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揚和小七兩個人的傷勢雖然已經緩和了許多,不過這一次受的傷勢依舊是比較嚴重的,需要療復。
不然的話,說不定就會落下舊傷,那樣的話,到時候再想治好就沒有那麼的容易了。
劉飛揚和小七兩個人站了起來,劉飛揚告訴小七,自己知道有一種仙草,可以療復兩個人的傷勢。
小七聽了以後十分的高興,急忙詢問劉飛揚是什麼仙草。
劉飛揚思考了一會兒,他告訴了小七,有一種仙草叫做古月草,這種草擁有著強大的靈力,吸收了這種草,可以快速的療復傷勢,也可以將體內的陳傷恢復。
小七聽了以後點了點頭。
小七讓劉飛揚把古月草拿出來,劉飛揚笑了一下,隨後擺了擺手,表示自己也沒有這種古月草
小七聽了以後立馬白了劉飛揚一眼,說道。
“劉飛揚,你是不是在耍我,既然你沒有這種草,那你說出來幹嘛?白讓我高興了。”
劉飛揚聽了以後尷尬的笑了笑,劉飛揚拍了拍小七的肩膀,告訴小七,雖然手中沒有,不過這並不是不能去尋找的。
小七問劉飛揚去哪裡尋找,劉飛揚沒有說話,直接拉起小七,飛了起來,此時的劉飛揚因為有傷,所以飛行的速度也不是很快。
由於去的地方比較的遠,步行的話十天半個月也沒有辦法到達,劉飛揚思考再三,還是飛行過去比較好。
小七和劉飛揚飛行在半空之中,小七準備再次詢問劉飛揚到底是去哪裡。
只見劉飛揚立馬打斷了小七的話,劉飛揚伸出手指,放在了小七的嘴前。
小七明白了劉飛揚手勢的意思,也就沒有再說什麼,劉飛揚和小七飛過了千山萬水。
這個時候,只見在兩人的不遠處,出現了一座雄偉的山峰,劉飛揚和小七兩個人隨後落在了此山的半山腰。
小七疑惑地說道。
“劉飛揚,你帶我來這個地方,難道那古月草就在這個地方?”
劉飛揚點了點頭,劉飛揚告訴了小七,這座山叫做落月山,相傳晚上的月亮就會在此山上面落下去,特別的美。
小七急忙打斷了劉飛揚的高談闊論,小七告訴劉飛揚,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古月草療復傷勢的,可不是為了看什麼落月的。
劉飛揚連忙說道。
“好好好。”
劉飛揚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了起來。這個時候的小七真的是有一些生氣,小七正準備一個人上山。
劉飛揚笑了笑,說道。
“不在這一會兒,現在上去也沒有用,古月草只有晚上才能找得見,現在你去了,還是在山上等著的,還不如在這裡欣賞一下美麗的風景。”
小七聽了以後臉色瞬間正常了起來,看得出來,小七已經明白了劉飛揚待在這裡的原因,小七也坐在了劉飛揚的旁邊。
兩個人一句話都沒有,只是靜靜的坐在那裡,眼前水流嘩嘩的響著,周圍都是茂密的森林,還有不斷啼叫的叫聲,好一幅詩情畫意的景象。
不過兩個人的心境是不一樣的,劉飛揚是在完全的享受著這難得的景色,而小七隻是無奈,只好陪著劉飛揚。
這也是兩個人的性格所決定的,劉飛揚這一路走過來,經歷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心性早已經非常的沉穩。
而小七雖然行走江湖也有一段的時間了,不過經歷的生死沒有劉飛揚那麼多,也就沒有這種情況了。
過了一會兒,兩個人都進入了冥想,兩個人的周身散發出一陣紅光,紅光將兩個人保護在裡面,就算是來了猛獸,也沒有辦法擊傷劉飛揚和小七。
劉飛揚在意識裡面看見了一個相同的自己,那個自己一直在演練自己的招式,劉飛揚看著眼前的那個自己,也跟著練了起來。
一時間,在劉飛揚的意識世界裡面,兩個自己彼此之間互相切磋,互相過招,一時間劉飛揚對於自己的招式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熟練了。
而小七在意識世界裡面,默默的打坐,療復自己的傷勢。
過了半天,劉飛揚和小七都慢慢的睜開了眼睛,因為兩個人都感覺到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兩個人周身的紅光也立馬就散去了。
劉飛揚和小七看向遠處,此時的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天邊出現了晚霞,晚霞看起來是那麼的美麗,再加上夕陽西下的景色,一時間真的是美不勝收,已經是傍晚了。
兩個人看了一會兒,劉飛揚和小七開始慢慢的往山頂走去,小七本來以為很快就可以到達山頂了。
因為兩個人剛才是落在了落月山的半山腰,不過走了一會兒以後,小七就發現是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
小七問劉飛揚以前登上去過落月山嗎?
劉飛揚搖了搖頭,劉飛揚告訴小七,只是自己在書中看到過,落月山自己沒有上去過。
小七聽了以後嘆了一口氣,兩個人繼續往上爬,兩個人沒有再飛行,因為兩個人前面就已經飛了很長的距離了,再加上兩個人的傷勢比較的嚴重。
如果現在再強行飛上去,到時候山頂出現別的情況,那可真的是沒有任何的招架之力了。
劉飛揚和小七走著走著,兩個人發現周圍的植物開始發生了明顯了變化,前面還是森林,這一會兒,一棵樹都看不見了,而且氣溫也在明顯的降低。
又走了一會兒,連草都看不見了,開始下起了雪花。
劉飛揚和小七知道兩個人已經快要達到山頂了,兩個人加大了力量,快速的朝著山頂進發。
不一會兒,劉飛揚和小七就已經來到了山頂,此時的山頂只有數十平米,看起來十分的小,而且山頂覆蓋這玄冰。
小七看見以後皺了皺眉頭,她有點兒懷疑這樣的環境,是不是真的可以長出古月草。
小七轉頭看向了劉飛揚,劉飛揚立馬擺了擺手,說道。
“不要問我,我真的不知道,都是書上說的,我猜應該八九不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