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斯皮爾伯格,還有其他的評委。

李諳就不用說了,他再怎麼混好萊塢也是華人,更何況他希望透過戚昊改變兩岸電影交流的現狀。

妮可·基德曼這幾年生了倆女兒。

戚昊也剛開始有孩子,所以他們的共同話題主要就是孩子。

孩子在電影裡也是一個重要的意象。

電影中,兒童與成人多有衝突,但和成人世界並行不悖,兒童以人性本善的隱喻,成為人類本原和未來的雙重映象,並以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糾結,成為影像世界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它涵納著人的自我拷問,也寄託著人何以為人、人將如何為人的深層邏輯。

還有一位演員克里斯托弗·瓦爾茲,他是戚昊最喜歡的男演員,幾乎看過他所有的電影作品。

他2010年憑藉犯罪電影《無恥混蛋》獲得第67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男配角、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而前幾個月,他又憑藉西部冒險電影《被解救的姜戈》獲得第70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男配角、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這兩部電影都是昆汀執導的。

以戚昊和昆汀之間的關係,你根本就沒有辦法去幻想克里斯托弗·瓦爾茲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

戚昊和克里斯托弗·瓦爾茲反倒沒有太多交流。

也不需要多說什麼。

妮可·基德曼也不需要,同為顏王一般的存在,再加上有孩子這樣的共同話題,實在是太容易獲得對方的好感了。

兩人之所以沒有去酒店大戰三百回合,都是因為戚昊這個人潔身自好。

戚昊主要攻略的是斯皮爾伯格和其他三位評委。

這次的主要對手,應該算是阿布戴·柯西胥,他的風格獨特而又不可複製,是法國當代獨樹一幟的電影導演,而且這裡又是戛納,無形之中多了幾分勝算。

然後就是科恩兄弟執導的《醉鄉民謠》。

其實,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參賽影片競爭力度遠不如往屆,有評委在選片階段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表示主競賽單元能夠入眼的影片屈指可數。

比較有意思的是,是枝裕和帶來了他的《如父如子》,同樣入圍了主競賽單元。

戚昊去看了首映。

電影講述一個霓虹安逸的中產家庭突然得知他們6歲孩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

根據系統提供的資訊,《小偷家族》就是是枝裕和的電影。

這下子算是假李逵碰到了真李逵了。

不過,戚昊對比兩部電影,就能發現雖然兩部電影風格有些類似,但是《小偷家族》的故事要比《如父如子》精彩。

《如父如子》的選題太普通了,甚至算得上狗血。

選題普通,這是個致命傷。

《如父如子》首映之後,媒體和影評人在誇讚的同時,就已經預測了這部電影和大獎無緣了。

戚昊的《小偷家族》在21號首映。

他本來就挺有知名度,又從十五號開幕式到現在混了一週多,早就結交了無數國際友人。

再加上本屆戛納電影節來了很多華人電影人,所以首映場可以說是人滿為患了。

這部新銳導演的作品,讓媒體和專業觀眾充滿驚喜。

對於戚昊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外界其實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看法。

都知道戚昊是一位商業天才,身價175億人民幣,也就是25億美元的身家。

在好萊塢槍戰片裡,為了1000萬美元都能玩命的當下,25億美元真的是一筆鉅款。

去年,妮可·基德曼的前夫——好萊塢巨星“阿湯哥”和新老婆凱蒂在11天內就迅速達成了離婚協議,拿出了自己身家的1/10給對方。

由賠償金額推算,阿湯哥的身家也不過2.5億美元。

這已經是整個好萊塢最有錢的明星了。

戚昊抵得上10個阿湯哥。

大概是得益於商業天賦出眾,戚昊的商業電影成就也是有目共睹。

他本人拍出了不少票房賣座的電影。

華夏最大的私營電影廠牌中昊娛樂現在就屬於他的。

不過,戚昊倒也不是第一次拍文藝片。

他此前的《鋼的琴》也是廣受好評,尤其是在他的傳奇經歷越傳越廣的時候,經常被人拿出來想透過電影窺探他成功的秘訣。

這一次戚昊的新片在戛納首映,大家很驚奇的發現,這部電影出乎意料的完美。

雖然裡頭帶了一丟丟的私貨,比如故事背景放在了港英時期的香江。

影片以“小偷家族”為名,家族裡的每一個都有罪。除了偷竊,他們“拋屍”、“誘拐兒童”、參與“色情”……這些罪惡的根源最終歸於一個“窮”字,深刻揭露了港英時期香江繁華背後的貧富差距和底層人民的困苦。

但是電影並沒有在這方面給太多的著墨。

在這部影片裡,導演很冷靜地給觀眾展現了現代文明社會存在的問題和被忽視的地方,對現代傳統家庭的人員構成、倫理道德、生存意義、人性道德等方面,都做了細緻的展示和分析。

你甚至可以認為這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電影,透過細膩的敘事和真實的人物刻畫,讓觀眾深刻體會到家庭的真正意義。

這部電影憑藉細膩、溫情的敘事風格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在場刊評分中拿到了3.4分的高分,破了本屆戛納的紀錄,成為了新熱門。

此前最高的是科恩兄弟新作《醉鄉民謠》以3.3分領跑群雄,《天註定》以3分位居第二。

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為2.5分。

當然,戛納電影節的場刊評分並不能作為金棕櫚獎的最終依據,甚至有歷來評分最高的電影,基本上拿不成金棕櫚的說法。

據統計近十五年中,只有四次是是場刊評分第一的影片拿了金棕櫚。

而中國至今唯一拿到了戛納電影節最高榮譽大獎金棕櫚獎的影片《霸王別姬》,當年在場刊評分中則是以3.6分高居榜首拿到了金棕櫚獎。

戚昊對於自己能不能拿金棕櫚心裡也很沒譜。

威尼斯電影節更講究藝術均衡的水準,柏林電影節更強調導演的個人風格,戛納被大眾認知的,是比較鼓勵創新、推崇創造性。

他作為一個青年導演,按理來說符合應該被鼓勵的標準。

然而,戛納電影節又是a類電影節裡最為保守的一個。

通常從戛納出身的導演有一條清晰明確的道路:入圍平行單元,入圍主競賽,成為評審,隔三差五多次入圍主競賽,拿幾個獎項之後,能不能拿金棕櫚就要看命了。

所以在戛納,驚喜這件事情完全沒有保障。

兩天後首映的女同性戀題材影片《阿黛爾的生活》場刊評分高達3.6分,取代《小偷家族》成為評分第一。

導演阿布戴·柯西胥曾執導《穀子和鯔魚》,此次的《阿黛爾的生活》時長達三小時,用極其細膩鮮活的手法講述了兩個同性戀女孩從相識到形同陌路的故事,令人潸然淚下。

影片拿下如此高分,給那些未必屬意這部電影的評委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

甚至就連戚昊最堅定的盟友克里斯托弗·瓦爾茲,都表達了他對戚昊獲獎金棕櫚的擔憂。

並且告知戚昊評審團內部目前割裂嚴重。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最支援戚昊的並不是同為華人的李諳,李諳對《阿黛爾的生活》這部同性戀電影反倒更為欣賞。

最力挺戚昊的除了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然後就是妮可·基德曼。

另外,印度女演員薇迪雅·巴蘭也支援戚昊。

大概是因為長得帥,兩個美女評委都對戚昊青睞有加。

霓虹評委河瀨直美更支援《如父如子》。

最後一個評委克里斯蒂安·蒙吉更支援《阿黛爾的生活》。

七個評委,有三個支援戚昊,兩個支援《阿黛爾的生活》,一個支援《如父如子》,評審團竹蓆斯皮爾伯格的態度就至關重要。

但是斯皮爾伯格一直沒有態度。

他和戚昊相談甚歡是真的,但是他本身屬於特別保守的人物。

而保守的人物,就特別容易信奉按部就班那一套,比如先入圍平行單元,再入圍主競賽,先拿幾次小獎,再角逐大獎。戚昊做了兩手準備。

電影上映之後,就安排著去香江上映了,以便能夠參加本屆香江電影金像獎的報名。

如果拿不到戛納這邊的,拿香江那邊的也行。

再不濟就是申城國際電影節。

三個保障手段,肯定不至於全都落空。

所以戚昊的心態非常平和,甚至有閒情逸致接受了幾次媒體訪談,有國內的媒體也有國外的媒體。

甚至有法國的財經頻道對他專訪。

這個就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戚昊還是去參加了,聊了一下經濟方面的話題。

他得到了不少的未來商業資訊,從蘋果、特斯拉、新浪也能看到一些端倪,再加上博覽群書,自然不會在訪談中露怯。

當然,他也不可能給法國人貢獻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看了他的商業訪談,就覺得這人牛逼,他的成功不是無緣無故的,不存在任何的僥倖。

但是想要從裡頭提取一些有營養的東西,藉此跟著他一樣走上人生巔峰,那是純屬做夢。

時間很快就到了閉幕式這一天。

戚昊已經在這邊待了十來天,每天只能透過影片看到老婆孩子,早就已經歸心似箭。

去特麼的金棕櫚獎。

早知道就答應申城國際電影節的評委邀請,然後拿大學生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算了。

在首都那邊,還不影響看孩子。

閉幕式紅毯上,最出風頭的還是範雪雪,她之前開幕式就已經參加過一次了。

屬於商務活動。

前幾天她參加了《花容月貌》首映禮,還出席了電影雜誌《好萊塢報道》為其專門在戛納舉行的“範雪雪之夜”派對,並授予她“年度最佳國際藝人”獎,這也是該雜誌首次設立的獎項。

《小偷家族》首映她也去捧場了,還責怪戚昊不找她演女一號。

戚昊則是和《小偷家族》的一眾明星走了紅毯。

頒獎禮開始之後沒多久就開始頒獎了。

分成了好幾個單元,比如香港導演劉韻文執導的《過界》入圍一種關注單元,杜七鋒執導的《盲探》入圍午夜展映單元。

主競賽單元放到了最後。

最佳短片獎打響了主競賽單元第一槍,棒棒電影《安全》順利獲獎。

然後是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拿了評審團特別獎。

第三個拿獎的是華夏電影,賈彰科憑藉《天註定》拿了最佳劇本獎。

戚昊敏銳的察覺到賈彰科有一絲的不快。

前段時間不少媒體說賈彰科這次有望拿下金棕櫚獎或者最佳導演獎,現在給了他最佳劇本獎,就大大降低了他問鼎金棕櫚的機率。

當然,戚昊也沒立場去同情賈彰科。

人家至少拿獎了。

賈彰科拿獎,也就意味著同為華人的戚昊極有可能一個獎也拿不到。

畢竟同屆頒給兩個華人不常見。

當然,也不是沒有。

第46屆,陳楷格的《霸王別姬》和侯孝閒的《戲夢人生》就都拿獎了。

還有47屆《活著》拿了評審團大獎和影帝。

第53屆的時候最離譜,那一屆不僅是《花樣年華》拿了影帝和技術大獎,楊德昌還憑藉《一一》拿了最佳導演,姜聞更是憑藉《鬼子來了》拿了評審團大獎。

但是終歸是少數現象。

影后貝熱尼絲·貝喬,影帝布魯斯·鄧恩都很快塵埃落定。

現場熱鬧非凡,這兩個獎項都算是重量級的。

《小偷家族》屬於群像,這兩個獎本身就很難有什麼希望。

只剩下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金棕櫚獎。

戚昊心裡嘆息。

真正的對手都還沒出場,阿布戴·柯西胥的《阿黛爾的生活》和科恩兄弟的《醉鄉民謠》能夠在小獎階段就命中,《小偷家族》才算真的有希望。

現在,這兩個金棕櫚大獎的有力競爭者都還沒動靜。

而目前僅僅只剩下三個獎。

戚昊一點也不想拿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導演,雖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拿這兩個獎就意味著一步登天,是足以吹一輩子的榮譽。

姜聞的最高獎項也不過就是評審團大獎。

只是各有所好。

戚昊對靠歐洲三大電影節鍍金沒有什麼執念,他來這邊僅僅只是為了滿足統子哥的任務需求。

“……《阿黛爾的生活》……阿布戴·柯西胥……最佳導演獎……”

戚昊一個勁的鼓掌,真心的為阿布戴·柯西胥老哥開心。

簡直開心壞了。

尼瑪,終於送走了一個。

“……《醉鄉民謠》……伊桑·科恩、喬爾·科恩……評審團大獎……”

又……又走了一個。

戚昊差點都忘了鼓掌。

當然,演員出身的他是不會失去體面的。

他的臉上適時的表現出驚訝和欽佩,還有由衷的為科恩兄弟感到開心,這兩位可是他最喜歡的導演之二。

當然,戚昊也沒有就此認為自己穩了。

樂極生悲的道理都懂。

而且他的《小偷家族》也頂多算是拿獎熱門,遠遠沒到最熱門的地步。

最致命的是,他在導演這一塊此前並沒有得到歐洲三大的認可,這是他第一次進入國際電影人的視野,還碰到了斯皮爾伯格這種保守派當評審團竹蓆。

就算他一個獎都沒拿,光是入圍主競賽單元,其實也對得起他了。

到了最後的頒獎流程,所有的評委都走上了舞臺,斯皮爾伯格作為評審團竹蓆,揭曉了本次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大獎得主。

戚昊正襟危坐。

恰到好處的露出了一絲絲的緊張。

攝像機已經在對準這位年輕的億萬富豪了。

“……”這老頭完全不體會戚昊的心情,東拉西扯的說了一通,然後才開始公佈結果:“《小偷家族》,恭喜我們年輕的導演seventh,戚昊!”

最後戚昊的名字是用中文說的。

這是戚昊教會他的中文之一,其他的還有不少。

成了!

戚昊深吸了一口氣,不需要刻意演,他都表現的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