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農具下地的好日子,張衍合作小組的幾家聚在一起吃飯。
還請了借出耕牛的族老張大有。
張大有人如其名,大有家業……家有兩頭牛。
每年耕種時節,他都會對外出借牛,鄉親們也會給謝禮。
……哦,他必須出借,這是人情也是規矩。
北魏孝文帝延興三年,朝廷下詔“家有兼牛,通借無者,若不從詔,一門之內終身不仕。”
即是說,一家有兩頭牛的,要借給沒有牛的人家,不借的人家終身不許做官。
隋唐延續了很多北朝的政策,如“均田制”、“租調製”、“府兵制”……借牛的規定也約定俗成地延續下來。
里正陸明揚得到訊息,帶著孫子陸慎之趕過來。
張大河、張春生家的娘子都在,和吳秀一起做飯,小孩子們跑進跑出打下手……吵吵嚷嚷,比鍋裡的水還沸騰。
“要殺雞吧?不殺雞燒什麼熱水?”張京墨探頭探腦。
他惦記雞肉雞蛋俱全的雞湯麵,吃不上不甘心,做夢都想著。
“真讓二兄說對了,是春生叔家捉來的大閹雞。”張川柏很高興,“陸翁帶來一大塊豬頭肉,在鑊裡燉著!”
他一開始想著,做出曲轅犁,為家裡掙豬肉吃。
現在豬肉有了,雞肉也有了。
小麼小三郎,想的好事都成真~~
燉得爛熟的豬頭肉,切成薄薄的片沾蒜泥吃,一咬滿嘴油。
想想就美滋滋~~
張川柏跑到廚房門口,似模似樣地指點:“阿孃,豬頭肉要用一根長長的柴來燒,長柴火陰燃結合,湯水介於開與不開之間,燒得皮脫肉化、五味俱全……”
一根柴爛燒豬頭肉!
不會有人不喜歡吧?
“好好好!”吳秀笑道,“進了一趟城,連吃的都更講究。”
不一會兒,大閹雞殺好了,小孩子們搶著給雞拔毛。
雞尾巴上漂亮的羽毛,是孩子們的心頭好~~
張柱是張大河的小兒子,也是張川柏的小夥伴,滿臉不好意思:“我阿耶本來想捉一隻雞過來,但嬸孃不同意,就送了一板豆腐過來。”
他家叔伯嬸孃、堂哥堂姐一大堆,但是缺新農具、也缺肥料。
跟著張川柏家組隊,可以使用新農具、分得肥料。
並不吃虧。
恰在此時,族老張大有大聲說:“我家有牛,想加入你們的互助小組!阿衍不是要接小牛犢回來養?我有經驗啊!”
看吧……大有家業的人都想入小組。
張柱更覺得自家佔便宜。
“今天的菜很豐盛,有豆腐很好啦,不用再殺一隻雞。”張川柏笑眯眯,“我知道一個地方有蝦,我們一會兒去捉蝦。”
“好!”張柱興高采烈,“川柏,以後我跟你幹,攪屎攪尿的事都交給我!”
“我們一起幹,我還知道別的肥料配方……”張川柏很友好。
阿耶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
幾個大孩子在旁邊劈柴、挑水,聽到了張柱和張川柏的對話。
張京墨嘖嘖兩聲:“大河叔家人多,跟他家合作互助,我家就不缺人手。但他家內部糾紛也多,每天吵架,連我家都聽得到……”
陸慎之說:“誰家不吵?只要能幹活、大面上過得去就行。”
一家三代十幾二十口人住在一起,牙齒還有咬嘴唇的時候呢。
至於分家……不可以。
《貞觀律》第一百五十五條:祖父母、父母在,別籍異財,徒三年。
張京墨垂著頭:“我就是想著……我家也是三兄弟,將來娶妻生子,不知道怎麼吵鬧!”
“你想得那麼遠?”陸慎之震驚。
“不遠啊!大兄快十六了!我聽人說,多個嫂子少半個兄長,不知是不是真的。”張京墨憂心忡忡。
陸慎之哭笑不得,萬萬沒想到張二郎心思挺多……
被張京墨這麼一說,他想到自已眼看著就要娶妻,堂兄弟一大堆,也不禁忐忑。
陸慎之嘀咕:“俗世果然多煩惱,所以我要去修道……你到底跟不跟我去嵩山?”
“跟!”張京墨哀嘆,“但我的道可道,割水稻沒背完。”
“什麼割水稻?”陸慎之問。
張京墨一愣,隨即差點哭出來……壞啦壞啦!被阿孃帶偏啦~~
少年郎的心事,想一出是一出。
很快,張京墨又被廚房的香味勾住,滿腦子都是雞湯麵。
……
少年有少年的活,大人有大人的事。
里正陸明揚說:“我從前聽人講,有些地方辦農社,一直不是很明白到底要怎麼辦。今日見你們的互助小組,才恍然大悟。”
張衍笑著說:“我們幾家是近鄰,平日干活常互相搭一把手。各家有各家的優勢,正好組成小組。”
陸明揚若有所思:“三五家合作,規模還是小了。若是整個村莊組成一個社,集中土地、農具、人力,一起幹活……你們覺得怎麼樣?”
他越想越覺得有門路,雙目發亮:“我在陸家莊說得上話,全莊集中起來,風風火火地幹活、糧食大豐收!有錢了,我們辦一個社學,請夫子給小兒郎們開蒙!”
“這種大好事,明府知道都得叫好,說不定還會上報朝廷……”
到時候,他這個里正也許能往前一步,成為官府正式官員!
陸明揚心裡火熱熱的,張衍不想當眾潑冷水,微微笑道:“阿翁一心想為鄉里做事,實在是令人敬佩。但此事,你老還是回去之後,跟家人商量商量。”
……實不相瞞,他一開始也想搞大場面,整個張家灣辦一個大社。
但後來想想,不可行。
首先自已沒有那麼大的威望,就算藉著新農具的東風,整合所有資源……最後也容易出問題。
有地多的,有地少的。
有勤快的,有懶惰的。
最後分配收入,不管怎麼分,都可能有人不滿。
實在是吃力不討好,裡外不是人。
陸明揚常處理鄉里糾紛,也是聰明人。
一聽張衍的語氣,他冷靜下來,片刻後嘆道:“你說得對,得商量商量。”
那就三五家的,先嚐試?
秋日裡若家家都能多收三兩鬥,社學還是能辦起來!
張川柏進進出出,聽著大人說話,覺得津津有味。
人間百態,家長裡短,挺有意思。
從前他只是一個貪吃貪玩的小兒郎,自從夢境越來越清晰,他已經是個不貪吃的大孩子啦!
“三郎,過來看看豬頭肉好了沒有!”吳秀喊道。
“來了!”
……呃,今天先貪吃,明日再做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