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楊蛟並未回應自已的疑問,敖廣心中不禁湧起一絲失落之情,但很快便釋然開來。
他暗自揣測著,或許這裡面隱藏著某些只有楊蛟本人知曉、而不願被外人所知的私密之事。想到此處,敖廣決定不再對此事刨根問底,以免給楊蛟帶來不必要的困擾或尷尬。
於是,敖廣將目光轉向站在一側、早已迫不及待的敖丙身上。只見敖丙一臉興奮地凝視著楊蛟,眼中閃爍著熱切的光芒。
自從得知兄長即將前來,敖丙便滿心歡喜,日日期盼著與兄長重逢的那一刻。
然而,當他目睹父親與兄長交談甚歡,並接連丟擲一連串問題時,懂事的敖丙選擇默默守候在旁,不敢輕易插話打擾他們之間的對話。
此時,敖廣微笑著對敖丙說道:“敖丙啊,你不是成天把‘兄長’掛在嘴邊麼?如今你兄長就在眼前,怎不見你上前拜見呢?快些去和你的兄長打個招呼吧!”
聽聞此言,敖丙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向楊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見過兄長!”
敖丙快步上前,緊緊握住楊蛟的手,眼神中滿是欣喜與期待,“敖丙一直在心心念念著兄長您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盼到您蒞臨這龍宮呢?可左等右等都不見兄長的身影,若不是父皇執意阻攔,敖丙我早就迫不及待地出去找您啦!”
說罷,敖丙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只見他目光灼灼地盯著楊蛟,彷彿要把眼前之人深深地刻進心裡。
不難看出,敖丙已然將楊蛟視作最要好的夥伴,畢竟當初正是楊蛟挺身而出,從危難之中拯救了自已。正因如此,敖丙對楊蛟可謂是深信不疑、毫無保留。
面對敖丙那熾熱的目光和真摯的情感,楊蛟不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輕聲勸說道:
“你父皇這麼做也是出於對你的保護,並無不妥之處。你生性純良,涉世未深,不知外界人心之複雜、世道之艱險。所以呀,乖乖待在龍宮裡才是最為妥當的選擇喲!”
語重心長間,盡顯對敖丙的關懷之意。
與此同時,當意識到敖丙竟對自已這般惦念時,他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愧疚之情。
要知道,自上次辭別龍宮後,他便將敖丙拋諸腦後,未曾有過半分念想。若此次並非為謀取那珍貴無比的天道功德,恐怕他也不會在今日再度踏足這片的東海龍宮。
當然,敖丙口中所謂的“思念”,絕非男女之間的情愛糾葛。需知敖丙身為雄龍,其所言之意,無非是渴望楊蛟能夠前來龍宮與他一同嬉戲玩樂罷了。
雖說敖丙在修行方面已臻至元神之境,但從龍族的壽元來看,他仍不過是條稚嫩的小龍,心智猶如人族八九歲的孩童那般天真無邪、貪玩好動。
當然,此乃僅作類比而已,絕不可當真把敖丙視作尋常人族幼童對待。畢竟無論是其修行境界亦或人生閱歷,皆遠非區區人族八九歲稚子所能望其項背者。
此亦為龍族此類長壽族群之特性所在,雖其心性尚顯稚嫩,然於學識等諸般領域,實非普通族群可堪比擬者。
不過雖然身負這般淵博學識,卻並不意味著每一龍族成員皆能嫻熟自如地加以運用。
“好的兄長,敖丙謹遵兄長教誨,兄長此番務必要在龍宮中多盤桓些時日!”
敖丙對楊蛟可謂深信不疑,故而但凡楊蛟所言,敖丙皆心甘情願順從之。
“嗯,好的!兄長此次會在龍宮之中多留幾日。”
對於敖丙所說的在龍宮多留幾日的提議,楊蛟沒有絲毫的猶豫,如小雞啄米般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賢侄,你能在龍宮之中多留幾日,真是太好了,敖丙這孩子可是天天唸叨著你什麼時候能來龍宮玩耍的,如今你不僅來到了龍宮,而且還同意在龍宮中多留幾日,伯父的耳朵終於可以多清靜一下了!”
敖廣看著楊蛟和敖丙相談甚歡的兩人,不由的哈哈大笑了起來,那笑聲彷彿能震破蒼穹。
就這樣幾人又相互閒聊了幾句。
“賢侄此次來龍宮,可是有事需要伯父相助?賢侄放心,不管是什麼事情,伯父一定鼎力相助!”
過了一會,敖廣終於開始詢問楊蛟只是來龍宮的目的。
敖廣心中知道,楊蛟此番蒞臨龍宮,絕對不可能僅僅是為了探望他與敖丙這麼簡單,必然有著其他更為重要的緣由。
不過,無論楊蛟此行所為何事,鑑於楊蛟乃是敖丙的救命恩人這一事實,敖廣都決意全力以赴地提供協助。
\"小侄此次專程而來,實則是欲向龍族敬獻一份厚禮!\"
當敖廣開口詢問楊蛟此趟前往龍宮的意圖時,楊蛟面帶微笑,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
\"哦?究竟是何等重禮,賢侄啊,煩請速速道來!\"
起初,敖廣已然做好了心理準備,這次恐怕得讓東海龍宮付出巨大代價,以報答楊蛟昔日對敖丙的救助之恩。
豈料,楊蛟非但未提及任何請求之事,反倒聲稱要贈予他們一份厚禮。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瞬間激發起了敖廣強烈的好奇心,他迫不及待地催促著楊蛟趕緊說明詳情!
“龍族現今可是由於業力之故,致使龍族後裔修煉艱難無比,就連那珍貴的血脈之力都出現了嚴重的退化現象了?”
為了能夠確保這次順利地獲取到那至關重要的天道功德,針對具體該採取何種行動策略,楊蛟其實早就已經在內心深處反覆推敲、仔細斟酌過無數遍了。
正因如此,對於怎樣去勸說龍族積極投身其中這件事情,楊蛟自是有著十足的把握和信心。
“唉,真是子孫不孝啊!”
當敖廣聽聞楊蛟提及當下龍族所面臨的困窘處境時,不禁深深地嘆了口氣,滿含無奈與感慨地說出了那句“子孫不孝”。
雖說導致如今揹負著這般沉重業力的根源,其罪責應當歸咎於先輩們,但身為後輩兒孫又怎能輕易指責先祖們的過錯呢?故而在面對此類問題時,也唯有長嘆一聲“子孫不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