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吒找到了取經隊伍,可是他卻發現唐三藏和豬八戒、沙悟淨、敖烈四個的乘坐的大船,在通天河中央一直打轉。
就算唐三藏和敖烈兩個有大羅金仙的實力,可是也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已所乘坐的大般打轉。
金吒將身立在空中,對著河中央的唐三藏師徒大聲說道:“師父,我乃佛祖身旁的前部護法金吒護法,今奉我佛法旨,特來加入取經隊伍,保護師父西去靈山求取真經。”
“阿彌陀佛,原來是金吒護法,你快看看,這通天河是怎麼回事?我們的船怎麼一直在河中打轉,已經快一個月了,金吒護法,你看有什麼辦法,幫助我們離開。”唐三藏大聲說道。
原以為是唐三藏他們不會撐船,在河中因為河流的原因使船隻在河中央打轉,可是都一個月了,還在原地轉圈,那就有問題了。
金吒運用法力,開啟法眼,仔細向通天河觀看,他驚訝地發現,唐三藏大船所在的通天河水流下面,全是白色霧氣,那霧氣託著唐三藏他們的大船,滴溜溜地旋轉,大船被這白色霧氣所控制,怎麼能夠離開通天河。
其實,唐三藏和敖烈早就察覺到這股白色霧氣的存在,他們兩個暗中想了許多辦法,卻都對這白色霧氣沒有辦法。
唐三藏也利用體內黑氣去吞噬白色霧氣,可是每次黑氣和白色霧氣一碰撞,黑氣就如碰到天敵或者碰到熟人一樣,馬上就反返回自已的體內。而那白色霧氣卻是毫髮無損,一樣的託著大船打轉轉。
唐三藏和敖烈聯合,暗中不知道對白色霧氣出手了多少次,總是無濟於事,最後只能放棄,任由這大船在原地打轉。
他們也想著利用法力飛出去,可是他們發現,他們走不了,就像被這白色霧氣完全吸住了一樣。
現在金吒來了,要是金吒沒辦法讓他們離開,就讓金吒去找外援,金吒看著那白色霧氣,運用法力,揮出一掌。
金吒這一掌含著強大的佛法金光,含有道道的佛法攻擊金光,向通天河中那白色霧氣衝過去。
金吒的攻擊法力剛一接觸到白色霧氣,只聽“砰”的一聲,金吒的攻擊被反震回去,金吒被反震之力給攻擊飛了,一下子不知道被轟到什麼地方去了。
在通天河之上,唐三藏他們的大船穩穩地旋轉著。唐三藏師徒幾人此刻皆是目瞪口呆,眼中滿是震驚之色。那瀰漫在空中的白色霧氣,究竟是何種神秘之物?它所展現出的強悍力量,簡直令人匪夷所思。只見那白色霧氣彷彿有著無盡的神力,竟將金吒這般厲害的人物,如同被無形巨手猛地一推,瞬間便倒飛出去,一下子震飛出去幾十萬裡之遙。
唐三藏與敖烈並肩坐在大船之上,內心深處湧起一股莫名的懼意。他們面面相覷,心中暗自思索:這白色霧氣為何會如此強大?以他們兩人的實力,每次對那白色霧氣進行法力攻擊,就像是一位溫和的長輩,和自已的小輩玩鬧一樣,只是輕輕地、溫和地將他們的法力一一彈開,然而,對於金吒全力的法力進攻,這白色霧氣的反應卻極為激烈,彷彿觸碰到了它的禁忌一般,這種超乎尋常的情況,著實讓師徒二人始料未及。
一旁的豬八戒和沙悟淨更是被嚇得渾身顫抖不已,他們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驚恐。這白色霧氣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居然能夠將太乙金仙巔峰的金吒震得不見蹤影,彷彿他從未在這個世界出現過一樣。他們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不知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那白色霧氣依舊託著大船,在通天河上旋轉著。
大概四個時辰後,金吒才駕雲飛了回來,他一臉驚恐地站在通天河岸上,嘴角還有一絲紅色血跡,而色蒼白,他心有餘悸地看著通天河上的那團白色霧氣,他看不出這白色霧氣的來歷,更不敢下河去探查。
“師父,你們在此等侯,我馬上去西天我佛處請求支援,讓佛祖派人來收了這白氣!”金吒對著唐三藏大聲說道。
“好,金吒護法,你快去快回,儘快找佛祖菩賢救我們出這通天河。”唐三藏回答道。
金吒答應一聲,拿出一顆丹藥,吃了下去,恢復了一下傷勢,然後駕雲飛向西天靈山。
靈山大雷音寺大雄寶殿,金吒跪在佛祖面前,把唐三藏他們在通天河遭遇說了一遍。
如來佛祖拈花微笑,信心十足,他對座下大勢至菩薩說道:“大勢至尊者,你隨金吒去一趟通天河,
“謹遵我佛法旨!”大勢至菩薩答應一聲,和金吒一起向通天河而來。
(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並稱為“四大菩薩”。
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他的形象通常為手持蓮花,頭頂寶瓶。
在佛教信仰中,大勢至菩薩被認為具有無量的智慧和慈悲。他能幫助眾生消除煩惱,增長智慧,獲得解脫。
大勢至菩薩的修行法門強調專注和精進。透過專注於佛法的修行,人們可以培養內心的平靜和智慧。)
緩緩地來到通天河上空,大勢至菩薩運用起神通法眼,直直地望向那籠罩著一切的白色霧氣。他全神貫注,眼中閃爍著神秘而深邃的光芒,彷彿要透過那看似普通白色霧氣中隱藏的秘密。然而,無論他如何竭盡全力地施展法力,調動體內那磅礴的真元,就是無法窺探到這白色霧氣中所蘊含的力量。那白色霧氣宛如一個神秘的旋渦,將周圍的空間都隱隱扭曲,就連他的法眼只能在表面遊動,根本看不清這白色霧氣內部的情形。
身為大羅金仙巔峰實力的大勢至菩薩,他心中十分清楚,如果自已貿然直接對這白色霧氣發動攻擊,極有可能會重蹈金吒的覆轍,遭受那強大的反震之力,被狠狠地彈飛出去。那種力量,足以讓他這位高高在上的菩薩也感到心悸不已。但此刻,他卻被如來佛祖派遣到此處,目的便是幫助唐三藏他們擺脫眼前的困境。如果自已強行攻擊這白色霧氣後又被反震飛出去,那麼無疑將會顏面盡失,在三界眾仙佛神鬼面前丟盡臉面。想到這裡,大勢至菩薩決定,親自進入通天河底察看一番,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此作怪。
大勢至菩薩手掐法訣,從虛空中一躍而入,進入了通天河。
通天河水在大勢至菩薩一進入就自動分開,大勢至菩薩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白色霧氣接近。
直至到河底,大勢至菩薩終於看到白色霧的根源,那是一個通體透亮,用一大塊整體羊脂玉打造的凡間普通人去世後用的棺槨,靜靜地停放在那裡,只是看不見棺槨內部是死屍還是別的什麼東西。
整個棺槨之上,雕刻著非常複雜的道教符文,符文上散發出一絲絲道蘊,變成白色霧氣,直至升到通天河水面,拖著大船,滴溜溜打轉。大勢至菩薩自幼修佛,對道家之術就沒有任何研究,看著那些複雜的道文,大勢至菩薩也感覺頭皮發麻,大勢至菩薩感覺不到這棺槨是何種級別的法寶,心中沒有底。
可是,大勢至菩薩心中有一道聲音,這個玉棺一定是頂級法寶,與佛門有緣,得想辦法把這玉棺弄到西天靈山去。只要弄到西天靈山,在佛門大能的法力加持下,一定會破解玉棺的符文,然後把這玉棺收為佛門之寶。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大勢至菩薩伸出手,慢慢地向玉棺摸去。
手一觸那玉棺,一陣如那萬年寒冰似的冰涼傳入手掌,就連大勢至菩薩都感覺到了那冰寒自已都忍受不了,剛想撤回手掌,一股吸力突然從玉棺中傳至手掌,轉瞬間就傳至全身,大勢至菩薩的法力隨之不受自已的控制,向玉棺如滔滔江水一湧而去。
大勢至菩薩大驚,他後悔了,他害怕了,原本以為,強行開啟這白色霧氣和玉棺可能要以溫和一點的力量才能去開啟,可自已就上手一摸,這玉棺就吸噬自已的功力,而且大勢至菩薩自已根本控制不住,想撤離手掌根本不可能,只通任由玉棺吸取自已的功力。
大勢至菩薩哭了,後悔了,他為什麼要去摸那玉棺呢?自已佛門的大勢至菩薩,連那一點好奇心都壓不下來,自已修佛千萬年,修的佛心怎麼就那麼不穩呢?
大勢至菩薩的法力被玉棺吸噬一空,突然,從玉棺上出現一股白霧,瞬間把大勢至菩薩包圍,不大一會,大勢至菩薩的一座冰凍肉身菩薩像就在玉觀旁邊落成了。
大勢至菩薩雖然法力全失,但是魂魄卻是健全的,他想利用秘法,把靈魂衝出法身,可讓他驚恐的是,他的身體被冰封的同時,還把他的靈魂也禁錮在法身內,無法脫離。
站在岸邊的金吒,心中焦急如焚。他雙眼緊緊盯著通天河中託著大船的白色霧氣,眼中滿是擔憂與期待。大勢至菩薩下河已有許久,卻仍未見其上岸的身影,那繚繞在河面上的白色霧氣依然紋絲未動,通天河依舊保持著那滔滔不絕的水流態勢,沒有絲毫的變化。
金吒在岸邊踱來踱去,心中不斷盤算著該如何是好。他深知大勢至菩薩的身份和重要性,如今這般情況讓他倍感不安。無奈之下,他咬咬牙,決定親自下水去檢視一番,想要弄清楚大勢至菩薩究竟在河中做些什麼。
說罷,金吒從腰間的儲物袋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顆散發著金光的避水珠。這顆避水珠乃是他歷經無數艱險才獲得的寶物,避水珠能夠讓持有者在水中自由穿梭而不受絲毫影響。金吒將避水珠握在手中,感受著珠子裡面的力量,心中稍感安定。
接著,金吒深吸一口氣,猛地跳入了通天河中。河水瞬間沒過他的頭頂,但避水珠的神奇功效立刻顯現出來,他感覺自已彷彿置身於一片寧靜的水域之中,絲毫沒有受到水流的衝擊。
他順著河水緩緩遊動,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周圍的一切。當他靠近那玉棺所在的位置時,一股寒意撲面而來,他的心跳不禁加速起來。只見那被冰封的大勢至菩薩靜靜地如平常打坐參禪一樣坐在玉棺旁邊,她的面容上顯現著恐懼的神色,但那冰冷的氣息卻讓金吒不寒而慄。
金吒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驚恐之色,身體不由地顫抖起來。他從未見過如此詭異的場景,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他不敢再繼續停留,轉身便朝著河岸游去,腦海中不斷回想著剛才看到的一幕,心中充滿了巨大的恐懼和不安。
金吒緩緩地回到岸上,那股子強烈到幾乎要將他吞噬的恐懼如潮水般在心底翻湧,但他憑藉著頑強的意志,硬生生地將其強壓下去,努力讓自已的心神穩定下來。他皺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後怕的神色。沒有唐三藏等人打招呼,他深吸一口氣,調動體內的法力,只見他腳下光芒一閃,便駕馭著祥雲,向著西方靈山疾馳而去。
靈山大雷音寺的大雄寶殿內,佛祖端坐在高高的蓮臺上,面容祥和而威嚴。他身旁的佛陀和菩提們也都全神貫注,手中拿著法器,輕輕敲擊著磬缽,口中唸唸有詞,那清脆的磬聲迴盪在大殿之中,與誦經之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陣陣悠揚而神秘的梵音。這梵音彷彿有著神奇的魔力,讓人迷失自我,沉浸其中,忘卻煩惱。一道道佛法形成一道道金黃的絲線,從佛陀和菩提們的身上散發出來,化成一道道佛蘊。這些佛蘊環繞著大雄寶殿,猶如一圈圈金色的光環,熠熠生輝。它們相互交融、纏繞,最終形成了一道道耀眼的金色佛光金輪,籠罩著整個大雄寶殿。那金色的佛光金輪絢爛奪目,讓前來朝拜的信徒們紛紛停下腳步,不由自主地低下頭顱,對著佛祖頂禮膜拜,眼中滿是敬畏和虔誠之情。他們彷彿感受到了佛法的無邊偉力,心中充滿了對佛祖的敬仰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