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泰山祭天,破碎虛空(大結局))
開局武痴,我無敵於隋唐 九命滄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華夏立國四十載,天下一統,海內安定。
在這些年裡,華夏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除了武道快速傳播,江湖上下湧現出眾多高手之外,百姓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
各項技術在工程院的帶領下,可謂是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雖然說大量武道高手在華夏出現,但大夏的局勢一直十分穩定,並未發生什麼動亂。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如今的華夏,實在是太強了,朝廷擁有絕對的實力,無懼任何挑戰。
就算下面出現再多天才,也不會導致局勢混亂,反倒是這些人崛起之後,選擇投靠朝廷,獲得朝廷的資源支援。
說到底,單進才是天下第一強者,他的實力無人能及,也沒有人的進步速度,能夠與單進相提並論。
有著單進坐鎮,這天下自然能夠維持穩定。
再加上各項新進技術的出現,百姓生活越來越好,又有誰會閒著沒事去自討苦吃呢?
一個安穩的世界,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如今的華夏,可以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古今數千年來,也沒有見過這樣的盛況了。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積累,華夏的人口可謂是突飛猛進。從當初大隋覆滅的數千萬人,到現在已經有將近十億人口了。
這並不是一個離譜的數字,因為在這些年裡,隨著人口增長的還有華夏的領土面積,現在華夏的勢力範圍,已經遍及整個世界。
哪怕是西方的拜占庭帝國等古老大國,面對日漸強盛的華夏,最終也是選擇了臣服。
其實單進並沒有表現出太過咄咄逼人,但是無數人都能預感到,華夏一統天下,乃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如果他們不能認清楚現實,非要與華夏為敵,無非是一場大戰罷了。
而戰鬥最終的結果,必將是他們敗的一塌塗地。
哪怕在華夏沒有推行武道之前,華夏精銳的實力,也讓所有國家聞風喪膽,他們根本無法取得勝利。
更別說在武道推行之後,華夏全民戰力突飛猛進,眾多大將的實力,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在這種情況下,各國與華夏的差距越來越大,他們又怎會認不清楚現實?
與其等到華夏出兵而來,將之一舉覆滅,倒不如老實選擇臣服,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這樣的影響力是不斷擴張,不斷傳播的,當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華夏的強大,見識到華夏的恐怖之後,他們自然而然會做出選擇。
如果說曾經的華夏,並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現在單進顯然不存在這個顧忌了。
隨著武道傳播,華夏整體實力不斷增長,還有各類科技所帶來的變化。
如今的華夏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人材,他們在工程院之中,貢獻自己的才華,為華夏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雖然他們並未休息,武道實力也平平無奇,可他們所研究出來的成果,對於華夏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是實力上面的影響,更是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連百姓的安穩都無法保證,說其他的事情又有什麼意義呢?
總之,華夏的科學技術可謂是日新月異,不斷的前進發展著。
有著單進指明道路,這些科研人員可謂是幹勁十足。
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他們能夠出生在華夏,能夠追隨單進,當真是他們的幸運。
能夠看到華夏變得越來越好,能夠在其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不正是他們所追尋的目標嗎?
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將名留史冊之上,他們的貢獻不會被人遺忘。
如今華夏已經擁有火車,飛機乃至於汽車等各類交通工具,雖然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也是一個堅固的基礎。
在這個前提之下,就算有朝一日單進不在了,華夏也絕對不會止步不前,而是會沿著他鋪設的道路繼續向前發展。
畢竟如今的華夏,保持著如此的勢頭,只要後世之人,不是太過庸碌無能,又怎會甘心停下腳步。
就算華夏的勢力遍及四方,但他們仍舊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因為華夏並沒有征服所有國家,他們還可以對外探索,也要讓百姓生活的更好,總之這些任務都還需要努力,還需要不斷的向前。
華夏立國至今,已經過去四十年了。
當初意氣風發的少年,現在也變成了古稀之年的老者。
當然了,這只是年紀上的形容,實際上當單進的武道達到天人境之後,他的壽命早就和尋常人不一樣了。
所以哪怕是年過古稀,他仍舊是無比年輕。
華夏國都,大興城中。
如今的大興城,比起當初,同樣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因為人口不斷增長,大興城也是人滿為患,所以這些年裡,朝廷對大興城擴建數次,讓這座本就寬闊宏偉的城池,變得更加的遼闊,數以千萬人都生活在這座城市裡。
雖然大興城人口眾多,但百姓的生活卻十分安穩,這裡可是天子腳下,單進威名在此,又有誰敢肆意妄為?
任何人膽敢在此胡作非為,必然遭受朝廷的嚴懲。
曾經的世家子弟,早已融入了華夏,他們逐漸忘卻自己的身份,又或者,他們就算還記得自己的身份,也不敢表露出來。
世家早已煙消雲散,這世上根本沒有他們存在的基礎,他們想要維持家族存續,那就只有一個辦法。
也就是臣服於華夏,老老實實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否則說什麼都無濟於事。
哪怕是達官權貴,同樣不敢在此放肆。
因為單進早有要求,正所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管是誰,只要觸怒了華夏律法,都將一視同仁,沒有誰能夠置身事外。
正因為有著單進的嚴令,這天下才能維持穩定,否則隨著越來越多的武道高手出現,這天下早就亂作一團了。
畢竟掌握超凡力量的人,往往難以把控自己,他們的隨意舉動,便可能造成生靈塗炭。
而與此同時,在皇宮之中。
華夏文武群臣,盡皆聚集於此,眾人皆是敬畏萬分的看向龍椅之上的那道身影,這位就是華夏之主,也是華夏的開國之君單進。
雖然時間並沒有將單進變得蒼老,但他坐在這個位置上,威嚴也是與日俱增,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這場朝會,倒也沒什麼特殊的事情,無非是商議如今華夏各地,是否出現什麼問題,需要朝廷出手解決。
因為華夏的疆域太過遼闊,哪怕已經出現了眾多先進的交通工具,但是政令往來,仍舊需要一定的時間。
想要維持如今的局面,乃至於更進一步,無疑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置。
就在此刻,在群臣之中忽然站出來一道身影,單進定睛一看,此刻站出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被他委以重任,統領工程院的杜如晦。
如今的杜如晦,比起當年無疑是蒼老了許多,但他的精神仍舊不錯,此刻他對單進拱手,鄭重其事的說道:
”啟稟陛下,如今我華夏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國力突飛猛進,陛下開創武道,傳於天下,功績可謂是前無古人。
臣斗膽請陛下前往泰山封禪,祭告上天,以彰我華夏威名。”
在聽得杜如晦之言後,單進頓時面露詫異之上,甚至於很多大臣都顯得有些驚訝。
但他們的驚訝,只持續了短短瞬間,下一刻眾多大臣都站了出來,他們紛紛向單進請命,請求他前往泰山封禪。
雖然在此之前,他們並未商議過此事,但在都會提出後,他們都不約而同的覺得單進有這個資格,也只有他才有資格前往泰山封禪。
這年頭去泰山封禪,意味自然和後世不同,畢竟沒有經過宋仁宗的蜜汁操作,天下人都對泰山封禪的神聖性無比尊崇。
別說是其他人了,就連魏徵此刻也表明態度,支援單進去泰山封禪。
對於在場群臣來說,單進的功績太大了,根本無人能夠比擬,也無法形容。
他是華夏開創之主,也必將成為華夏最偉大的君王。如果有生之年能夠看著單進前往泰山封禪,同樣也是他們的榮耀。
再者說來,如今華夏國力昌盛,府庫充盈,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哪怕前往泰山封禪,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聽著眾人之言,單進頓時面露思索之色。其實他對於前往泰山封禪,並沒有特別的想法,他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記載於史冊之上,後世之人都將知曉。
既然如此,那他又有什麼可糾結的呢?
但看到群臣反應,單進的想法也是發生改變。這些年來他的武道修為,早已達到天人巔峰,距離破碎虛空只有一步之遙。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他有著系統相助,想要更進一步也顯得十分困難。
而泰山自古以來,都是華夏祭天之地,其地位毋庸置疑。如果能去泰山走一遭,或許有意外之喜,也尚未可知。
短暫思索之後,單進心中有了決斷,他緩緩點頭,接著說道:
“諸位愛卿的意思朕明白了。
封禪之事並無不可,但朕有言在先無論如何,朝廷行事萬萬不可驚擾百姓,也無須大張旗鼓,勞民傷財。”
對於單進來說,封禪並非必要之事,所以他也不會在此太過大費周章。
群臣自然明白單進的意思,畢竟相處了這麼多年,他們對單進的心思很瞭解。
他們知道,雖然單進身居高位,統領天下,但他卻是心懷百姓,和昔日楊廣可謂是天壤之別。
楊廣為了一己私慾,可以輕易下令徵召。數十上百萬民夫,但單進卻絕對不會這樣做,因為他有著自己的底線和堅持。
既然前面這幾十年,單進能夠讓華夏百姓過得越來越好,讓他們能夠對未來充滿期待,那他就會將這份美好維持下去。
就這樣,此事說定。
單進下令,讓杜如晦等人挑選良辰吉日,前往泰山封禪,祭告上天。
——
單進要前往泰山封禪之事,雖然沒有刻意宣傳,卻依舊為無數百姓知曉。
他帶領軍隊前往泰山的路上,有無數百姓前來迎接。
有大量年輕人無比好奇地打量著人群中的那道身影,他們只聽說過單進的傳說,卻從未親眼目睹過這位華夏之主。
可以說,正是單進的出現,才讓這天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所有人都有了選擇的餘地。
哪怕是尋常百姓,也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同時單進創立武道,並且公之於眾,讓越來越多的人展露頭角。
這些年來,單進所立下的功勞,可謂是說之不盡,也完全無法用言語形容。
雖然無數百姓都想目睹單進的樣貌,但他們並未阻攔單進的道路,他們恭敬讓開了路,目送單進登上了泰山。
單進緩緩而行,向著山頂攀登而去,在他身後的祭天隊伍,也是匆匆跟上。
只是他們的行動,顯然沒有單進這麼輕鬆,雖然如今的單進年紀也不小了,可他的樣貌依舊是年輕無比。
畢竟他的實力,乃是這世上最巔峰,根本無人能及。
在來到泰山時,單進忽然有種異樣的感覺,他也不知該如何形容。彷彿他是命中註定要來到如此,這讓他心中多了幾分期待。
登上泰山的路有些曲折,但對單進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沒過多久,他終於是成功登臨泰山之巔,看到了眼前的祭天之處,這是歷朝君王在泰山封禪時所遺留的痕跡。
不管外界如何動亂,也無人膽敢在此肆意妄為。
單進也不知道,他心中浮現的那縷玄妙感覺,到底因何而發,便是在山巔上端坐,同時等待著後續人員抵達。
時間過得飛快。
隨同單進而來的群臣和眾將士,也紛紛登臨山頂。但和單進不同的是,他們皆是氣喘吁吁,顯得頗為疲憊。
不過當他們來到山巔之上,神色皆是無比肅穆,不敢有半點怠慢疏忽之意。
單進環顧眾人,緩緩說道:
“時間也差不多了,那便準備祭天吧。”
雖然單進並未勞師動眾,但該準備的東西,自然也是準備了。群臣紛紛忙碌起來,此事關係重大,自然不容有失。
對於祭天儀式的佈置,群臣早有準備,所以他們並未耽誤太久時間,便是將祭壇佈置妥當,該有的祭品也都置於其中。
單進目光掃過,既然一切就緒,那也沒什麼可耽擱的了,他微微頷首道:
“事不宜遲,祭天儀式開始!”
聽得單進之言,杜如晦手持聖旨,來到祭壇之前開始唸誦祭文:
“維開元四十年,歲次庚申,秋九月朔旦……登東嶽泰山之巔,恭祀皇天上帝、東嶽泰山之神曰……”
聽著杜如晦的聲音響起,單進則是平靜的眺望天際,他忽然感覺自己與周邊的環境融為一體,他的視角從自身變成了整座山巔。
他彷彿是看見在數百年前,身穿玄色龍袍的那道身影,在這祭壇之上祭告上天,宣告一統天下之功。
那是……祖龍!
單進目光閃動,他仔細觀察著,卻突然看見那道挺拔身影,竟是陡然回過身來,那雙明亮的眼眸與之悄然對視。
也就是這一刻,天色陡然大變,有閃電如蛇,驚雷破空而來。
原本晴空萬里的泰山山巔,好似馬上就要被狂風暴雨所席捲。
在場群臣紛紛變了臉色,誰都沒有料想到,會發生這樣的變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有大臣驚慌失措,來到單進身旁,他們擔心的喊道:
“陛下,天色有變,祭天恐怕是進行不下去了,我們快下山吧,不要在此久留。”
然而當單進聽到這番話,卻是無動於衷。
他平靜的看著眼前的場景,這點風雨自不能傷及他分毫,但真正吸引他注意的,無疑是他體內的變化。
原本多年不曾有改變的武道境界,在此刻終於有了鬆動。
要知道,單進的武道早已達到天人之境,但是這最後一步,卻是怎麼都跨不過去。
直到現在,他終於感覺到,原本阻攔在前方的瓶頸,已經是搖搖欲墜。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這個世界對他的排斥,以及來自天際若有若無的牽引之力。
可以說,單進突破至破碎虛空之境,已經是近在咫尺,但在突破之後,恐怕他真要破碎虛空,登雲而去,徹底離開這個世界了。
“這是……要離開了嗎?”
單進喃喃自語,心中多少有些感慨,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許多年了,他也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如今華夏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天下人皆有著自己的志向和目標。
華夏的發展不會就此止步,基礎他已經打好,至於未來會往什麼方向前進,那就不是他能夠決斷的了。
想到這裡,單進口中吐出一口濁氣,他回過身來看向群臣,語氣平靜卻無比清晰的傳入眾人耳中:
“傳朕旨意,今日的登臨泰山祭天封禪,覓得突破之機,便在此破碎虛空,為天下武道指引。
待朕突破之後,爾等立刻回大興迎立太子登基,為我華夏新君,望諸位愛卿,輔佐太子再創盛世,令我華夏走向更高的巔峰。”
單進之言,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他們目瞪口呆,顯得有些恍惚,但他們很快意識到,單進並非在和他們開玩笑,而是真的即將突破,達到武道的最高境界了。
按照單進所編撰的武道總綱,所謂破碎虛空之境,便是武道在此界的極限,在達到這個境界之後,那便是破碎虛空,飛昇上界。
“陛下!”
杜如晦跪倒在地,不由得發出一聲驚呼。他和單進共事多年,名為君臣實為好友。可現在單進卻要離開了,他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
包括其他大臣,以及眾多將士,皆是跪倒在地。
但他們齊聲呼喊,並非挽留單進,如果單進能夠達到那最高境界,成功破碎虛空,也算是得償所願了,他們又有什麼話說?
單進能夠感受到眾人心中糾結,他不由得輕嘆一聲,低喝道:
“朕先走一步了。”
說吧,單進騰空而起,他腳踏虛空,一步步向前,天空泛起漣漪,與之連成一體,宛如仙人在世一般。
前方天雷降落,徑直朝著單進劈來,而單進抬手一拳,直接將雷電砸得粉碎,那巨大的力量,將前方空間都砸得粉碎。
一個巨大的黑洞在眼前呈現,單進目光毫不偏移,他毅然決然步入其中,下一刻,單進驚奇的聲音響起:
“我……回來了?!”
霎時間,天地風起雲湧,雨雷交加,令群臣眾將都睜不開眼來,但說來也怪,這般駭人的動靜並未持續多久,便是無影無蹤。
所有人都看向天際,不見的除了風雲雷雨,還有打碎虛空的單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