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農田乾裂

旱情如惡魔般緊緊扼住了這片土地的咽喉,李大山家的農田在其肆虐下,乾裂的狀況愈發觸目驚心。曾經孕育著希望與豐收的土地,如今像是被詛咒了一般,滿目瘡痍。

那一道道裂縫,縱橫交錯,猶如大地張開的血盆大口,彷彿在向人們控訴著上天的無情。裂縫的深度和寬度不斷增加,最寬的地方足以讓一個小孩掉進去。土地不再是鬆軟的、富有生機的,而是變得像被大火燒過的石頭,堅硬且毫無生氣。每走一步,都會揚起一陣塵土,那塵土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刺眼。

李大山每天都會來到田間,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他那原本挺拔的身軀,在這無情的天災面前,也顯得有些佝僂。望著那乾涸的土地,他心如刀絞,彷彿能聽到土地在痛苦地呻吟。

趙小花也跟著李大山來到田裡,她那原本清秀的臉龐此刻被塵土和憂愁所掩蓋。她彎下腰,試圖用手去捧起一些泥土,可那乾燥的土塊瞬間在她手中碎成了粉末,隨風飄散。“這地……還能種出莊稼嗎?”趙小花的聲音帶著哭腔,眼神中充滿了絕望。淚水在她的眼眶中打轉,但她強忍著不讓它們落下。

李大山咬了咬牙,安慰道:“別灰心,小花。只要咱們想辦法,總會有希望的。”話雖如此,可他自已心裡也沒底。他深知,這場旱情是前所未有的嚴峻,但他不能在妻子面前表現出絲毫的退縮和放棄。

為了保住農田,李大山決定嘗試從遠處的小河引水灌溉。他召集了村裡的幾個年輕力壯的漢子,大家一起商量著對策。“咱們得挖一條長長的溝渠,把河水引過來。”李大山說道。

“可是這工程量太大了,而且河水的水位也在下降,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有人提出了擔憂。

“不管怎樣,咱們都得試試,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莊稼都死光。”李大山堅定地說。

於是,在烈日下,他們開始了艱苦的勞作。男人們揮舞著鋤頭和鐵鍬,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的動作沒有絲毫的停歇。挖溝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有的地方土質堅硬,挖掘起來十分費力;有的地方又有大石頭阻擋,需要眾人合力才能移開。

經過幾天的努力,終於挖好了渠道。然而,當他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河水流入農田時,卻發現河水的水位已經下降得太多,水流根本無法到達農田。那乾涸的渠道,就像一個巨大的諷刺,嘲笑著他們的努力和希望。

看著自已的努力付諸東流,李大山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他呆呆地站在渠道邊,望著遠處幾乎乾涸的小河,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他感到自已是如此的渺小和無力,面對大自然的憤怒,他的一切抗爭似乎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回到家中,林婉看到他們一臉疲憊和沮喪,心中也明白了幾分。“兒啊,別太難過,這是天災,咱們盡力了。”林婉安慰著李大山。她端來一盆水,讓李大山和其他漢子們洗把臉。

李大山坐在門檻上,望著天空,喃喃自語:“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絕望。

這時,村裡傳來訊息,說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農有應對旱情的辦法。李大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起身前往老農家中請教。

老農的家在村子的最南邊,李大山一路小跑著過去,心中充滿了期待。

到了老農家中,李大山看到老農正坐在院子裡,抽著旱菸。

“大爺,聽說您有辦法應對這旱情?”李大山急切地問道。

老農抬起頭,看了他一眼,緩緩說道:“孩子,這時候想要保住莊稼,只能試試深挖蓄水坑,收集雨水。再把家裡的糞便、草木灰等肥料混合起來,施到地裡,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李大山認真地聽著,生怕錯過一個字。

“不過,這也只是權宜之計,能不能成功,還得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老農嘆了口氣。

李大山聽了,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回到家後,他把老農的話告訴了家人。

“咱們就按照大爺說的做,總比什麼都不做強。”李大山說道。

大家決定一起努力,按照老農的方法試試看。

於是,一家人又開始了新的勞作。李大山帶著趙小花在田裡挖蓄水坑,他們一鍬一鍬地挖著,每挖一下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氣。汗水不停地流淌,滴入腳下的土地。

林婉則在家裡準備肥料。她把積攢的糞便和草木灰攪拌在一起,刺鼻的氣味瀰漫在整個院子裡,但她毫不在意。

孩子們也懂事地幫忙遞工具、送水。他們小小的身影在田間穿梭,雖然累得氣喘吁吁,但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

在烈日的暴曬下,每個人都汗流浹背,面板被曬得通紅。但他們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和不屈。他們知道,這是他們與天災抗爭的唯一希望,哪怕只有一絲可能,他們也絕不放棄。

日子一天天過去,蓄水坑挖好了,肥料也施到了地裡。然而,天空依然沒有絲毫要下雨的跡象,大家的心又懸了起來。

“咱們不能就這麼等著,得繼續想辦法。”李大山說道。

於是,他又開始四處打聽尋找水源,希望能找到新的出路,拯救這片乾裂的農田和他們瀕臨絕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