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帶泡沫板自然是不可能的,於是他們費了好大的功夫把裡面的機器給挖了出來,順便也弄了一些原材料,打算帶回來現場製作一批泡沫板。

有了這些泡沫板,再加上後面找到了一個鐵皮廠,原本就是搭廠房才用到的鐵皮也被他們給帶回來了,頂著寒風找了一塊地勢平坦沒有積水的地,火速搭建出幾排鐵皮房出來。

薄薄的鐵皮自然無法抵禦零下五十度的極寒天氣,但是加上泡沫板以後,勉強能把房間的溫度維持在零下十幾度,同樣都是冷,零下十幾度起碼不會把人給凍死,再加上大家不斷的尋找可以燃燒的材料,只要注意通風,這一個冬天還是能咬咬牙熬過去的。

樓觀魚家對面之前的那個山坡,現在已經夷為平地,現在也被徵用了當做下一個鐵皮房的地皮。

天氣冷還不能開工,所以樓裡的人百無聊賴的在陽臺上望著對面,有不少人過來這邊提前搭帳篷,甚至還有人問樓裡的人樓裡還有沒有位置,想來借住的。

樓觀魚倒是出來瞅了一眼,見對方年輕力壯的,就沒有答應,來人也不氣餒,幾乎每天都要過來問一句,好在許班長過來幫忙將人給趕跑了,不過他也提醒了樓觀魚,樓裡還有一些空房間,這些房子閒著也是閒著,想問問樓觀魚的想法。

樓觀魚自然是希望樓裡住滿的,但他這裡又不是收容所,不可能什麼人都往裡塞。

許班長聽清楚了樓觀魚的訴求以後,立刻明白他需要的是啥了。

於是沒過多久,樓裡就來了幾個人過來看房子。

樓觀魚收到訊息下來迎接,發現清一色都是一些老人,樓觀魚挨個同幾位老人問了好。

許班長給樓觀魚介紹著,一位是以前的老領導,從領導班子上退下來沒多久,老伴多年前就不在了,他兒子倒是在部隊裡,只是不是當地的部隊,而是遠在邊防,此時也收不到兒子的訊息,不過老人家的心態倒是放得很平,看得挺開的。

另外兩位是市醫院的元老級人物,在醫院幹了一輩子了,因為地震受傷才退了下來,兩位的老伴都還在,但兒女都不在了,都是地震的時候為了保護病人才沒的,但是身邊都帶著孫子,一個已經上初中了,一個還是幼兒園,後面樓觀魚才知道,原來兩人並不是只有這一個孫子,年齡差距這麼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各自都失去了一個孫子。

剩下的幾位就是大學教授,聽許班長的意思,也是在各自專業領域裡的翹楚,算是部隊如今的重點保護物件,樓觀魚頓時肅然起敬。

這些老人家排著隊看了看房子,對房子的完整程度表示欣喜。

年紀最大的葛老對這房子連連點頭:“不錯不錯,這房子真好,這麼大的地震也沒事,小夥子,你有點東西哦。”

樓觀魚靦腆一笑,並不接話。

幾個老人家看完了房子,許班長就安排人幫他們搬家,至於房租,那就全都有政府跟軍部一起出。

“一起出?”樓觀魚眨巴了下眼睛,表示震驚。

許班長朝他比了個數,樓觀魚眼睛睜得更大了。

許班長頗為得意:“我可是費盡口舌才給你爭取了這個數的啊,哥仗義吧。”

樓觀魚立刻朝他豎起兩個大拇指:“仗義,太仗義了!”

有了房租的補充,樓觀魚本來已經空掉一些的倉庫,頓時又充盈了起來。

樓裡的其他人無比羨慕,當然也有人有酸話傳出來,樓觀魚只當沒聽見,酸吧酸吧,反正有了這些老寶貝的加入,就等於多了另一層保護,現在國家人口銳減,這些專業人才更顯得彌足珍貴,將來想要重建家園,這些老教授的專業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專門研究新能源的葛爺爺,研究水質淨化的張奶奶,還有致力於解決核汙染的劉伯,國內心血管疾病的專家王爺爺,每一個單拎出來,那都是國寶級的人物,而現在,這些大人物全都住在他的房子裡,將來不管是誰想要過來搶房子,那都要先問問軍部跟政府的人答不答應。

氣溫降到了零下五十度以後,大部分人都不再出門,只有小部分的人還會奔波在雪地裡,企圖從漫天的雪白裡面找點能吃或者能用的東西。

樓觀魚他們這些樓裡的年輕人也沒有完全閒著,基本上每隔一天都會派一些人出去,換上自制的簡易雪橇,出門尋找物資。

今天他們去了距離市區比較遠的木材廠,因為太遠了,所以早上提早一個小時出發,估計要到晚上天黑才能回來,所以大家身上都揹著水壺乾糧,中午在外邊對付一頓就行。

樓觀魚今天沒出門,時至寒倒是出去了一趟,一行人僅靠著手裡的指南針跟震前的地圖,一步一步摸索著來到了市區的邊緣。

大家全都把自已全副武裝起來,臉上也抱著厚厚的布巾,說話都得貼在一起大聲說才行,此時他就湊到了時至寒的身邊,大聲告訴他,他們的方向似乎是錯的。

時至寒翻來覆去的看著手裡的地圖,然而地震後的地貌都已經完全變樣,再加上大雪覆蓋,壓根找不到木材廠的確切位置。

時間已經是中午,時至寒當機立斷準備回去。

其他人不同意,說什麼也要把木材廠找到才行,董明趕緊把人給拉住,然後大聲跟他解釋。

“這裡的方向不對,我們再走下去,恐怕連回去的方向都找不到。”

那人聽了董明的話,便開始動搖了起來,其餘人也環顧四周,周圍一片白茫茫,僅僅憑著那些或高或低的廢墟才能勉強辨別方向。

時至寒也過來勸說:“這雪越來越大了,相信很快我們來時的腳印就會被雪徹底覆蓋,要是不趁著白天溫度高的時候回去,到了晚上,我們都會被凍死在野外的。”

為了活命,大家手拉著手,一步一腳印的往回走

如同時至寒說的那樣,他們的腳印已經完全被雪覆蓋,如果不仔細瞧根本分辨不了,回去花費的時間比來時要多一個多小時,一直到天完全黑下來了,眾人才回到樓下。

蹲守在二樓的人眼尖瞧見了那一行人,趕忙在樓裡大喇叭喊了起來。

等時至寒他們來到樓下,確認過彼此的身份以後,梯子就被放了下來。

歐爸爸守在一旁,懷裡抱著一個剛剛灌好的熱水袋,等時至寒一上來,暖呼呼的熱水袋就被塞到了他的懷裡,讓幾乎快被凍僵的時至寒緩了過來。

歐媽媽在家裡也做好了簡單的飯菜等著,看到時至寒空著手回來也並不意外,只是心疼他要在這麼冷的天氣出門找物資,一個勁的喊著受苦了。

“這大冷天的,明天就別出去了,大不了咱們省著點用,這天氣出門也太遭罪了。”

歐媽媽心疼的給時至寒倒了熱水,給他泡腳暖身,還貼心的給熬好了薑茶,用的也是家裡僅剩的一點老薑,乾巴巴的還挺辣,一口下去,那滋味簡直銷魂,不過見效很快,時至寒剛喝下去沒多久,就覺得喉嚨到胃裡全都是火辣辣的,整個人身體也跟著緩和了起來。

“明天不去了,真不去了,外面雪太大了,而且一眼望過去都是差不多的,根本找不到方向,我們這次出去都差點迷路,下次出門保不準就回不來了。”

聽到外面那麼危險,歐爸爸跟歐媽媽都感到萬分後怕,紛紛表示自已可以少吃點,每天就待在被窩裡不出門,儘量減少柴禾跟煤炭的消耗量。

同樣的對話還出現在其他人家裡,第二天樓裡的人就緊急開了一個小會,討論著要不要大家一起集中起來,只供暖兩個房間,這樣起碼大家不用挨凍,而且地暖開啟以後,樓上樓下的房間都能蹭到一些溫度,這樣他們只需要燒兩個房間的地暖,就能讓五個房間都暖起來。

樓觀魚坐在房間的一角,懷裡抱著熱水袋,他聽著董健的提議,但並沒有出聲表示贊同。

誠然董健說的話沒有錯,現在是困難時期,眾人如果不能齊心協力,根本扛不過這個冬天。

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一家子住在一起尚且摩擦不斷,更何況一群毫無關係的外人住在一起,說句不好聽的,供暖的兩個房子肯定是最暖和的,這兩間房給誰住,怎麼住,這裡面都得掰扯清楚。

再加上一起住肯定也要一起吃,這誰家出多少糧食,出什麼糧食,裡面的說法可多了,誰家的物資都緊巴巴的,平白拿出去給外人吃,那肯定心裡不舒服。

大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於是紛紛不說話,董健面上也有些尷尬,於是轉頭看向同樣沉默不語的董福生。

董福生見侄子看向自已,沒理會他,而是朝他努了努嘴,董健霎時想起來,這樓的主人都沒說話呢,自已強出頭做什麼。

莫秀靈倒是個乖覺的,立刻接過了她男人的話茬,詢問角落裡樓觀魚的意見。

樓觀魚深深看了夫妻倆一眼,倒沒有介意對方的越俎代庖,因為按照前世的生存模式,董健說的才是最正常的想法,想要活命,那就必須心齊,奈何他們這樓裡的心並沒有董健想的那般齊。

樓觀魚輕輕撥出一口白霧,才淡淡說了一句:“投票決定吧。”

從懷裡掏出一個筆記本跟一支筆:“同意的寫一,不同意的寫二,寫完了扔進你們面前的紙箱裡面,孩子的意見也算一個。”

對於樓觀魚的決定,大家都沒有異議,挨個傳遞著筆記本,在紙上寫下了自已的決定,等所有人都寫完以後,樓觀魚才抱著紙箱子,開始統計各自的人數。

等統計完以後,樓裡同意跟不同意的人正好對半,很好,樓觀魚兩手一攤,表示沒轍了。

“喏,各自一半,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要不,咱們回去再考慮考慮,過兩天咱再開一次會行嗎?”

眼下也只能這樣了,眾人哆嗦著各自回家,樓觀魚慢吞吞走在後面,時至寒站在樓梯口等著他。

“小房東打算怎麼辦?”

樓觀魚莫名其妙的看著他:“什麼怎麼辦?”

“住一起的事情啊,真要住在一起的話,你怕是第一個反對吧?”

樓觀魚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

“我肯定不會反對,但我也不想別人搬進我家,更不想搬到別人家去。”

時至寒對他的回答也並不意外,這小房東的領地意識還是挺強的,輕易不會讓人踏足他的領域,即便是搬來這邊都一年半了,時至寒也從未見過樓觀魚家裡到底長什麼樣。

樓觀魚繞過他回了家,先是例行來到樓上拖一桶冰進家裡,室內的溫度不足以讓冰桶融化,所以樓觀魚會在旁邊燒一個小爐子,用爐子的溫度來融化桶裡的冰。

把另外一桶融化了一半的水倒進空的桶裡,再扛到樓下,這就是樓觀魚最近使用的水了。

屋子裡太冷,樓觀魚做完這一切就忍不住鑽到沙發上的被子裡,裡面放著一個湯婆子,暖烘烘的,坐在裡面暖和了一下,樓觀魚覺得手腳沒有那麼僵硬了,思考著晚上該吃點啥。

現在又不能出門,每天一睜眼就是吃,樓觀魚覺得自已都胖了許多,手捏在肚子上都是肥肉。

“真是罪惡的生活啊。”他忍不住感嘆一句,最後還是違心的決定吃個小火鍋暖暖身子。

火爐子架起來,倒了水,放一塊火鍋底料,再從冰櫃的倉庫那邊扒拉一點食材,水開放進去一燙就能吃,吃著吃著渾身都暖洋洋的,樓觀魚忍住了脫掉外套的衝動,熱了就停下來,就這麼吃吃停停,一直吃到天都黑了,這頓晚飯才算是吃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