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顧家的糾纏
極品婆婆有空間,我成全家頂樑柱 落雪輕輕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舅甥相見之後,趙二郎等人便安心在自家宅子裡讀書備考。
期間,顧家到又上門兩次,可都被顧品逸以君子不可違諾給推辭了。
時下,顧品正正好也回到了京城,顧侍郎就命他厚顏上門。
可顧品正這次堅決不肯來叨擾。
他說的很明白,顧品逸和顧筱美當初在河西沿村那幾年,是人家葉夫人相幫的,並且簽訂了十年的契約,他們兄妹即便想來顧家,可若是葉夫人不答應,你們也不能把她怎樣。
顧侍郎又氣又窩火,想動用手裡的權力強硬將人給搶回來,可是,他沒等動彈,錦衣衛就找上了門,罪名是,核查貪墨索賄一事。
這一下,顧侍郎不敢輕舉妄動了,只能是每天面對錦衣衛的審察,焦頭爛額。
最後,還是顧老太爺看出門道了,告訴兒子,顧品逸和顧筱美,你就不用惦記了。
人家現在跟著葉家那幾個兒郎,又有東廠督主的護庇,你弄不回來的,還是消停得了。
顧侍郎更加憋屈了,但也確實是不敢再奢望了。
就在他抱著我既得不到,你們也別想好,想要用非正常手段,散佈謠言,毀了顧品逸的時候,有人比他做得早了一步。
葉辛夷早在顧品逸和趙二郎等人進了京城之後,就已經吩咐明四明五,如果顧家沒有什麼動作便罷,若是想要歪的,斜的,心術不正,你們就給我往死裡整他。
第一步,便是散步顧家,顧侍郎不顧念族人親情,致同宗之情不顧,對當時受了磨難,父母雙亡的顧品逸和顧筱美而不理,差點讓兄妹兩個喪命於河西沿村的後山之上。
這次,顧品逸以河西沿村村民身份,重新考取了秀才功名,這顧侍郎便恬不知恥地仗勢欺人,並且利用宗族之法,脅迫他和妹妹回到顧家,為他所用。
明四和明五將顧品逸和顧筱美的遭遇,又詳細地跟京城百姓們細說了一遍,大家夥兒一聽,哎喲,這兄妹倆太可憐了,顧侍郎這麼不是東西啊。
在明四和明五暗中推波助瀾的有一引導下,關於顧侍郎嫌貧愛富,又仗勢欺人,不憐族人生死,強認宗親的事兒,傳得滿京城沸沸揚揚。
啥是強認宗親?顧品逸和顧筱美便是啊。
他們兄妹兩個本該是顧家的驕傲,可是,顧侍郎卻罔顧這倆人喪父喪母之苦,根本就沒伸出手來幫攜一下,可謂是冷心冷肺。
如今見人家兄妹有了點能耐,過得也好了,就想以族長之勢,強讓人家回來,你們說,這不是強認宗親,仗勢欺人嗎?
有了顧家這樣的稀奇傳聞,就是其他世家也都滿足了勁兒看熱鬧。
甚至,還有不少人當著顧侍郎的面就問他,那顧品逸的父母,到底是你什麼人哪?
怎麼就……落得當年落得孤苦無依這步田地了呢?哎,不對呀,我忽然想起來了,那顧品逸的爹,是你們家顧四老爺的庶子吧?
聽說大災那年,顧四老爺的這個庶子一家子,都死在了祖籍那邊,所以,顧侍郎,你想要認回這個族侄兒?
顧品逸的真實身份被揭穿,又引來一片議論聲。
最後,在明四,明五的鼓動下,大家夥兒終於弄明白了,原來那個顧品逸顧秀才,不是像顧侍郎說得那樣背祖忘宗。
而是因為當時為了保護妹妹,跟河西沿村的葉夫人簽訂了十年契約,所以,他現在是身不由己,不能喪失信諾回顧家。
京城一時間,對顧家這檔子事兒,算是看足了熱鬧。
而作為顧家子弟的顧品逸,眾人只能說是同情和憐惜。
唉……小小少年,聽說當年還是十二歲的小秀才公,因為大災而命運多舛,當真是叫人心疼啊。
最困苦的時候,顧家這個宗族沒能伸把手,被人家一個村婦給救了,並且還滋養的這般好,得以進京城趕考,這位顧侍郎卻舔著臉來摘桃子,你咋不上天呢?
顧侍郎本就沒什麼好名聲,這下就壞了。
那顧四老爺原本還想著不認顧品逸這個孫子呢。
可是,顧侍郎上門來,對他說了,你這個孫子,將來是有大出息的,與河西沿村的那個賢德夫人一家子交好,四叔你可不能糊塗不認他。
顧四老爺一聽有理,就派人上門,大言不慚地告誡顧品逸,你趕緊回家,若不然老子我去衙門口告你不孝。
這一下,可激怒了趙二郎等人。
於是,在葉明軒再次上門的時候,便光明正大地告了顧家黑狀。
言明,阿逸是我娘重金聘請的教書先生,是簽了十年契約的,顧家這般無理取鬧,他們是想欺負我娘嗎?
在河西沿村,我娘只想讓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過點好日子,便想了個最簡單的賺錢營生,就是做麻辣醬料。
可是,著醬料生意雖然不太賺錢,可也紅火,就惹起了別人的嫉妒恨,再加上我娘為了供我和弟弟讀書,又賣了幾個炒菜的方子,結果,就屢次被那付家給欺負。
只是沒有想到,我們哥幾個到了京城,還有人欺負我娘,怎麼滴,看著我們尋常百姓好欺負嗎?
趙二郎義憤填膺地上眼藥,可說到最後,竟然嗓音哽咽了,為孃親辛苦操勞和受盡的委屈,倍感心疼。
趙玉蘭和趙喜娟,顧筱美在一旁,並不插言,可都默默地拭去了眼角上的淚珠。
顧品逸心情十分沉重狀,也表示歉意,言明是自己給葉姨添了麻煩了。
“哥,我想葉姨姨了。”顧筱美神來之筆,這帶著哭腔的一句,最為真實,叫趙二郎幾個猛然勾起了思親之情。
房間內,一時間沉寂了下來。
葉明軒臨走之時,囑咐他們幾個好生讀書,並且又派了幾個機靈的錦衣衛侍候,沒事兒出去轉轉,看看京城狀況,也瞅瞅這裡面的人情世故。
之前,他不讓外甥們出去,是出於謹慎慣了,生怕別人不長眼睛,欺負了幾個孩子。
可透過顧家的事兒,葉明軒忽然就想明白了,自己護著太緊,也不是好事兒。
幾個孩子保護得太好,一旦遇到事兒,就不知道如何應對,這對他們今後的路,並沒有好處。
幾個機靈的錦衣衛,扮作小廝,護著趙二郎等人在京城轉悠了數日。
很快,就到了科考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