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說書人喝了一口水,慢悠悠地說道:“這是真事,就是幾年前在麗夏院發生的,我又何必和你們讀書人過不去呢?”
“你們都是國家的棟樑!”
說了這句話,圍觀的讀書人這才稍稍安靜了些。
有些心急的人已經喊起來了:
“她到底嫁給了誰?”
“最後誰把她帶走了?”
……
說評書的本來還準備賣賣關子,可是看到群情激奮的樣子,他說道:“最後是一個黑臉的瘦高的男人把他贖走了,兩萬兩銀子!”
“自此,王翠翹就消失在了應天府,再也沒有人見到過她!”
路時行兄弟三人從人群中退了出來。
常宏士說道:“啊呸,這個說書的也太能編了,哪會有這麼漂亮的妓女!”
“是啊,盡是糊弄我們呢!”
路時行不知道,那位把自已從北邊帶過來的叔叔,是見過評書的主人公王翠翹的。
只不過自已當時才兩歲,不知道而已。
如果當時他也見過了,就不會同意兩個哥哥的觀點。
不得不說,應天府的繁華還是震驚了他們哥仨,特別是秦淮河這邊,更是社會名流聚散之地。
三人逛了夫子廟出來,不覺有點餓了,就找了附近一家“龍門酒店”走了進去。
眼看著三位讀書人進來了,店小二忙上前迎接:“三位客官,來點什麼?”
雖然這裡常宏紳士是大哥,可是他出身貧寒,也沒有來過這等大都市,只好看向了弟弟常宏士。
常宏士只好說道:“整兩個新鮮的素菜,切半斤牛肉,弄一條清蒸鱖魚!”
“好咧!”
“喝點什麼?”
“當然是狀元紅!”
店小二答應著退下去了。
這時,就聽鄰桌上的人說道:“你們聽說了嗎,這次考試之後,新皇上準備選武舉人呢!”
“哦,為什麼?”
“你不看現在倭寇都流竄到內地了,多少家庭被倭寇害得支離破碎,流離失所,聽說就是為了徵召全國武功高強之人,用來對付倭寇!”
常宏士聽了,面有喜色,心想,自已雖然四書五經不咋的,詩詞歌賦不大會做,但是練了這麼多年,中個武舉人該是沒問題的。
他哥哥常宏紳也是這麼想的!
路時行剛想幫兩位哥哥打聽一下詳細情況,就聽他們繼續說道:
“聽說是江浙總督宗憲明提議的,他深知倭寇之亂,已經動搖了聖上在江南統治的基礎。”
“是啊,倭患猛於虎!多少沿海富庶人家多年積蓄被搶掠一空,他們居家搬遷,良田荒蕪,商業凋敝……”
的確,這次因為是大考之年,應天府才顯得熱鬧了一點。
要是擱在往常,街頭根本沒有生意。
忽然聽到旁邊有人說道:“咱們這些書生,也就讀讀寫寫還行,要是上戰場,瞬間玩完!”
“哼,你可不能這樣說!”
“杭州府的於少保不是讀書人?”
“辛忠敏不是讀書人?”
……
聽到有人說起了辛棄疾,路時行來了興致,要知道,辛棄疾就是他的榜樣。
武能上馬安天下,文能提筆定乾坤,這就是路時行的理想。
這時,就聽常宏紳說道:“兄弟,要是皇上選武舉人的時候,咱們一定要去試試!這一次,就盼著時行弟弟高中吧!”
說完,三人碰了一杯酒!
龍門酒店,寓意就是鯉魚跳龍門!
所以今天店裡的客人特別多,有些喝得不少的,已經開始詩興大發,指點秦淮河,放眼夫子廟。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錦瑟微瀾棹影開,花燈明滅也徘徊。
花燈璀璨映秦淮,兩岸霓虹畫影裁。
……
諸多文人紛紛吟詩一首或者多首,描寫這美好的時光。
當然了,這些文人的年齡可不等,有的比路時行他們大幾歲點,有的比他們的爸爸還要大很多。
這些文人騷客紛紛在描寫風花雪月的時候,只聽旁邊的一位四十多歲,長相儒雅的人說道: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你們這幫書蟲,實在不頂個鳥用!”
剛開始,人們還以為這個人也是來趕考的呢,誰知竟然說出這種話。
有人就走到這個人面前說道:“閣下為何口出此言,難道你就不是這些儒生中的一員?”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你們這些人,嘿嘿!”
嘿嘿兩聲,像是兩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了這些讀書人臉上。
更多的人站起來質問他:
“這位仁兄,你為何對讀書人如此看法?”
“嘿嘿,你是屢試不中羞惱成怒了吧?”有人開始反唇相譏。
……
只見這個人也不惱,反而問道:“既然你們抱負如此遠大,那麼我問你們,如何才能消除當前的倭寇之亂!”
這下子炸鍋了,可能是在座的很多書生都受過倭寇之害。
“政府無能,倘若能訓練精兵,嚴守登陸之要道,必破之……”
“量我堂堂之中華,豈能無抗倭之人才,只要昭告天下,倭賊必被破……”
……
他們說得群情激憤,這個人時而點頭,時而搖頭,只是再未說話。
路時行聽著別人的說法,暗暗搖頭,但是他們看上去年紀尚小,別人還以為他們是誰家的公子哥出來玩耍的呢。
這時,常宏紳喝酒有點上頭,聽著他們亂哄哄的一片吵吵聲,忽然一拍桌子站起來了。
只見他紅著臉,大聲說道:“就是上去幹他孃的,咱們還怕打不過倭寇?”
“哈哈!”
“看看,又瘋了一個!”旁邊的人笑話道。
要知道,當時的倭寇戰鬥力確實厲害,人家是專門練過武術的武士,並且武士刀也相當厲害。
頓時就有人說道:“兄弟,你的精神可嘉,上去可以,不過是橫著回去!”
常宏紳一聽,這是笑話自已當場就被嗝屁了。
他紅著臉,剛要反駁,就被路時行拽著坐下了。
只聽路時行朗聲說道:“各位兄臺,對不起,吾兄受過倭寇傷害,因此心裡一直想著,見了倭寇肯定要上陣一搏。”
既然路時行這樣說了,這些書生也就不再笑話他了。
只聽路時行接著說道:“其實破倭寇並不難,即所謂謀定而動、訓練精兵、圍而不殲,各個擊破!”
這是老師臨走時教給他的話。
聽了這句話,只見那位儒生頻頻點頭,滿臉激動。
或許,這就是消滅倭寇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