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那一夜發生了什麼。

但從黑風山下來。

那個曾經自卑、困惑的小和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身披奢華袈裟的金池!

他想明白了!

當初的自已實在太傻,面對黑熊精的無盡財寶卻只取走了些散碎銀子。

所以即便進入了觀音禪院,卻依舊是粗布麻衣!

金池一朝開悟。

這樣的清苦修行只是最下乘的「眼不見,心不亂,尋常修為」,想要真正得道就得讓俗世的不良風氣吹進來!

所以他要最豪華的袈裟,此為「入一切相」!

之後只要寶裟在手,內心卻無慾無求,就能做到「破一切相」,最終「方得自在」!

而在黑熊精的支援下,金池確實也有這個資本!

他開始一步一步向上爬去。

身上的袈裟穿了一件又一件,手中的錫杖換了一根又一根。

百年後。

當金池回首,曾經那些他遙不可及的大和尚們都已經被他遠遠地甩在身後。

身旁再無一人!

從此,他便是觀音禪院的頂點——

金池長老!

此刻他身上穿的袈裟,正是佛家最為避諱的五正色之大紅赤色!

其上還繡著一隻紅目黑熊與三花盛開的紋飾。(點選檢視圖片)

紅色為至尊地位。

黑熊為無盡貪慾。

而三花則代表金池從黑熊精那裡學到的服氣小法兒,「三花聚,得長壽」,也就是透過「幸童」續命!

直到此時。

金池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一切!

並且他再也不需要透過一件袈裟來證明自已的修為。

所以他將自已辛苦收集來的七八百件袈裟全部放進一個個櫃子裡,身上則是重新穿上了最樸素的僧袍。

金池覺得,自已已然「破一切相」!

六根清淨,無慾無求。

這世間再沒有什麼能讓他心動,自已是真正得了大自在之人。

可謂「塵緣已斷,金海盡幹」!

直到二百七十歲的某一天,那個來自東土大唐的年輕僧人出現了!

「金海」,即精海。

在西遊路上,但凡是個女妖精遇見唐僧,二話不說便要拉著這小胖和尚洞房成親。

就是因為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洩。

吃唐僧肉得長生,根源也是如此!

而若是哪個能取了他的元陽,便可白日飛昇成就太乙金仙!

這是何等誘惑!

不過男妖怪就沒這個福氣了,最多隻能吃兩塊肉。

所以精海,也就是慾海!

故而「金海」,可以用來泛指慾望,「金海盡幹」,就是指無慾無求。

但是!

但是啊!

金池長老怎麼也不會想到,面前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僧人,這個還沒有他修行生涯十分之一的小輩和尚,竟然會擁有一件「錦襴袈裟」!

要知道,這可是如來佛指名觀音賜下的!

與之相比,自已過往二百多年的修為,十二大櫃的袈裟,都好像是笑話一般!

這一刻,金池百年未動的心——

動了!

曾自認為乾涸的慾望,從「金池」中蔓延,一直擴大為波濤洶湧的「金海」!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怪金池。

畢竟,出家人日夜修行不就是為了「見如來」嗎?

誰能抵得過這樣一件袈裟的誘惑呢?

而其實唐僧之所以能得到這件錦襴袈裟,原因有三。

第一,他是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將袈裟給他相當於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二,他是內定取經人,有此袈裟也是為了給他添些護身的手段;

第三,他曾經在一次佛會中贏過如來,這袈裟是他贏來的!

佛教教義基石,四部阿含之一的《雜阿含經》記載。

當時,佛在舍衛國為眾生說法。

舍衛國的國王為了討佛的歡心,於是聯合另外七個國家的國王與智者聯合籌備了一場跨國佛學論會。

佛會的主題為:五欲之中,何者第一?

所謂五欲,即色、聲、香、味、觸;對應眼、耳、鼻、舌、身五根。

統稱為「色蘊」!

也就是孫猿之前在蒼狼林中拾取的一件稀罕材料。

在佛會上,各國眾說紛紜。

不過論起五欲之首,呼聲最高的當然還是“色慾”!

但呼聲高不代表能服眾。

所以眾人共同去請求佛為大家解惑。

佛淡然一笑,說:“非其所愛,不觸不視;非其所欲,不觸不視。”

翻譯成人話就是說,外在的東西再好,若不是內心的慾望與貪婪,又怎麼會在意到這些東西呢?

在佛看來。

修行路上真正的阻礙,不是外在的誘惑,而是自已的那顆慾望之心!

眾人皆以為然。

但偏偏有一位叫「旃檀」的智者不屑,問佛說,你說阻礙修行的是慾望之心,而非外在物質,那你自已怎麼穿著七寶所織的瓔珞法衣呢?

而這也是後來延續了上千年的質疑:佛言無慾,奈何金身赫赫?

佛無言。

後來只能脫掉自已的七寶袈裟,送給這位智者。

這位智者,便是唐僧的前世之一。

他最終取到真經封的,也是「旃檀功德佛」!

七寶袈裟,自然就是錦襴袈裟。

錦襴袈裟,上嵌七寶,水火不侵,防身驅蟲;身著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苦難,不遇虎狼之災。(注:此為《西遊記》原文)

由此可見。

能夠獲得這樣一件袈裟反倒和佛法修為沒什麼關係。

別說金池修行的二百七十年。

他就算修行二千七百年,二萬七千年……都不可能擁有錦襴袈裟!

如來認得你是誰啊?

不過如來不認得金池,小狼妖廣智和小蛇妖廣謀卻見不得自家祖師這般對袈裟日思夜想。

於是一個說殺人,一個說放火!

孫猿之前在黑風山對上這兩個傢伙的時候,廣智用的是一把火焰長刀,而廣謀則用的是一把毒氣摺扇。

正是對應了二人:一個煽風,一個點火!

在如此攛掇下。

金池腦中的貪婪開始燃燒!

他不敢想象,自已若是失去了這寶貝袈裟該如何度過餘生!

於是。

觀音禪院,火光沖天!

而有些諷刺的是。

那一夜,黑熊精其實是想救火的,結果意外得到了袈裟;孫悟空其實是吹仙氣助火的,結果卻天亮後丟了袈裟!

而更諷刺的是。

廣目天王知道孫悟空的目的,卻還是借給了他「闢火罩」;

唐僧天上的那群保鏢也都任由火勢蔓延,反正燒的也不是自家地盤,只要胖和尚沒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