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一女在一個院子之中進行的交談。

只見院落內種植著松樹、柏樹等常綠樹種,以及牡丹、芍藥等花卉,還設有假山、池塘等景觀,讓人看的格外的自然和層次感。

而院中交談的一男一女正是楊蛟和商青君兩人。

現今距離那天打殺三個狐狸精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了,因為兩人住的並不遠,所以商青君時常過來拜訪,因此楊蛟和商青君兩人也熟悉了起來。

“青君,之前一直沒有冒昧的問你,你怎麼會搬來這附近來居住?”

對於商青君的身份,在這幾天他早已經知道。

按理說商青君作為商榮這個丞相的女兒,以她的身份應該不會來這種地方居住才是。

雖然他們居住的地方也都是一些富貴人家,但是按商青君的身份卻是不應該住在這一個片區。

畢竟在這個等級森嚴如金字塔般的時代,官員與商人,那可是猶如雲泥之別,又怎會住在同一片地區呢?之前倆人尚不熟悉,他自然也不好貿然詢問,直到如今,他才問了出來。

“楊大哥,其實也沒有什麼,就是有一個人想迎娶我,而我並不想嫁給他,而我父親也不想我嫁過去,所以我才躲來這個地方。”

商青君說這話的時候語氣透著滿不在乎的口氣,但是眼角的餘光卻在偷偷的打量著楊蛟,似乎在擔心楊蛟聽到有人要娶她而不高興一般。

楊蛟並沒有注意到商青君的小動作,他既然接觸到了修行,求的自然是長生。

而且他的母親按他前世的記憶中可以知道現如今應該是被壓在桃山下。

他雖然覺醒了前世的記憶,但是與自已母親這十幾年的感情可真可是真真切切的,並沒有因為覺醒了記憶而變淡。

所以他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將母親解救出來。

雖然按前世的記憶可以得知,母親最終會被二弟楊戩解救出來。

但是不能因為這他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什麼都不去做。

而從前世記憶中楊戩劈山救母這個故事中可以得到兩個資訊。

一個是想要解救母親在實力上必須達到金仙境界,不然無法將桃山劈開。

第二個是必須有讓天帝不願意得罪的背景。

從前世記憶可以知道二弟楊戩能劈山救母成功,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師承玉鼎真人,是闡教的第3代弟子。

所以他現在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他想要解救母親,第一是他必須也要達到金仙境界,第二,他必須拜入一個與闡教相當的大教。

而在洪荒世界能與闡教相當的也就屈指可數。

一個是人教,但是人教到現在就只有玄都大法師這一個弟子,所以說他想要拜入人教基本上不可能。

第2個闡教,那就是跟楊戩一樣了,但是這也不可能,因為楊戩之所以能被玉鼎真人收入門下,其實是被玉鼎真人用於在封神大劫中的擋劫之人。

就算是他想做擋劫之人,闡教也不會有人收下他,因為從前世記憶可以得知闡教的12金仙都已經有既定的人選。

第3個就是截教了,這個也是他最有希望代入的門派。

不需要成為通天聖人的親傳弟子,只要成為親傳弟子的弟子,也就是通天聖人的第3代弟子,這個背景天帝也就不願意得罪了。

而截教最講究有教無類所以截教是他最有希望拜入的教派。

而至於說西方教,也就是後來的佛教,他卻是沒有想過,他對於佛教的教義並不喜歡。

所以說他卻是沒有什麼心思要跟商青君談情說愛的。

思考了如此之多,其實也不過就是他的一念之間而已。

“原來如此,青君,你生得如此花容月貌,有人追求你想要迎娶你實屬正常。”

商青君聽到楊蛟誇讚她漂亮,心中猶如吃了蜜一般甜,不過還是謙遜地回道:

“青君自已不過是相貌平平,比青君貌美的女子猶如繁星點點,數不勝數,楊大哥實在是過譽了。”

“楊大哥,我這幾天修行,有些地方不懂甚解,你能不能給我講解一下?”

商青君原本是不熱衷於修行的,但是見到楊蛟是一名修士之後,也不由的努力修煉了起來,這其中多少有些小女人的心思在其中。

楊蛟雖然修煉的道路跟其他人的不一樣,但是擁有陣道傳承的他來說,一些簡單的問題,他還是能回答的。

“你卻是對經文的理解,有些誤解,你應該按如此理解才是。”

楊蛟指著商青君理解錯的地方詳細的講解了起來。

而商青君不時的露出一副恍然之色,可以看出商青君的本身的悟性並不差,只是因為沒有他人指點,並且沒有獲得一個好的傳承才會理解錯了經文的意思。

在兩人一個肯教一個肯學的情況下,商青君就將功法中不懂的地方全部理解了,太陽也不知不覺的落了下來。

“謝謝楊大哥的指點,青君就先回去了。”

商青君看到已經落下的太陽,雖然不捨,但是還是提出了告辭。

然而,就在商青君即將起身之際,楊蛟叫停了下來。

“青君,煩請你將此物轉交於父親。”楊蛟步入房中,宛如變戲法一般,拿出了幾樣東西,轉手遞給了商青君。

若是前世之人目睹此景,定然能夠一眼認出。

沒錯,楊蛟竟然將紙張、墨水、毛筆這三樣東西創造了出來!

他既然懷揣著拜入截教的念頭,自然不能坐以待斃。

而紙張、墨水、毛筆,便是他為拜入截教所付出的心血。

如今的大商,記錄文字依舊使用著竹簡和刻刀,而紙張的橫空出世,對於大商國力的提升,其意義之重大,猶如夜空中的璀璨星辰,令人矚目。

只可惜,他原本還妄圖藉此賺取一些功德,然而,當他成功創造出紙張後,卻並未見到功德從天而降。

至此,他方才恍然大悟,自已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他所創造的紙張,對於天道而言,並無任何貢獻可言,反倒是對於人道,堪稱不世之功。

故而,他並未因此收穫功德,反而獲得了不少的人道氣運。

好在獲取功德並非他的初衷,他的目的乃是希望透過推廣紙張來聲名遠揚,進而與大商的太師聞仲結交,藉此拜入截教。

畢竟在大商之中,像他這般修為的人數不勝數,他若直接去與聞仲結交,聞仲又怎會將他放在眼裡?

然而,倘若他聲名鵲起,那可就另當別論了,西伯侯姬昌便是憑藉著自已的赫赫聲名,連聞仲都要對他敬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