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軍之將,何敢言勇。既然已敗,就要有敗的覺悟。”

“安南王乞降,實為敷衍,仍想管理安南,天下哪有那麼便宜的事。”

“吾觀安南阮氏,天生反骨,平定又復叛,歷史之上幾經發生,阮氏毫無誠信可言,當滅之。”

李勉一席話,令得侯君集雙眼發亮。

一拍桌面,長身玉立而起,“好一個當滅之,好,好,好。”

“李勉,你很好,遠不是朝內那些腐儒,滿嘴仁義之徒可比。”

“這才是為將者,該有的殺性,該有的決斷。”

李勉低著頭,心道一聲果然。

這一番話,算是說進了侯君集心裡。

要不然,不會這麼大反應。

“這次來安南,多虧了你的藥,才讓我們沒有非戰產生傷亡。”

“別怪本將軍將你放在後勤,畢竟你身份不同,你是駙馬,跟我們純粹將軍不一樣。”

“回去吧,明日準備一下,跟本將軍去河內城。”

“既然他安南王不老實,那本將自已去取便是。只是這個結果,希望安南王會喜歡。”

李勉出來時,一臉輕鬆。

果然他猜對了。

在心底暗罵一聲老狐狸。

一夜無話,第二日上午,李勉率親衛領著炸藥,跟著大軍前往河內城。

面對大軍的突然到來,安南王嚇壞了。

在城門樓上喊話,“將軍使不得啊,本王這就出城投降。”

此時的河內城,在大唐軍隊到來時,已亂作一團。

集慶城以及太原等城的慘狀,早經口口相傳,傳遍了河內城。

三光的威脅,讓一眾安南子民慌了神。

生怕唐人在破城後,來場屠殺。

看著慌張的安南士兵,侯君集冷笑連連。

河內城城門洞開,安南王當先走了出來,跟在身後的還有安南一眾大臣。

“侯將軍,小人代表安南阮氏投降。這是名冊,請查閱。”

安南王將名冊與降表,舉過頭頂,跪在地上,一步一步往前挪。

安南眾臣低著頭,一臉灰敗。

安南王這一跪,徹底讓安南,再沒了未來。

只是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讓四王子向大唐挑釁。

又在知道大唐發兵後,龜縮回安南,與大唐相歭。

以為踞城而守,能夠抵擋唐軍。

一切都在火藥炸塌集慶城牆,化作了泡影。

侯君集掃過跪地的眾人,無人敢直視侯君集雙眼寒芒。

揮了揮手,有親衛上前接過降表與名冊。

“把人都給我抓起來,關押候審。”

“士兵繳械,但有反抗,直接殺了。”

看著一隊隊唐軍,排隊進入河內城,李勉失望搖頭。

“阮氏啊阮氏,說你們什麼好呢,反抗啊,你們倒是反抗啊。”

安南王愣愣的看著李勉,臉色慘白,嘴角抽搐。

以為侯君集夠狠,沒成想,駙馬李勉更狠。

唐軍迅速控制河內城。

所有阮氏從上到下,無論老少,近千人全被關押。

其中四王子阮星月,被當著所有全城人的面凌遲處死。

跟在大軍身後的大唐官員,開始接手安南,開始肅清異已,整頓民間。

看到那些第二天到達的大唐官員,侯君集愕然地看向李勉。

“這是你安排的?”

“回將軍,是也不是。”

“本將軍需要解釋。”

“您還記得,在一個月前,我寫了封信,用八百里加急,送往長安嗎?這就是結果。”

侯君集一愣,接著一臉陰沉地盯著李勉。

“早一個月前你已做打算,為何不跟本將說?”

李勉躬身一禮,“一切都是陛下安排。”

“好一個陛下安排,李勉,你一次次重新整理我對你的認知,好得很。”

……

帳中的一切,都被二子看在眼裡。

二子很不理解,回營帳後,便問李勉:“公爺為何要惡了那侯將軍?”

李勉聽後,笑笑,問二子,“你說我惡了他,但你有沒想過,我實際是在保他?”

二子愕然,很不理解,“公爺這般說,那是為何?”

李勉望著帳上掛簾,幽幽道:“侯將軍殺性太大,這有利也會有弊。”

“殺人不稀奇,誰都可以,但你得知道,什麼時候該殺,什麼時候不該殺。”

“不該殺,你又想殺的時候,你得想如何自保。”

二子更疑惑了,又問:“那公爺說是保他,何來?”

這次李勉沒再說話,選擇了閉口。

二子見李勉不說,儘管心中存疑,卻也沒再問。

隨著派來的官員,接管了整個安南,一切似乎步入正軌,李勉知道他該回去了。

果然,三日後,李二一紙聖旨,送到安南,召李勉回長安。

接到聖旨的李勉,按規矩,拜訪了身為主將的侯君集。

那一天,李勉在帳中,待了兩個時辰,這才離開。

沒有人知道,在帳中,兩人說了什麼。

第四日,李勉一早,便讓親衛收拾東西準備回去。

從安南集慶,再到雷州,再從雷州,搭乘海船,前往洛陽。

重走了來時路。

望著廣袤的大海,李勉站了良久。

他想了很多,從來到大唐,再到如今。

經歷的一切,仿若昨日,時光當真一點不饒人。

這天,海船到達長江入海口。

日後的崇明島位置,現在只是一小塊沙洲。

上海的位置,同樣一片荒蕪。

站在入江口船上,望著陸地上的光禿,李勉突然感覺有些恍惚。

不知自已是身處大唐,還是後世上海浦江。

李勉興起一種見證歷史的錯覺。

也想起一句話,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船從長江逆流而上,到達襄樊,改船為騎馬。

隨著越來越逼近關中,田地裡,逐漸出現了新作物。

占城稻,終於大面積出現。

看到後的李勉,在心中給李二,大大點了個贊。

果然是千古一帝,在民生上,是有心的。

不用自已推廣,李二自已就可以做到,李勉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一個月後,於十月份,李勉回到長安城。

回來的第一時間,李勉獲召進宮,與李二見面。

當晚,回到公主府。

第二天,李勉帶著兩位夫人,正式移居李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