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渡劫也要將科學
諸天,從跳出江湖開始 九業無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然後周行就進入了自虐的修行之中,先是餓的半死不活,等生出最本質的進食意志,就開始胡吃海塞,一年下去,在師傅和師弟看傻子的眼光中,暗勁也達到了萬斤。
從暗勁中生出了柔勁,算是剛柔並進了。
內力行於經脈,剛勁於血脈,而柔勁則行於筋脈,虎豹雷音的易經伐髓,從被動洗禮筋脈變成了可以主動洗禮。
同時周行的萬斤之力又能夠在進一步了。
在周行苦修了一年之後,風清揚來信了,說自已的內力突破了,感受到了雷劫的悸動,讓周行去給他護法。
周行暗道完了,雷劫比幻境要兇險的多,沒有合適的手段還真不好度過。
不是風清揚完了,而是自已的兩棵寶樹一顆要完了。
周行心疼的看了看,自已的兩棵寶樹,左右為難還是把菩斯曲蛇拽起來丟到一旁,然後斬斷。
普斯曲蛇盤繞的這一棵比海東青棲息的那一棵要粗一點,這棵大腿粗,三丈高。
另外一棵只有小腿粗,高差不多。
周行看了一下紋理,細密如絲,大腿粗的樹幹,卻有一千三百年多道年輪。
可惜要成為一柄柄的木劍了。
周行取出木心,底部六尺就是一根天然的長棍,上面的雕刻成了幾把三尺八九的木劍。
然後抱起木劍就騎著丹鶴奔著華山去了。
被大量珍寶和周行易經伐髓的丹鶴,能托起三百斤的物體,飛行千里。
自然成了周行的坐騎,至於虎豹力量是比丹鶴大,可是在不好奇。
海東青不用說,身子太小,坐起來不舒服。
飛到華山雪峰附近,周行感受到風清揚的劍意,立馬指揮丹鶴降下。
風清揚正在指點林平之和封劍生劍法,只聽見一聲鶴鳴,一道黑影撲了下來。
一道劍氣襲去,才看到了周行,周行臉色一黑抓起一把木劍一點,劍氣頓時破碎。
風清揚是本能反應,看到周行之後就知道打錯了,可是也知道周行能擋住,就懶得收招了。
“師叔祖,虧我知道你要渡雷劫,便馬不停蹄的趕來護法,你就這樣對我啊?”周行不滿的說道。
一年多不見,風清揚的形象有所變化,光頭已經長出長髮,而且不再是白髮,而是黑髮,鬍鬚也變黑了,瘦弱的身軀開始變得看上去有些精壯。
“馬不停蹄?馬呢?我怎麼沒看到。”風清揚不在乎的說道,看著神俊的丹鶴直點頭。
“別看了,這是我的,這些給你。”周行一揮手,把六把木劍丟給風清揚。
風清揚揮袖,五把木劍落到地上,直插雪峰經過風雪洗禮,堅硬如鐵的地面。
手中接過一把,一揮一收劍氣運轉自如,劍意加持劍氣,竟也不損分毫。
木劍中的紋理彷彿人身的經脈一樣,對內力和劍氣劍意沒有絲毫滯待。
連續輸入內力,直到兩成方才有些難以承受,但是這兩成內力在收回控制之後,竟然停留在木劍之中。
“別試了,都快心疼死我了,一千三百年的寶樹才長了大腿粗細,取木心雕成的,都在這裡。”周行心疼的說道。
“好劍啊。”風清揚感慨一聲。
“封劍生見過師兄”“林平之見過師伯”二人練了一遍劍之後,收勢才對周行行禮。
“不錯,有了幾分高手風範了。”周行點點頭。
一年多的時間,二人也都到了二流水準,但是身上散發的氣勢,比一般二流可強得多。
這是練劍有成的表現。
技藝四境入門,小成,大成,圓滿。
大成稱宗師,圓滿度過道劫幻境就是大宗師。
表現在劍法上便是劍器有鋒,劍法之勢,劍器生芒,劍氣無邊。
劍有雙鋒,一面對人一面對已,劍法入門就可以靈活使用劍氣戰鬥了,不會出現亂舞劍,傷到自已的現象。
第一境還是用劍器戰鬥,主要藉助劍鋒的殺傷力,第二境小成開始發揮劍法的威力。
大傳承的劍法和小傳承的劍法開始拉開差別。同樣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練劍人士,都在第一境和第二境。
第三境大成自已的心意力量開始附著劍器之上,形成劍芒,增加殺傷力。
這已經千中無一了存,也只有各大傳承專門練劍的高手,才能做到。
至於第四境,可以劍氣離體傷人,一出手就是無邊劍氣,目前已知還活著的就只有周行和風清揚了。
武功又分三六九等,非頂級武功不入宗師,非絕世武功不入大宗師。
《獨孤九劍》就是絕世武功,《希夷劍法》也是,但僅限於陳摶老祖留下的劍譜。
絕世武功不入大宗師,留下傳承是會掉級的。
華山的《希夷劍法》就是前人習練,之後沒有練成圓滿,再往下傳就剩下頂級武功檔次的領悟了。
但同樣一通百通,風清揚雖藉助《獨孤九劍》入大宗師,而《獨孤九劍》在金庸武俠世界既可謂劍道總綱,回過頭再去推演華山的其他劍法,也可以返還本源。
現在二人所學雖然還是基礎的《華山劍法》,但已經是頂級劍法之屬,已經脫離了現在華山劍派的《華山劍法》的牢籠。
而且已經小成,放到江湖上也算是二流中的佼佼者,不算內功加持力量,嶽不群的劍法也就這個層次。
“看來師叔祖教的不錯。”周行對著風清揚說道。
練劍最忌諱三心二意,周行駕鶴而來,和風清揚過了半招,二人卻依舊收勢之後才來行禮,這是心境平和的原因,也是心誠練劍的原因。
“哼。”風清揚一聲冷哼,周行尷尬的摸了摸鼻子。
知道是老人家怪罪自已打擾了他的清靜。
“師叔祖煉體未成,為什麼這麼著急的渡劫?”周行問道。
“還不是你送的五百年野山參。”風清揚說道。
“那是讓你煉體補充血氣的。”周行老實的說道。
“那倒不用,你有三才之道,我走陰陽之道,內力為陰,劍意為陽,一樣都是先天之路。”風清揚解釋道。
周行點點頭說道:“為了幫助師叔祖渡劫,我帶了六把木劍,應該夠用了。”
風清揚點點頭,“本來有五成的把握,現在已經七成了。”
“不知剩下的三成在何處?”周行依舊有些擔心。
“不知道。”風清揚搖搖頭。
周行點了點頭,理當如此,若是十成反而要擔心了,七成最好。
道始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極於九。
故此到了七成就是最好的。
立於七可收可發,八九竭力控制,十成是要盛極而衰的。
就像往杯中倒水,水杯中少於七成顯得有些少,超過七成端起來就可能灑出,到了十成就不能動了,一動就灑。
周行之所以雕刻木劍,不是為了裝,也不是木頭不導電。
而是沒有合適的兵器,木劍是最合適的。
就像周行和風清揚比武,用樹枝而不是用劍。
不是高手風範,而是尋常的金屬劍對於劍意有很大的滯待,使得應用起來不能如臂使車。
而一般的金屬劍,可以包裹內力,但也只是附於外表,傳導內力有失。
傳世的名劍倒是好些,但傳世名劍各有其主,是劍選人,而不是人選劍。
其質量,長度,造型,剛柔度又不一定適合周行和風清揚。
就像魚腸劍,說是劍倒是比匕首還要短小,自然不適合練長劍的兩人。
所以還是木劍好些,但同時木劍的韌性和剛性又不夠,所以周行才找來了兩棵寶樹,悉心照料。
周行時不時就把血氣,內力和劍意還時不時的直接把劍氣輸送到樹身。
植物的適應性本來就比動物要強,而且血氣是一種質量很高的能量而且本身就是生命成長所需的能量,一年多下來也就適應了內力劍氣和血氣的流動。
周行和風清揚修煉的都是混元功,而且都到了陰陽相合的境界,雖然劍意不同。
但周行教化蒼生的意境本來就有天地皆明的特性,畢竟不明瞭事實連教化物件都看不透,如何教化。
這和獨孤九劍的算盡天下劍招,異曲同工,所以也適合風清揚。
周行可惜的是再養上幾年,寶樹能承載的內力劍氣劍意更多,而且質地也會更堅硬,也更有韌性。
周行帶了六把,兩柄讓風清揚儲存內力,兩柄儲存劍意,兩柄直接儲存劍氣。
應對抵抗雷劫時候的損耗,加上週行在一邊照看,應該不成問題。
周行問道:“要不要請人觀禮。”
風清揚想了想說道:“不用。”
周行點點頭。
雷劫不同於幻境,一旦開啟雷劫,大概要好幾年不能離開了。
雷劫的出現是因為自身的內力影響到了天地的磁場頻率,因此磁場碰撞產生雷劫。
渡雷劫就是調和自身的磁場頻率和天地的磁場頻率一致,不然渡過一次還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被雷劫劈死。
調和磁場頻率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俗語說十里不同天,每個地方的磁場頻率都有輕微的差別。
風清揚渡過第一次雷劫,也就是華山這一片地方的磁場頻率碰撞,調和的也是和華山這一片的磁場頻率相同。
然後才是一地,一國,乃至整個世界。
這個過程是緩慢的,最少要幾年的時間。
周行從風清揚處蹭來張三丰手書武學理論,從經魂中得到張三丰的生平,明白之後的路。
張三丰十幾年沒跟人動武,九十五開始每年閉關九個月,就是在調和自身磁場。
只不過已經不再拘泥一山,而是整個中原武林。
張三丰沒有生在好時代,彼時元軍肆虐,中原正統為蒙古執掌。
文化不同,生成的磁場也不同,所以也不敢輕易下山。
這也是為什麼張三丰武功那麼高,卻沒有去刺殺元帝,恢復漢室。
實乃大都是蒙古人掌控接受的教育不同,產生的磁場對身受漢家文化的張三丰來說,就是絕地。
同時為何張三丰如此厲害,元朝的高手不去對付他,而是武當山的磁場對這些人來說也是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