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鎣殿內,案几之上,疊放著一摞奏疏,幾卷隨意地展開,散落其間。蕭觀長時俯身案前,良久,他挺直腰身,向後倚靠於憑几之上,面容深邃,陷入了沉思之中,先前的疲憊之色已然褪去。
“太子駕到!”
蕭展每日必至,探望病榻上的父皇。昔日,皇帝病重之際,他親侍湯藥,卻遭婉拒,命其監國,不得稍怠政務。他天生一副溫文爾雅、仁厚寬懷之相,身為嫡長子,依制被冊封為太子。然而,皇帝始終認為他過於文弱,恐難以駕馭朝中群臣。為此,皇帝曾煞費苦心,安排諸多歷練,試圖磨礪他的性情,但人的天性終究難以輕易改變。於是,皇帝轉念一想,或許一位寬仁克已的君王,對百姓而言反倒是福祉,休養生息,垂拱而治,天下自然能夠物阜民豐。
“父親。”蕭展步入大殿,拱手行禮。
蕭觀一手輕撫額頭,望向走進來的太子,面容慈祥。
“父親,看您氣色已大為好轉。”蕭展關切地說,“您當保重龍體,切勿過度勞累。諸多國事,可交由兒臣等代為處理。”
“太子請坐。”蕭觀示意。
內侍為太子奉上茶盞。
“父親,不知有何旨意需兒臣遵行?”蕭展畢恭畢敬。
蕭觀目光轉向太子,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太子,如今你身旁僅有側妃相伴,該為你挑選一位正妃了。為父想聽聽,太子對此有何想法?”
對於父皇的突然提問,蕭展略顯驚訝,沉默片刻後,方道,“父親心中是否已有合適的人選?兒臣一切聽從父親安排。”
“為父更想聽聽太子的意見,太子心中可有中意之人?”蕭觀追問。
蕭展猶豫再三,直言不諱,“兒臣心中所屬,乃左將軍之三女,雪見。”
蕭觀只是靜靜地注視著太子,面不改色,“此事待為父問過賀將軍後,再擇日頒下詔書。”他略作沉思後,緩緩道。
七月朔日,晨光初照,勤政殿內,群臣井然有序,共同商討近期的大小事務。每月之中,唯有朔日與望日,此殿才會匯聚如此眾多的朝臣,共商國事。
“邊關急報,上月北狄內部爆發戰亂,大量流民湧入北境。”蕭覆上前一步,語畢,殿內頓時響起一陣低沉而密集的議論之聲。
“我朝與北狄多年未起戰端,其內分裂成數股勢力,各自為政,紛爭不斷。如今他們自相殘殺,更是無暇顧及我朝邊境。”有人論道。
“雖是如此,但邊地的流民仍需妥善安置,免生動亂。”又有人論道。
“居安思危,我朝該時時關注北狄兵事才是。”
群臣紛紛發表見解。
皇帝端坐龍椅,目光如炬,沉吟片刻後,下令道,“此事交由太子全權負責,蕭復、李穆之、賀履初及中書令共同商議,制定應對策略,並傳詔各邊州,務必妥善安置歸來流民。”
議事已持續二個時辰,要緊的事已議十有八九。
皇帝輕輕抬手,內侍心領神會,高聲問道,“諸位大人,是否還有事要奏報?”殿內一片寂靜,無人應答。
“若無他事,朕有詔宣讀!”內侍再次提高嗓音宣佈。群臣聞言,紛紛跪倒在地,恭候聖旨。
“詔曰:左將軍之女雪見,性情溫婉,聰慧過人,舉止端莊,四德兼備,特奉旨冊封為皇太子妃。”
詔書一出,殿內再次掀起一陣波瀾。有人驚愕,有人恭賀,眾人神色各異,各有所思。李穆之面色如常,他微微垂下眼簾,若有所思。蕭展如釋重負般,他面色溫潤柔和。賀履初驚愕之餘,面帶恍然大悟。
半日議事,半日處理近期積累之軍務,李穆之回府時,已是上燈時分。
“三公子,夫人有請。”府門口,七里如常恭候。
李穆之解韁下馬,目光掠過七里,暗自揣摩母親此刻召見他的用意。步入廳堂,他恭敬詢問,“母親,喚孩兒來有何要事?”
蕭氏含笑凝視著他,片刻後,問道,“你可猜到,母親為何特意此刻請你前來?”
穆之低頭沉思片刻,搖了搖頭,目光中帶著幾分探尋地望向母親,“還請母親明示。”
“今日朝堂之上,皇上已下詔賜婚。”蕭氏語氣篤定,緩緩道出。
“母親早已洞悉此事?”李穆之並未顯得驚訝,隨口問。
蕭氏微微一笑,轉而問,“你可明白皇上的深意?”
“懇請母親指點迷津。”李穆之端坐如松,態度謙恭。
蕭氏目光深邃地審視著兒子,片刻後,臉上綻放出淡淡的笑意,“我兒,真的全然不知嗎?”
穆之認真地點了點頭。蕭氏一副瞭然的神情,她對穆之的反應十分滿意。
“左不過,為了鞏固太子地位。”蕭氏眼神放空道,“母親要說的是,你現在手握兵權,重任在肩。現在以及將來,若時易世變,定要學會進退有度。我兒可明白母親的苦心?”蕭氏意味深長道。她太瞭解福禍相倚是怎麼回事了,她平日謹慎行事,這世上恃寵而驕、登高跌重的事還少嗎。
“母親放心,孩兒必當謹記!”李穆之篤定道。
夜色中,李穆之沿著湖邊小徑緩緩走著。他思緒萬千,想著母親的忠告,想著自已接下來的事,想著復王殿下,想著太子。身處其中,必定要有個抉擇,一旦決定,所有得失,他都該接受。
“三郎……”
末藥低低地呼喚,將他從沉思中喚醒。木橋上,柳樹下,一個身影倚橋而立,夜色雖濃,卻難掩她的身姿。那聲音、那身形,如同夜空中最溫柔的星光,瞬間照亮了李穆之的心房。她朝他走來,他加快腳步走向她,不由分說,將她拽入懷中。她擁緊他,仰頭注視著他。院內洩出的微光,令他和她的眸中,有幾許光澤。
“末藥為三郎煮了羊肉,趁著還未立秋,溫補,也可減少冬日的寒冷之感。”末藥貼心道。
殿內飄著陣陣肉香。盥洗後,李穆之在小几邊坐定。小爐上,陶鍋冒著熱氣,片狀羊肉翻滾著,周圍的小蝶內擺放著食物,魚膾、點心、應季水果。穆之仔細看著這些食物,是她為他精心準備之物,他溫柔地注視著她。看到他的反應,末藥得意地笑了。
“末藥才知道,三郎喜食魚膾。”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末藥以前從未聽說過這樣的食物,也從未見過。”說完,她羞澀地低下了頭。
“從前,李三郎確實喜食魚膾。”李穆之深情款款地說,“不過,如今我更喜歡這紅棗黍米糕。過去,三郎也不曾見過這樣的食物。”
二人,相對而坐,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