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90年代起,改革開放越來越深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許多人不滿於現狀,轉而經商,稱之為:下海。

“下”字有屈就的意思,下海的許多人員原本是政府機關人員,他們放棄有保障的就業體系而從事風險較大的商業行為,這也說明一種勇氣。人們對商人從事的行業有“商海”之稱,故而下海這個說法沿用至今。

其實,“下海”一詞源於一齣戲曲《洛陽橋》,是上個世紀20年代在上海舞臺上演出的。

說的是清朝有個姓蔡的狀元要為家鄉建一座洛陽橋,在建橋過程中當橋墩突然打不下去時,聽到老百姓的“海龍王不同意,所以卡殼”的議論後,就貼出一則佈告:“茲為我鄉建造‘洛陽橋’……今擬委派一位能下得海去的人與龍王面洽架橋事宜……”

兩個衙役在酒館裡找到一個名叫“夏德海”的醉漢,謊稱找到了“下得海”的人。幾天後,夏德海被帶到海邊,灌醉後扔到了大海里。

後來,人們就把稀裡糊塗地或冒險地去幹某種事概稱為“下海”。後來,又有了引申。變成流行的“下海”一詞。

時代背景下,學校老師也不是生活在真空裡,魏小佑工作的學校裡就有好多的老師因為收入偏低,工作單一重複,再加社會上越來越多的所謂成功人士湧現,而開始蠢蠢欲動。

先是有一些美術、音樂等單科老師私下在校外創辦了個人或者合夥性質的私教培訓機構,聽說相當的掙錢。

學校即便是知道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沒有上綱上線的予以禁止,基於此,讓更多的老師有意效仿,只是還出於擔心自已出去闖蕩不掙錢而躊躇不前,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辭職。

結果,在本次暑假結束後,原來那些在校外私下創辦私教機構的老師掙了錢,有意無意所展示出來的大款形象,直接影響了先前那些觀望和猶豫不決的老師。

開學後的短時間之內,又有好多的老師直接辦理了辭職,包括部分校務領導和管理後勤的個別主管人員也爭相申請辭職,一個猛子扎進“商海”之中。

用那些人的話講:

“別人能行,我也能行。”

“時不我待,全民都下海,我還等什麼。”

“不去搏一搏,後悔沒選擇。”

“管它有棗沒棗,先打上三杆子再說。”

“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已的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已的錢少。”

“不怕不掙錢,就怕貨不全。”

“跳進商海遊一遊,家庭富得能流油。”

一時之間,幾乎是全民經商,全民下海,成了改革開放的特有現象——全民向“錢”看。

魏小佑經過大半年的觀察和考察,也決定在今年寒假後辭職。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就是,自已在大學期間為了幫助父母減輕負擔,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供養自已和兩個弟弟上學,的確是時常捉襟見肘。魏小佑在大學期間就找各種各樣的活幹,勤工儉學,積極的找掙錢的門路。

最後,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除了保障自已在學校裡的日常開支和談女朋友的費用之外,透過省吃儉用和勤工儉學攢下了一萬二千五百多元,當魏小佑將這些錢帶回家交給父母的時候,父母都顯得格外驚訝,一再詢問魏小佑這些錢是咋來的?

當魏小佑把記錄這些錢來源的小冊子呈給父母看的時候,父母欣慰的無以言表。

所以,魏小佑覺得對自已辭職下海成功創業,多少還是有點思想準備的。

第二個原因,是和自已的初戀女友林海英被其父母強行拆散分手有關。

今年的暑假期間,在魏小佑參加自已高中同學許文強的生日宴請時,是許文強的現任女朋友陳姝妹告訴魏小佑:

“老魏,你知道嗎?林海英最終嫁給了她爸爸單位系統主管領導的兒子,而且那人是個商人,聽說特有錢。

說實話,不在乎是否有錢,而他那個人和你根本沒法比,個頭還沒有你高,學歷也僅僅是高中,而且年齡比你和林海英都大,且很顯老,純純的一個“挫地瓜”、“矮冬瓜”。

但就是有錢,還有個可以幫助林海英她爸晉升的爹,所以,你敗的不冤。

因為,你沒人家有錢,還沒人家有個權勢正盛的爹。”

魏小佑聽了,沒說別的,只是說只要她過得幸福就好,兩個人錯過了就錯過了,緣分未到而已。

“我知道你心裡想的肯定不是嘴上說的那樣,說實話,當下這個社會就是這樣。

原來你們這些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只要上了大學,畢業後工作是包分配的,進的單位也國有企業或者是事業單位,到哪兒都是‘香餑餑’,手裡端的也是摔不壞的鐵飯碗,並且還有福利分房,哪像我們,一天不出門,家裡就會無米下鍋。

而且,你也知道,從今年開始,大學畢業已經不包分配了,需要自主擇業,很多的大學生畢業即是失業。

當然,家裡有關係的也一樣可以進正規單位,體制單位,而沒有任何背景與關係的則需要自謀生路了。

另外,再加上現在還有那麼多的技校,同等條件下,技校生是專業技術對口企業的職工培訓基地,要比普通的大學生具有極強的競爭力,所以,也是一般大專生或者大學生無法比擬的。”

陳姝妹的話,說的很現實,也很直白。

魏小佑沉默不語,他明白陳姝妹說的都是事實。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現實,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曾經的優勢如今可能已不再明顯,而家庭背景和關係網卻成為了關鍵因素。這也是時代造成的,如果你想贏,不想輸,那就必須認清現實,接受現實。

雖然有道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結果,人家就出生在羅馬,而且還屬於羅馬貴族,與之相比,你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呢!

所以,魏小佑並不想抱怨或怨恨。他深知生活中的不公平處處存在,與其沉溺於無奈,不如積極面對挑戰,積極的自我改變。成不了富二代,那就做富二代他爹;沒有權勢的老爹,那就自已建立權勢,誰都知道,有了錢就能結交併成為權勢,就可以藉助權勢掙更多的錢。而且,任何朝代,任何時代,不都是權和錢相互依存和寄生的嗎!而最終的歷史不也是權勢主導者寫的嗎!

他決定重新審視自已的職業規劃,尋找適合自已的發展道路。

或許前方會有困難,但魏小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總會找到屬於自已的機會。他要用實力證明,即使沒有所謂的關係和背景,憑藉自身的能力同樣能夠創造美好的未來。

所以,這也是魏小佑決定辭職的原因之一。

想著在這個學期結束,寒假後就向學校提交辭職報告。

他知道,自已的這個決定肯定不會得到家人,尤其是父親的同意的。

因為,在父輩們的眼裡,一個固定的,體制內的,體面的工作就是一輩子的職業和歸屬,而且還是旱澇保豐收的職業,那些所謂的自主創業或者“下海”純粹是“瞎胡鬧”。

他決定先不告訴家人,尤其是不會告訴父親,等自已真正做出決定之後再告知家人,來個先斬後奏,到時候父親即便是反對也無法改變自已辭職下海的事實了。

站在學校後山的一個崖頭上,魏小佑眼神堅定地看著遠方,心中已然有了計劃。

他開始廣泛收集各種行業資訊,參加各類招聘會和職業培訓課程。透過不斷學習、對比和提升自已的技能,魏小佑逐漸發現了一些新興領域的機遇。

一次偶然的機會,魏小佑接觸到了廣告裝潢行業,並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深入研究廣告裝潢的相關知識,積極參與行業內的人士交流和專案實踐。

並且透過大學同學的介紹,魏小佑又報了湖北黃岡師範學院的廣告裝潢專業的函授學習。

經過努力,魏小佑成功取得了湖北黃岡師範學院廣告裝潢專業的畢業證。

同時,也利用完成教學後的業餘時間在運都市一家廣告裝潢公司進行實習。

實習期間,他充分發揮自已的才能,不斷提出創新性的想法和解決方案,尤其是廣告創意,得到了公司和團隊成員的認可和讚賞。

魏小佑想的是,憑藉自已漢語言文學專業及兼修的行政管理專業雙本科學歷,再加上湖北黃岡師範學院廣告裝潢專業的技能知識,下海經商的話,不至於會輕易的被“淹死”吧!

後來,魏小佑辭職回到淄博,與兩個志同道合的哥們,創立了淄博三合廣告裝潢有限公司。

最終,沒想到的是,成為廣告,敗也廣告,當然,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