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裡鍾離嫣聲音有些無語的道“今天我去鄉供銷社看了一眼,糧食收貨價格降低到四分二厘一公斤,但是賣價從六分漲到了九分。

爹,咱們家做了這麼多年生意,您還不知道這裡面的道道嗎?”

鍾離問玉三人抽著煙,二哥鍾離志分析道“從三隊打聽到情況來看,糧食收穫總體比去年提高了三成。

從黑龍谷總體比較,相較於去年增加產量五成左右,主要是因為好多荒地被組織開墾了。

既然不缺糧食,供銷社這麼一個朝廷組織突然的上調糧價不是要打仗就是要有什麼新政策,得防一手。”

鍾離陌抽著煙默默的給自家人點了個大拇指,果然聰明人到處都是,最主要的是他們家在大牢裡見慣了人情冷暖,實在是怕了。

“爹,買點吧!寨子裡的稻穀價格還是五分一斤,咱們要不直接買一噸算了。”

“有點多了吧?”金蘭花抱著艾艾小聲回應“這差不多夠吃一年的了?”

“娘,稻穀存好了又不會壞,兩三年還是可以的。咱們這地方比省城方便多了,不僅私糧多還不要票,有錢了還是屯一點。”

………

家裡人商量了很久,等艾艾睡著了才達成一致,四個大人每天出去登記的時候就買一點,慢慢買夠一噸。

二月二十五號,難得上工了,主要是這段時間也沒什麼活,大家都是去山裡砍柴,收拾家裡種植的菸葉這些。

鍾離陌抱著肉乎乎的艾艾糰子在床上睡到太陽曬屁股,有了棉花墊子就是舒服。

起床就看到火塘裡的餘燼上面茶壺開著,裡面飄著兩個雞蛋。雖然煮的有點老,但是這可是雞蛋,他一點點捏開給艾艾吃……

吃的差不多了才抱著她去隔壁郭家,郭隊長沒在家。

“你郭叔去水族那邊了,說是有頭銅錢豹衝進寨子,咬死了兩頭山羊。那麼大的寨子四五十條火藥槍竟然沒打死,真是沒用。”

王奶奶一臉不屑,然後招呼艾艾過去洗臉,倒不是這老太婆思想開放喜歡女的,而是這老太婆六個兒子,一輩子就想要個閨女。

郭英是老大,結婚之後又生了兩兒子,年齡比鍾離陌都大,早上工去了,好不容易才得了兩孫女看得和眼珠子一樣。

至於分家出去的四個兒子,全是兒子,這老太婆還挺稀罕她家這對雙生子姐妹。

這幾個月下來,艾艾天天都要過來玩,兩雙生子沒學會普通話,反倒是小丫頭學了很多本地方言,這讓他有些無語。

“王奶奶,那艾艾就放這了,我回去乾點活。”

“成…”

後院,鍾離陌挑了個地勢略高的地方開始清理地面。

他要弄一個糧倉,據他所知,三年的大饑荒,大部分原因就是58年的時候亂搞造成的。

農具菜刀都扔了高爐裡了,他不知道這邊會不會被強壓,但是聰明人從不等著災難上門。

規劃了一個長兩米,寬兩米的地方拿著鋤頭開始慢慢挖起來。

一早上他就挖了一米深,得虧這箐溝是衝擊峽谷的一種,沒有多少石子。

中午全家吃完飯又幫他弄了一會,一個立方的稻穀差不多0.75噸,他家這個可不僅僅藏一噸。

連續挖了五天,一個長寬兩米,深三米的大坑就出現在面前,由於是斜坡,地下不存在滲水的情況位置當真是極好。

接下來就是塗抹白泥新增竹板支撐,一層幹了再來一層,光是塗這個他就幹了七天,三月十號,家裡已經堆了一千多公斤糧食,他那裡還沒有完工。

松毛在坑裡燃燒,濃煙滾滾,白泥肉眼可見的變得乾燥,然後表層變得焦黑,隨後變硬,形成陶質層。

這才是第一層,整整一個三月份他都在燒這個糧庫,三層陶質層,一層竹板層基本上可以保證安全了。

最後成品的糧庫沒有十二立方,只有8個立方左右,主要是他把蓋子弄得很厚。

頂上還有個小房子,是雞圈鴨圈,一來是防雨,二來是偽裝。

雞圈外面看著挺大,四個平方高一米,實際上裡面只有兩個平方,刨除四面牆壁那厚厚的竹片,左面牆不同尋常的厚,只不過一般人不仔細研究根本看不出來。

進出糧庫的唯一通道就在這裡,先進入雞圈,搬開比牆稍稍短一點點的泥巴塊,下面拉起來就能進人。

裡面還有四盞明子燈,出來的時候點燃可以造成一個偽真空環境。

全家人看著他這大費周章的都感覺有些過了,不過都弄好了他們也不好說什麼。

“後院這麼大的面積你想怎麼弄?”二哥嘴裡啃著一個玉米,早玉米在這邊私田裡很多。

“哥你有啥想法?”

“我看山裡那些巨龍竹像是吃了春藥一樣,der der的長,要不咱們家弄個竹樓住住?

這陶房子太悶熱了,哥都長熱痱子了,剛好最近我和姐沒事,學校還沒建好,咱們仨一起。”

鍾離陌搖頭“我才不幹,累死個人。”

大姐從後面攬住他“弟啊!咱家就你手巧,大姐也熱,咱們弄一個唄。”

“大姐啊,這蓋房子和用泥巴做房子不一樣,就是弄個吊腳樓,咋滴也得蓋半年。

而且還需要桐油或者大漆,這不是城裡買不到油毛氈防水,竹子這玩意幹了他會有縫隙。

還有需要大量的鐵絲麻繩捆綁,那可不是床,不幹……”

姐弟三人嘻嘻哈哈的打鬧了一會,艾艾邁著小短腿也加入進來,被三人哈胳肢窩勒巴骨笑得前仰後合。

晚上,鍾離問玉吃晚飯的時候告訴他們“又要來一批人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了,支書說有六個家庭,二十多人,不過大概不在我們這邊……”

一家人沒回應,朝廷這些文人可真有意思,發配不說發配,來個再教育,說的怪好聽的。

“這些人裡面很多都是識字的,成份也不差,都是富農,為了保證學校有足夠的老師,會從他們裡面挑選幾個出來。

學校學生初步統計就有四百多人,不管年齡多大,都從一年級開始教。

這些人也是落戶在這邊,不至於像鄉里派來的人一樣被排斥。你們兩個記得帶一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