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1979,開局搭訕女兒國國王 唐居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二天一早,文峰就如約把修改好的新劇本,拿給汪洋看。
修改版的劇本里,許景由不再是渣男,而是哪怕包辦婚姻,也對老婆孩子很好的男人。
然後,他當年是為了實業興國,才拋開老婆孩子,去美國留學。
只是曾經的勵志青年,經過美國社會多年的腐化,已經忘記初心,成了一個只知道追求利潤的,自私自利的,徹頭徹尾的資本家。
宋秘書成了許景由僕人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成一個多才多藝的管理人員。
後來宋秘書勾搭許靈均,除了不想一輩子當管家外,也是被許靈均的才氣打動。
是的,文峰在新劇本里,還特意加了一場戲,跳舞戲。
原版《牧馬人》,本來就有跳舞戲,但那是跳普通的迪斯科,用這種方法來顯示資本主義的奢靡。
但在文峰這裡,他卻新增了一場探戈舞。
也就是後來被各個電影拍爛了的經典名場面——《PorUnaCabeza》。
這首曲子的中文譯名,也叫《只差一步》,或者《一步之遙》,是卡洛斯·加德爾創作的一首探戈舞曲。
《一步之遙》這個曲子,其實早就有了,只是還算不上廣為人知。
至少在1979年,世界上除非是專業學音樂的,或者常跳阿根廷探戈的,否則知道這首曲子的人不多。
真正讓這首探戈曲名聲大噪的,還是後來的美國電影《聞香識女人》。
在《聞香識女人》這部電影裡,史法蘭上校跟唐娜在餐廳裡跳的就是《一步之遙》,然後這個名場面,就成了經典,變的廣為人知。
從那之後,《辛德勒的名單》,《真實的謊言》等好萊塢大片,也都有了相關的跳舞場景。
類似情況多了,才讓《一步之遙》這個本來有點小眾的探戈曲,一躍變成了各種高階名場面的經典曲目。
這首曲子的名字《一步之遙》,放在電影裡,也很應景。
因為宋秘書本來就想勾搭許靈均,藉機上位,但又有些猶豫,於是藉著跳舞百般試探。
許靈均才華橫溢,會跳這個舞,卻跳的很剋制,禮貌卻不越界,體現了他的堅持原則。
如此一來,一個熱情,一個剋制,差一步就要出事。
這種極限拉扯,互相試探的情感,結合改革開放,還有中美大環境,很有寓意。
另外,現在可是1979年。
文峰要是把《一步之遙》這個跳舞的名場面,放在《牧馬人》裡,那他就是經典。
以後再有人在電影裡跳這個,都得是向他的《牧馬人》致敬。
除此之外,還有宋秘書跳舞之後心癢難耐,半夜裡穿著睡衣,去夜襲許靈均的房間,想要睡服他,結果被許靈均反過來說服的場景。
這種批判性的場面,絕對讓人喜聞樂見。
當然,加了這麼多東西后,他的《牧馬人》已經跟原版的有很多差別了,但主線沒變。
他相信,他的修改版《牧馬人》不拍出來就罷,一旦拍出來,絕對夠震撼!
不說別的,就說那一場《一步之遙》的探戈,肯定能把國人看的目瞪口呆!
在這時期,《一步之遙》這種舞,放在別的地方肯定不行。
但如果是放在電影裡當做“批判”,那就絕對沒問題了。
他也相信,汪洋汪廠長,應該能懂。
果然,看到文峰加了一段探戈,他立刻問了起來。
當聽完文峰的構思,尤其是以《一步之遙》這首探戈舞來隱喻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對撞,立刻就覺得很不錯,也很大膽。
他喜歡!
“不錯不錯,這才是我想要的。”汪洋廠子笑了笑。
“尤其是你最後的部分,許靈均沒選擇去美國,反過來勸說許景由投資內地,支援國家建設。
很不錯,非常不錯,立意更高了。”
“都是廠長教導有方。”文峰連忙謙虛。
“還是你有靈性!”汪洋笑道,“很久沒見到你這麼靈性的小子了,而且這麼年輕。”
文峰再次謙虛了一下,然後問:“那麼,這次的稿子,過關了嗎?”
“過了!”汪洋大手一揮,“就按照這個來,馬上準備開拍!”
文峰鬆了口氣:“太好了,總算成了。”
汪洋笑了笑,突然問:“對了,你跟中青出版社的劉主編,到底是什麼關係?”
文峰愣了愣,然後道:“沒關係啊,哦,硬要說,那就是上下級吧,他是中青報的主編,我是中青報的專欄作家,僅此而已。”
“沒別的了?”汪洋盯著他的眼睛問。
文峰苦笑一下:“汪廠長,我知道你想什麼,但真沒有。
我倒是想跟那種大佬攀親戚,但是,真沒有啊!”
汪洋點點頭:“既然如此,你當初為何不直接投稿給我們,反要讓劉主編來投?”
“因為陰差陽錯啊。”文峰一攤手,“我原本是想再打磨打磨劇本,然後投給上海電影廠的,我覺得他們應該夠膽子拍這種片,誰知被劉主編套出來了……總之,這就是個意外。”
汪洋啞然一笑:“你倒是真敢說。”
文峰聳了聳肩,沒說話。
汪洋笑了笑道:“不用擔心,我說了能拍,就一定能拍,要說膽子大,我們並不比上影廠差。
嗯,現在也沒什麼忙的,你回去好好休息吧。
如果覺得住招待所無趣,也可以先回家看看,明天再來。
對了,回去之前,先去找小李,讓他帶你去財務把錢領了,安安心。
總之,養精蓄銳,接下來有你忙的。”
……
從廠長辦公室出來後,文峰就找到了汪廠長的秘書小李。
似乎早就交代過,等文峰把領錢的事情一說,小李果斷帶上文峰,直奔財務。
來到財務之後,會計開始跟文峰一筆一筆的算錢。
是的,一筆一筆,因為文峰不光是劇本的稿酬,還有作曲跟作詞的錢。
“《牧馬人》的劇本費,1000元整。
主題曲《鴻雁》,作曲費400元,作詞費100元,總共500元整。
插曲《火紅的薩日朗》,作曲費400元,作詞費100元,總共500元整。
插曲《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作曲費300元,作詞費100元,總共400元整。
插曲《安和橋》,作曲費300元整。
插曲《馬場》(《邊境》的改名版),作曲費300元整。
一共是3000元整!”
聽到這個數,饒是文峰早有準備,也忍不住嚥了口唾沫。
好傢伙,居然有這麼多錢。
1979年的3000元啊,真的好多錢!
而且真正的大頭,居然不是劇本,而是他給劇本製作的歌曲。
雖然單獨一首歌的酬勞都不如劇本,但加起來就多很多了。
沒錯,文峰給劇本創作的歌曲,全都被北影廠一併收了,價格給的也非常優惠。
實際上,來北影廠住招待所期間,他也不是閒著啥事兒不幹,也打聽了不少事情。
就比如稿酬這個他最關心的事情,早就跟蘇叔陽等人打聽清楚了。
原來,電影廠的稿酬,跟報社雜誌社之類的,不是一個系統的,所以不按照1977年的試行出版稿酬的規定來,基本都是電影廠自己說了算。
只是這個電影廠自己說了算,也不是想給多少給多少,也有參照物,比照的是六零年到六六年之間的規矩。
早在六十年代,或者說六零年到六六年之間的階段,電影劇本的稿酬就已經很高了,當時一個長故事片的劇本,最低兩千元一本,高的能拿到六千元一本。
六六年之前的電影配樂也很大氣,作曲普遍是300到800元之間一首,作詞是50元到150元之間一首。
比如寫出《英雄讚歌》的劉熾,他作為這首歌的作曲家,當年據說就拿了八百元的編曲費,寫出《英雄讚歌》這首歌的歌詞的公木,據說拿了兩百元,都是長影廠給的。
就是說為了《英雄讚歌》這個歌曲,長影廠一共支付了一千元。
那可是六十年代!
當然,現在情況不同,也不能完全比照六六年之前的規矩。
目前看來,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總起來說,電影配樂的費用整體上,是有所降低的。
因此,汪廠長給文峰的劇本費,最終給了個1000元的定價,這個定價是在合理範圍內的最高價了,再高,就有人說閒話了。
配樂的標準嘛,此時還沒有相關政策,也沒有相關的酬勞標準,一切都是看電影廠的意思,也就是汪洋的意思。
這時期的電影配樂人,收入大概是這樣:
知名作曲家,普遍是一首曲子300元到500元之間。
知名作詞家,普遍是一首歌詞50元到100元之間。
文峰雖然名不見經傳,沒有名氣加成,但給出的歌是真的好聽,聽過的都說好,所以汪洋就乾綱獨斷,給他定了個高價。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個汪廠長沒明說,但有心人都心知肚明的原因。
那就是要用高價拴住文峰。
因為文峰不是北影廠的人,是中青報的人,屬於自由創作者,不受北影廠約束。
萬一文峰不高興了,不讓北影廠拍他的劇本了,又要去上影廠,那可就糟糕了。
上影廠現在確實厲害,也是北影廠最大的勁敵。
所以,先砸錢,把文峰這個小年輕砸暈乎了,他也就不會再想著跑路了。
也正因為這樣,他們才給了文峰一個高價,還早早就給錢。
相對來說,劇本費這個東西很難隨便提價,那就多在作曲上面下文章。
作曲的酬勞,此時完全沒有固定標準,多給點不要緊。
你要不服,有本事你去作曲作詞啊!
要知道,現在的大陸,能寫出好小說好劇本的人不少,但能作出好曲好詞的人,可真的是鳳毛麟角。
因此,某種程度上講,此時的國內,作曲家的稀缺性大於作詞家,作詞家的稀缺性又大於詩人,然後才是什麼小說家、編劇之類的。
從這個角度講,哪怕文峰的劇本不行,就衝他能寫出那五首好歌的情況下,也不能放過他!
甚至是,一向重視人才的汪洋,已經在琢磨怎麼挖牆腳,把文峰從中青報挖來北影了。
事實上,汪洋這個廠長確實很注重人才,比如劉小慶,就是他當年花八萬塊挖過來的。
還有張金玲和李秀明。
她倆當初剛進入電影行業的時候,也不是北影的,同樣是因為汪洋看上了她們,費盡心機挖過來的。
果不其然,就在文峰在財務室,為即將到手的鈔票而咋舌的時候。
北影廠的廠長辦公室裡,汪洋正站在視窗前,一手夾煙,一臉悠然的望向窗外。
煙霧繚繞中,汪洋的嘴角突然上翹。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如此大將之材,必須要留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