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楊釗酒醒後,裴柔這才向楊釗詢問起具體情況。

楊釗感嘆道:“今日某才方知什麼是士為知己者死!”

裴柔聞言卻是鄙夷的看了楊釗一眼,她才不相信楊釗會士為知己者死呢。

楊釗看著裴柔的面色強辯道:“我楊釗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也還是知道感恩的!”

這點楊釗確實是如此,楊釗發跡之後,對待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他都是給了豐厚的回報。

鮮于仲通能夠為劍南節度使,就是楊釗運作的,後來鮮于仲通攻南詔失敗也是楊釗把他保了下來。

裴柔道:“這些老孃才不管呢,你可有跟那小郎君提出謀一職位?”

裴柔終是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楊釗道:“這個我今日卻是忘記提了!”

“呸”,裴柔聞言當即變了臉色,“老孃就知道你這個廢物什麼事都做不成,喝了點馬尿什麼事都忘了,看來還是得老孃出馬才行!”

楊釗聞言面露焦急之色,“你這臭婆娘打算做什麼?”

“做什麼,當然是替你這廢物謀個差事啊,你不好意思說,只能老孃出馬了!”裴柔不屑的道

楊釗急道:“你可不要亂來!”

……

轉眼之間已然到了第二日,李惲用過朝食之後,突然覺得應該去拜訪一下楊釗。

想到這裡,他當即換了一身行頭,帶著人前往楊釗家。

李惲還沒有到楊釗家門前,遠遠就聽到楊釗兩口子吵架的聲音。

李惲嘆息一聲搖了搖頭。

就在這時,身旁傳來聲音。

“郎君何故嘆息?”

李惲聞音轉過頭去,卻見一名年約二八的少女從竹林後轉了出來。

這少女雖然布衣釵裙,未施粉黛,但卻難掩其天色麗質,而且其身上還有一股難見的野性。

李惲看著眼前突然出現的少女,一時之間竟然呆了呆。

“登徒子!”

那少女唾了一口,臉上卻是露出了紅暈。

李惲看著眼前這小娘子,一時之間竟然有些手足無措之感。

就在這時楊釗和裴柔已經停止了爭吵,兩人都已經發現了李惲等人。

“阿耶!阿孃!”

楊釗和裴柔聽到楊盈的呼喊答應一聲,隨即快步從院子中迎了出來。

“二郎,你怎麼來了!”

楊釗此時臉上卻是有些掛不住。

“今日閒得無事故此登門,實在唐突的很!”

李惲與楊釗交談了幾句,隨後被楊釗夫妻倆給迎了進去。

楊盈跟在身後,看著李惲的背影,臉上卻是不斷變幻著顏色,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二郎,這是小女楊盈,剛才若有衝撞之處,還請二郎海涵!”

進了屋後楊釗這才正式介紹自己女兒楊盈給李惲認識。

李惲只是問了幾句尋常的話語,就沒有再與楊盈多說話。

楊盈此時心中卻是有幾分不甘心。

她故意上前道:“聽聞郎君才名盛傳於長安……不知郎君近日可有新作,可能讓奴聞之!”

李惲聞言微微一笑,“昨日與楊兄相談甚歡,正有一詩欲贈送於兄!”

李惲也不等楊釗和楊盈答話,已然把詩文唸了出來。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楊釗整個人卻是呆住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楊釗反覆吟誦了幾遍,整個人竟是顯得有些呆滯了。

也難怪他會如此,如今的楊釗可謂是蹉跎半生,一事無成。

甚至窘迫到一日兩餐都無法保證,為了生存下去,甚至不得不放下架子依附於胡人鮮于仲通。

楊釗抹了一把眼淚,在心中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

“噗通”一聲。

楊釗竟然一下子跪倒在地,“釗願為郎君門下走狗!”

李惲卻是被楊釗的舉動嚇了一跳,他跳到一旁,一把把楊釗扶住。

“楊兄你這是幹什麼!”

楊釗面露堅毅之色道:“郎君,釗願為郎君效死!”

李惲把楊釗從地上拉了起來,“楊兄咱們是朋友……”

“郎君……”

在楊釗的堅持之下,李惲最終還是答應了收楊釗為門客。

“郎君,小女雖粗笨,但也從小讀書……郎君遠來蜀中,豈可無人照顧”

李惲剛剛答應收楊釗為門客,楊釗竟然就主動把自己女兒獻給李惲為侍女。

李惲原本想要拒絕,這時他鬼使神差的看了楊盈一眼,當看到那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時,卻是答應了下來。

一旁的裴柔見李惲收下楊釗父女二人,雖然沒有說話,但那內心的喜意卻是難以遮掩。

......

五月初五,端午節!

作為華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端午節起源已經不可考,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日投汨羅江自盡,後來楚國人為了紀念屈原,就將屈原列為陪祭。

蜀地從先秦之時就已經有在端午這日舉行慶祝的習俗,不過這個時候成都以及蜀地的端午活動還沒有祭祀屈原的習俗。

南河,古名赤水河,或曰邛水,長江支流岷江右岸支流,以流經臨邛城南而得名。

上游稱大井河、夾關河,發源於邛崍市西山和天台山東麓。

兩河東流會於馬湖齊口,至邛崍城西,與發源於大邑的河自北來會,曲折東流,於回龍南有蒲江河流入,折向東北,又於斜江河相會,到成都入岷江。

這一次成都的端午盛會就在南河舉行。

這日一早,李惲早早的就帶著李平、李瑄、張雲,楊釗、楊盈早早的就出了門。

李惲一行,騎馬出了莊園後向西南,向南河而去。

雖距離盛會舉辦地還有一定距離,但是路上已經人頭攢動。

因為官道上行人實在太多,李惲一行人不得不躍馬於路邊原野之上。

上午辰時二刻的時候,李惲一行人已經來到了南河邊。

這日晴空萬里,河水與青天相映襯,成都和周邊鄉里的百姓,全部匯聚在這裡。

整個盛會舉行地周圍此時已經被人山人海佔據,不過人雖多秩序卻並不亂。

為了維持秩序,章仇兼瓊甚至出動了營兵維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