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沈三萬後。
李城銳今天還要著手規劃一下蒸餾技術技術的實施。
估摸著頂多再過幾天,馬上就是秋收的時刻。一大批的糧食就要上市了。
“不過再怎麼自已首先還是需要一個場地,去跟魯師傅他們商量一下。”
為此李城銳也是趕緊往後山跑。
魯子班此時正在教人如何吹制玻璃這項技術,見到李城銳來到自已也知道自已又有新的任務了。
“魯師傅,能者多勞了。”李城銳笑道。
“那裡的事情,李公子。這次又要一些什麼東西。”
“這次我們製作高度酒精。我需要與你討論一下。”
“好嘞。”魯子班也是幹勁滿滿。
二人也是迅速到了李城銳的書房裡面進行討論。
“我們暫定的目標是製作出濃度為75%的醫用消毒酒精。”
這一段話讓魯子班開始就已經懵了。
“李公子,何為75%醫用消毒酒精?”
“你可以理解為濃度比較高的酒,但這種酒不能喝,主要是能用於傷口消毒的。”
李城銳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解釋。
“何為消毒?”
“就如郎中用銀針的時候都會在火上烤一烤,這個就是一個消毒的過程。即把銀針上的微生物給消滅掉。醫用酒精也是這個功能。”
“什麼是微生物?”
“細小的生物。一種人眼看不見的生物,現在你身上肯定就很多這樣的生物。”
李城銳十分耐心,也希望一些通俗易於理解的語言解釋。
聽聞的魯子班趕緊摸了摸自已的身子,“李公子,你沒開玩笑吧。”
“沒有。就拿我們要做的事情來說,你認為米為什麼經過酒麴發酵就會變成米酒,你不覺得奇怪嗎?還有米會什麼會發黴?這些其實就是那些細小的生物在起作用。所以你也不必感到害怕。”
“所以你說的醫用酒精就是為了殺死這些細小的生物。”
“嗯。魯師傅你也參過軍,你肯定也知道有時候只是受了點輕傷,卻最後致死。這就是傷口感染導致的死亡。”
李城銳的這番話讓魯子班慢慢理解了。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一些裝置就來提取高純的酒精。”
李城銳首先想到原來利用古法蒸餾技術進行製作,其優點就是省時省力,技術要求不高,而且可以大量的採集蒸餾酒。
不過,自然點了玻璃這個科技樹。
“魯師傅,我這裡有兩套方案。一個比較簡單,一個就講對於比較難了。我兩套都給你,你自已選如何?”
“好。”
魯子班痛快的答應道。
土法方案自然是《天工開物》裡面記載利用方法,利用地鍋熱天鍋冷的方法冷凝出酒。
而現代方法也就是實驗室器材:一個大玻璃瓶、支架、冷凝管、玻璃管進行蒸餾提取,原理都是一樣。
冷凝管這種雙層玻璃裝置,在這個時代李成銳自已也不知道到底工藝能否實現。
“魯師傅,這就是二者的工藝,均是用冷凝方式進行蒸餾。需要我跟你講解一下蒸餾為什麼可以得到比較烈酒嗎?”
“當然。”魯子班應聲道。
“首先我們明確一個概念即為沸點,沸點指的是液體在一定溫度下發生的氣化現象。而酒精比水的沸點要低,因此加熱過程中酒精先於水揮發成為氣體,從液態變為氣態,而氣態的酒精碰到冷的物品就會散熱,此時又會從氣態變為液態,所以我們可以收集到純度較為高的酒。”
“公子,那天會下雨是不是你說的冷凝現象?”
魯子班想到了自已燒水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白色的東西從冒出,然後遇到一些冷的東西就會凝結成為水珠。
“對,沒錯!。”
聽到這句話的李成銳可謂兩眼放光,隨即繼續講解:“不過具體更加科學的解釋是水透過蒸發緩緩的上升到空中凝結一個個小液滴,這些小液滴組成了雲。當這些液滴相互融合碰撞就會變成較大的水珠,空氣無法拖住這些水珠的時候,就會落下,最終形成雨。所以……”
“所以天上下不下雨根本不是什麼鬼神之說。”
“當然不是,歷史千百年來了哪裡是鬼神建立的,始終為主體的是人,是人民。三皇五帝年代傳說,也是黃帝這個人皇作為主體傳下來的故事。”
講到這裡李城銳也是被點燃了激情,“一個偉大的領導人說過一句話: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
“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這句話也只能從李公子的口中傳到,真是一句好話。”
魯子班也是放聲大笑,“李公子,這兩套我全給你做出來,今後無論多麼困難,我老魯豁出這條命也要支援你。”
“好,魯師傅。從我第一眼見到你的時候就覺得我和你真的是相見恨晚。”
一大一小繼續在書房中暢談。
“而要達到醫用酒精的純度,我們還需要在經歷三個步驟分別為繼續蒸餾、用生石灰除水、再次蒸餾三個步驟,這樣最終就可以獲得高度酒精。”
李城銳也是將最後一個步驟全盤的托出。
“對了,李公子我一直想問為什麼酒精能夠防毒?”魯子班問道。
“這個有點涉及到生物學知識,現在我說了你也無法理解,這樣魯師傅你給我兩塊玻璃精品,需要有一定量的厚度,但不用太厚,我試著打磨看看最高精度能到多少。”
李城銳在腦中思考:玻璃莫氏硬度為6,翡翠為6.5-7,黃崗巖為6-7,金剛石為10。
可是古代哪來的金剛石,有明確的關於金剛石記載也要追溯到從印度過來,可現在這個時代似乎是大乾初期,比作唐朝也是初唐,如何從印度傳過來。
這個相似情況讓李城銳朝著自已後面的礦藏看了看。
一塊灰黑色、半透明質感的石頭讓其瞬間看到了曙光。
李城銳上手仔細地看了看。
這難道是剛玉?
剛玉的莫氏硬度為9,剛好適合對於玻璃的打磨,關鍵是這快礦石頭部還比較的圓潤,甚好甚好。
那麼自已的玻璃種類就不能是現在單純的
“今天就先這樣吧,魯師傅。”
“好的。公子。”
二人出了書房。
此時大概時間也就是下午時刻,還有好一點時間。
李城銳想著自已要不要現在就製作一個簡單的小工具。
想法一來,說幹就幹。
他也是再次回到了書房。
如何打磨玻璃?
古代沒有現在的打磨玻璃的機器。
自已手動打磨凸透鏡這要要打到何年何月去。
這時候他又想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託機。
託機一種用於古代切割玉石一種旋轉性裝置。
在裡面有一個關鍵的性的運用,即為拿著一個繩子穿過繞著一個木根幾圈,然後拿著兩端,雙手一進一退的用力,木棍就可以旋轉。
這樣只要頭頂固定好剛玉,一人拉繩,一個打磨玻璃,一人負責澆水。
至於為什麼打磨玻璃需要澆水?
因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其在玻璃裡面組成了一個四面體的分子結構,由著一個矽原子和四個氧原子組成。
而其有個特性是裡面的矽原子其容易被氫氧原子吸引,導致其公價鍵容易被打斷。
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為此在水中打磨玻璃的能量需要的少,這個過程也被稱為“玻璃的水解”。
將思路理好,李城銳自已準備開始行動。
這個複雜所有的材料也只是簡單木頭、繩子簡單的物品。
李城銳自已也只是費了不多的功夫就將其做好了。
現在還缺兩個人與材料。
李城銳先跑到了窯爐區為拿了兩塊玻璃,再然後喊了正在正在休息蘇英和張淑雨。
俗話說的好: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李城銳大致向著她們兩個講述了自已要幹什麼。
蘇英負責打著玻璃進行打磨,自已負責拉繩子,淑雨負責澆水。
二人點頭示意,表示理解了。
院子中不停的迴盪著“滋滋滋”的打磨聲音。
時間一晃,太陽已經下山,月光散落下來。
李城銳將打磨的玻璃放在眼睛前面,依靠油燈的火光,看向手中的書。
“這兩塊凸透鏡的放大倍數很高的,很不錯,蘇英。當然淑雨你配合的也很好。”
“公子,這是什麼?”
二人現在十分想要知道這東西是什麼。
“兩塊簡單的凸透鏡,作用能夠放大影象。你們可以看看。”
李城銳將兩塊凸透鏡分別扔給了二人。
“好神奇。”
“沒什麼神奇的,其實你的眼睛能夠看到東西也是凸透鏡的成像原理,眼中有個名為晶狀體的結構,它就相當於凸透鏡。”
李城銳向著二人解釋。
二人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已的眼睛,似乎想要感受到名為“晶狀體”的東西。
“總之今天麻煩了,走,去廚房我親自下廚。”
廚房內。
李城銳正拿著餃子皮開始包起了餃子。
這餃子皮也是自已不知什麼時候託高叔做了一些餃子皮。
大乾的飲食文化中最常食用的肉類為羊肉。
自已也沒法做自已最愛的豬肉榨菜餡料。
而且餃子這道傳統食物,在明清時期才有正式名稱記載,但事實上是在中國的歷史中很早就已經出現了餃子這道食物。
比如在東漢時期名醫張仲景就發明過一道名為“祛寒嬌耳湯”,就是將羊肉剁碎後包入麵粉皮裡面,下水熬煮。
“十二個夠吃嗎?”
李城銳問道。
“夠了,公子。”
李城銳將三十六個餃子放下鍋,等到全部浮於表面,將其撈起,配點醬油、蔥花加點鹽調個味道。
將兩盆熱氣騰騰的餃子端到二人的面前。
美味的餃子勾引三個人的味蕾。
李承銳將餃子筐筐下肚,另外二人也是不逞多讓多,速度還是略遜他一籌。
吃完的李城銳滿意的打了個飽嗝。
“以後自已被抄家了,還能做個廚師混混生機。”李城銳略有調侃的大聲講道。
“這盆‘湯中牢丸’,味之良也,食之美也。”
牢丸這個稱呼在唐代為餃子和餛飩的共稱,意為用麵皮包裹的食物,不會讓裡面的餡料與湯水流出。
而大乾在許多地方和大唐相似。
但是這個稱呼還是讓李成銳不禁一笑。
“公子,為何無故發笑?”
蘇英好奇的問道。
“想到今日之所成,所以開心。”
李城銳辯解道。
“公子,那兩塊凸透鏡你要用在哪裡?”
“一種用於軍事,製作望遠鏡給我爹;一種用於實驗與探索,激發人的好奇心。”
最關鍵肯定位顯微鏡的製作-微觀世界。
“總之,今天很圓滿,許多事情也已經幹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