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劉大壯帶著其它幾個堂兄弟回來了。

他們頂著又再次變大的雨,提著桶跟簍子,打著赤腳,開心的一路跑進了院子。

幾個結婚有媳婦的,看著他們這個樣子就立刻迎了上去。

有的接東西,有的接了人趕緊上了屋簷下。

剛準備做飯的周桂蘭看到東西,格外驚喜。

卻也沒有忘記對幾人的嫌棄:

“你說你們,既然去弄魚,怎麼就連個蓑衣斗笠都不戴呢?”

劉大壯接過妻子遞來的毛巾,胡亂的擦了擦頭髮上的水,笑道:

“這不是湊巧了嗎?這桶跟簍子都不是從家裡拿的。”

“還是就近去了爺爺家裡借的,今天下午去上工的時候,還得帶過去還給爺爺家。”

他後面的弟弟也開了口:

“媽,我們本來一路人打算去弄點甜杆跟落花生。”

“結果去到曬壩那邊,就看到村裡有人打算去弄魚。”

“我們這不就分了些人,一起跟著過去嗎?”

“果真,山裡的水塘子應該滿出來了,溪裡好多地方水都漫出來了。”

“我們看到好些魚,手快的還直接跳下去。”

“最大的,果真被那小子給直接抱住了。”

“沒事,這不是最大的也夠吃了!”周桂蘭不太走心的安慰著自家這貪心的小子。

旁邊湊過來的幾人,有人沒忍住繼續問著:

“那溪裡的魚還有嗎?”

“下午你們還繼續去不?”

周桂蘭提著桶的動作一頓,微抿著唇看了一眼說話的人。

不過還不等她開口,幾個小夥子中就有人接話了:

“媽你儘想什麼好事呢?”

“這條溪,連著的不就是我們後面林子裡面的那個水潭子?”

“那潭子能有多大?”

“昨天晚上下大雨,都不知道那潭子的水滿出來了多少。”

“今天上午我們還能趕上去撿一波,已經是絕好的運氣了,還想下午繼續?”

“那還不如做夢比較快!”

“你這小子怎麼說話的呢?”齊盼盼惱羞成怒的瞪了大兒子一眼。

又看了看旁邊沉穩的大侄子,以及老實聽話的四侄子。

心裡實在是有口氣順不過去啊!

想她齊盼盼在家做姑娘時,那也是十里八鄉都誇獎的能幹人。

可她自從嫁進了劉家。

自已是沒差其它幾個嫂子半分。

倒是從她肚子裡蹦出來的幾個小子。

那是怎麼看都不如他們前面的幾個哥哥。

不說大伯家,按照長子長孫教育出來的大侄子。

也不說表面上看起來爽快。

可什麼也不願意矮人一頭的二嫂子,教育出來的二侄子。

就是三嫂子……在四侄子娶了媳婦,連生兩個女兒後,越來越頭腦不清楚的三嫂子。

也不妨礙人家自已老實懂事還肯幹啊!

他們這一大家子湊在一起。

雖然說這過日子難免不了磕磕絆絆。

但一直也還能過下去的原因。

不就是家裡不管老的少的,肯幹的肯幹,腦子靈活的腦子靈活。

總的來說,還都算是心往一處使。

倒是她家的幾個小子,也不知道是上面能頂事的叔伯兄長太多。

還是遺傳了她家那個,稍微佔了兩分老兒子寵愛的老子。

那耿直的過了頭的性子。

每每開口,都能把她這個親媽氣的說不出話來。

劉大石可不知道他親媽的這些想法。

看親媽發火,強忍著再開口的衝動,撇了撇嘴,趕緊帶著弟弟衝回房間換衣服。

真是的,他堂哥他們有嫂子疼著顧著。

他們兄弟倆都夠不上娶媳婦的年齡呢!

怎麼也不見他親媽多照顧他們幾分?

齊盼盼可不知道兒子心中的嫌棄,她看著外面的天色,轉頭跟大嫂聊著:

“看這雨天,我家這兩個的農忙假,估計一半時間都不用幹活了。”

“倒也可能。”周桂蘭笑著應了一句,就趕緊提著桶進了灶屋。

溪水裡的魚長的不是很大,可也格外皮實。

她兒子他們都提了這一路回來,還有好幾條都活蹦亂跳的。

不過借了老公公的桶跟簍子,下午還東西時還得給老人分一點。

周桂蘭心中有了計劃,進了廚房安排起來,就格外的利落。

曹芫華聽到聲音進來看的時候。

剛提回來的魚已經該殺的殺,該醃的醃上了。

看到曹芫華進來,周桂蘭直接拖了個板凳給她:

“元元,你就坐這邊就好。”

“灶屋裡的活啊,倒不用你做。”

“你要是覺得好奇,或者想跟舅媽表嫂們聊聊天,就在這裡坐一會吧!”

正兩個灶孔燒火,卻還頗為悠哉的蘇秀芹也笑著接了一句:

“是啊,元元,現在這個天氣可熱的慌。”

“灶屋裡也不是啥好去處。你要是實在喜歡啊……就在那邊遠遠坐著。”

“最好是離著灶口遠點,這燒火的時候,有的柴就喜歡蹦火花子,一不小心,衣服上都能燒出個洞來。”

“還有灶臺那邊你也離遠一點,開水、熱鍋炒的菜什麼的,一濺起來就容易受傷。”

“我們家裡人多!又是農村人做這些活都習慣了。”

“就你一個小女娃,那還真是多你一個也會閒到哪裡去。少你一個嘛,也同樣能忙的過來。”

“你啊,就別讓身上好好的衣服給折騰壞了。”

曹芫華下意識的低頭看向身上的衣服。

她這衣服,其實也是穿了幾年的舊衣。

只是曹芫華穿的仔細,劉素芳幹活也仔細,身上的補丁雖然有,也看著不明顯。

可要說是好好的衣服,曹芫華倒覺得頗為慚愧的。

但當她看向灶屋裡忙活的舅媽與嫂子們,又沉默了。

也不知道,是她們特意穿了日常幹活的衣服?

還是她們平常就是這樣穿。

反正她們身上的衣服與她相比,也確實有很大的差別。

不說其它,只是布料以及補丁的範圍,就能看出來曹芫華身上這身衣服,確實稱的上聲好。

難怪二舅媽還特意交待,讓她別折騰壞了。

不過,真讓曹芫華這麼老老實實的坐在旁邊看大家幹活,她又十分不適應。

想了想,曹芫華乾脆也不坐下。

跟各位舅媽及嫂子們打了聲招呼,她就出了灶屋。

其實,進來之前,曹芫華也沒想過她能夠幫的上什麼忙。

因為農村的大灶,她既不會燒,也不會炒。

估計也就能夠打點下手。

但顯然,一邊聊天一邊就能把活給乾的了舅媽嫂子們,也不需要再多她這個明顯也幹不了什麼活的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