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經文開篇即點明主題,觀自在菩薩在深入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的過程中,洞察到五蘊皆為空幻,從而能夠度脫一切苦難與束縛。)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物質世界(色)與空性(空)並非相互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物質世界本身就是空性的體現,空性也寓於物質世界之中。同樣地,感受(受)、觀念(想)、行為(行)和意識(識)這五蘊的其餘四蘊,也都是空性的表現。)

舍利子……

(舍利子,這些空性的表現(諸法空相)是超越生死輪迴的,它們既不會產生也不會消滅,既不會沾染汙垢也不會保持清淨,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這是空性的本質特徵。)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因此,在空性的境界中,不存在五蘊的任何表現,也不存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境(色、聲、香、味、觸、法)的分別。更進一步說,連眼界到意識界這些概念都不存在。同時,無明(愚痴)與無明的盡頭、老死與老死的盡頭等生死輪迴的環節也都不復存在。最後,連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四諦以及智慧與所得這些修行的目標也都消融於空性之中。)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由於認識到一切都無所得,因此菩提薩埵(菩薩)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心中沒有任何掛礙。沒有掛礙,自然就不會有恐怖和顛倒夢想。這樣,菩薩就能達到究竟涅槃的解脫境界。)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所有佛,都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才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般若波羅蜜多是一種極具神力的咒語,它像明燈一樣照亮前行的道路,是至高無上的咒語,沒有任何咒語能與之相比。它能夠消除一切苦難,這是真實不虛的。)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以,當說到般若波羅蜜多的咒語時,就是如下的咒語: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到彼岸去吧,願菩薩保佑我們達到解脫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