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積水為淵(4k)
從深藍加點開始武道通神 猿子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翌日,王黎和林文君從明光院醒來。
他這明光院內一如他離開之時,小桃這丫頭,將一切收拾的井井有條。
昨日他們一家人將胭脂坊五樓的大廚請來,辦了一場盛大的家宴。
歡聚到月上中天,方才回到明光院休息。
“少爺,少奶奶,小桃伺候你們洗漱。”
小桃端來熱水,和小梅一起,將王黎收拾了一番,又給林文君梳妝,這一步驟比給王黎收拾繁瑣了許多,需要挽起鬢髮,插上簪花,佩戴各式首飾,塗脂抹粉。
王黎就自顧自的到明光院的小院內,拿出《道德經》,迎著晨光,細細的翻看起來。
他如今真武之意大成,在對這上位意境領悟到如此境界後,他對這天地間法與理,道與意的認識越發的深刻,很難有什麼能對他再有所觸動。
但是這卷《道德經》非同一般,以他如今的境界讀來,還是有著涓滴的感悟收穫。
當時贈與他的那位道家老者,對天地間的道理,感悟到了一種讓王黎都看不懂的程度。
但是很奇怪,只有傳說還存留於世,在武林史內卻沒有這樣一人。
這其中的隱秘,讓王黎好奇,但是時隔太過久遠,不在大周朝,不在前朝梁,或許還要往上再數幾個朝代,跨越數千年以上的歷史,到如今,只有只鱗片爪的傳說流傳,難以考證。
不過,王黎有一種預感,他將來或許還會和這老者相遇,甚至這道家老者或許還長存於世間,打破了人族壽命之極三百的限制。
真正的成為了長生中人。
沙沙……
王黎翻閱著《道德經》,指尖摩挲著書頁,有一種讓人心緒寧靜的感受。
過了一會,一身綠衣,清新典雅的林文君走出房門,兩人又一起用過早膳。
王黎和林文君便往大哥王勉的小院走去。
昨日王黎說過,要提升家人們的實力。
他如今已經為天榜大宗師,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自當庇佑家人。
現在臨門一腳的就是大哥王勉,所以昨日宴席之時,王黎就和大哥說好,今日讓他沐休,他助力其突破宗師境界。
而大哥王勉和大嫂方夢溪,早已經在院子裡等著了。
“大哥!吃了早飯沒!”
“吃了!”
簡單寒暄了兩句,王勉就等不及了。
“來來來,黎子,我這卡在這臨門一腳已經一兩個月了,總是感覺差一點,勉強突破固然有三寶丹的相助,但是功成也最多八尺精焰,一直等著那福臨心至圓滿的那一刻。”
他看向王黎,眼神裡有一絲激動,繼續道。
“黎子,你有什麼辦法,能幫我跨越這一步?”
王黎微微一笑。
“大哥,稍安勿躁,我們且去修煉室,文君你陪著大嫂在外面。”
王黎朝妻子說道,隨後他就和王勉進入修煉室之中。
“大哥,你且運轉北方冰戩玄武真功。”
王黎讓王勉盤膝於蒲團之上,入定運轉玄武真功,將三寶丹放置於身前備用。
而王黎繡口一吐,以武道金丹之修為,口綻真言,精神秘力絲絲縷縷佈滿整個密室,這些真言猶如洪鐘大呂,響徹在王勉心頭。
頓時,王勉彷彿陷入了悟道境,不斷有感悟湧上心頭。
而且,王勉修行的北方冰戩玄武真功,和王黎同宗同源,只見王黎在金丹中分離出一絲精純真氣,將其稀薄無數倍,打入王勉體內。
霎時間,王勉彷彿吃了無上武道金丹般,氣息暴漲。
見此情況,王黎知道時機已到,一聲叱吒猶如春雷綻開。
“就是此刻,大哥還不速速突破!”
而大哥王勉聞言,毫不遲疑,立刻開始了這生命的一躍。
他的氣機再度暴漲,三尺精焰從丹田內升騰而出。
王黎神念一招,寶盒前的宗師三寶丹就自發飛出,投入王勉口中。
做完這一切,王黎便靜靜肅立在一旁,等待著王勉的突破。
剩下的一切就要王勉自己來走了。
不過有宗師三寶丹和他護持,這次突破可謂是板上釘釘,只是看大哥究竟能以幾尺精焰,成就氣元大丹了。
沒過一會,王勉身上升騰的精焰開始擴張,他已經克服了生死之懼,開始升騰精焰了。
這一步做完,便是將精焰收歸一點,成就氣元大丹了。
而大哥的精焰也很快膨脹到了八尺,最後停駐在八尺半的地步。
原本八尺半精焰就是王勉的極限了,王黎打入其體內那一絲真氣開始發揮作用,生生又將這精焰又拔高了一尺,達到了九尺半的程度。
不是王黎沒法將大哥的精焰推向十尺的大圓滿之境,而是王勉的只能承受這麼多了,他全身的面板都開始崩裂,再多一絲絲精焰,整個人就會爆炸開來。
王黎在一旁護持著,看著大哥艱難的將這些精焰收回體內,開始凝結氣元大丹。
而三寶丹也發揮其作用,護持住王勉的丹田,讓他不至於被這巨量的精焰撐破丹田。
小半個時辰後,一道無形波動從王勉丹田處傳來,橫掃過方圓小半個龍鬚溝坊,無數蛇蟲鼠蟻都聞之驚惶。
王黎微微一笑。
他知道,大哥這算是功成了。
而剛剛由於過量精焰而崩裂的面板,也在這晉升中恢復如初,只在衣衫上留下些斑駁血跡。
大哥王勉緩緩睜眼,目有精芒一閃而過。
他看向王黎,興奮道。
“黎子,我成功了!終於成功了!”
王勉的興奮之色溢於言表,王黎想了想,朝大哥道。
“大哥,我可以將我對宗師境界的感悟,對北方冰戩玄武真功的修行經驗,都用以心映心的方式,盡數傳給你,但是這需要你敞開心神。
而且,大哥你的修行很可能受我的影響,若是你想走出自己的路,就會難度更大。”
王勉聞言,思索了一會,而後道。
“黎子,我還是想要先靠自己走一走,如果最後走不下去,我再來找你!”
看著大哥堅定的眼神,王黎點點頭。
“那大哥你先熟悉一下修為,此事就後面再說。”
王黎揮手一招,找出一件衣裳,交給大哥。
“大哥,換身衣裳吧,這一身帶血的,別出去讓嫂子受驚了,她還有著身孕呢!”
言罷,王黎又取出一盒地元丹,遞給王勉。
“這是地元丹,於我現在已經沒什麼用處了,我給文君留了一些,這些給大哥你,後續修行用得到。”
王勉也沒有推辭,直接接了過來。
而後王黎留著王勉在屋裡換衣,自己先走出了修煉室。
屋外,大嫂方夢溪雖然在和林文君閒聊著,但是注意力還是在修煉室這邊,雖然她知道有王黎這一位當世大宗師護持,出不了什麼事。
但是還是擔憂不已。
畢竟,這可是突破宗師啊,在王黎之前,整個幽州,已經數十年沒有出現過自行突破的宗師了,都是投身朝廷,修行朝廷之法,仰仗朝廷之力,才突破的宗師。
生死之難關,也讓她難以安心。
見王黎走出了修煉室,方夢溪連忙起身,帶著一絲焦急的語氣問道。
“黎子,你大哥他怎麼樣了?”
“放心!”
王黎語言中帶著一股精神秘力,穩定了方夢溪的情緒,讓她不至於大悲或者大喜。
“大哥已經成功凝結氣元大丹,功成一元宗師,現在在熟悉修為,很快就會出來的。”
他笑著對大嫂方夢溪繼續道。
“本來,大嫂你的天賦也俱佳,但是現在有這身孕,不好提升修為,還需安心養胎,等你懷胎十月,生產以後,小弟也會讓你儘快拔升至一流之境。
之後也可以順利突破宗師,得壽兩百載,和大哥做一對長久的神仙眷侶!”
聽到王黎如此說,方夢溪的擔憂去了一大半,重展笑顏。
沒過一會,換了一身新衣的王勉也從修煉室中走出,方夢溪連忙迎了上去,仔仔細細檢查了他的胳膊大腿,確認完好無缺,徹徹底底放下心來。
而王黎給王勉給了個手勢,示意他好好陪一陪大嫂,帶著林文君離開了小院。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王黎便用以心映心的法門,將北方冰魄玄武真功的非宗師篇,以及相應的武學經驗,都傳授給了父親王志和母親陳舒,
有了王黎這細緻的經驗,縱然是活了半輩子沒怎麼練過武的母親陳舒也在短時間內,突破成了三流武者。
至於原來年輕時候便是三流武者的父親王志,重新又將武學撿了起來,短時間內,不僅重回了三流境界,還再行突破,邁入了二流境界。
在寶丹寶藥無盡的情況下,有著王黎修行經驗的父母親,也在突飛猛進著。
至於原本被囚禁於昆吾秘境地宮的林道一,也被王黎送到了林文君母親墳前,日夜祈禱,看守陵墓,三年未到,不復得出。
蜀中,綿州。
綿州三江交匯,加之有礦藏豐富,乃是蜀中機關閣的應許之地。
在一處地火洞窟內,被熔鍊成鐵水的黑鐵礦,正源源不斷,以流水線作業的方式,被灌入一個個模具之中,待到鐵水冷卻之後,匠人將模具揭開。
初具形態的兵器鎧甲映入眼簾,來來往往的匠人又將這些粗胚進一步淬火,錘鍛,經過各種複雜工序後,最終一柄柄兵器,一把把弩箭,一件件鎧甲,出現在這個世間。
而後搬運上貨船,經由水路送往峨眉。
劍宗中的奴僕力士將這些貨物搬運到指定位置後,由劍宗的弟子,將其投入一眼血紅的池水中。
這池水赫然是一方秘境的通道,而且是被永固於此的。
另外,各地的神機門,也源源不斷廣納天下之財貨,將無數物資運往太行山內。
這裡,是七星道的祖庭,在一處溶洞內,赫然也有一眼血紅的池水,七星道的弟子將收集來的物資,投入這眼池水中。
而幽州幽都之外,寒山之中。
一處洞窟之內,同樣也有一眼血紅的池水,七星道和劍宗的弟子從這眼池水之中取出物資,而後交給後面的軍士。
其中有一位文士,興奮的看著這秘境通道。
“有了這通道,轉運天下軍需物資,事成一半了啊!”
旁邊的一位七星道弟子道。
“陳鱗,這通道可是不便宜啊,我聽說你家大人拿出了一個秘境打造的。”
此人正是昔日幽州緝拿司文庫的陳鱗,當時為王黎的秘書官。
而他口中的秘境通道,正是王黎特意為了方便週轉,貢獻了當初得自阿修羅女的血海秘境,交給諸葛小機,由七星道內的頂級宗師匠人開發打造。
將這秘境同時固定在太行山七星道,峨眉山劍宗,東北道幽都,透過這個秘境,能直接跨越大半個九洲,轉運物資。
源源不斷的攻城器械,兵器鎧甲,被兩大宗生產出來,財貨被收集起來,而後透過秘境,轉運到東北道來。
而到了幽州幽都,王黎又將大部分軍需物資轉運到昆吾秘境存放,小部分就讓潛藏在寒山的軍士取出,用作訓練。
在這段時間內,王黎除了提升家人的修為外,和七星道以及劍宗的聯絡也越發的緊密。
很多劍宗和七星道的後繼弟子,都被派往東北道歷練。
這一日,諸葛小機透過千里境給王黎傳信,說他要帶人來幽州。
王黎親自將人接了過來,安頓好之後,他和諸葛小機在寒山之上煮酒相談。
“王黎兄,前期的籌備正有條不紊的進行,後面的事情,我們也需要計劃著了。”
諸葛小機指尖通寶銅錢滴溜溜轉成一團,有一種運籌帷幄的感覺。
王黎輕輕抿了一口清酒,淡淡道。
“諸葛兄以為如何?”
只見諸葛小機倏忽之間收回通寶銅錢,眼中露出一抹精芒。
“如今雖有七星道和劍宗弟子為援,但是要想定鼎東北道,這些人手完全不夠,或可為骨幹,還行填充更多枝丫。
而東北道之才,首重朝廷,其次在江湖之中。
小機以為,當攫取朝廷之人,廣納江湖之俠。
雙管齊下,積攢人才,方才能在日後起事之後,儘可能減少動亂時間,安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