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後的次日清晨,整個京城籠罩在一片寂靜之中。然而,朝堂之上卻是另一番景象。
夜玄站在大殿中央,面色凝重地聽著周圍眾多官員對他的辱罵和詆譭之聲。
這些官員們一個個義憤填膺,言辭激烈,彷彿恨不得將夜玄立刻置於死地。
“夜玄!你竟敢私自斬殺五品官員,此等罪行天理難容,按律當處死刑!”一名官員怒目圓睜,大聲呵斥道。
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沒錯,這種無法無天之人就該嚴懲不貸!” “必須給死去的官員一個交代!”
面對眾人的指責,夜玄心中悲憤交加。他緊緊咬著牙關,強忍著不讓自已失控,但最終還是忍不住流下了一滴清淚。這滴淚水順著他剛毅的臉頰滑落,顯得格外醒目。
突然,夜玄猛地抬起頭來,眼中閃爍著怒火,對著一眾官員破口大罵起來:“你們這群不知廉恥的東西!我夜玄殺那狗官乃是替天行道!那廝貪贓枉法、魚肉百姓,死有餘辜!你們有何資格在這裡對我指指點點?”
他環顧四周,聲音愈發洪亮:“看看這京城的大街小巷,青樓女子尚且知道出來施粥救濟災民,可你們這些所謂的百姓父母官呢?在哪裡?你們只知貪圖享樂,搜刮民脂民膏,把自已的府邸裝點得富麗堂皇,卻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你們對得起那些生你養你的百姓嗎?你們就是朝廷的蛀蟲,國家的敗類!”
說到激動之處,夜玄用手指著殿外的方向,繼續怒斥道:“你們出去看看,這大街上到處都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百姓在那裡沿街乞討。他們生活困苦,飽受折磨,而你們呢?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榮華富貴,良心何在?”
此時的朝堂上鴉雀無聲,官員們被夜玄這番痛斥說得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然而,儘管情況已經逐漸平息,但仍有一部分頑固不化的官員執著地提及夜玄斬殺郡守這一事實,試圖藉此向夜玄發難。
面對這些指責和議論,夜玄沉默不語,因為他深知再多的解釋也是徒勞。
而一直關注著事態發展的皇帝,終於也無法忍受這種無休止的爭論。
為了緩解京城百姓的困境,同時轉移眾人的注意力,皇帝果斷下令讓官員們給京城的百姓施粥,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不僅如此,皇帝還採納了夜玄之前提出的建議,決定興建一批對民眾有益的建築工程。
這樣一來,那些因災難而流離失所的災民就能夠找到事情做,從而重新獲得生活的希望與信心。
關於夜玄私自處決官員這一嚴重問題,大皇子挺身而出,為夜玄求情。
考慮到夜玄在賑災過程中的功績以及大皇子的說情,皇帝象徵性地懲罰了夜玄一年的俸祿,以示懲戒。
隨後,皇帝又宣佈由於夜玄在此次賑災行動中表現出色、功勳卓著,特將其晉升為戶部郎中。
對於這個晉升決定,朝中多數官員認為並不合理,紛紛表示反對。
然而,皇帝心意已決,堅決駁回了這些異議。與此同時,大皇子麾下的官員們也積極站出來為夜玄說話,力挺他的功績和能力。
在各方力量的交織下,這場風波最終漸漸平息,無人再敢輕易提起此事。
夜玄謝恩後,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更加努力為百姓做事。他上任後,立刻著手改革戶部的一些弊端,推出了一系列利民政策。
然而,這次晉升也讓他成為了其他官員的眼中釘,他們暗中勾結,企圖找出夜玄的把柄。
一日,夜玄在檢視賬本時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賬目,深入調查後竟發現有人在貪汙賑災款項。他決定暗中收集證據,將這群蛀蟲一網打盡。
夜玄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一旦處理不當,不僅會有損自已的聲譽,還會讓貪汙之人逍遙法外。
於是,他表面上不動聲色,繼續裝作若無其事地處理公務,實則在暗地裡悄悄佈局。
他利用自已的智慧和謀略,巧妙地與那些蛀蟲周旋,逐漸掌握了更多的證據。
與此同時,他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已,以免落入對方設下的陷阱。
在這個過程中,夜玄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他始終堅守自已的信念,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
終於,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他成功地蒐集到了足夠的證據,將那群貪汙救災款項的蛀蟲繩之以法。
夜玄的舉動得到了百姓的讚譽,他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然而,這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嫉妒和怨恨,其中就包括一些原本與貪汙案無關的官員。
這些人開始散佈各種謠言,試圖詆譭夜玄的形象。他們指責夜玄偽造證據,誣陷無辜,甚至有人說他是為了爭奪權力而不擇手段。
面對這些惡意攻擊,夜玄保持冷靜,他知道清者自清。他決定主動出擊,揭開這些人的真面目。透過一番調查,夜玄發現這些謠言的源頭來自於幾個有權有勢的官員,他們企圖透過抹黑夜玄來轉移人們對他們自身問題的關注。
夜玄決定在一次朝會上公開揭露這些人的陰謀。他精心準備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列舉了大量的證據和事實,將他們的罪行一一暴露在眾人面前。皇帝聽後大為震驚,當即下令嚴懲這些造謠生事的官員。
在夜玄的努力下,朝廷的風氣得到了改善,百姓們對他更加擁戴。
然而,夜玄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深知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他決定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真實需求,為他們謀取更多福祉。
在走訪的過程中,夜玄發現許多百姓生活困苦,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民,經常遭受天災的影響導致收成不佳。
於是,他積極推動農業改革,引進新的種植技術,幫助農民提高產量。
同時,他還組織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保障農田的水源供應。
此外,夜玄還關注教育問題。他深知知識的力量,明白只有讓百姓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真正改變他們的命運。
為此,他大力支援開辦學校,選拔優秀的教師,提供免費的教育資源,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讀書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