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門之中,勾心鬥角、明爭暗鬥之事屢見不鮮。各派之間互相傾軋,爭鬥不休。然而,在菩提祖師和如來佛祖的強勢鎮壓之下,這種混亂局面暫時得到了控制,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發展時期。儘管如此,暗地裡的紛爭仍未停止。

菩提祖師提出的四面發展謀劃雖然在佛法東進方面遭遇阻礙,但其他三方的發展卻呈現出有模有樣的態勢。這使得佛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活力與競爭力。

為了確保西遊量劫能夠順利實施,佛門在如來佛祖的精心策劃下,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最終與玉帝天庭達成了共識。雙方攜手合作,共同推動西遊西行之路。然而,令佛門始料未及的是,孫悟空在車遲國消滅了三個崇通道教的妖怪後,竟然砸毀了封言的道觀。這一舉動導致西遊之行被迫暫停,在此期間,孫悟空因被唐三藏念起緊箍咒而喪命。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佛門陷入了困境,不得不四處求援,試圖尋找封言和建木的底細,尋找應對之法。

此時的取經隊伍中,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心思。

唐三藏雖然心中有諸多疑慮,但他知道自已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前往西天靈山取得真經。這不僅是佛門為了向世人展示其慈悲與智慧,更是一種必然的選擇。然而,他也明白自已只是一個凡人,無法左右大局,只能聽從佛門的安排。儘管內心深處或許還有些不甘,但在抵達靈山之前,他已無路可退,更不敢回頭。

而豬八戒則已經完全放棄了西遊之行的希望。他透過各種渠道得知,真武大帝已經放棄了與玉帝的對抗。這意味著在佛門與天庭正式開戰之前,真武大帝將不再採取任何行動,服從玉帝的管理。這個訊息令豬八戒感到絕望,因為他曾寄望於真武大帝能夠改變局面。如今,他徹底陷入了困境,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如果不是受到六丁六甲、五方偈諦、八方山神以及十方土地的嚴密監視,他早已迫不及待地返回高老莊與高翠蘭相聚。

沙僧作為捲簾大將被貶下凡間後,加入取經隊伍,他的忠誠和堅韌令人敬佩。但此刻,他也感到困惑和迷茫。他不知道如何面對眼前的局勢,更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沙僧沙悟淨從孫悟空的身死,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他意識到,如果繼續跟隨唐三藏西天取經,自已的下場可能會比孫悟空更慘。於是,他也就徹底的擺爛,躺平,對西行取經不抱任何希望。

沙僧沙悟淨曾經是天庭的捲簾大將,但因為在靈霄寶殿上打碎了一個琉璃盞,被玉帝貶下凡塵。他一直認為這只是一次小小的失誤,卻沒想到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原來,那個琉璃盞並不是普通的琉璃盞,而是封印著一個遠古魔修的法寶。這個魔修以吸食人族和一些仙神的魂魄來修煉,這種邪惡的修行方式引起了天庭眾神的憤怒和恐慌。為了保護三界眾生,三清道祖之一的上清靈寶道祖施展大法力將魔修的靈魂封印在了琉璃盞中,並將其放置在玉帝的靈霄寶殿的桌案上,以此警示天庭眾仙神。

這個琉璃盞,平時就放在靈霄寶殿中玉帝平時辦公的御案上,這是天庭對眾仙神的一種警告,告誡眾仙神不要在修行走上邪路,不要走什麼捷徑,更不要破壞三界修行秩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琉璃盞中那魔修的靈魂,經過千萬年的封印,那靈魂已經沒有多少法力了,要是能再堅持一兩百年,那魔修靈魂就在封印的壓制中徹底的消散了。

捲簾大將剛飛昇到天庭的時候,那絕對是容貌俊逸、身高八尺,武力超強。飛昇到天庭之後,就被玉帝任命為捲簾大將,成為了玉帝的心腹之人。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捲簾大將並不知道琉璃盞的真正作用,這也不能怪他,畢竟他剛剛成仙不久,對於天庭的規矩雖然熟悉,但對於一些具體物品的用途並不瞭解。而且,他一飛昇成仙,便成為了玉帝身邊最親近的人,這引起了眾多天庭神仙的嫉妒。因此,自然不會有人主動告訴他關於琉璃盞的秘密。

儘管捲簾大將成為了玉帝的心腹,但由於其為人正直,在那些活了千萬年、心思深沉如海的天庭仙神的算計下,他在天庭的工作遭遇重重阻礙。有些仙神甚至明裡暗裡地給他製造麻煩,讓他苦不堪言。然而,捲簾大將無法將這些小小的困難頻繁地向玉帝稟報,因為這樣做會被認為是無能的表現。要是把自已遇到的困難總是告訴於玉帝,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逐漸失去了玉帝的信任,這就意味著他在天庭的地位以及現有的名譽都將化為烏有,最終淪為一個任由他人欺凌的三界散修。

正當捲簾大將為此感到煩惱時,前來天庭參加天庭宴會的歡喜佛找到了他,並設下了一個陷阱。在靈霄寶殿外給玉帝準備儀仗的捲簾大將,被歡喜佛拉住,來到一個僻靜的地方,要求他替佛門暗中監視玉帝,將玉帝在天庭中的一舉一動全部透露給佛門,並承諾在西遊量劫結束後給予捲簾一個佛陀果位。

捲簾大將心中一驚,連忙搖頭拒絕道:“歡喜佛,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捲簾大將,怎麼敢去做這樣的事情?這不是讓我送死嗎?”

歡喜佛皺起眉頭,不悅地說:“捲簾大將,你可不要不識好歹!只要你按照我的指示去做,將來必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而且,你以為你還有別的選擇嗎?如果你不同意,我可以保證你的下場會很慘。”

捲簾大將聽了歡喜佛的威脅話語,並沒有放到心上,堅定地回答:“歡喜佛,我不能背叛玉帝陛下。就算死,我也不會做出這種不忠不義的事情來,你就別在我身上浪費心機了!”

歡喜佛臉色一沉,威脅道:“捲簾大將,你可要想清楚了。如果你不配合,後果自負!”說完,歡喜佛轉身離去。

捲簾大將心情沉重,心想這件事肯定會給自已帶來麻煩,而且會給天庭帶來不穩定的因素。他決定向玉帝稟報此事,希望能夠引起玉帝的重視。然而,當他再次來到靈霄寶殿時,發現那裡已經空無一人。原來,玉帝和其他神仙都去參加宴會了。

捲簾大將無奈地嘆了口氣,開始收拾殿內的物品。這時,歡喜佛突然出現,抓住捲簾大將的衣領,惡狠狠地說:“捲簾大將,你竟然敢違揹我佛門的意願!今天,我就要讓你知道得罪我的下場!”

捲簾大將對歡喜佛的態度大吃一驚,試圖掙脫歡喜佛的束縛。但歡喜佛的力量遠勝於他,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逃脫。最後,捲簾大將在憤怒之中抓起琉璃盞,想要砸向歡喜佛。

歡喜佛冷笑一聲,輕易地躲過了琉璃盞的攻擊。然而,琉璃盞卻在空中破裂,其中的封印也隨之解開。一道黑色的光芒從琉璃盞中飛出,化作一個猙獰的魔修靈魂。

捲簾大將驚呆了,他從未見過如此恐怖的景象。魔修靈魂發出刺耳的笑聲,迴盪在整個靈霄寶殿。捲簾大將意識到自已犯下了大錯,他立刻施展神通,一口吞掉這個魔修靈魂,不讓魔修靈魂逃出去。

只見捲簾大將張開嘴巴,一股強大的吸力產生。魔修靈魂感受到危險,拼命反抗。然而,捲簾大將的神通對魔修靈魂來說太過強大,稍作反抗就將魔修靈魂吸進了口中。

捲簾大將吞下魔修靈魂後,身體劇烈顫抖著。他感覺自已的體內充滿了邪惡的氣息,彷彿要被撕裂一般。他努力壓制著這股力量,希望能夠控制住它。

而歡喜佛見自已的目的已達成,馬上跑出靈霄寶殿,把卷簾大將打碎琉璃盞的過程告訴了玉帝。

當玉帝率領眾仙神來到靈霄寶殿時,那魔修的靈魂和捲簾大將的靈魂已經相互融合,並讓捲簾大將從內到外徹底的得到了改變。使捲簾的外表成了“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獠牙撐劍刃,紅髮亂蓬鬆。一聲叱吒如雷吼,兩腳奔波似滾風。”如此的外形,就不合適繼續擔任捲簾大將這種門面擔裝了,於是在佛門如來佛祖的建議下,被貶下凡,在流沙河中修煉,把那魔修的靈魂徹底的煉化,用做捲簾大將提升實力的養料。

可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那魔修的靈魂雖然已接近消散,可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那魔修以修靈魂為主,靈魂非常強大,被捲簾吞噬以後,在捲簾大將的體內,兩個靈魂不停地爭鬥,都想把對方吞噬,以佔據捲簾這幅肉身。

最後,因為缺少了修行者必要的靈力支援,魔修的靈魂佔據了一絲上風,把卷簾的靈魂吞噬了一大部分,最後捲簾大將就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形象。

玉帝知道捲簾著了歡喜佛的道,無奈之下就把卷簾貶下凡,讓其在流沙河修行。為了壓制魔修的靈魂吞噬捲簾大將原靈魂,玉帝不得不選擇了一項鎮壓魔修最無奈,最殘忍的方法,那就是每七天天庭就會派飛劍來穿刺捲簾大將的胸膛,消耗那魔修靈魂的靈力,但同時讓捲簾飽受痛苦。這種懲罰不僅是身體上的折磨,更是心靈上的煎熬。

然而,當捲簾大將被貶至此處時,他的外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變得極為醜陋,面色鐵青,獠牙猙獰,頭髮也變成了紅色並披散開來。更糟糕的是,受到魔修靈魂的影響,捲簾完全轉化成了妖怪,開始在流沙河內以人為食。他的脖子上懸掛著九個骷髏頭,這是他曾經吃掉的人的頭骨。

後來,玉帝使用飛劍之刑將捲簾大將體內的魔修靈魂所帶來的所有影響徹底清除。之後,玉帝準備召回捲簾大將,並給他安排一份新的工作,但還未等到玉帝採取實際行動,捲簾大將就被佛門以西遊量劫為藉口收歸門下。

每隔七天,捲簾大將就要遭受這樣殘酷的刑罰,捲簾卻始終不知道自已為何要受此折磨。玉帝也從未告訴過他原因,這讓捲簾大將心中對玉帝充滿了怨恨。

隨著時間的推移,捲簾大將心中的怨恨越來越深。他開始懷疑這一切都是玉帝故意整他,因為他打碎了琉璃盞。這種懷疑逐漸變成了一種執念,讓他無法釋懷。而就在這時,佛門的觀音菩薩找到了他。承諾只要捲簾大將願意皈依佛門,就可以免去他的苦難,並給予他相應的地位和待遇。面對這樣的誘惑,捲簾大將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玉帝得知此事後,只是淡淡一笑,說道:“人各有志,任他去吧!”從此之後,捲簾大將便正式成為了佛門的一員。他不再受到天庭的懲罰,但也失去了曾經的榮耀與地位。然而,捲簾大將並不在意這些,他只想要擺脫痛苦,尋找新的生活。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經的征程。

捲簾大將原本是天庭的重要人物,但因為一時疏忽,導致了一場災難。雖然他最終得到了解脫,但付出的代價卻是沉重的。而這一切的背後,是佛門對他的深層次的權謀算計。

沙悟淨,原是天庭的捲簾大將,但卻因為他打碎了一個琉璃盞而被玉帝嚴懲貶下凡間,並被罰在流沙河受刑。起初,沙悟淨並不瞭解這個琉璃盞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只覺得自已遭受的懲罰過於嚴厲,認為玉帝是有意針對自已,於是心中充滿了怨恨與不甘。然而,當他在萬壽山五莊觀偶然聽到鎮元大仙和觀音菩薩的談話後,他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這個琉璃盞並非普通之物,而是封印著自已吞噬的魔修靈魂,其危害性相當嚴重。玉帝之所以如此嚴懲他,實際上是為了保護他免受更大的災難。如果這個魔修靈魂落逃出天庭,可能會引發三界生靈無法預料的災難。得知這一事實後,沙悟淨懊悔不已,意識到自已錯怪了玉帝。

同時,他也明白自已打碎琉璃盞,是被人那歡喜佛給設計陷害。但如今已無法挽回,他只能默默接受現實,將自已所有的心思深深地埋藏起來。自此以後,沙悟淨在取經路上變得沉默寡言,不再發表任何意見,也從不參與團隊內部的決策。他默默地跟隨著唐僧師徒三人,按照他們的指示完成任務。儘管內心深處依然充滿了痛苦和無奈,但他已無力改變現狀,只能選擇這樣的方式暗中對抗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