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師,您可算是來了。”

當看到張洪偕步入到中廳後,正在喝茶的常遇青,趕緊起身相迎,一邊又驚訝於張洪偕的年輕——太年輕了,看起來連二十歲都沒有。

這功力夠嗎?

不過轉念一想,人家手段那麼厲害,而且,“算力”還那麼強。

雖然年輕,但道行卻深,修為卻強。

他是面露恭敬,朝張洪偕道。

“天師,如今華夏天傾在即,還請您走一趟南京,共商降妖大計,順便算一算我大明朝的國運……”

“這是自然。”

張洪偕點了點頭,又道。

“本天師,也該到南京走一趟了!”

“洪偕真要到南京?”

張洪任有些擔憂,看著張洪偕道。

他害怕張洪偕到南京出事。

因為現在的情況下,北京城丟,是百分百的事了。

但崇禎死不死,以及未來新君,該是哪位?

倘若張洪偕到了南京,萬一摻和到其中。

饒是有“神格”護身。

也恐怕難以脫身。

但張洪偕似乎並不擔憂這些,他笑著說道。

“既然史部堂相邀,那我自當,到南京去一趟!”

說罷,張洪偕看向了旁邊的常遇青。

“常給事今晚在山上,安歇一日,明日咱們便下山到南京去!”

“如何?”

“也好!”

常遇青趕緊頷首。

……

次日。

當張洪偕帶著,換了一身道袍的馬六,還有十幾個挑選出來的土匪護衛,以及七八個張洪偕給他安排的道士,浩浩蕩蕩的下山,往南京去的時候。

另一邊。

南京城,六部官署內。

南都留守官員們,則紛紛對著北面,北京的方向,哭嚎個不停。

原來,時至當下。

就在這天中午,淮安那邊,八百里急,傳過來了一個重大的訊息——三月十九,北京淪陷,崇禎皇帝在萬歲山自縊。

一切,與張洪偕之前所料,如出一轍。

雖然南都官員,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但是,當事情真的發生後,他們難免,還是要痛器一場,以表現對大明朝,對朱由檢的忠心的。

當然了,哭完之後。

在眼瞅著,要進入到四月的,大明朝皇位空缺,群龍無首的情況下。

他們又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擁立何人為新君?

國不可一日無君。

崇禎既然駕崩,那麼,大明朝,就得另立新君,但這個新君,該是誰呢?

按照宗法來看。

地處淮安的福王朱由崧,是最合適的一個了。

但是,對於福王,大夥卻又有些反對,原因很簡單,福王朱由崧,其父朱常洵,曾經參與到萬曆年間太子爭奪戰中。

因此,是跟許多東林黨的正人君子,不太對付。

再加上,福王本身,貌似也不太賢明,所以,東林黨是不傾向於,立福王為帝的——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這群東林君子們的雙標之處了。

在國本爭奪中,他們非要按照宗法嫡長來爭。

可在擁立新君的情況下,他們又棄宗法血統於不顧。

不打算擁立福王。

至於所謂的福王昏庸不賢嘛?

則就看不出來了——因為歷史上的朱由崧登基後,就沒有掌握著實權,然後弘光元年五月,南明就完蛋了,這麼短暫的時間內,又如何看出來,他賢與不賢呢?

反倒是看福王不順眼的那個史可法,倒是名聲挺大的,可他就又能耐了嗎?

歷史在揚州,還不是坐困孤城,連守城也不部署,就是一心等著城破自殺,保全名節?

“福王不賢,理應立潞王為新君。”

史可法當著眾人面說道。

這邊的張慎言微微頷首,又看向了誠意伯劉孔昭。

“誠意伯做何看法?”

“潞王素來有賢名,倘若能為我朝新君,少不得有中興的局面。”

劉孔昭說道,但旋即,又話鋒一轉。

“不過,擁立新君之事,咱們還是不能夠草率。”

“再者,潞王現在何處?”

“福王近在淮安。”

“而且……”

說到這,劉孔昭沉默了一下。

張慎言猜出來了他想什麼,是詢問道。

“你是說,詢問天師意見?”

好吧。

隨著北京淪陷,崇禎自縊的訊息,傳到南京,與張洪偕所說的,時間,地點,如出一轍。

沒有分毫的差別。

南都諸官,早已經視張洪偕為神明。

如今,擁立新君這等大事。

自然又想到了,幾天後,就會到南京的張洪偕。

“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否有些不妥?”

史可法略微皺眉,覺得有些不太妥當。

都說國之將亡,都篤信神明的。

大明朝難道是真要亡了?

連立新君這種事,都要請示天師?

“小天師是知道大義道理的,只要我們曉之以情就是……”

劉孔昭說道。

他的意思是,擁立新君當然不需要,張洪偕去決定,他們已經定下來了人選,那就是潞王朱常淓。

到時候,只需要小天師張洪偕幫忙站臺就行了。

“這倒是。”

史可法贊同了一句。

又話鋒一轉。

“就怕小天師,意見相左……”

“應當不會吧?”

劉孔昭眉梢一揚,說道。

“不若許以,國師之位?”

“天師豈會為利所誘?”

旁邊的高宏圖,咳嗽了一聲,提醒道。

眾人不由皺眉,史可法則做了最終決定,他說道。

“好了,不提這些,等天師到了南京,再議也無妨!”

“不錯,天師就在江西,恐怕不出六七日,便到了南京了,到時候,再議也不遲!”

高宏圖表示贊同。

“現如今首要的是穩住各地方!”

“另外,調遣兵馬,防禦江北!”

禮部尚書黃錦也道。

“甭管新君為何人,登基事宜,也應該早做準備。”

“另外,南京禁城,破敗不堪,也應該重新修繕一下。”

……

南京城內的袞袞諸公,擁立新君的事,在民間也是議論的相當熱烈。

譬如,南京地處江南政治中心,又是東林黨活躍的重要地點。

這不是,東林領袖錢謙益在被朱由檢革職多年後,在得到了擁立新君這麼一個機會後,也領著愛妾柳如是,來了南京。

目的不言而喻,是為了在這場政治投機當中,分一杯羹,然後重返政壇。

而這邊,為擁立新君,而產生的衝突,也自然而然,傳到了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