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瑪麗學校與無家可歸青少年專案確定合作關係後,雙方都積極地為首次志願者活動做準備。
在無家可歸青少年專案活動中心,段星羽早早地來到辦公室,再次審視著各項準備工作的流程表。她深知這次活動的重要性,不僅關乎著兩個群體孩子的交流融合,也影響著後續合作的持續開展。
莉莉正忙著給孩子們做培訓。她站在活動室的前面,拿著一塊小黑板,上面畫著簡單的圖表。“孩子們,今天我們要重點講一講聖瑪麗學校。這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它坐落在倫敦的[具體街區],那裡有著美麗的校園環境。”莉莉一邊說,一邊展示著從網上找來的聖瑪麗學校的照片。“來做志願者的小朋友們都是帶著友善和愛心來的,你們要像對待自已的兄弟姐妹一樣對待他們。比如,見面的時候要熱情地打招呼,說話要禮貌。如果一起做活動的時候有不同意見,要好好溝通,可不能發脾氣哦。”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眼睛裡充滿了期待和一絲緊張。
湯姆則在活動中心四處忙碌著,指揮著工作人員佈置那些專門為交流和合作活動設定的區域。他大聲喊道:“把那張大桌子搬到這邊來,這是用來讓孩子們一起做拼圖的。還有,那邊的手工材料要擺放整齊,方便孩子們取用。”湯姆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對旁邊的助手說:“這是我們與聖瑪麗學校合作的開始,一定要給他們留下好印象。”
海倫老師也沒閒著,她在和心理輔導老師討論著即將開展的心理輔導活動的細節。“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們深入地分享自已的生活經歷,不能只是表面的交流。”海倫老師認真地說。心理輔導老師點頭回應:“我覺得可以從一些有趣的話題入手,比如先讓他們分享自已最喜歡的食物或者寵物,然後再慢慢深入到家庭和夢想這些話題。”
在聖瑪麗學校,艾麗老師也在精心挑選著要帶到專案活動中心的課外書籍和多媒體資料。她走進學校的圖書館,對圖書管理員說:“我們要選擇一些適合無家可歸青少年閱讀的書籍,最好是充滿正能量、能給他們帶來希望的。”圖書管理員推薦了一些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像《小王子》《夏洛的網》等。艾麗老師還和其他參與志願者活動的老師開會,強調說:“我們的學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和那些孩子相處。這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也是我們學校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
終於,到了首次志願者活動的日子。聖瑪麗學校的十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無家可歸青少年專案活動中心。無家可歸青少年們在莉莉的帶領下,整齊地站在門口歡迎。
一個叫露西的聖瑪麗學校的學生,有點害羞地走向一個叫傑克的無家可歸青少年,小聲說:“你好,我叫露西,很高興能來這裡。”傑克笑著回答:“你好,露西,歡迎你,我們可以一起去做拼圖呀。”
在拼圖區域,湯姆在旁邊看著孩子們互動。一個聖瑪麗學校的男孩看著一塊拼圖發愁,他對旁邊的無家可歸青少年說:“這個好像很難拼呢。”那個孩子回答:“沒關係,我們一起找線索,我覺得這塊應該放在這裡。”
在手工製作區域,一個叫艾米的聖瑪麗學校的學生對一個叫莉莉安的無家可歸青少年說:“你看,我這樣做這個手工藝品,你覺得好看嗎?”莉莉安眼睛放光地說:“哇,好漂亮,你可以教我嗎?”艾米熱情地回答:“當然可以啦。”
在心理輔導活動中,海倫老師引導著孩子們分享自已的生活經歷。一個叫大衛的無家可歸青少年站起來說:“我以前住在街頭的時候,感覺很孤單,但是來到這裡後,我有了很多朋友,我也想努力學習,以後有一個自已的家。”聖瑪麗學校的一個女孩感動地說:“大衛,你很勇敢,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實現夢想的。”
而在講座方面,畫家羅伯特先生又被邀請來了一次。他在活動室裡,給孩子們展示新的畫作。一個聖瑪麗學校的孩子好奇地問:“羅伯特先生,你這幅畫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呢?”羅伯特先生笑著說:“這是我有一次在公園裡看到一隻孤獨的小鳥,它在尋找自已的家,我就想把那種感覺畫出來。”無家可歸青少年中的一個孩子也說:“羅伯特先生,我也想畫出我心中的家,你可以給我一些關於色彩搭配的建議嗎?”羅伯特先生耐心地解答著。
企業家本傑明先生也再次到來,他帶來了一些小的創業專案的案例,讓孩子們分組討論。他對一組孩子說:“你們看這個案例,他們遇到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你們會怎麼解決呢?”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已的看法,一個無家可歸青少年說:“我覺得可以先從小規模做起,慢慢積累資金。”聖瑪麗學校的一個學生補充道:“還可以找一些合作伙伴,共同分擔風險。”本傑明先生欣慰地笑了:“你們都很有想法,這就是合作的力量。”
隨著活動的結束,艾麗老師對段星羽說:“今天的活動非常成功,孩子們都收穫很多。”段星羽笑著回答:“是的,艾麗老師,這都離不開大家的努力。我們要繼續保持這樣的合作,讓孩子們共同成長。”
這次活動讓無家可歸青少年專案和聖瑪麗學校的合作更加深入,孩子們在交流、合作與學習中不斷成長,也為專案的進一步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