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晶片突破
回檔07:開啟學神殿 紅糖醪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我們需要在生產過程中實時監控金屬格柵的電子態變化,這就需要一種高靈敏度的量子探測裝置。”
趙凱皺了皺眉:“陸總,這種裝置恐怕國內沒有成熟的現貨,定製需要很長時間吧?”
“時間我們可以爭取。”陸山看向趙凱。
“但你負責整合國內現有的資源,能改造的改造,能替代的替代。不要等,要邊生產邊除錯。”
趙凱點頭,立刻記錄下來。
張靈溪跟著補充:“陸總,除了裝置,晶片的生產環境也得提升。”
“半導體制造需要無塵車間,現在我們的車間等級只有百級,拓撲半金屬晶片可能需要十級甚至更高。”
“這個也在計劃中。”陸山答道,“我已經讓行政部門開始車間改造,預算不用擔心,必須一步到位。”
他看向會議室內的每個人,聲音沉穩而有力:“伴矽的記憶體和硬碟已經讓我們站穩腳跟,但晶片將決定我們能走多遠。”
“接下來的任務很明確——升級裝置,改造生產線,拿出第一批原型晶片。”
所有人對視一眼,眼神中都帶著幾分興奮和緊張。
“明白了,陸總。”趙凱率先答道,“我馬上去聯絡裝置廠商,把計劃細化。”
“我們負責車間的無塵改造和測試裝置除錯。”王剛緊跟著說道。
張靈溪最後總結:“晶片專案是我們的未來,大家全力以赴吧。”
會議結束後,伴矽的每一個人都開始行動起來。
陸山站在會議室裡,目送著他們離開。他的目光深邃,嘴角微微揚起一絲笑意。
“半導體行業的天花板……天花板是有,只是在誰的手裡,還不一定。”他低聲自語。
伴矽公司內的氣氛熱烈而緊張,所有人都在忙碌著。
從裝置改造到工藝流程最佳化,每一個環節都緊密運轉。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正在衝擊一個幾乎不可想象的目標——打造世界上最強的拓撲半金屬晶片。
第一週,問題就接踵而至。
“陸總!”趙凱急匆匆地闖進辦公室,手上拿著幾張測試報告,表情焦慮。
“噴塗裝置這邊出問題了!噴塗的導電膜厚度不均勻,導致晶圓表面分佈不穩定,很多晶格直接坍塌了!”
陸山接過報告,只掃了一眼,便抬頭問道:“噴塗裝置的引數怎麼調的?”
趙凱皺眉:“按照我們之前的模擬資料設定的,但噴塗的速度好像不穩定。”
“裝置可能精度不夠,塗層厚度的誤差達到了3奈米!”
“3奈米?”陸山的眼神一沉,“這種誤差直接毀掉了晶格對稱性,產品肯定不合格。”
他站起身,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塗層噴頭的結構示意圖:“我們不能指望現有裝置完全滿足需求。”
“噴塗的穩定性需要額外設計氣流控制裝置,確保均勻性。”
“加裝氣流控制裝置?”趙凱愣了一下,“可是這需要重新定製配件,至少得兩個月!”
“沒時間等兩個月。”陸山直接揮手,“找人用現有材料製作一個簡單的控制模組,優先實驗室驗證可行性!”
趙凱遲疑了一下,但在陸山篤定的語氣中點了點頭:“好,我這就去安排。”
兩天後,加裝的氣流控制裝置上線。
測試結果顯示,塗層誤差從3奈米降低到了0.5奈米,達到了基本要求。
“有效果了!”趙凱激動地跑來彙報,“雖然還沒到完美,但至少可以用!”
陸山淡淡一笑:“繼續最佳化,我們沒時間停下來。”
“拓撲半金屬金屬格柵共振的頻率太低了!”王剛拍著一臺裝置,一臉無奈地說道。
“這種頻率根本無法支援奈米級的格柵排列,完全不符合設計要求!”
“具體精度差多少?”陸山問。
“我們的目標是控制在0.1奈米以內,但現在的誤差在2奈米以上。”
王剛語氣焦急,“而且共振效率太慢,一塊金屬晶體得三個小時,生產效率根本無法提升!”
陸山思索了一會兒,開啟面板檢查裝置構造:“裝置的頻率和功率調整過沒有?”
“調過,但已經是最大值了。”王剛搖頭,“我們的裝置能力就到這兒了。”
“裝置本身不夠,改造!”陸山果斷說道,“更換共振模組,同時調整等離子的噴射角度。”
王剛苦笑:“這種配件得定製,國內可能沒現貨。”
陸山冷冷道:“聯絡國外的零部件供應商,哪怕加錢加急,也要儘快到貨。”
“裝置國內外都沒有,我們得自己想辦法,自己生產裝置。”
與此同時,他拍了拍王剛的肩膀:“短期內先用現有裝置完成測試。”
三個月之後,在圖靈指導下,陸山親自督導,伴矽工廠自己完成裝置製造。
雖然效能不夠完美,但蝕刻精度提升到了0.2奈米,勉強滿足了需求。
第三個難題來自量子場效應測試儀。
趙凱帶著測試報告來找陸山,語氣無比沮喪:“陸總,我們的測試儀完全捕捉不到電子的躍遷狀態。”
“金屬格柵裡的量子態變化太微弱了,現有探測器的靈敏度不夠!”
“探測器靈敏度?”陸山皺眉,“你試過增加訊號放大器嗎?”
“試過了,但訊號一放大就會引入干擾,資料全亂了。”
趙凱一臉愁容,“我們根本看不到格柵的躍遷行為,更別提最佳化了。”
陸山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問道:“測試儀的溫控系統穩定嗎?”
“溫控系統?”趙凱愣了一下,“好像有一點波動,但影響不大吧?”
“不,溫控的微小波動會讓格柵結構失去穩定。”
陸山冷靜地說道,“把測試儀的溫控模組拆下來,用超導材料重新包裹,儘量把溫度波動降到零。”
趙凱一拍額頭:“對啊!溫控影響了躍遷狀態的穩定性,怪不得資料一直亂七八糟!”
他立刻跑去安排改造。
三天後,改造後的測試儀重新上線,終於捕捉到了清晰的躍遷訊號。
趙凱興奮地跑到陸山面前:“成功了!我們終於看到格柵的躍遷軌跡了!”
陸山點點頭,語氣依舊平靜:“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把測試資料用於晶片設計,確保所有模型都能驗證。”
接下來的幾周裡,生產線逐漸穩定下來,但偶爾也會有小問題冒出來。比如高溫爐的電路因為過載突然燒燬,導致一整批試驗材料報廢;
又比如噴塗裝置的壓力調節器失靈,導致一整天的晶圓塗層厚度都不達標。
每一次問題出現,陸山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和團隊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決方案。
他幾乎把辦公室搬到了車間,每天工作到深夜。
伴矽公司的研發車間燈火通明,機器的轟鳴聲從未間斷。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著,眼神裡充滿疲憊,卻又掩飾不住興奮。
陸山站在中控室裡,盯著巨大的監控屏,螢幕上顯示著噴塗裝置、刻蝕裝置和測試儀的資料流動。
他手裡的對講機不斷下達指令,整個車間像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
“噴塗裝置準備好了嗎?”陸山的聲音透過對講機傳到車間,穩重而冷靜。
趙凱拿起對講機回道:“正在最後一次校準噴頭氣流。氣壓已經調控到0.1帕以內,溫控系統也穩定了。”
“好,把噴塗速率控制在2.3毫米每秒,晶圓傳送速度不能有一絲波動。”陸山說。
“明白!”趙凱看向裝置旁的工程師,立即催促,“按照陸總的指示,最後確認氣流穩定性!所有人專注點!”
噴塗機啟動了,裝置內部傳來低沉的嗡鳴聲。
一塊拓撲半金屬緩緩進入噴塗艙,塗層在等離子流的作用下開始均勻覆蓋在金屬表面。
所有人屏住呼吸,眼睛緊盯著螢幕上的實時資料。
“塗層厚度誤差0.2奈米……0.1奈米……穩定了!”趙凱喊道。
“繼續保持穩定。”陸山的聲音依舊平靜,但目光中閃過一絲滿意。
與此同時,刻蝕裝置的操作檯前,王剛滿頭大汗地盯著螢幕上的刻蝕程序。
“共振的功率已經拉到極限,噴射角度控制在45度。電場強度穩定!”王剛一邊記錄資料一邊向陸山彙報。
“頻率保持在1.2兆赫,不允許出現任何電弧閃斷。”陸山透過對講機指示。
機器內部的等離子流開始噴射,一束束高能粒子精準地轟擊在金屬表面的金屬膜上,金屬格柵的輪廓逐漸顯現,並且按照邏輯排列。
“格柵穩定,邏輯清楚!”一名操作員興奮地喊道。
“別急,還沒結束。”王剛冷靜地提醒。
“晶格排列誤差小於0.05奈米。”系統螢幕上的資料顯示一片綠色,意味著精度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王剛長出一口氣,臉上露出了一絲疲憊的笑容:“陸總,所有裝置正常執行,格柵初步成型。”
“好,繼續最佳化,準備下一步測試。”陸山答道。
而在測試區,張靈溪正全神貫注地操作著一臺剛剛改造好的量子場效應測試儀。
“溫控系統正常,探測器靈敏度提升到0.02微伏。”
她一邊調整儀器引數,一邊看向助手,“實時監測格柵內的電子躍遷行為,訊號捕捉不能有誤差!”
晶圓被送入測試儀,一束細小的鐳射投射在晶圓表面,反射回來的訊號透過探測器被轉換成資料流。
“躍遷態曲線……捕捉到了!”助手喊道。
張靈溪眼中閃過一絲興奮:“頻率波動控制在3hz以內,躍遷行為穩定,符合論文理論中的計算模型!”
“立刻記錄所有資料,傳給研發部進行分析。”陸山的聲音從對講機傳來。
“明白!”張靈溪立即讓助手開始資料整理。
整個車間內,三條生產線都在高速運轉。
噴塗、刻蝕、測試,各個環節一氣呵成。
晶圓在機械臂的傳送下,從一臺裝置轉移到下一臺,每一步都充滿緊張的節奏。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順利的時候,突發的意外還是來了。
“陸總,不好了!”趙凱突然衝進中控室,“噴塗艙內部溫控異常,溫度突然飆升,已經超出預設值!”
陸山眼神一冷,立刻切換螢幕檢視噴塗艙的實時資料。
“溫控模組的反饋延遲了0.2秒,熱量無法及時消散。”
他快速分析,立刻下達命令:“關閉噴塗艙,檢查冷卻系統!”
“可是拓撲半金屬還在艙裡,如果停止,整塊拓撲半金屬可能就廢了!”趙凱猶豫道。
“再拖下去,整臺裝置都會出問題!”陸山毫不猶豫,“先停下,保護裝置!”
很快,噴塗艙停了下來。
工作人員開啟裝置檢查,發現冷卻管道的一個閥門卡住了。
趙凱氣得直跺腳:“誰負責檢查的?怎麼會有這種低階問題!”
“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陸山冷冷說道,“立刻更換閥門,重新測試!”
一個小時後,噴塗艙再次啟動,溫控系統恢復正常。
這一次,拓撲半金屬的噴塗過程終於順利完成。
幾天後,拓撲半金屬完成了全流程加工。
雖然還不是成品晶片,但金屬格柵格結構已經基本成型。
王剛興奮地拿著奈米級顯微鏡拍攝的金屬格柵跑到陸山面前:“陸總,您看!”
“金屬格柵的排列幾乎沒有誤差,已經達到了理論要求!”
陸山接過影象,仔細觀察了一會兒,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不錯,至少我們邁出了第一步。”
張靈溪帶著測試報告走過來,語氣中難掩激動:“晶格的量子躍遷狀態穩定,資料符合設計模型。”
“陸總,我們距離真正的晶片成品,又近了一步!”
趙凱則看著手裡的生產記錄,感慨地說道:“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條生產線要除錯幾個月才能正常運轉。”
“沒想到在陸總的指揮下,這麼快就見到了效果。”
陸山看向車間裡的機器,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這只是開始。”
“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會更加艱難,但只要方向對,就一定能走到終點。”
澤夢科技總部大樓,巨大的led螢幕在夜晚閃爍著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