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聞言微微一怔,目光循聲而去。

說話的,同樣是一個內閣官員。

“說。”

李清寒想都不必多想,顯然是任青山授意。

“蝗災雖除,但山河四州苦於災害許久。”

“近日以青州濟州城、武陽城為首的諸多糧商囤積糧食,不斷抬高糧價,百姓苦不堪言。”

“當地官員難以壓制,眼下不容樂觀。”

那內閣官員緩緩彙報道:“臣懇請陛下,差人前去二地整頓,以儆效尤!”

李清寒聞言,黛眉輕蹙。

不等她做聲,另一官員緩緩開口道:“臣以為,度支郎中蘇哲剛平蝗災,有不世之才。”

“臣舉薦蘇郎中擔此大任。”

明顯,兩人仍舊是一唱一和。

蘇哲的眉頭緩緩皺起。

這事,怎麼聽起來又是一個坑?

而且,朝堂之上諸多官員,彷彿都在任青山的操控之下。

即便是有其他派系官員,在看到任青山是有意對付女帝時,也選擇默不作聲。

顯然,女子為帝已然引起整個朝堂近乎所有官員的不滿。

以至於整個朝堂彷彿成了任青山的一言堂。

“陛下,臣附議!”

“此事耽擱如此之久,難以安置,需用些奇招妙策方可治理。”

“蘇郎中治理蝗災嶄露頭角,定對此事有妙法!”

這時,又有一官員站出,力挺蘇哲。

“陛下,臣附議……”

緊接著,又站出幾個官員,接連不斷舉薦蘇哲。

不知道的,還真以為蘇哲因治理蝗災一事引來了滿朝讚許。

這次的場景,和先前要施行蘇哲所言之法時如出一轍!

看著眼前這些官員,還有站在原處面色古井無波,似乎事不關己一般的任青山。

李清寒的臉色產生了些微的變化。

此時的她,如同一個傀儡皇帝一般,束手束腳!

但此時,李清寒難以多言,只得將目光轉向蘇哲,低聲道:“蘇愛卿,可願前往?”

出乎意料的是,蘇哲微微一笑,淡然道:“為君分憂,乃臣子本分。”

這倒是讓李清寒微微一怔。

這次和蝗災不同,天災尚有法可解,但與這些如同跗骨之蛆一般的商賈打交道,稍有不慎便會跌落陷阱。

此事就是燙手山芋,誰也不願接手。

蘇哲竟如此泰然便答應了?

“陛下,臣以為還有些許不妥。”

就在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任青山,卻是突然開口:“蘇郎中一人分身乏術,難以應對二地。”

“不妨令蘇郎中負責其中一地,另一地交由他人。”

李清寒神情微微一冷:“聽愛卿的意思,是已經有合適的人選了?”

任青山淡然一笑:“朝堂之上皆是我大寧棟樑,無需老臣一一舉薦。”

說罷,一個年輕人緩緩站出身來,行禮道:“陛下,微臣不才,願前往一試!”

這熟悉的聲音……

蘇哲轉頭一看。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劉金安!

劉金安用餘光瞥向蘇哲,眼神中難以按捺怒意。

“劉郎中也是戶部度支郎中,且還是春闈探花,才華橫溢且深諳民生之道。”

“不妨一試。”

任青山仍舊一臉笑意,完全看不出他的真實情緒。

“……”

李清寒眼神略帶異樣看了一眼劉金安,沉默片刻後輕啟朱唇:“準。”

劉金安與蘇哲的矛盾,她自是知曉。

同樣,任青山沒有誇大其詞,劉金安的確是才華橫溢,具不世之才。

她也想看看,蘇哲與劉金安,孰強孰弱。

有競爭,才有動力。

她雖有意心向蘇哲,但同樣也要看看,蘇哲治理蝗災究竟靠的是運氣,還是手段。

“便令蘇哲前往武陽城,劉金安前往濟州城,同時處置此事。”

“無事,便退朝吧。”

說罷,李清寒再也不給任青山等人任何說話的機會,轉身離去。

眾臣見狀,陸陸續續告退。

劉金安則是不慌不忙,轉眼看向身後的蘇哲,表情逐漸變得陰狠:“蘇哲,你不過是碰巧知曉一個千古絕對罷了。”

“此事,我倒要看看你的運氣能用到幾何!”

說罷,他冷笑一聲,拂袖而去。

在他眼中,蘇哲完全不會是他的對手。

有文采又怎麼樣?

朝堂之事,治國之道,民生之道,可不是僅憑運氣和文采就能解決的!

蘇哲眉頭微皺,看著劉金安那囂張的背影,轉頭看向徐康:“岳丈……”

“這人是不是有病?”

徐康聞言,不由得苦笑一聲,並未作答。

直到離開朝堂,二人返回徐府路上。

徐康才一臉正色看向蘇哲,低聲道:“莫要小瞧劉金安。”

“內閣首輔既然敢令劉金安著手此事,且委派你前去,便是早已做好了準備。”

“劉金安從小便跟隨其父,學習朝堂之道。”

“其才華未必在你之下,雖未必有你有文采,但在治國之道,你未必如他。”

蘇哲聞言,只是一笑。

徐康繼續道:“莫要小瞧於他。”

“雖說只是探花郎,但上次春闈狀元,都未必有他懂得民生之道。”

“此行,你可有妙計?”

蘇哲聳了聳肩,如同先前那般給出答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有什麼情況,還是要等到了地方再說。

青州,當真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而且聽任青山那意思,此事已經擱置許久。

想要和那些商賈鬥,的確要下不少功夫才是。

“老夫也沒法事事幫襯於你。”

“一切,便看你自己了。”

徐康緩緩閉上雙眼。

顯然,即便知曉蘇哲有才華,但在此事,他並不怎麼看好。

若是不能安穩度過此關。

日後蘇哲想要在朝堂立足,只怕是難了。

不過,至少不會有性命之憂。

……

與此同時,皇宮養心殿內。

“陛下,今日朝堂之上,此事明顯是內閣首輔所設之計,針對蘇哲。”

“為何陛下,還要答應?”

上官婉有些不解地看向李清寒道。

“朕不答應,又能怎樣?”

“此事只怕任青山早已蓄謀好了。”

“況且劉金安,也著實算是最佳人選。”

“濟州城與武陽城一事的確不能再耽擱了。”

李清寒捏著奏摺,低聲道:“此次,你再去跟著蘇哲。”

“看看,他是外強中乾,還是當真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