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大雄寶殿”,這十六年來發生的一切盡在李治識海之中閃過,李治又豈能不知道靈山上這些人都做了什麼?

“多謝尊駕鼎力相助,說不得,將來朕或許還有一事會求到尊駕面前。”

看到了眼前這位老者,李治禁不住又想起了最後那一座十二品蓮臺,就是“冥河老祖”手中的“十二品業火紅蓮”。

既然此老繼承了“冥河老祖”的修為,也繼承了“幽冥血海”的基業,想必“十二品業火紅蓮”也應當落到其手中了吧?

當年的四座十二品蓮臺,李治已經得到其中的三座,似乎沒理由讓最後一座旁落他處吧?

沒興趣跟著鴻鈞道祖一起去“探險”,李治卻想著是否能夠將四座十二品蓮臺再次合四為一呢?

哈哈,想想都是一件很興奮的事情,只要是有違“天道”的事情,似乎李治都挺想嘗試一把的。

“哦?將來帝君但有所命,老朽絕不推辭——”

即便不清楚李治會有什麼事情求到自己面前,青衣老者還是坦然應諾,先前都那般傾力相助了,更何況是如今的李治?

“我等恭賀‘人皇’歸來——”

巫族自有九鳳這座“祖巫”在,阿修羅族又有那位青衣老者,這二人絕對都是本族之中說一不二的存在,自然夠分量說出“代表”的話來。

再看此時躬身相賀的妖族、龍族或者佛教眾人,雖然也有不少“準聖”強者,卻已經遠不如當年鼎盛之時了。

妖族之中的大能,李治的麾下就有不少,諸如蚊道人、白澤等人,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存在。

可是,場中卻多了一眾身形壯碩的僧人,此人竟然是站在妖族隊伍之中的?

“哈哈,原來是烏巢禪師到了,朕倒是有些年月沒能聆聽老禪師的教誨了。”

烏巢禪師也是一個“經歷坎坷”之人,西遊之時同李治有過交集,更是得到了對方所贈的“化虹之術”,讓李治躲過多少劫難?

此人是封神之時的陸壓道君,卻也是當年妖族天庭最小的太子,如今佛門靈山祖庭分崩離析,此人居然又回到了妖族的懷抱?

龍族隊伍之中,站在最前排的有三人,黃龍道人和二十八星宿之中的亢金龍一左一右,卻是將小白龍讓在了中間位置,這也是三位“準聖”強者啊。

剩下的人就五花八門了,有大唐域內的門派,有三界四洲的散修,也有各方勢力派出來的代表,不一而足。

腳下的靈山乃是佛教聖地,佛門之人此時自然不會缺席,只是如今卻分作兩派東西而立,有“東來佛祖”和“藥師佛”為首的原西方教僧眾站在西邊,而觀音菩薩、玄奘法師等人卻在東邊站立。

“嘿嘿,玉帝老兒,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如今九郎率眾驅逐‘盤’界諸魔,又是‘聖人’之尊,他可否做一做這三界之主的位置呢?”

“再說了,三界分為天、地、人,各自有相應的界主,原本就不存在高低之別,九郎本就有‘人皇’之位,由他來做‘大天尊’也在情理之中。”

看到眼前這麼大的陣勢,孫悟空“莫名”地興奮了起來,竟然排眾而出,當著數千人的面,衝著大天尊說道。

孫悟空這番話一出,許多人就不鎮定了,欣喜者有之,豔羨者有之,當然也有不少眼紅的。

大天尊聞言眉頭緊鎖,如今的局面,其實大天尊在潛意識中也曾有過預料,只是由孫悟空當面挑明,似乎不太符合這猴子的性格啊?

難道說,是有人在背後指使這猴子嗎?

大天尊疑惑不解,李治也是一頭霧水,卻瞥見一旁的菩提老祖老神在在地在那裡閉目養神。

原來如此啊!

放眼整個三界,能夠指揮動孫悟空的人並不多,而這位與世無爭的菩提老祖絕對是其中一位。

被孫悟空這麼一起鬨,周遭詭異地安靜了數息,然後陸陸續續就聽到不少人的附和聲,終究這些人都是聽到李治的宣告聲過來的,或多或少都算是李治的擁躉吧?

“這個......”

如此一來,大天尊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天尊,可否讓老朽來宣佈您的‘決定’?”

正當大天尊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身旁的太白金星站了出來。

“呵呵,太白願意給眾人解釋一番,本天尊自是樂見其成。”

看著太白金星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大天尊隱隱覺得有些不妥,卻又不知該如何拒絕他。

“諸位道友請了,想必諸位道友大多數都是認識老朽的,即便有初次見面的,也應當聽說過某家‘太白金星’的名號。”

“方才大天尊也說了,‘人皇’此次乃是我三界之大救星,若非‘人皇’力挽狂瀾,也許我三界已經遭人屠戮了。”

“因此,大天尊謹遵鴻鈞道祖鈞令,將三界共主之位禪讓於‘人皇’李治,望三界四洲共鑑之——”

太白金星說這番話,手中不知何時又多出一枚玉符來,紫氣蒸騰、道韻環繞,竟然是一枚罕見的先天玉符?

“太白,你?——”

太白金星這番話,首先被震驚到的不是別人,正是離他最近的大天尊,可惜責備的話尚未出口,他也看到了太白金星手中的那枚玉符。

“紫......紫霄符?”

別人或許不識得此物,大天尊又怎能不識得?

太白金星手持之物,乃是鴻鈞道祖的隨身玉符,名為“紫霄”,別的功效也就罷了,對於“準聖”之人參悟“天道”再好不過。

既然太白金星手持“紫霄符”,那他方才所說的話自然就是鴻鈞道祖的意思,只是顧及大天尊的顏面,反而以大天尊的口吻說出來而已。

“不錯,三界共主之位自當由對三界有大貢獻者居之,無論修為、人望、德行,‘人皇’李治實乃本天尊生平僅見之人。”

“今日當著眾道友之面,本天尊將三界共主之位‘禪讓’給‘人皇’,希望諸位今後能夠多多襄助‘人皇’,共同維護三界之安危、造福三界之億萬生靈——”

已然走到了眼前這一步,大天尊似乎猛然看開了。

隨著他這一聲宣告,靈山的上空頓時霞光萬道、瑞彩千條,一道醒目的白光自天庭方向傳來,徑直奔向李治所在的位置。

“這?......也罷——”

那道白光,乃是三界共主的象徵,乃是此方“天道”承認的存在,可惜,若是沒有李治的允准,依然無法沒入李治的體內。

李治感激地看了孫悟空一眼,緩緩舉起右手,將在頭頂徘徊的白光取下。

“帝君、帝君、帝君——”

也許是為了區別之前的大天尊,眾人還是延用了昔日對李治的稱呼。

“多謝大天尊的信任,也多謝諸位道友的抬愛,今後若是有用得到朕的地方,諸位大可前往‘瀛洲島’相見!”

李治繼承大唐皇位也近百年了,有了“人皇”的稱號也數十年了,沒想到今日卻享受了一把“黃袍加身”的待遇。

問鼎滄溟,成就三界共主之位,這該是何等的榮耀?

事實上,在數十年之前,南海“潮音洞”舉辦的那場“佛道會”,諸位“準聖”大佬就有意將李治推到三界的最頂端。

能有今日這樣的場面,也算是順理成章的水到渠成吧。

“九郎,今後的三界就看你的了,本天尊......告辭了——”

看著群情激奮的場面,大天尊的心裡卻很不是滋味。

他並不完全是因為失去了三界共主的位置,而是覺得自己做了那麼多年的三界共主,似乎從來就不曾同三界融為一體?

何曾見過有人在自己面前歡呼雀躍?

何曾見過有人跟自己這個三界共主勾肩搭背的?

若是說,李治這樣的人才會被一眾大佬所擁戴,那麼,自己這些年又算得什麼呢?

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感覺,在以往漫長的日子裡,大天尊總覺得自己已經能夠掌控整個三界。

如今看來,似乎眾人所看重的,恐怕更多隻是他的出身和來歷吧?

“恭送大天尊——”

李治當先抱拳一拱,其他人也紛紛效仿,只可惜動作有先有後,倒是顯得凌亂了許多。

......

靈山一事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李治也率眾回到了“瀛洲島”。

只是,大唐眾人在靈山之上逗留了十多年,光是宮殿就修建了不少,也算是一份不小的基業了。

李治一向是個“勤儉持家”的人,自然不能將這些宮殿捨棄,臨行之時將蚊道人留在了靈山,輔以因陀羅和魯託羅為左右臂膀。

他們作為李治的三大護法,如今看來似乎並不能派上多大用場,放在靈山看護這些宮殿群倒是人盡其用。

被打回“靈珠”原形的哪吒,經過李治的一番救治終於又恢復了人形,修為卻只有“玄仙”境界,恢復往日的風采不知要耗費多少歲月。

他已經不可能再返回天庭,卻又不想跟著李治去往長安或“瀛洲島”,反倒是看上了靈山的風光。

不管怎麼說,大唐在靈山建造的宮殿群,就在當初“大雄寶殿”之側,那可是整個西天靈山靈氣最為充足的地方啊。

看到哪吒的堅持,李治也沒多說什麼,好在留下了蚊道人三位護法,護衛哪吒的安全應當不在話下,除非真有哪個不開眼的冒出來。

李治連長安都沒回,直接把李沉香又給塞了回去,反正那小子處理朝政比自己強太多了。

倒是讓人將上官婉兒所生的兒子,也就是李治的第一個孫子接到了“瀛洲島”。

“‘阿瞞’?你小子也有十六歲了吧?居然只有‘玄仙’境界,太暴殄天物了!”

看著眼前這位叫做“阿瞞”的小皇孫,李治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怎麼就鬼使神差地給他起了一個“阿瞞”的小名呢?

“阿瞞拜見皇爺爺、皇奶奶,非是阿瞞疏於修煉,實在是爹爹他把‘山河社稷圖’給帶走了,孫兒的進境才會如此之慢。”

雖然第一次見到自家皇祖父和皇祖母,小阿瞞卻毫不怯場,甚至還敢同李治對峙著。

按理說,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人,能夠有“玄仙”的修為,那已經足以稱得上天才之輩了,可惜他卻是生在瞭如今的大唐皇宮之中。

不說別人,對比他的太子老爹和太子妃老媽,這小阿瞞落後的就不是一點半點啊。

“都十六歲了,宗正寺也沒人去催你入‘玉牒’嗎?”

聽到小阿瞞如此回覆,李治也不好再說什麼,這孩子說的沒錯,當年的小沉香可不是靠著“山河社稷圖”吃起來的?

話題一轉,李治問起了小阿瞞的名字來。

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就算在普通人家,恐怕早已取了大名,偏偏這位大唐的皇太孫還一口一個“阿瞞”的叫著。

“回稟皇爺爺,孃親說孫兒的大名還要皇爺爺親自來取才行,孫兒覺得‘阿瞞’這個名字其實挺好的。”

得,修為之事的責任推給了自家老爹,取名字的責任直接又推給了李治這個皇爺爺,惹得一旁的楊嬋“咯咯”直笑。

就在這時,李治心念一動,身上有一件物事居然要跳躍出來?

“唰——”

一道光閃過後,李治手中出現了一物。

那是一個不足一尺的小鼓,兩面蒙皮,腰部細兩頭粗,竟然是一件“先天靈寶”。

“皇爺爺,您怎麼知道孫兒喜好樂器?這面‘羯鼓’是您給孫兒的見面禮嗎?”

這玩意叫“羯鼓”嗎?

李治自己也不清楚,這還是靈山之役時,李治從“盤”界那位大長老手中獲取的戰利品,卻不知該如何使用罷了。

“哼,不好好修行,盡鼓搗一些奇淫異巧的玩意,既然你與這......‘羯鼓’有緣,就便宜你小子了。”

“另外,你是大唐的皇太孫,怎能沒有一個正經的名字,不如就叫‘隆基’如何?”

有一個“阿瞞”的小名,又如此喜歡樂器、音律,李治覺得如果自己不把“隆基”這個名字給賜出去,是不是有違“天道”啊?

......

“九郎,怎麼總覺得你對阿瞞的態度怪怪的?不過,那個‘羯鼓’倒是一件好寶貝,‘李隆基’......這個名字也不錯。”

李治打發走了小阿瞞,嚴令小白龍將他帶往“瀛洲島”第二重,好好操練一番,不到“金仙”境界絕對不能放他出來。

“也沒什麼,這孩子將來註定要承繼大唐基業的,總是不務正業也不是個事,在‘瀛洲島’修煉幾年之後,就把他扔回長安監國去。”

李沉香,如今已經是“準聖”之中的強者,尤其是經歷了靈山一役,也算是見過世面了。

李治並不打算繼續將兒子束縛在大唐政務之中,可惜,他自己更不願意去受那份罪,這個十六歲的小阿瞞豈不是最好的接班人?

“九郎,聽孫三哥說,鴻鈞道祖曾經跟你有一個十萬年之約,卻被你給直接拒絕了?”

別看李治平日裡“嬉皮笑臉”的,一旦他做出的決定,楊嬋很少會唱反調的,尤其是對於兒女或弟子們的安排。

“十萬年?太久了!三界這麼大,難道還裝不下你我嗎?他們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去,朕只要能護得大唐強盛、護得三界安穩就好。”

大殿之中沒別人了,李治慵懶地靠在椅背上,說著毫無追求的話,誰又能想象的到,貴為三界共主的“人皇”,會是這樣一副形象呢?

“你啊......都不知道為何會有那麼多人擁護你來做這三界之主?就算是讓我二哥做了,都比你看著像那麼回事。”

既然李治都這副形象了,楊嬋也就放開了往日皇后娘娘的做派,像他們這些修行中人,還真就不是太習慣那些繁文縟節的禮儀。

“說到大哥,他應該快過來了,‘聖殿’最東邊那座宮殿朕已經親自鍛造好了,大哥來之後,朕會給你們一個驚喜。”

李治近乎寵溺地看著一旁的楊嬋,彷彿又回到了他們剛剛相識的時候,轉眼之間,已經過去很多年了。

“二哥要來嗎?你又準備了什麼驚喜啊?”

他們口中的“大哥”和“二哥”,指的自然是二郎神楊戩,只是李治現在習慣性從他們四兄弟的排行稱呼罷了。

如今的“聖殿”,乃是整個“瀛洲島”第三重的總稱,不僅有數量龐大的宮殿群,更是引來了數道靈脈縱橫其間。

既然坐了三界共主的位置,總得有一個“辦公”的地方吧?

不過,李治卻並不希望整出天庭那麼大的排場,他自己連長安城都不願意久待著,若是真把這“瀛洲島”也建成了另外一個長安城,估計他這位三界共主又要開始“外逃”生涯了。

“聖殿”的最東邊,前幾日李治倒是在那裡待了幾天,卻沒人知道他究竟在做些什麼。

“嬋兒且容為夫賣一個關子,總之,一定不會令嬋兒失望就是了。”

即便楊嬋再三追問,李治依然不肯吐露半句,只是笑呵呵地看著楊嬋在那裡佯做嗔怒,直到楊戩的到來。

“岳母大人,二哥,你們來了——”

來人不僅僅只有楊戩,更有“鬥牛宮”中的雲華仙子,也就是楊戩和楊嬋的母親。

這二人一到“瀛洲島”,李治就離開了“聖殿”,直接迎了上去。

“孃親,您怎麼來了?”

看到孃親和二哥的到來,楊嬋自然高興的很,楊戩倒是沒少來“瀛洲島”,而云華仙子卻是首次踏足此間。

“嬋兒也好多年沒到‘鬥牛宮’去,為娘都想你了,你二哥接到了九郎的傳訊,說有要事務必請為娘來一趟‘瀛洲島’,這不,為娘就來了嗎?”

這母女二人一見面,別提有多親熱了,只是雲華仙子的話,讓楊嬋有些錯愕。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李治這位做女婿的,居然敢要求自家的丈母孃數萬裡迢迢跑到“瀛洲島”來?

楊嬋想知道為什麼,楊戩和雲華仙子也不例外。

“岳母大人、二哥,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還請隨朕前往‘聖殿’吧。”

面對這三人疑問的眼神,李治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楊戩的眉頭皺了起來。

“二哥”?

似乎李治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稱呼自己“二哥”了,都是“大哥”的叫著,今日怎麼突然改口又叫回了最初的稱呼呢?

楊戩想不明白,索性也就不再去想它,和妹妹楊嬋一左一右,護衛在孃親雲華仙子的身旁,向著“瀛洲島”的第三重飛去。

出乎意料的是,當一行四人來到“瀛洲島”第三重之時,李治卻搶先了一步。

“岳母大人、二哥,朕在‘聖殿’最東方的位置親手鍛造了一座宮殿,還請岳母大人和二哥隨朕一同過去吧。”

李治的舉動再一次反常了,自家岳母和大舅哥過來,他竟然都不讓到正殿中去奉茶嗎?

這是說,李治做了三界共主之後,就看不起昔日的親朋故舊了嗎?

楊嬋三人心中各自盤算著,李治卻不緊不慢地在前邊引路,折向東行,甚至還穿過了一處芳香四溢的花海,終於來到一處宮殿門前。

數人高的宮門敞開著,大門之上居然有著一副沒有撰名的牌匾?

站在門外,能將裡邊的景象盡收眼底,紅花綠柳、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竟然還有裊裊炊煙?

“咯咯,九郎,‘聖殿’之中何時有了如此美妙的地方?這裡有人在居住嗎?”

面對如此有生活氣息的地方,楊嬋頓時覺得耳目一新,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想進去看看。

“岳母大人、二哥、嬋兒,朕空有‘聖人’手段,這些年來卻只忙著東遊西蕩、爭強好勝了,倒是把一件最要緊的事情給耽擱了。”

在雲華仙子和楊戩面前,楊嬋似乎真就是一個妙齡少女般,褪去了皇后或三聖母所有的束縛。

李治看著眼裡心中一暖,抬手一拂,正中央的牌匾上顯現出兩個大字——楊府,並衝著大門裡喊道。

“岳父大人、大舅哥,看小婿把誰給你們帶來了——”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