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好人就該有好報!
1979,開局搭訕女兒國國王 唐居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握過手,笑一笑,未必能當好同志,但至少是不怎麼見外了。
果然,握手過後,本來看著很嚴肅的江懷嚴,就再次笑了笑:
“文峰同志,你能早早過來,真是太好了。
本來呢,你剛來,應該讓你休息一下,先熟悉熟悉環境的。
但是大家都對你的這個劇本很好奇,也很上心。
尤其是你做的指令碼畫跟配樂,真是做的太好了。
實不相瞞,只是看了你的劇本,感覺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在看過你附帶的指令碼畫後,更加令人驚喜,那畫面感是撲面而來。
然後你還親自配了樂,再次讓我們吃驚。
我們已經聽錄音部的同志過來演奏過了。
怎麼說呢,那些配樂啊,太好聽了,簡直就好像讓人身臨其境一樣。
所以啊,看到你來,大家都等不及了。
希望你能累一下,趕緊給我們講一下你的創作思路,好讓大家解解饞。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細節問題想跟你商量一下。
不過那些事情嘛,等你講完創作思路再說,你看可以嗎?”
文峰聽完後笑道:“沒問題啊,我隨時都可以。”
“那就好!”江懷嚴笑著道,“這樣,趁著人都在,我們立刻去會議室開個研討會。”
江懷嚴雷厲風行,既然說了開會,那就要開會。
好在會議室就在同樓層,出了大辦公室,走一會兒就到。
進了會議室後,江懷嚴這才挨個給文峰介紹文學部的同僚。
介紹完同僚後,江懷嚴就拿出文峰的那個《牧馬人》劇本,讓文峰當場介紹一下他的創作思路。
至於其他人,則全都拿出鋼筆跟小本本,做出一副隨時記筆記的樣子。
看到這個情況,文峰也不怯場,站起身,直接就開始開講了。
“《牧馬人》這個故事,其實是我之前下鄉插隊時候想到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表面看來,是講苦難跟愛情,實際上是在講自我救贖。”
接下來,開啟話匣子的文峰,開始洋洋灑灑的講他的創作思路跟理念,以及具體的劇情。
本身文峰看過《牧馬人》這個電影,還看過很多後世人的點評,所以有什麼優缺點,哪裡可以改善,那是一清二楚。
其實這個電影之所以成功,有很多主客觀因素,但在那些因素裡面,故事本身並不是最主要的,甚至原版故事本身還是減分項。
畢竟很多人都評論說,牧馬人的故事有些太假,尤其是許靈均的父親,太臉譜化,公式化,顯得不真實。
這個問題主要是出在小說上,畢竟原版只是個不到一萬八千字的短篇小說,很多內容都沒寫,且張賢亮寫這個小說的時候,其實對真正的美國華僑也不瞭解,都是根據自己道聽途說的那些刻板印象設計的。
真要論劇情,《牧馬人》比《第二次握手》差遠了,而且《第二次握手》在拍成電影之前,小說的流傳度遠遠高於《靈與肉》,等於是《第二次握手》這個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就自帶流量。
可實際上呢,《第二次握手》這部小說很出名,可拍成電影后,效果卻很一般。
反倒是故事情節簡單的《牧馬人》,拍出來後成為經典,口碑票房雙豐收。
那麼,這個電影的成功之處在哪兒呢?
答案很簡單,其實是人物的塑造!
這時期,電影塑造人物的時候,大都很臉譜化,顯得很刻板。
可《牧馬人》裡的許靈均,李秀芝,甚至郭𠷨子等人,卻都有人性複雜的一面。
比如許靈均,一開始是謹小慎微,膽小怕事,甚至忍受不了折磨,選擇自殺。
自殺未遂後,許靈均開始在牧民的開導跟幫助下,逐步走出陰霾,並在李秀芝到來後,徹底變得陽光。
為此,影片還加入了大量旁白。
這種人物內心的強烈情感,以及前後的反差,才是大家愛看的部分。
當然,除此之外,什麼俊男美女,美麗風光,先婚後愛,這裡有我生命的根,要老婆不要……都是經典。
偏偏原著故事的本身,也就是開頭結尾部分,包括許靈均見富豪爸爸,拒絕富豪爸爸,重新回家跟家人團聚……
坦白說,這部分劇情的處理,真心一般般,很俗很浮誇,還充滿了很濃的說教意味,顯得不那麼真實。
文峰既然知道這部電影的優缺點,那肯定是要避開缺點,發揚優點。
比如在文峰筆下的許景由,也就是許靈均的富豪父親,在初次見到長大的許靈均後,就不再是原版電影裡那副高高在上的精英範兒,反倒是一副噓寒問暖,潸然淚下的感動樣子。
這才符合一個萬里尋子的老父親樣子。
為了以後更合理,文峰還特意給這個父親加戲,讓這個父親對許靈均說,要帶他去美國,讓許靈均過好日子,順便跟另外一個美籍華裔的富商女兒結婚,希望兩家強強聯合。
甚至文峰還寫出,許景由勸許靈均,不喜歡那個富商女兒不要緊,那就是逢場作戲,如果實在放不下這邊的老婆,可以一起帶去美國,繼續生活在一起,這都不算什麼。
男人只要有錢,三妻四妾不是問題,甚至如果許靈均跟那個富豪之女沒感情的話,也可以只做合同夫妻,實際生活中,還跟他原來的老婆生活在一起。
總之,文峰塑造的許景由,是一個人物性格更復雜的中式資本家,親情有,但更多的是功名利祿跟自私自利。
再加上許景由之前的種種黑歷史,尤其是許景由當年跟許靈均的親生母親,先因為家族利益結婚,後來又以追求自由為藉口,拋棄母親出走美國,這些內容都能突出許景由的自私。
文峰認為,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讓許靈均放棄富豪父親的招攬,放棄繼承億萬財產,繼續選擇留在國內,顯得合情合理。
否則的話,單純用所謂的愛國心來當許靈均不去美國的藉口,有點虛。
當然了,愛國情節也要有,所以文峰在原有對白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新對白。
那些新對白,就是許靈均跟美國爸爸關於中美價值觀,以及中美博弈之類的辯論。
就是說,許靈均最終留下來,既有家國情懷,也有私人恩怨,順便歌頌一番改革開放。
“大概情節就是這樣了。”
從頭到尾說完一遍大概劇情,以及自己創作思路的文峰,此時做總結道。
“簡單來說,這就是個打著愛情名義的救贖故事。
表面看,是許靈均拯救了逃荒姑娘李秀芝,但實際上,是李秀芝拯救了許靈均。
許靈均前半生的悲慘命運,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但自從他自殺的時候被牧場的牧民所救,就釋懷了很多。
之後,許靈均跟一些牧民交往的過程中,又被牧民的淳樸善良,以及廣闊天地所撫慰,慢慢平靜下來,最終被李秀芝這個人,徹底點亮了靈魂之光。
我要突出的不是苦難跟錯誤,而是基層人民群眾的善良跟溫暖。
人民群眾的眼光一直都是雪亮的,一直分得清對錯,一直分得清好人壞人。
老百姓的心中有桿秤,不會因為某些人搞出的錯誤路線,就真的不分好賴。
好人就該有好報!
好人就該有美好的生活。
這就是我這個故事的大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