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煙露出為難的表情,看著宋曼九。
宋曼九也不過是隨口一問,看著紫煙想說又不敢說的樣子,不願她為難,忙說:“我知道,謝世子的事情都是機密,不用說了。”
說完就朝屋裡走去,不再理會紫煙。
她的自作聰明,讓紫煙鬆了口氣。
宋曼九攤開《黃庭經》,拿起狼毫筆開始練字。
金紗和銀紗一看,小姐把這本寶貝字帖拿出來練字,兩人忙拿了針線活遠遠地坐著繡帕子,隨時等著侍候。
宋曼九認真地一字一畫地描摹,爹說她最近的字大有長進,不僅有了力道,字型也端正大方,假以時日,肯定能練得一手好字。
她很喜歡這個“飛”,方正灑脫,她每次寫這個字,都有一種自已像只自由的小鳥,在天空中展翅高飛的感覺。
今天也不例外,寫完後,她細細地端詳著,外面有小丫頭來報:“小姐,斐娘子回來了。”
“先生回來了?”
宋曼九一喜,扔下筆,就朝正院跑去。
金紗和銀紗對視一笑,忙去收拾桌案上的筆、墨、紙、硯和字帖。
宋曼九到正院的時候,斐娘子正在與趙氏說話。
宋曼九歡喜地叫著“先生”,曲膝行禮,然後恭敬地說:“先生一路回來,累了吧?怎麼沒有提前捎個信,好派人去接您?”
斐娘子雖然一路勞頓,但是姿態優雅,端坐在上方,微笑著說:“一路走來,停停歇歇,看了不少風景,多年不來京城,想再看看這開闊壯麗之美。”
宋曼九規矩地站在一旁,微微一笑,說:“先生若是喜歡,等過幾天,我帶著先生好好出去看看?”
斐娘子撣了撣沒有一絲灰塵的外裳,說:“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這是又想趁機出去玩了?”
趙氏笑著介面道:“這一段時間,先生不在,這孩子玩瘋了,您這一回來,可要好好的收攏收攏她了。”
宋曼九一聽急了,說:“我哪有?我天天都在練字,好不好?爹都說我的字有長進了。”
雖是爭辯的話,但嬌嫩的撒嬌語氣,讓人怎麼聽都沒有說服力。
趙氏和斐娘子都笑看著她,她又道:“人家是真的想帶先生出去看看的。”
說著移到斐娘子身邊,說:“先生,我剛從籬山回來沒兩天呢,您不知道,那裡的風景美極了,滿山蒼翠、高大的樹,低矮的藤蘿。
還有各色的野花,雖然沒有牡丹的雍容,芍藥的豔麗,但也清新自然,滿山遍野的,真如一幅流動的畫卷。
我還畫了好幾幅畫呢,等先生歇好了,拿給先生看看。”
她這話說的又急又快,帶著一副小女兒的嬌態,完全沒意識到自打了嘴巴。
剛說了沒有出去玩,天天練字,這又自已說剛出去玩回來,還一副眷戀的神態回憶著美景。
趙氏聽著女兒自相矛盾的說法,又得意的樣子,寵溺地看著她。
斐娘子則是無奈地一笑,道:“那我可要看看你的繪畫有沒有長進,如果沒長進,我可要罰你了。”
宋曼九自是答應,她為了與耿欣悅比畫藝,這段時間可沒少下功夫,想來先生看到她的畫,肯定會大吃一驚的。
幾人又閒話了一會,斐娘子一路風塵歇息去了。
趙氏忙著去準備晚膳,給斐娘子接風。
宋曼九也回去準備,先生回來,她也結束了悠哉日子,要跟著先生學習了。
第二天去給老太太請安,趙氏告訴老太太,宋曼九要跟著斐娘子學習了,不能時時過來陪伴老太太了。
宋崢帶著家眷回來時,斐娘子並沒有一同跟過來,她們一直以為宋曼九隻是跟著趙氏學習。
這會大家才知道,她原來一直請有先生,只是因為一些事情,先生回家料理去了,料理完這才過來。
再看宋曼九的眼光,就有種不一樣的味道。
老太太忙問:“請的哪的先生,學識如何?”
趙氏看著眾人或審視、或譏諷、或不滿的眼光,微微一笑,說:“河東裴氏的斐大家。”
老太太一愣,問:“可是前幾年被聖上封為端烈夫人的那位斐大家?”
趙氏還沒來得及回答,宋曼九問:“祖母也知道先生?”
她這話一出,宋曼瑾三姐妹還沒意識到什麼,馮氏和項氏則是一震,再看向宋曼九的眼光充滿了複雜。
不怪馮氏和項氏吃驚,實在是這位斐娘子太有名了。
斐娘子出自河東斐氏百年望族,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端莊優雅的世家女子。
年輕時隨丈夫駐守邊關,出謀獻策,策馬殺敵,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女子,為邊關的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只可惜,丈夫年紀輕輕戰死沙場,斐娘子與丈夫感情深厚,從此素衣麻衫閉門不出,這一閉門就是五六年。
後來夫家憐她年輕守寡,膝下寂寞,就從族中過繼一個男孩到她名下。
她為了丈夫不斷了後,才同意撫養孩子,這才又開始外出走動。
她盡心竭力把孩子養大,又供他讀書,科舉中了進士。
她自認盡了職責,完成了任務,就帶著兩個婢女四處遊歷,也算是完成丈夫當年的心願。
沒想到因緣際會結識了薛太夫人,當今皇后的母親,又因薛太夫人極力舉薦,成了大公主的先生。
她這一出仕,讓皇帝想起了她英年早逝的丈夫,以及她當年在邊關的功勞,又看她教導大公主用心,是個極有才華的女子,因此封她為端烈夫人。
這是一個極其尊貴的封號,既表示了皇帝對她的尊重和重視,也代表了她自身具有獲得這種稱號的能力。
她教完了大公主,有很多親貴世家親自上門,想請她教導自家女兒,都被她婉拒了。
沒想到,這樣一個被萬人景仰的人竟成了宋曼九的先生,也不知道她交了什麼狗屎運。
老太太臉色卻是一喜,說:“那你可要好好跟著斐大家學習了,能得她的教導,也是你的福氣。”
宋曼瑾和宋曼枝已從各人的臉色和祖母的話中,聽出了點味道,不約而同地問:“這位斐大家很有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