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琪靜立於宮殿迴廊之中,目光遙望那蔚藍的蒼穹,心中湧動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思念之潮。自她踏入唐朝以來,歲月已悄然流逝,歷經無數波折與挑戰,亦收穫了些許珍貴而深厚的情感。然而,現代的家人始終如影隨形,牢牢佔據著她心靈深處的重要位置。她時常回憶起父母那無微不至的關愛、朋友間的溫情陪伴,那些熟悉的面孔與溫暖的回憶,無不令她心中浮現出一陣陣惆悵。

“娘娘,您在想些什麼呢?”侍女蘭兒輕聲詢問,溫柔的聲音如春風拂面。蘭兒自夏夢琪抵達唐朝以來,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細緻入微地照料著她的日常生活,始終不離不棄,忠心耿耿。

夏夢琪輕輕嘆息,聲音透出一絲淡淡的憂傷:“蘭兒,我在思念現代的家人。不知他們如今安好與否,是否也在心底呼喚著我。”

蘭兒握住夏夢琪的手,溫暖的觸感如同一抹陽光,安慰道:“娘娘,您不必過於悲傷。您在唐朝同樣擁有新的家人和朋友,他們皆對您心存關切。而且,您享有皇上的寵愛,這份榮耀更是世人所羨慕之無可比擬的福分。”

夏夢琪微微頷首,心中湧起一陣暖意。她明白蘭兒的話語中蘊含的深意,在這唐朝的絢麗華章裡,她也曾覓得親情的溫暖。李世民對她的寵愛與信任,彷彿是在她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道溫柔的漣漪,令她感受到一種迥異於以往的關懷。而蘭兒與其他侍女們的赤誠之心,更讓她體會到了人際間那份真摯而彌足珍貴的情感。

就在此時,一名太監匆匆走來,恭敬地行禮,聲音低沉而恭順:“賢妃娘娘,皇上有請。”

夏夢琪愣了片刻,隨即整理了一下自已素雅的衣衫,心中隱隱升起一絲不安與期待,跟隨太監向御書房邁去。沿途,她的心緒如波瀾起伏的湖面,疑惑與期待交織,暗自思索李世民召喚她的緣由。

走入御書房,夏夢琪恭敬地行禮,聲音堅定而清晰:“臣妾參見皇上。”

李世民緩緩放下手中的奏摺,微笑著凝視著她,目光中透出一絲溫柔與期待:“愛妃免禮。今日找你來,是有一事想與你商量。”

夏夢琪微微頷首,凝重地問道:“請問皇上,何事吩咐?”

李世民面色凝重,眼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他緩緩開口:“近日,邊疆傳來訊息,突厥之地動盪不安。朕意圖派遣一位將領率軍出征,以平定此番騷亂。然而,朕心中猶豫不決,不知該選誰為統帥。愛妃是否有何良策?”

夏夢琪沉思片刻,語氣恭敬而慎重:“皇上,臣妾對於軍事之事所知有限,實不敢妄下論斷。然而,臣妾曾聞李靖將軍用兵如神,屢次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或可考慮派他出徵。”

李世民微微點頭,神情中透出一絲讚許:“愛妃所言極是,李靖將軍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然而,此次出征關係重大,朕仍需再行深思。”

夏夢琪輕聲說道:“皇上英明,臣妾堅信您定能做出明智之決策。”

李世民凝視著夏夢琪,眼中流露出深深的讚賞與信任:“愛妃,您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予朕有益的建議。能夠擁有您這樣的賢妃,實乃朕之福氣。”

夏夢琪微微一笑,低聲回應:“皇上過獎了,臣妾不過是盡微薄之力,竭盡所能而已。”

李世民緩緩站起,走至夏夢琪身旁,握住她的手,聲音低沉而堅定:“愛妃,朕明白您對現代家人的思念。然而,既然您已身處唐朝,便應放下往事,安身立命於此。朕定會陪伴在您左右,給予您幸福與安寧。”

夏夢琪心中湧動著感動,望著李世民,堅定地說道:“皇上,臣妾明白。臣妾會努力適應此地的生活,為皇上分憂解難。”

李世民微微點頭,深情地說:“好,朕相信你。”

就在此時,一個太監匆匆而入,恭敬地行禮道:“皇上,皇后娘娘求見。”

李世民微微一愣,眼中閃過一絲驚詫,隨即凝重地說道:“宣皇后,請進。”

片刻後,皇后步入御書房,素手輕輕拂過衣襟,俯身施禮,聲音溫婉而恭敬:“臣妾參見皇上。”

李世民微微頷首,語氣嚴肅:“皇后,請免禮。今日找朕何事?”

皇后目光掃過一旁的夏夢琪,旋即轉回李世民,語氣中透出一絲關切:“皇上,臣妾聽聞您正在商議邊疆之事。臣妾以為,此次出征應慎重選擇將領,以免重蹈覆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李世民沉吟片刻,點了點頭,略顯疲憊地說道:“皇后所言極是。朕亦對此事深感憂慮。”

皇后繼續道:“皇上,臣妾瞭解到李靖將軍雖有用兵如神之才,但年事已高,未必能勝任此次出征。臣妾以為,可以考慮派遣一些年輕有為的將領,如程咬金將軍、尉遲恭將軍等,他們都有勇氣與激情。”

李世民眉頭微微皺起,聲音低沉:“皇后的建議雖有道理,但程咬金和尉遲恭皆為猛將,性情魯莽,缺乏統帥之才。此次出征需一位既有勇氣又具智謀的將領,方能應對複雜局勢。”

夏夢琪靜默旁觀,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憂慮。她深知程咬金與尉遲恭皆為李世民心腹重將,然而他們的性格衝動,行事魯莽,若果真派他們出征,勢必可能引發一連串不必要的麻煩。她的心情愈發沉重,似乎預感到未來將要面臨的艱難與挑戰。

於是,夏夢琪緩緩開口,聲音中透著一絲堅定與鄭重:“皇上,臣妾以為,皇后娘娘的提議雖有其合理之處,然程咬金與尉遲恭將軍的才幹與此次出征並不相匹配。臣妾深信,李靖將軍乃是此行最為合適之人選。他閱歷豐富,智慧過人,必能肩負起此次出征的重任。”

皇后微微側目,眼中掠過一抹不悅,言辭間透著幾分挑剔:“賢妃妹妹,妳如此推崇李靖將軍,莫非暗藏私心?”

夏夢琪心中一震,略顯錯愕,隨即鎮定自若地回應道:“皇后娘娘誤會了。臣妾所言皆出於全域性考量,李靖將軍確是最為合適的人選,絕無半分私心。”

李世民靜靜傾聽著皇后與夏夢琪的對話,心中不由得生出幾分猶豫。他清楚,皇后與夏夢琪皆是出於對他的關心,然而她們的意見卻如同南轅北轍,令他難以抉擇,內心愈加沉重。

就在此時,一位太監急匆匆走入,恭敬地行禮道:“皇上,李靖將軍恭請見駕。”

李世民微微一愣,隨即沉聲道:“宣李靖將軍進來。”

片刻後,李靖步入御書房,恭敬地行禮道:“臣李靖參見皇上。”

李世民緩緩擺手,示意其免禮,語氣沉穩而凝重:“李將軍,今日召你前來,是有一事需與你商議。邊疆傳來訊息,突厥又有異動。朕意圖派一位將領率軍出征,以平定邊疆之亂。朕在思考合適人選之時,不知李將軍有何良策?”

李靖沉吟片刻,面色嚴肅地開口道:“陛下,臣以為此次出征非同小可,事關國家安危,勢必需選拔一位既有膽略又具智慧的將領。臣願向您推薦程咬金將軍與尉遲恭將軍。他們均是勇猛之士,戰場之上毫無畏懼,定能勝任此番征討。”

李世民微微皺眉,眉頭間透出一絲深思,緩緩回應道:“李將軍,朕對此亦有所考慮,程咬金與尉遲恭確實是可造之材,然其性情略顯魯莽,行事衝動,朕深感憂慮,恐怕會因此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李靖聽罷,語氣愈加堅定,直視著皇帝,言辭懇切:“陛下,臣明瞭您的顧慮。然而,儘管程咬金與尉遲恭性情略顯急躁,但他們對您一心忠誠,勇猛作戰。在一位卓越統帥的引領下,定能化身為不可忽視的戰力,助我大唐開疆拓土。”

李世民微微頷首,眼中流露出贊同之色,緩緩說道:“李將軍所言極是。然而,究竟誰能夠擔任這位統帥之職呢?”

李靖恭敬地開口道:“陛下,臣以為,今時今日,理應選拔一位年輕而卓越的將領來擔任統帥之職。譬如秦瓊將軍的兒子秦懷玉,他才俊出眾,智謀過人,定能勝任此重任。”

李世民沉吟片刻,臉上閃過一絲思索的神情:“李將軍所言有理。秦懷玉確是一位難得的將才。然而,他尚且年輕,閱歷不足,朕對此心存忐忑。”

李靖隨即懇切地回應道:“陛下,若臣能夠親自輔佐秦懷玉將軍,深信在臣的支援與指導下,他必能迎難而上,勝任此次出征。”

李世民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對李靖的信任與重視:“既然李將軍對秦懷玉如此自信,朕便依從你的意見。朕決定任命秦懷玉將軍為統帥,程咬金與尉遲恭將軍為副將,共同率領大軍出征,平定邊疆之亂,恢復國家的安寧。”

李靖微微躬身,語氣沉穩而恭敬地說道:“臣遵旨。臣必不負皇上的重託,定當全力協助秦懷玉將軍,平定邊疆之亂。”

李世民的目光凝重,緩緩說道:“李將軍,此次出征非同小可,事關國運與邊疆安寧,你務必謹慎行事。如有任何需要,務請及時向朕稟報。”

李靖鄭重其事,深吸一口氣,回應道:“皇上請放心,臣定會竭盡全力,為皇上分憂解難,決不辜負期望。”

李世民微微點頭,面色稍顯緩和,淡淡說道:“好,李將軍,你下去準備吧。”

李靖再度行禮,面露決心,言辭堅定:“臣告退。”

李靖離去之後,李世民目光凝視著夏夢琪與皇后,沉聲道:“皇后、愛妃,朕對此次決策有何看法?”

皇后微微低頭,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緩緩回應:“皇上英明決策,臣妾深信秦懷玉將軍定能在這次出征中展現其卓越才華。”

夏夢琪微微頷首,聲音沉穩而堅定:“皇上的決定甚是明智。秦懷玉將軍年輕有為,才思敏捷,若再有李靖將軍的輔佐,必能平定邊疆之亂,安定國家。”

李世民聽後,神情稍顯舒緩,緩緩點頭,聲音低沉而有力:“好。既然你們皆有此信心,朕便可放心。”

就在此時,一名太監匆匆走入,恭敬地行禮道:“皇上,吐蕃使者求見。”

李世民微微一怔,旋即回過神來,穩重地說道:“宣吐蕃使者進來。”

片刻之後,吐蕃使者踏入御書房,面容嚴肅,行禮道:“吐蕃使者恭敬參見大唐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