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囤積糧食的準備
四合院:開局不給賈家房子 紫衣鳥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沒有人注意到自已,那就更方便孫悅思考了。
在文化產業鏈條中,最底層的是紙質的小說、雜誌、報紙和漫畫,中層的是電臺和電影,上層的是電視臺。
因為就投入和取得資格而言,出版社或者報社是最容易的,而電視臺是最難的。
什麼事情,都是從易到難。
而紙質之中,寫書是最簡單的,因為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資金。
等到自已積累了名氣和原始資金後,就可以收購出版社和報社了。
所以,孫悅將自已的目光放在了小說上面,他看過金古梁溫四人的小說,後面兩人他前世雖然也看過一些,但是印象不是很深刻,甚至都想不起小說的故事脈絡,首先他就pass掉了這兩人。
那麼,就只有金庸和古龍兩人。
這兩人的小說,在前世都改編成漫畫,電視劇和電影,孫悅對其中很多的故事記得十分清楚。
在古龍和金庸兩人的小說之中,孫悅思索片刻,就選擇了後者。
不是因為別的,金庸的小說通俗易懂,而且還包含大是大非,更受大家喜愛。
但是,抄哪一部小說,就成了他思考的問題。
金庸的小說,一共有十五部,在後世全部都改編過電視劇,部分還改編成電影。
其中,流傳最廣,翻拍最多的要屬《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鹿鼎記》。
孫悅決定,自已要抄就抄最好的,至於其他九部小說,那就算了,總要給金庸留條活路吧。
他拿起筆,懸在紙上面,忽然停住了。
糟糕,我只是看過很多遍這些小說,但是卻不知道這些小說是什麼時候被金庸寫出來的。
萬一自已現在寫出來的,正在被金庸創作,甚至已經創作出來,那可就不好辦了。
前世,自已其實也沒有看過金庸的這些武俠小說的原本,只是看過無數遍改編成的電視劇而已。
自已只記住了內容,創作時間怎麼會去注意呢。
思來想去,孫悅突然靈光一閃,我不知道,不代表其他人不知道啊。
他走到裡屋,看著半躺在床上的婁小娥道:“小娥,我聽說孩子在肚子的時候,就要進行胎教,這樣一來孩子出生就會比別人聰明。”
婁小一聽到‘孩子’兩個字,就來了興趣,“你這是聽誰說的,我怎麼沒聽過呢!”
“我聽別人說的,”孫悅來到婁小娥面前,然後坐在床上,“你想想啊,等你肚子裡的孩子有幾個月大的時候,他就能聽到外面的聲音,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每天給他讀一些書,他肯定就會比別人的孩子強,你說是不是?”
婁小娥認真的想了想,“你說的,也有些道理。”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以後能成為一個明辨是非的人,所以我想弄一些武俠小說讀給他聽!”孫悅道。
“那我想弄一些菜譜,音樂之類的書讀給孩子聽。”婁小娥也有自已的想法。
“那行,我聽說港城金庸和古龍兩人寫的武俠小說很好,下次我們去你爸媽家的時候,讓他們派人去港城將他們兩人所有的武俠小說買回來,我讀給孩子聽。”
孫悅終於是窮途匕現,說出了自已的目的。
婁小娥不知道孫悅的謀劃,便道:“好啊,反正他肯定會提前派人去港城安頓的,我們過去的時候,我去把留聲機帶過來,我家裡還有很多碟片呢,收音機裡面的歌,總感覺有些失真。”
婁小娥和孫悅就孩子的胎教問題,探討了一個多小時。
她越發覺得,孫悅提出的胎教真的很有道理。
上班第二天回來,孫悅做好晚飯,就和婁小娥在餐桌上一起吃飯。
“孫悅,今天街道辦的人來了。”
“他們來幹嘛?”孫悅好奇的問道,一般沒有什麼事情,街道辦的人是不會過來的。
“街道辦的辦事員說從今年起,我們所有人的戶口就明確分為兩種,一種是農業戶口,一種是非農業戶口。”
孫悅停下筷子,“以前不是分為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嗎,怎麼就突然變了?”
“是啊,當時我也問了街道辦的這個問題,他說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各個城市,導致城內人口大增,為了限制人口大規模從農村流入城市,就將戶口改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
“農業戶口,可以加入人民公社吃大鍋飯;非農業戶口,可以享受商品糧。這樣一來,如果是農業戶口的人,在城市裡面就無法購買商品糧,只能去買貴的糧食。”
“我和你之前都是城市戶口,街道辦的已經將我們的戶口本收走了,後面會給我們發放新的戶口本,我們兩個都是非農業戶口。”
孫悅點點頭,戶口的變更,對於他和婁小娥來說,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對於院裡的一些人來說,影響就大了。
比如賈家,賈張氏和秦淮茹都是農業戶口,只有賈東旭和棒梗是非農業戶口,但是棒梗還小,每個月能購買的商品糧可比成年人少很多。
以後,賈東旭家的商品糧吃完了,就只能想辦法去黑市或者鴿子市場去賣貴的糧食了。
透過對糧食的管控,來限制農村人口流入城市。
城市雖然繁華,但是在農村生活,可以吃大鍋飯,其實也挺好的,反正餓不死。
孫悅想著從明年開始,就要進入到三年大饑荒,現在自已就該慢慢囤積糧食了。
到了三年大饑荒時代,城市裡面每個人的商品糧定量也會削減,到時候說不定還真不夠吃。
孫悅將自已的想法告訴了婁小娥,婁小娥表示支援。
他在裡屋裡面挖的一米見方的地窖,其實裝不了多少糧食的,再加上還要做一些防潮、防蟲處理,也要佔用一定的空間。
第二天下班,他就去找上次翻新房屋時,給自已打傢俱的李師傅,找他定製了八個小木箱子。
每個木箱子都是正方體的,外寬四十五厘米。
然後,他又去買了一些石灰、牛皮紙和硫磺回來,後面他就會將自已購買來大米、白麵放在這些小木箱裡面,然後在地窖裡面撒上石灰和硫磺,在將八個小木箱放在地窖裡面。
每個小木箱裡面,存放的糧食時間都不同,如此一來就能保證在糧食沒壞之前吃掉。
八個小木箱,其實也裝不了多少糧食,但是夠兩三個人,還有他們兩個的定量,是足夠吃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