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丁程鑫的累贅家庭
大明權臣:從嘉靖朝科舉開始 沐冬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有一點值得一提,丁程鑫這個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能來私塾,和王遠家也有莫大的聯絡。
丁程鑫先是生火煮粥,而後整理起院子內外的雜亂。
猶豫了良久,丁程鑫推開了側屋的房門,果然在床上看見了爛醉如泥的父親。
收拾了一下床邊的酒葫蘆,又為父親蓋好被子,丁程鑫才悄悄的關門離開。
坐在廚房裡,丁程鑫一邊看顧著煮粥的大鍋,一邊處理一旁堆積的魚貨。
廚房內一片漆黑,只有爐壁後閃出的火光,是丁程鑫唯一的照明和取暖。
在一片安靜的廚房,只能聽見柴火噼啪的響聲和自己的呼吸聲,為了不胡思亂想,丁程鑫只有開始大聲背誦今日學的文章。
揹著揹著,丁程鑫漸漸回想起,這兩年發生的變化。
幾年前,他父親賭博輸了家裡的十畝田地,母親跟人跑了,爺爺奶奶被氣的一病不起。
後來父親雖然戒了賭博,但是時常會喝酒,經常在酒後耍酒瘋。
爺爺奶奶雖然挺了過來,但是身體也大不如前,不過為了家庭他們還是挺著身體,捕魚、運客人過河,以此貼補家用。
丁程鑫小小的年紀,不明白為什麼原先還算溫馨的家庭,瞬間就支離破碎了。
只知道母親沒了,父親經常喝酒打他,家裡的米飯變成了稀粥,偶爾能見到的魚肉全部變成了野菜,當初承諾的讀書也杳無音訊………
不過在三年前的那個冬天,他穿著草鞋,身上裹著不知是四歲還是五歲時做的棉襖,在村邊的樹林中尋找柴火。
突然聽見樹林邊傳來的鈴鐺聲,他尋聲望去就見到一輛牛車,帶著一大一小兩個人正在趕路。
他看見牛車上,那個和他一般大小的小童身穿紅色的棉襖,戴著虎頭帽,小臉蛋紅撲撲的,十分羨慕。
他自記事起,好像就沒有感受到,那種溫暖的感覺。
就在他發呆的時候,外面的牛車停了下來,上面的兩人正在招呼他過去。
“這小孩你怎麼在這?還穿的這麼少,想要得風寒了是吧?”
“這位大叔,找~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兩人一怔,彷彿是想到了什麼,就招呼他上車。
牛車上有一個鐵盆,鐵盆裡有許多黑色的石頭在燃燒,那感覺真的太溫暖了。
丁程鑫也不知道為什麼,鬼使神差的就給指出了自家的道路。
到家後他爺爺招待了兩人,並且不知道商量了什麼,後來他家的生活就漸漸的好轉了。
第二年,他爺爺竟然頂著街坊四鄰和家裡的壓力,將他送到了李家村的私塾。
那私塾,他自然是知道的,是他們周圍幾個村子中唯一一個私塾。
不過他以為在家庭發生變動後,他沒有機會入學了,沒想到竟然時來運轉了。
到了那個李傢俬塾,他又見到了那個來過他家的小童。
有趣的是這小童彷彿沒有認出他,還幫他解決了好幾次,被欺負的事情。
更是在後來想要讓他叫“遠哥”,不過他也沒有拒絕就是了,他也很喜歡這種被照顧的感覺。
成為朋友後,他們倆經常一起學習時,他也經常聽到遠哥的豪言壯語與未來的期許。
他雖然聽不太懂,不過他想著他應該是想要幫忙的。
他努力讀書一半是爺爺的期待,另一半就是想要報答遠哥。
丁程鑫醃製完漁獲,也從回憶中驚醒了過來,看了看被凍得紅腫的手指,連忙躲到爐火邊取暖。
雖然這時鍋裡的粥已經開了,但丁程鑫並沒有吃的打算,他的爺爺奶奶還沒回來呢。
冬天黑的早,時常會有一些旅人來不及繞路過河,這時就需要依靠河邊船伕的幫忙。
爺爺經常會接晚上的旅客,因為賺的錢會更多,不過冬天一片漆黑,在十幾米寬的河面上,很難分清位置。
這時就需要奶奶在岸邊指引了,奶奶需要待在岸邊,時刻保證柴火不被熄滅。
………
另一邊的王遠,則是在大姐的陪同下一塊回家。
大姐王大丫今年已經十八了,本該在三年前,就與縣城趙捕頭家的趙明宇完婚。
不過當初都走完定親儀式,就等著黃道吉日結婚成親,誰知趙捕頭在追捕朝廷通緝犯的時候,竟然殉職了。
這就沒辦法了,遵循孝道守制三年,大姐的婚事就這樣拖了下來,這一拖也連累身後的弟妹。
長幼有序,長姐不成婚後面弟妹怎麼能越過去呢?
不過王遠倒覺得這樣正好,十五就成婚實在太早,但以前他也沒辦法阻止,現在這一壓就差不多了。
“大姐,你不用每天都來接我,這條路又不通官道,只是在我們兩個村子之間,沒有外人的。”
“嗨,大姐的婚事確定了,就是明年正月初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以後大姐再想看你,就沒這麼容易了。”
王遠聽後瞪大了眼睛驚呼道:“大姐怎麼這麼著急?這樣一算,不就剩下半個多月的時間了嗎?”
“這時間也夠了,爹孃三個月前就已經開始準備了,只是去永安寺求的籤是正月初八而已。
還有大姐我再不成婚,就成老姑娘了,爹孃他們也要被說閒話的。
二妹今年也十六了,到現在都還沒辦法議親,我如果再不嫁出去,怕是沒有好人家了。”
這種風俗的改變,別說王遠連童生都沒考上。哪怕考上了狀元,那也沒有什麼用處的。
一連聽到兩個壞訊息,王遠的心情也很是不佳,所以一路也沒怎麼說話。
到家後,王遠看到三叔竟然回來了,心情才好轉了一些。
“三叔你這麼早就回來了,後面幾天都不開門了嗎?”
三叔一愣連連搖頭說道:“不不不,馬上就要過年了,你爺爺叫我明天給你大姑、二姑家送點東西過去。
順便給你們一塊帶到縣裡,運一些年貨回來。”
“哦,三叔店裡的情況怎麼樣了?還和以前一樣半死不活嗎?”
說到這個,三叔也有些無奈,向著正屋那邊努了努嘴。
“是啊好不容易能賺些錢,但你爺爺又讓著,將你五爺爺家的重孫子拉過去幫忙。
就我那個雜貨鋪,一下子養了四個人,人太多了,而且工錢也不好壓,壓根就不賺錢。”
王遠聽到這裡也是很無奈,能在縣裡開個雜貨鋪,肯定是能賺錢的。
但是自家爺爺是個心軟的,他大哥家的重孫王文富也就算了,畢竟識字、會算賬能當個賬房。
但他五弟家的重孫王平樹和外重孫丁建勳,都安排過去就有些過分了,那倆什麼都不會,只會賣一把子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