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賢殿,蕭氏正坐於榻上,正低頭啜飲。

\"公主殿下近來可安好?\"鄭皇后端莊坐於主位,眼含溫情。

\"承蒙皇后嫂嫂掛念,平康一切安好。平日起居遵循時令,飲食偏愛清淡素食,身心皆無恙,頗為順遂。\"蕭氏徐徐道來。

\"在陛下眾多姊妹之中,公主實乃福澤深厚之人,膝下三子,皆是出類拔萃,令人欣羨不已。\"皇后由衷讚歎。

\"皇后嫂嫂謬讚了,平康實不敢當。談及子女,我朝皇子方才是真正的龍鳳之姿,鍾靈毓秀,乃我朝之繁榮氣象。\"蕭氏謙遜回禮。

\"憶及那日東湖盛宴,穆之亦在座中,那孩子真是許久未見,如今已成長得風度翩翩,一表人才,令人欣慰。\"皇后面露喜悅之色,話鋒一轉,笑言,\"且說那日家宴之上,兄長提及了玉儀的婚事,我心中思量,穆之與玉儀二人,無論是才情還是品性,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實乃佳話也。\"

\"玉儀姿容出眾,宛若瑤池仙子,京城中諸多才俊皆心生傾慕,渴望能得佳人青睞。\"蕭公主語氣平和而誠懇,\"至於穆之這孩子,多年鎮守邊關,雖練就了一身堅韌不拔之氣,卻也難免沾染了些許粗獷。此番回京,我觀他行事更顯不羈,恐在不經意間唐突了玉儀的溫婉。婚姻大事,雖歷來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終究關乎子女一生,理應尊重他們的意願。人生短暫,豈能輕易辜負?玉儀如此佳人,終身大事更需慎重考量,此乃平康肺腑之言,望皇后嫂嫂能夠體諒。\"

皇后聞言,微笑頷首,溫聲道,\"公主言之有理,不妨安排二人相見,彼此瞭解一番,或許能成就一段佳緣。如此,也算我們這些做長輩的盡了一份心力。”

\"皇后嫂嫂所言極是。\"蕭氏公主恭敬應答。

右丞府邸,今日舉辦宴飲,前院正屋,鄭右丞親自相迎上門賓客。

\"府中幸得一匹罕見烈馬,特邀請諸位共賞其風姿,李將軍,請隨我來。\"

\"復王殿下駕到!\"

鄭右丞連忙起身,疾步走出廳堂。

\"右丞無需多禮。\"蕭復輕抬右手,隨後一行人悠然步入鄭府花園深處。眾人駐足於一柵欄之外,只見欄內一匹紅鬃烈馬桀驁不馴,再次將一名馴馬師狠狠甩出圈外。

“若不能馴服,右丞準備如何處置?”蕭復神情淡淡,負手而立,注視著那烈馬。

鄭右丞面上和顏悅色,思索片刻,笑道,\"復王殿下有何高見?\"

蕭復轉身,目光掃過在場眾人,\"在座諸位,可有勇士敢於挑戰此馬?\"見無人應答,他嘴角笑意更甚,\"若無人敢試,本王倒也不介意親自上陣,會一會這匹烈性之駒!\"

\"萬萬不可,此馬野性難馴,怎能讓殿下親身涉險?\"鄭右丞大驚,連忙拱手,神色焦急地勸阻。

\"右丞言之有理,此等危險之事,確不宜勞煩殿下。\"李穆之適時站出,拱手請命,\"穆之,願一試此馬。\"

蕭復只是含笑不語,目光在李穆之與鄭右丞之間流轉。鄭右丞面露難色,正猶豫間,一名侍女悄然靠近其側,輕聲耳語幾句。他聽後頻頻點頭,臉上的憂慮褪去。

\"既然李將軍有此願,那便請將軍一試身手吧。\"鄭右丞終於開口,他抬手示意,同時吩咐下人引領李穆之進入馴馬場,並鄭重叮囑,\"請將軍務必小心,安全為上。\"

李穆之行至馬下,輕撫其鬃毛,不待眾人反應,他已身形一展,如同輕燕掠空,穩穩地落在馬背上。紅鬃馬頓時感受到背上異樣的重量,憤怒地反抗起來,前蹄猛然躍起,企圖將這不速之客甩落塵埃。然而,李穆之身輕如燕,僅憑一次巧妙的飛躍,便輕鬆避開了馬匹的攻勢,待其前蹄落地,他已重新穩坐於鞍上,姿態從容不迫。

豈料,紅鬃馬並未因此罷休,後蹄緊接著騰空而起,又是一次猝不及防的突襲。這一次,即便是李穆之也感到了一絲猝不及防,再次飛身而起,劃出一道弧線,落回馬背。

一番激烈的較量後,紅鬃馬似乎更加狂躁,全身劇烈甩動。一人一馬相互抗衡,柵欄外眾人看的心驚膽戰。

紅鬃馬突然掙脫束縛,向人群方向狂奔而來,眾人大驚失色,紛紛四散躲避。那馬勢不可擋,一躍而出,衝破了柵欄的束縛,向著前方狂奔而去,將眾人遠遠甩在身後。

“快散開!”

仍有幾位行人因驚慌而未能及時避開,驚倒在地。

隨著馬匹的疾馳,一汪清澈的湖泊赫然出現在前方,小徑的盡頭是一座雅緻的水榭,遠遠望去,似乎有人影在其間晃動。若任由這紅鬃馬繼續向前,衝入亭中,後果將不堪設想。

李穆之心知,若任由這匹紅鬃馬繼續狂奔,極有可能傷及無辜。他迅速調整策略,試圖引導馬匹轉向。但此刻,馬匹已完全失控,距離水榭越來越近,情況危急萬分。

驀然間,亭內流淌出陣陣清脆悅耳的琴音,曼妙悠揚,倍撫人心。倏然間,紅鬃馬前蹄停下了,馬上的李穆之向前一個旋轉,輕輕落在馬上,始終緊緊抓著韁繩。那紅鬃馬似變了性般,佇立原地,不斷轉著馬首。

李穆之摩挲著馬鬃。身後的眾人也已匆匆趕上。

“好險啊!”鄭右丞氣喘吁吁地趕來,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焦急道,“李將軍,您沒事吧?”

“無礙。”李穆之淡然回應。

眾人未再多言,皆被這動人的琴音所吸引,靜靜地站立。

一曲終了,餘音繞樑,亭中之人緩緩起身,走出亭外。

“父親!”

“這是小女,玉儀,自幼便對琴藝頗有造詣。”鄭右丞滿臉驕傲地介紹道,隨即轉向眾人,“來,玉儀,見過復王殿下。”

鄭玉儀輕輕屈身,溫婉道,“復王殿下安好。”

“玉儀才藝雙絕,令人欽佩。”蕭復微笑回應。

“這位便是威名遠播的李將軍,李家三郎。”

“李將軍,幸會!”鄭玉儀柔柔一拜,微微仰視間,更顯其溫婉可人。

李穆之忙下馬,拱手回以一禮。

“右丞大人真是好福氣,有女如此,今日不僅讓我們大飽耳福,更親眼見證了以妙音馴服烈馬的奇景。”人群中傳來讚歎聲。

“過獎了,過獎了。今日多有唐突,照顧不周之處,還請各位海涵。已備下宴席,以表歉意,請隨我來。”鄭右丞謙遜地回應,並引領眾人前往。

自鄭府歸來,剛踏入府邸大門,正遇七里通傳,言及夫人已等候多時。李穆之心中一暖,加快步伐前往。

“末藥,此刻在忙些什麼?”李穆之邊走邊問。

“回將軍,末藥姑娘正潛心於藥丸的研製之中,她嘗試以蜂蜜為引,進行蜜制,希望能有所突破。”

聞言,李穆之不禁啞然失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愉悅,整個人彷彿被春風拂過,神清氣爽,心情格外舒暢。

步入堂前,李穆之恭敬地立於中央,向母親蕭氏拱手行禮,“見過母親大人!”

蕭氏慈眉善目,望著眼前的小兒子,“三郎來了,快些坐下。”

“母親喚三郎前來,可是有何要事吩咐?”

“不過是想喚你來,說說體已話罷了。”蕭氏微微一笑,眼中滿是寵溺,“自你回京以來,忙於公務,我們母子倆還未能好好聊聊。你駐守邊關多年,好不容易回京,卻總是抽不出空來。”

“母親……”

“前幾日,我在宮中與皇后娘娘閒談,她提及了三郎的婚事,有意將鄭右丞之女,玉儀,許配於你。”蕭氏注視著兒子,正色道,“娘想知道,你對這門親事有何看法?”

李穆之沉默片刻,神色間流露出幾分猶豫,良久,淡淡道,“兒並無意於右丞之女。

“若是你對玉儀無意,那可有其他心儀的女子?娘也好為你早作打算。”蕭氏言語自若,待人向來溫和寬仁。

李穆之沉思片刻,終是點了點頭,“確有一人,還望母親能夠成全。”

“哦?說來聽聽。”

“兒子在邊關多年,憑自已之力建功立業。經年曆練,早已不是京城貴公子。見過布衣百姓、貧病人家,那些人家雖家貧,卻安平樂道、夫妻和睦、相互扶持……”李穆之緩緩為母親道來,“見過如螻蟻,但仍堅如松柏之人,見過身陷困頓,仍憑平生所學所有之智,挽救自已於水火。”面對母親,他十分動情地訴說自已這些年的感悟。

“母親,您可明白?”

蕭氏靜靜地聽著兒子的訴說,神情逐漸變得嚴肅而認真。過了許久,她緩緩開口,“故此,三郎你心中所屬,是那位與你一同歸來,名為末藥的姑娘?”

李穆之聞言愕然,他重重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