著集議記錄,一邊向何宇詢問道:“丞相,集議結果如何?”

何宇道:“首批將封建三個王國,三十二侯國……陛下以為如何!”

劉欲點了點頭道:“甚善,只是丞相豈能無封!”

何宇道:“陛下,曾言當政者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臣雖愚鈍也願效仿之……”

劉裕聞言動容道:“大漢有如此丞相實乃大漢之福……”

何宇道:“陛下繆讚了……”

……

轉眼之間又到了大朝會之期。

處理完一些例行之事後,眾人皆知真正的大事就要進行。

“丞相,封建之事,集議如何?”

“啟奏陛下……公卿列侯將軍兩千石集議……”

何宇言罷。

皇帝再次向丞相何宇問道,“丞相可有何要補充的?”

何宇應道,“無有!”

劉裕環視殿堂,“諸公可有異議?”

公卿齊聲應道:“無有!”

“黃門令何在”

皇帝喚了一聲。

黃門令急趨向前。

展開一卷帛書高聲念道;

朕獲承天序,欽若前訓,用建藩輔,以明親賢,斯古先哲王之令典也……

慕間平之令德,希曾閔之至行,宜分建茅土,衛我邦家,永固磐石。

是用舉其成命,錫以徽章………

今冊封嚴鄉侯信為檳王,武平侯璜為唐王、谷鄉侯章為漳王。

三王實封千里之地,可自置王國百官,三校尉之兵。

西海侯浪、朔方侯襄、西寧侯昌、雲南侯塵、海東侯達、西平侯平、平涼侯光、宣化侯榮、昌西侯階、龍陵侯弘、東川侯伏、梁谷侯俊、武陽侯湯、昌平侯宇、陵鄉侯曾、扶恩侯貴、德廣侯有鮪……遷為……實封三百里。

允自置侯國官吏,遷原侯國百姓入封國,自建侯國之兵……以鎮四夷。

宜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臣等謝陛下!陛下萬年!”

今日只是下達詔命,因為此次所封三十五人皆是實封,因此還會舉行正式的封建之禮才算正真完成冊封。

參加朝會的公卿大臣們,此時都羨慕的望著這些人。

尤其是列侯們,看著被實封的這些人,皆是恨不得以身替之。

同樣是侯爵,可這實封的侯爵與只有食邑的侯爵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啊。

實封之爵那可是真正的裂土分茅,實打實的一國之君。

而且最關鍵的是皇帝和大將軍還承諾,從四方蠻夷所奪取之土地皆為自有。

如今雖然只有三百里,未來未嘗不可為萬乘之國。

不管是公卿大臣還是列侯將軍校尉,都在琢磨著如何才能裂土分茅。

皇帝可是說過今後還會舉行第二次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