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芫華看著幾乎每個人的身邊,都有大小不一的土豆塊留下後,也慢慢的明白了。

一顆土豆上,能有的芽點畢竟有數的。

怎麼把這些芽點完美的切出來的同時。

還能把沒有芽點的地方,以及土豆芯給留出來,就是技術了。

當然,這一切,得在完全保證土豆的育芽成功的情況下。

畢竟他們這一群人,乾的只不過是切育芽塊莖的活。

後面接手,把土豆育芽的塊莖放在育苗處的,還有其它人。

曹芫華暗贊著隊長們佈置活的仔細程度。

手下的動作,也更加小心了幾分。

不過,以她現如今的能力,想要保證芽點的同時,還能多得點土豆塊……

別說一起幹活的其它人了。

就是袁秋菊也沒有期待過!

特別是在看到曹芫華那過分小心的動作之後,袁秋菊也明白了她家乖孫女的想法。

不過袁秋菊也沒有阻止。

反正土豆育芽這活,也就今天能幹。

而以她們這群人的能力,即使連玩邊幹,也絕對可以在天黑前把活幹完。

當然,這半天的工分,也沒有多少就是了。

可與旁邊能拿不少工分的活相比。

袁秋菊還是寧願她家乖孫女,像現如今這般,乾點不用太費心,也不用太費身體的輕鬆活。

旁邊不遠處,正是剝玉米的大部隊,佔據了倉庫的大部分地方。

經過完全晾曬以及半完全晾曬的玉米,根據收穫的不同時間,堆成了一堆又一堆。

而負責剝玉米的社員們,幾乎圍繞著這幾座玉米山坐了一圈又一圈。

他們每個人的身前,都有一個工具。

有的是用籮筐,有的是用小簸箕,有的則是直接用竹編的籮兜。

反正最終用來計算工分的,也是這種能夠單邊裝50斤的籮兜。

但與已經做習慣了的村裡其它社員相比。

那些勇於挑戰這活的幾個新知青,卻有些傻眼了。

劉家灣今年接到到的新知青一共有五個。

除了晚來一個月,還至今都沒在知青點裡,露過面的曹芫華之外。

還有兩女兩男的四個新知青。

他們最早一起過來的有三人,是兩男一女。

後來,大約在曹芫華到達的一星期前,最後一個女知青也到了。

與曹芫華類似。

這個晚到的知青,不管是在到之前,還是到之後。

都曾在劉家灣裡,引起陣陣熱議。

特別是她到來當天的打扮。

更是把之前對於她出身良好、後悔下鄉這些猜測給坐實了。

即使是現如今,在這光照並不是那麼良好的大倉庫裡。

她那一身完全不同於村子裡的布拉吉打扮,也格外引人注目。

而她又與曹芫華不同,在沒有長輩們相護的情況下。

村裡的那些三姑六婆的嘴,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特別是……

“嘖嘖,那邊又在鬧了!”曹芫華不遠處,一個臉上已經有些皺紋的婆子,輕輕用手肘碰了碰她隔壁的人。

大大的土豆山,已經下去了一大半了。

幹活的眾人,也有了看熱鬧的閒心。

特別是明明眼前有個大八卦物件,她們卻不能張嘴的情況下。

“鬧也正常,那女娃兒明顯就不是個幹活的料。”她旁邊的人,不屑的撇了撇嘴。

再看曹芫華那幹了這麼久。

也不過是裝了兩次的土豆芽塊,好似也覺得能過的去。

畢竟,與那邊明明沒有幹到什麼活。

已經開始掉眼淚的知青相比。

果真,不愧是有他們劉家灣血脈的孩子。

不只自身有能力,還願意學願意幹啊!

“誰又天生就是幹活的料呢?”有人卻有些悵然的感嘆著。

“是不是幹活的料,這都得幹活了。”最先挑起話題的婆子,十分不以為然的介面著。

說著,她還看向了曹芫華,神情難得的溫和:

“看看我們元元,這下鄉後不也乾的挺好的?”

可她這話才一落。

周圍正在幹活的其它人,都忍不住停了手。

先不說曹芫華乾的那活,是連他們整個劉家梁也找不出幾個能幹的。

就是……她是認真的嗎?

對著老五家的外孫女,叫我們元元?

果真,幾人的目光才落在袁秋菊這對妯娌的臉上,就看到她們已經怒火中燒的樣子。

正在幾人都準備相勸的時候。

隔壁的剝玉米大隊那邊,突然傳來了一聲哭嚷聲:

“這是我不想做的嗎?”

“這剝玉米難剝死了,你們沒有看到,我這手的都快剝的起泡了嗎?”

“你們自已能拿著玉米棒子直接剝,我剝不了啊!”

“我一顆一顆剝怎麼了?”

“拿的又不是你家的工分,礙你什麼事了?”

“什麼不礙我的事?要所有人都按照你那磨洋工的速度,這活還要幹嗎?”一聲比那哭嚷聲更加尖利刺耳的聲音,也緊跟著傳了過來。

一時間,整個倉庫都再也沒有什麼心思幹活了。

原本只是聽了個影一群人。

都忍不住站了起來,向那邊靠了過去。

唯有從頭到尾,都沒有受到太多影響的曹芫華。

此時,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

不過,她也沒有急著去看熱鬧。

而是先把手上的這個土豆芽點都切出來。

並且仔細的滾了兩遍草木灰後,才放下刀看向那邊。

聽著那邊年輕的女孩更加崩潰的聲音。

曹芫華忍不住在心中嘆息了起來:

“這也不能怪人家女孩子。”

“畢竟是家裡千嬌萬寵出來的廠長千金。”

“如果不是顧慮了自家的影響的話,也不會主動的下了鄉。”

旁邊已經走出去兩步的袁秋菊微微一愣。

這個女知青下鄉後所折騰的一切。

即使不太主動去關注新知青一切的她,也都聽說了不少。

可這嬌嬌翹翹,對農村這也嫌那也嫌,完全不像是個能幹農活的女娃兒,竟然是自已下鄉的。

“也是時機造就的!”

“前三年初高中生都得下鄉時,她哥也因為身體原因,被留在了城裡。”

“可也正是如此,卻讓她的廠長父親現如今的處境頗受影響。”

“為了父親,為了家庭,她原本一個都考上了工作崗位的女孩,也主動走上了下鄉之路。”

“其實這女孩挺有才華跟能力,還有不錯的資源。”

“就是可惜了,在這偏遠鄉村做知青,什麼也發揮不出來。”

“要是……村裡真的能建小學。”

“還能給她個臨時老師的位置,估計學校的文具等,都能有個穩定來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