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以城池換取
王爺遇到娘娘腔將軍就一蹶不振 冷雪釋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轉眼間,各國使者都到京城,
西梁使者滿臉笑容,眼神中透著自信,
一見到大宋的陛下,便拱手行禮,操著一口官話說道:“久仰大宋國皇帝,今日得見,實乃榮幸。
咱們西梁與大宋向來交好,之前用鐵礦換得水泥和玻璃,可幫了我們大忙。
此次前來,我們還想用鐵礦來兌換,不知大宋陛下意下如何?”
帝九尊神色平靜,微微搖頭,
語氣平和卻又透著不容置疑:“使者客氣了。以往的合作,我們雙方都各有所得,甚是愉快。
只是如今,我大宋軍備充足,武器方面已然綽綽有餘。
近期,鐵礦對我們的吸引力確實大不如前了,
所以,這樁交易,恐怕難以達成!”
西梁使者聞言,微微一怔,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了,
但很快又恢復過來,
試圖繼續勸說:“陛下,您再考慮考慮。我們西梁的礦山品質上乘,產量也頗為可觀。
日後大宋若是有需要,這可都是實打實的硬通貨啊。”
帝九尊目光堅定,禮貌地回應道:“使者的心意朕領了,但目前的情況確實如此。
我們大宋向來重誠信,既然不需要,也就不想耽誤使者的時間和精力。
若日後有其他合作契機,我們再詳談不遲。”
西梁使者見帝九尊態度堅決,知道此事難以扭轉,
只能無奈地再次拱手:“既如此,那便不勉強了。希望日後我們仍有機會能繼續攜手合作,共創雙贏。”
送走西梁使者後不久,南蠻的使臣昂首闊步地走進來。
南蠻使臣身材魁梧,穿著頗具民族特色的服飾,腰間佩著一把鋒利的匕首。
他走到帝九尊面前,微微欠身,
操著粗獷的聲音說道:“尊貴的大宋陛下!
我們南蠻向來以駿馬聞名,此次前來,依舊想用我們的上等好馬,來換取大宋的造紙術和印刷術。”
帝九尊神色淡然,
不緊不慢地說道:“貴國的馬匹確實優良,之前的合作,我們也十分滿意。
但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我們之前的馬匹不斷繁衍,大馬生小馬,馬匹數量已經足夠使用。
當下沒有大量戰士的需求,馬皮對我們的作用著實有限。
所以,這次恐怕不能如貴國所願了。”
南蠻使臣皺了皺眉頭,顯然沒想到又會被拒絕,
他不甘心地追問:“陛下,您再斟酌斟酌。
我們的馬,無論是速度還是耐力,在這世間都是數一數二的,日後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派上大用場了。”
帝九尊鄭重地開口:“我大宋也有誠意與各國繼續合作,既然貴國誠心交易,那朕便直說了。
我們大宋如今更希望能以城池來交換。”
此話一出,
整個會場瞬間安靜下來,
各國使臣面面相覷,臉上滿是震驚與猶豫。
南蠻使臣瞪大了眼睛,一時語塞。
過了片刻,一位來自西域的使臣忍不住上前說道:“大宋陛下,您這要求實在太過重大。
我們身為使臣,實在沒有權力擅自決定這樣的大事。”
另一位來自北方的使臣也附和道:“是啊,陛下,這可不是小事,我們必須得回稟本國君主,由他們定奪。”
帝九尊神色鎮定,
微微點頭:“朕自然明白此事重大,只是說出我們大宋的真實需求罷了。
各位使臣不必為難,還請將我們的想法如實轉達給貴國君主,
靜候諸位的回覆便是。”
各國使臣回到驛站後,
驛站內氣氛凝重,
大家圍坐在一起,面色各異,紛紛就用城池換印刷術和造紙術一事發表自已的看法。
西梁使臣率先打破沉默,
他皺著眉頭,
滿臉憂慮地說道:“你們說,這大宋皇帝提出用城池換印刷術和造紙術,這要求也太離譜了。
一座城池意味著多少土地、人口和財富啊,就為了這兩項技術,實在是難以權衡。”
南蠻使臣不屑地哼了一聲:“俺們南蠻向來靠的是勇猛善戰,這印刷術和造紙術對俺們來說有啥用?
能讓俺們的戰士更厲害嗎?
俺看用城池換這玩意兒,簡直是浪費!”
一旁來自西域的使臣輕撫著鬍鬚,
神色凝重地開口:“話可不能這麼說。這印刷術和造紙術,聽聞能讓知識傳播得更快更廣,對國家的文化、教育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只是要用城池去換,這代價實在太大了。
我們西域雖重視文化交流,但如此重大的決策,實在難以輕易應允。”
某些使臣目光深沉地說:“大宋在這兩項技術上確實領先,若能得到,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或許會有幫助。
可城池是國之根基,失去一座城池,邊防、民生等諸多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我覺得此事風險極大,還需從長計議。”
這時,一直靜靜聽著的一小國的使臣嘆了口氣,
無奈地說:“我們國家本就不大,城池更是珍貴無比。
這兩項技術雖說有用,但要拿城池去換,實在是割肉之痛啊。
我看我們回去如實稟報君主,讓他們來決定吧,我們實在做不了這個主。”
眾人紛紛點頭,臉上都帶著幾分無奈與糾結。
他們深知,這次從大宋帶回去的訊息,
必將在各自國家掀起一場激烈的討論 。
遼國使臣一直靜靜地坐在角落裡,聽著其他各國使臣激烈地爭論,臉上始終帶著一種高深莫測的神情。
當眾人討論得愈發熱烈時,
他卻微微皺了皺眉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
過了一會兒,遼國使臣緩緩站起身來。
他的這個舉動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大家依舊沉浸在對用城池交換技術的爭論中。
遼國使臣趁著這個間隙,不著痕跡地向自已的心腹們使了個眼色,然後悄然退出了討論的房間。
回到自已的房中,遼國使臣迅速關上房門,將外面的喧囂隔絕開來。
幾個心腹早已心領神會,緊緊地跟在他身後。
他們圍成一個小圈,腦袋湊在一起,壓低聲音交談起來。
“大人,您看這大宋提出的條件,咱們該如何是好?”一個心腹焦急地問道,臉上滿是擔憂的神色。
遼國使臣沒有立刻回答,
他在房間裡來回踱步,眉頭緊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停下腳步,
輕聲說道:“這印刷術和造紙術,對我們遼國來說,確實有著極大的誘惑。
一旦掌握,我們在文化、教育、資訊傳播等方面就能取得巨大的進步。”
另一個心腹微微點頭,接著說道:“大人所言極是,可這代價是一座城池啊。一座城池的得失,關乎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計,實在是不得不慎重考慮。”
“哼,”
遼國使臣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大宋皇帝恐怕也知道這條件苛刻,他們或許就是想借此試探我們各國的實力和態度。
不過,這其中說不定也暗藏著機會。”
幾個心腹對視一眼,眼中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其中一個膽子較大的心腹小心翼翼地問道:“大人,您說的機會是指……”
遼國使臣湊到他們耳邊,壓低聲音,一字一句地說出了自已的想法。
他的聲音極低,只有身旁的心腹能夠勉強聽清。
隨著他的講述,幾個心腹的眼睛越睜越大,臉上的表情也從最初的疑惑逐漸變成了驚訝和興奮。
“大人,此計甚妙!不過,這風險也不小啊。”一個心腹在聽完後,還是有些擔憂地說道。
遼國使臣擺了擺手,
自信地說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事若成,我們遼國必將在諸國之中佔據更大的優勢。
但記住,此事關係重大,絕不能洩露出去半分。”
幾個心腹紛紛點頭,表示明白。
隨後,他們又低聲討論了一些細節問題,才各自散去。
而遼國使臣則獨自一人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夜色,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似乎在謀劃著一場更大的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