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朱標對朱元璋無比敬佩的一點
孤只想養生,大明怎麼成日不落了 飛翔的折耳根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朱標看著一臉沉重的朱元璋在那裡不斷沉思著,也沒有再出聲,而是靜靜的等待著。
朱元璋此刻心中確實有些不平靜,在他心中,這個織布機明顯要比現在的織布機要好,一旦推廣,必定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但現在朱標說的這些,朱元璋又有些懷疑,這真的利‘民’嗎?最為重要的是,價格真的能夠下行,讓百姓買得起嗎?
這才是朱元璋真正看重的,若是不能利民,那麼推廣就沒有了意義,但要是不推廣出去,這個新的織布機,又有什麼意義呢?
許久,朱元璋突然回過神來看向朱標。
“老大,你這是悖論啊,這個織布機只要推廣出去,即便暫時不能對百姓受益,但後面百姓肯定會受益,尤其是在官府帶頭的情況之下。
如今紡織品貴,只是因為各地生產的布料依舊處於供不應求的情況,待後面桑、麻以及蠶這些的規模逐漸提升,原材料供應必然能夠跟上。
而到時有著這個織布機,生產出來的布料只會更多,當成品增多,並且隨著官府開始壓價之下,布料的價格必然會隨之降低。
雖然絲、綢、鍛降低的幅度比較小,但相對差些的布料,價格必然驟降,如此一來,尋常百姓逐漸就能夠穿上新衣。”
朱元璋說完,一臉的得意。
“臭小子,咱好歹也讀了這麼久經商的書,你以為咱還像以前一樣,任由你來說?
哼哼,咱看你是不是又想出了什麼鬼點子了吧,還有什麼,你給咱說來。”
朱標詫異的看著朱元璋,這個時候朱標突然有種錯覺,眼前這個人不是朱元璋,這朱元璋肯定被人奪舍了,這些話,是從朱元璋嘴裡能夠蹦出來的?
這些話,說得那是一套一套的,而且對於什麼原料、生產、價格這些,竟然都開始說得上來了,以前的朱元璋哪知道這些?
現在再聽著朱元璋說著之前看的那些書,朱標只能感慨,朱元璋這種放在現代去,絕對妥妥的學霸。
從一個書都基本沒有看過的人,不僅打下了天下,自身的學識也是跟著一起蹭蹭漲,文治武功,都是後面自己學的,現在就連這些都能掰扯了,朱標是真的服氣。
朱元璋值得唸叨的地方有很多,但在學習進步這塊,朱元璋是真的把活到老、學到老體現得淋漓盡致,只要自己不清楚的,就一個勁的去啃書,關鍵還真被朱元璋啃出一些名堂了。
朱標緩緩回過神來,哪怕此刻朱元璋得意的樣子他覺得有些欠,但朱標也是真的為朱元璋而高興,朱元璋是真有那個心,也真正付諸於行動之中,然後真摸出了名堂。
別說當今天下了,歷朝歷代以來,就這塊能夠做到像朱元璋這樣的帝王,能有嗎?
“老爹,厲害,是真的厲害,看了這麼久的書,總算看出了一些門道,真不愧是老爹。”
“哈哈,老大,這麼久了,就你這次說的話最中聽,咱喜歡,哈哈。”
朱元璋看著朱標豎起大拇指,又這麼誇讚他,那可是真的高興壞了,突然,朱元璋的笑容戛然而止。
“老大,咱怎麼沒發現你夸人也這麼損呢,什麼叫咱看了這麼久的書就看出了一些門道?
算了,咱也不跟你計較了,就當你是在誇咱了。”
朱元璋直接不跟朱標一般計較,這次他是真的高興,不僅是因為他這段時間埋頭苦看,看了那麼多的書起到了效果,更是因為朱標誇他了,朱元璋的快樂,有時候就這麼簡單。
朱標看著朱元璋現在的樣子,也是樂了,但笑過一陣後,朱標一臉玩味的看著朱元璋。
“老爹,你真的覺得你說的那些沒有問題?”
“怎麼說?”
朱元璋看著朱標的玩味又自信的樣子,自己反而一時有些不自信了。
只聽朱標的聲音繼續傳來:“老爹,你要是這樣做,國庫將會損失一大筆銀子的進項,並且你忽略了商人的本性,以及低估他們的手段了。”
朱元璋聽到這裡,臉上再也沒有了笑容,又沉思了一會,實在沒有想出什麼,只得看向朱標。
朱標看著朱元璋想了半天沒有想出什麼,只是一雙眼看著他,又不說話,朱標頓時明白了。
“老爹,首先說說後面的吧,這個織布機你也看見了,其實仿造的難度並不大,只要外面出現這個織布機,就有人能夠製造出來。
所以在推廣方面,你根本就不用擔心,只要這些人知道了這個織布機的優勢,那些人,尤其賣料子的商人,肯定會瘋狂的。
而且剛才爹你沒有說全面,無論是桑還是麻,北地都很少,北地種植的,是爹你強制讓百姓開始種植的棉花,同時在開發更多的水田,以便種植水稻。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局面,同樣的布料,南方會比北方便宜,而北方的棉紡織品,也不過比南方略微便宜一些,因為涉及到棉花,但略微便宜的這些,也足夠了。
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利益面前,你覺得之前做出的限制,商人不得跨境這條,有用嗎?
他們只是在暗中進行了,有的人打通官府渠道,以官府的名義來進行南北的交易,賺取差價。
當然,老爹你的限制也是有作用的,因為能夠那樣做的,只有富商才行,大部分人還是不行,只有小部分敢,但每次都只能少許的來,還是有作用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後面種植的桑、麻,以及養蠶增多,即便官府開始壓價格,官府能夠承受多久?你放出一批,商人低價買一批,轉手高價賣出。
這已經相當於朝廷是在給他們送錢了,而且最終到百姓的手中,價格確實會低,但不會低太多,因為這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而即便商人有賣不出去的,因為商人沒有管控,到時那些人即便放在倉庫腐爛,都不會拿出去賣的。
就像老爹你在史書看到的有些世家大族一樣,外亂民不聊生,天災不斷,餓死不知多少,但有的人寧願將糧食放在倉庫裡腐爛,任由老鼠吃都不願拿出來,是一個道理的。
在商人眼中,反正都是虧,但他不能把價格打下去,只需要減少生產就行了,一旦價格下去了,他們以後怎麼賺錢?
到時紡織品反而會出現減產,那麼到時只能朝廷干涉,但那隻能緩解一時。
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今商稅太低了,新的商稅制度沒有出來以及全面實行之前,現在將織布機放出去,就是在讓他們白白賺一筆銀子,朝廷卻是隻能看,得不到。”
朱標緩緩說了很多,說完之後倒上一杯枸杞茶喝下潤潤嗓子。
他開始說的這些,就是大明如今的現狀,但這點,也是朱標尤為佩服朱元璋的另外一點,棉花。
這個棉花在明朝之前,就是紡織品中的絕對奢侈品,恐怕還有人看著電視劇裡面的百姓都穿得起棉衣就覺得這個不稀奇了是吧,但真實的情況是,在明朝之前,棉衣是絕對的奢侈品。
所有棉紡織品,只要和棉沾邊,價格就很貴,向來只有地主士紳以上的人才穿得起的。
導致這個現象的出現,就是因為棉花的不普及,種植不多,可以說在有錢人這一堆人裡面,有時候棉紡織品可能都還不夠銷。
至於百姓?
看看過過眼癮就行了,想都別想了。
而後面棉紡織品的價格被打下來,百姓都能夠穿得上,就是因為朱元璋如今大力推行的棉花種植國策,整個北地,凡地超過五畝者,半畝種植棉花,若有十畝地者,翻倍。
這是朱元璋定下的國策,正是因為這個國策,在洪武一朝其實都還沒有顯示出來,但到了後面,這個優勢就顯示出來了,因為棉花每年都在擴大種植規模,產量越來越多,棉紡織品的價格才被打下來。
也正是因為這樣,棉花才脫離了高貴的奢侈品行列,成為明朝中後期,以及清朝的百姓都可以穿的上,用得著的俗物了。
雖然還是有些貴,但完全不像現在和之前那樣高不可攀。
這點是朱標尤為佩服朱元璋的一點,正是因為許多人都吐槽朱元璋的小農思想,才有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至於後面說的,就不是一個什麼稀奇事了,朱元璋自己也知道,只是朱元璋雖然看了這麼多經商的書,但也只是看了,想要運用,朱標是看出來了,有點難。
朱元璋沉思了許久,最終化為一聲嘆息。
“臭小子,你說得對,不能現在就把織布機拿出去,他們賺了錢,朝廷又拿不到錢,絕對不行!”
朱標一怔,搞了半天,朱元璋是在這裡糾結他的銀子?
朱標突然都有些服朱元璋了,這腦回路,總不至於還是他帶壞的吧?
這時朱元璋的聲音繼續傳來。
“老大,這次被你說對了,看來咱看的那些書,還是不夠,現在咱知道了,在商人的管理以及商稅沒有解決之前,這件事還是不能做是吧?”
朱標聞言,卻是莫名的笑了,徑直搖頭,顯然也不是朱元璋說的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