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新紀元
開局武痴,我無敵於隋唐 九命滄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新大陸。
經過李世民這些年的征戰,如今的華夏幾乎將整個新大陸,都納入掌控之中。
土著再怎麼反抗,也改變不了他們的結局,雙方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隨著華夏不斷向新大陸移民,如今新大陸的漢人百姓,已經達到百萬之眾。
有著這些人作為基礎,再加上那些投降的土著,一座座城市在新大陸拔地而起。
雖然相較於華夏,還顯得有些荒涼,但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並且因為有著大量的人才,各項基礎工業都在新大陸發展起來。
新大陸資源豐富,地產豐饒,有著巨大的優勢,在這裡發展產業,顯然不是什麼壞事,這也是單進送來這麼多人才的原因。
雖然華夏可以將這裡的資源採集之後送回華夏去,但這顯然不是最穩妥的辦法,畢竟路途遙遠,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變故。
倒不如在新大陸自行發展,再說其他的事情也不遲。
這塊土地已經被納入華夏掌控之中,徹底統一也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這裡將會成為華夏百姓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家園。
此刻,李世民親自率領大軍。
他看著前方這處山林,神色顯得格外平靜,在他不遠處則是尚師徒。
只見李世民緩緩說道:
“這裡應該就是土著最後的藏身之所了,他們以為躲在這裡,就能夠擋住我華夏精銳的進攻,當真異想天開。
這一戰,我華夏勢在必得,唯有將他們擊敗,我們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沒有人能夠阻止我華夏的崛起!”
李世民的態度無比堅決,他之所以來到新大陸,不就是為了這個目標嗎?
他已經迫不及待了,等他徹底解決土著,完成新大陸的統一,他就能解放,他就能回到華夏去。
雖然他在新大陸生活了很多年,但並不意味著,他就完全忘記了家鄉。
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罷了。
現在這一切,終於是快結束了。
以李世民打探到的訊息,那些土著的頑固分子,各個部落的殘餘勢力,他們凝聚在一起,躲藏在這處山林之中。
他們繼續和華夏對抗,想要以此拖延時間,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
他們這樣的想法,倒也沒什麼問題,只是他們太過異想天開了,他們以為這樣就能對抗華夏精銳,顯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普通計程車卒,在這樣的地形下,確實奈何不了他們。
只可惜,如今華夏最精銳的部隊並不是普通人,而是修煉武道的武者。
哪怕他們的境界,遠遠無法和單進相提並論,但只要成為武者,那他們的實力就會突飛猛進,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不管土著再怎麼強大,也都無濟於事,這些土著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他們根本沒有力量與華夏對抗。
如果他們真的有本事的話,也不至於躲藏在這片深山老林,他們只是想要藉助地形來拖延時間,尋找與華夏對抗的可能。
但他們還是想太多了。
不久之後,他們必將明白,自己和華夏的差距。
李世民可不是優柔寡斷之輩,既然他來到這裡,目標就相當明確,那就是徹底將土著鎮壓。
其實李世民已經給出相當優渥的條件,只要這些土著願意投降,李世民可以給他們提供一片繁衍生息的地方。
但這塊土地必須在華夏的監督之下,他們也將成為華夏的子民,只是他們可以保留自己的生活習慣和信仰,這並不受到影響。
可他們並不願意,反而狂妄自大的以為,憑藉自己的力量能夠與華夏抗衡,那就讓他們好好感受一下雙方的差距。
也讓他們明白,自己所做的選擇,到底是多麼可笑。
尚師徒很快點了點頭,說道:
“那就動手吧,速戰速決,早日將這些頑固勢力鎮壓,我華夏才能安穩下來,在這新大陸之地真正的發展壯大。
聽說這幾年,我華夏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還出現了一種名為火車的東西,也不知是何等模樣。
真想去看看我華夏的繁榮昌盛啊。”
曾經的尚師徒乃是大隋戰將,他對大隋抱有巨大的期待,他希望大隋能夠變得更加繁華,能夠變得更加強盛。
只可惜事與願違,在楊廣登基之後,天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不過這個變化並不正面。
雖然在楊廣剛登基的時候,確實做了不少事情,但他大興土木,肆無忌憚的徵召民夫,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百姓沒有活路了,如果他們不造反,又能怎麼辦呢?
最終大隋覆滅。原本尚師徒還想過自行了斷,可最終在單進的招攬之下,他還是選擇了臣服。
現如今,他無比慶幸自己的選擇。
如果他沒有活下來,他根本無法想象,如今的華夏到底有多強大,他根本無法看到這美好的盛世。
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整個天下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這是何等美好,何等令人期待的場景啊!
尚師徒來到這裡,路途何其遙遠,一路上風波也難以預料,可他並不後悔,他的目標是那麼堅決。
既然他奉命至此,他會竭盡全力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他是華夏的一員,作為華夏的戰將,奉單進的命令來到此處征戰新大陸。
現在他距離完成任務,只有一步之遙了,他怎麼可能不期待呢?
雖然他的目標,和李世民有些不一樣,李世民是想要回家,而他只是想要回到華夏,去看一看如今華夏的美好。
雖然二人的想法稍有不同,但他們的期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儘早解決這裡的事情,他們就能回去了。
倒也沒有耽擱太久,尚師徒親自出手,他帶領一支數千人的精銳部隊,向著前方殺了進去。
土著躲藏在山林內部,可他們以為這樣就能高枕無憂,卻沒這麼簡單。
實際上,土著並非沒有見過華夏精銳的強悍,只是有些東西,他們終究難以理解,那就讓他們再感受一下吧。
李世民在外面統籌全域性,他相信以尚師徒和他麾下這支精銳的實力,一定能夠取得勝利,根本無需太過擔心。
他只需要在此等待最終的結果就好了。
看著尚師徒離去的身影,李世民不由得想到,在他離開時華夏的場景,也不知過去這麼多年,華夏到底變成什麼樣了。
他和尚師徒從移民過來的百姓口中,瞭解到一些資訊,但這些資訊終究太片面了,自然比不上親眼目睹。
只可惜,新大陸和華夏差的太遠了,隔著千里萬里,他們想要回去一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而他們肩上,揹負著一統新大陸的重任,他們自然不敢懈怠,在真正解決這件事情之前,他們怎麼能夠放下此事呢?
這場戰鬥,足足持續了半個月。
不得不說,土著的反抗還是很激烈的,只是在雙方的巨大差距面前,他們再怎麼掙扎,似乎也無濟於事。
當尚師徒帶著一眾俘虜,來到李世民面前,便是宣告這場戰鬥的結束。
看到這一幕,李世民也不禁感慨道:
“尚將軍當真不愧為一代名將,如此輕易就鎮壓這些宵小之輩,取得了勝利,為我華夏一統新大陸,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尚師徒面對李世民的誇獎,卻沒有任何居功自傲的意思,他隨口說道:
“總管此言差矣,本將的能力,在華夏也算不得什麼。陛下之所以派遣本將來新大陸,也只是給本將將功贖罪的機會罷了。*
尚師徒很感謝單進,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位君王能夠做到這等程度。
華夏正是在單進的統領之下,才發展得如此強盛,百姓才能過上安穩的生活,如果不是單進,華夏絕對不可能走到今天。
包括尚師徒修煉的武道,也是由單進開創的,單進一人便改變了天下,主宰了所有人的命運。
對此李世民也沒有多言,他肯定的點了點頭,他同樣很確信,是單進改變了華夏。
單進出現於此,是天下人的幸運,而不是單進的幸運。
二人簡單說了幾句,並沒有耽誤太久。
他們直接帶著俘虜離開了戰場,接下來,他們會將這個好訊息公之於眾,同時儘快將捷報送到單進面前。
相信華夏的百姓,等待這個訊息已經很久了。
從此在這塊土地上,再也沒有所謂的土著和漢人之分,他們都將生活在一起,成為華夏的子民。
雖然如今投降的土著,他們的地位自然不可能和華夏百姓相提並論。
但只要他們表現夠好,他們能夠安穩生活,總有一日,他們能夠獲得更高的待遇,他們的子孫後人也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不管是科舉入仕,還是成為科研人員,為華夏的發展壯大,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都不是異想天開的事。
到底要怎麼做,還得看他們自己的選擇,其他人無法干涉。
果然,當這個訊息從新大陸開始傳播,無數移民至此的華夏百姓都為之振奮。
毋庸置疑,他們見證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啟,華夏從此進入了新紀元。
他們相信,未來的華夏一定會變得更加強盛,一定會走的更遠。
沒有人能夠阻止華夏的崛起。
原本華夏就已經無比強盛,任何人膽敢與華夏為敵,都將被強勢鎮壓。
而今華夏又擁有了這塊廣闊的土地,以此為根基,華夏一定能夠達到更高的高峰。
無數人為之歡呼雀躍。
他們心中充滿了期待。
他們都是華夏的一員,他們來到這裡,不就是因為對華夏抱有希望嗎?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們大老遠來到這片荒蕪之地,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雖然這片土地,在他們的建設之下變得越來越好,可如果他們心中沒有期望,這一切註定不可能實現。
有一部分華夏百姓,他們移民來新大陸的時候,華夏佔據的地盤並不大。
而現在,華夏終於是結束了這場戰鬥,將所有反抗的土著盡數鎮壓。
在國家興衰面前,沒有什麼對錯之分,他們都是華夏的一員,自然要捍衛華夏的利益。
至於這些土著,他們太過沒有自知之明瞭,既然他們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那就由華夏來幫他們做出決定。
新大陸的土地很遼闊,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比起華夏來說,寬闊了不知道多少倍。
也不知未來,會有多少百姓生活在這塊土地之上。
但這是以後的事,此刻無需擔心,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憑藉自己的雙手,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他們會將這片廣袤的土地,建設成他們期待的樣子。
——
大興城中。
單進仍舊在有條不紊的做著自己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任務,他們有他們的職責,單進也有自己的目標。
或許在其他華夏百姓看來,如今的華夏已經很好了,他們能夠生活在這樣的世界,就算死也無怨無悔。
可他們根本無法想象,在單進腦海中的那個世界,到底有多繁華。
而這正是單進的最終目標。
或許在單進有生之年,也無法做到這一步,但他並不糾結,也沒有任何焦慮。
他只要一步步穩紮穩打,朝著這個目標前進,那就足夠了。
而這一日,單進正在處理政務。
大殿外的腳步聲,吸引了單進的注意,他的五感隨著境界逐步提升,也是強大到匪夷所思的境地。
過不多時,一名士卒便是進入大殿之中,他看著單進,連忙拱手說道:
“啟稟陛下,是海外急報。
李總管和尚將軍率領大軍,成功覆滅最後一塊土著聚集地,如今新大陸境內,再也沒有任何土著勢力。
從此新大陸徹底成為我華夏疆域。”
聽得此言,單進頓時眼前一亮。
他自然知道這一路上有多不容易,從李世民出海而去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李世民和尚師徒,他們在海外艱苦奮戰,開疆擴土,他們的功勳必將名留史冊之上,沒有任何人能夠忽視。
他們取得的成就,也將隨著華夏的發展,傳到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