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爍站直身子對著會議室內上百名軍官道:“我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部隊,但身上卻肩負著同樣的使命。

那就是整軍備戰,打垮一切敢於來犯的敵人,保住我們腳下這片土地!

所以,我們要的精誠合作,要的是全軍上下一盤棋。

所謂的地域、同鄉、舊識之類的舊習俗通通給我扔掉。

在軍中大家都是袍澤,是可以把後背交給對方的兄弟。

我不希望有人拿所謂的同鄉、舊識、地域來搞小圈子。

不要說我沒有提醒大家,但凡在軍中有結黨營私的發現一起,嚴厲處理一起!

給部隊造成嚴重後果的,一律予以嚴懲不貸!

大家都聽明白了嗎?”

申述接過高娉婷遞過來的加強團軍官任命名單後,並沒有急著宣佈軍官任命書。

而是格外強調了軍中禁止搞小團體,尤其是在大家腳跟都還沒有站穩的時候。

如果此時內部再搞所謂的派系鬥爭,那純粹是老壽星上吊——找死。

這也是他為什麼要打亂原709團,93師直屬加強營、207團各部的主要原因。

以免戰局稍遇挫折時,會有意志不堅定者趁機鼓動士兵譁變。

區域性戰事的不順是家常便飯,要的就是看雙方誰先撐不住,一旦一方敗退了下來,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將是空前巨大的。

以點制面是戰鬥中最為常見的作戰方法,往往是一方佔據了戰場制高點,起到了遏制敵人、威脅敵人的先機。

而另一方為了消除對已方的威脅,不得不派出優勢兵力進行攻堅,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雙方的意志。

其他位置的戰鬥反而顯得不重要,戰略要地的丟失關乎整個戰局的勝敗。

既然左右了戰局的勝負,那麼它的爭奪戰必然是非常殘酷的,這一點申爍心中早就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

就算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有見過豬跑嗎!

申爍雖然沒有參加過戰爭,也沒有指揮過任何一場戰鬥,但不代表他不懂這一些常識。

作為一個軍事愛好博主,世界各國的一些主流裝備、戰法他都孰能而詳。

對一些世界經典戰役他更是沒少研究,看到的越多他的閱歷就越加豐富。

所以,在談論起軍事作戰戰法,軍事理論時,他才能夠不怯場!

“明白了......長官,精誠合作,勇奪勝利!”

室內上百人齊聲高聲呼喊著口號,直震的破舊的屋頂撲簌簌的掉灰。

“好......下邊有高中尉宣讀任命書,由於我團軍官來自於各支部隊。

平時大家都不怎麼熟悉,為了使大家能夠儘快熟悉起來,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大練兵狀態。

因此高中尉在宣佈任命書時,會簡單介紹任職人員的一些基本情況。

時間有限,現在開始宣讀各級軍事指揮官人任命吧!”

申爍講完這些話後,邊衝高娉婷點了點頭說道:“開始吧!”

高娉婷一個立正道:“是.....長官。”

她開啟厚厚的資料夾,掀開到第一頁開始念道:“整編以後,我軍統稱為“光復軍”。

“光復軍”下設一個加強作戰團,一個乙等團補充團。

加強團目前已經滿編滿員,是本次與緬軍作戰的主要軍事力量。

至於乙等團以投奔我軍的散兵遊卒為主要兵源。

畢竟,在緬北這個三國交界處,還有很多國府士兵隱匿於山林之中。

到時候......可以作為加強團的補充團使用。

以後加強團的正式稱號為“光復軍一團。”

補充團正式稱號為“光復軍暫編二團。”

“光復軍”總指揮兼光復軍一團團長:申爍,軍銜為少將。

申爍:字文昊,河南商丘人。

出生於1925年,河南省立中學畢業。

1943年考入美國西點高階指揮班,1948年畢業歸國加入國軍,任26軍93師屬加強營少校營長,1950年2月率部進入緬甸。

1950年2月15日任緬北光復軍總指揮兼一團團長,少將軍銜。”

“啪......啪啪......。”

高娉婷宣讀完申爍的任命書後,眾人皆報以熱烈的掌聲予以支援。

“光復軍”副總指揮兼光復軍暫二團團長:王春光,上校軍銜。

王春光,字少陽,河北唐山人。

生於1908年,唐山市立中學畢業。

1928年考入國府中央軍官學校,1畢業後加入國軍26師709團任中尉副連長。

1950年跟隨709團團長李國輝率部進入緬北,時任709團副團長兼1營營長。

1950年2月25日,被光復軍總指揮兼一團團長申爍,任命為光復軍副總指揮兼暫二團團長。”

王春光激動的從椅子上起身,快步走到申爍面前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從他的手中接過了任命書。

“光復軍”一團副團長兼參謀長:石朝海,中校軍銜。

石朝海,字羽苼,小名:小海。

河南郾城縣 原93師直屬加強營機槍連連長(上尉)。

出生於1926年,河南省立中學畢業。

1943年考入黃埔軍校,44年畢業進入國軍。

畢業後進入國軍軍事作戰室擔任秘書,後自請從軍,任26軍62師擔任營長一職。

後多次參加對倭作戰,擁有大量作戰經驗。

石覺(國民二級上將)遠房親戚,曾對其多為照顧。

因拒絕執行上級處決戰俘的命令,被免職並送上軍事法庭。

後因石覺一番運作,發配進93師擔任連長,軍銜上尉。

於1950年2月隨申爍敗退緬北。

1950年2月15日,被光復軍總指揮兼一團團長申爍,任命為一團副團長兼參謀長:石朝海,中校軍銜。”

“嗡......嗡......。”

屋內頓時響起一片低聲細語的議論之聲。

大家都驚訝於石朝海的身份,既然有這麼大一個親戚當靠山,怎麼混到如今這個地步!

原本他們還以為石朝海,只是申爍麾下一個普通的連長。

“安靜......安靜,有什麼想討論的問題,散會以後可以盡情的去討論!

今天時間很緊張......接著往下念!”

申爍輕輕的拍了拍桌子說道。

“光復軍”一團副參謀長兼作戰室主任:毛雨生,上校軍銜。

字沛霖,浙江奉化人(凱申老鄉),身高176cm。

生於1917年,1934年考入黃埔軍校,1935年赴德國柏林軍事學院留學,1937年歸國擔任侍衛官(少校)。

1941年因對皖南事變發表不同言論被蔣所惡,1942年調入中國遠征軍第五軍擔任參謀(中校)。

1942年5月與日軍作戰時負傷調回重慶,1946年任國防部人事計劃廳第二處處長(上校)。

1948年因被誣陷勾結紅方被調入26軍93師任軍需處長(中校)。

1950年率領93師207團下屬兩個連敗退緬北。

1950年2月15日,被光復軍總指揮兼一團團長申爍,任命為一團副參謀長兼作戰指揮室主任,上校軍銜。”

“轟......”

意料之內議論聲又響徹整個室內!

申爍不由的拍了拍腦門,這都是些什麼神仙人物!

一個個的後臺一個比一個硬,但國府在大陸的統治倒臺以後,太多太多的大人物從高臺上跌落到塵埃中。

連那些大人物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裡還有人去管他們這些刺頭的死活。

這個傢伙雖然從資料上看起來像是一個刺頭,但到了自已這一畝三分地上,是龍也得給自已盤著,是虎也得給自已臥著。

不過這個人也有他的優點啊,那就是作戰經驗非常豐富,而且還參加過遠征軍與倭人打過仗,是自已緊缺的參謀型作戰指揮人才,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吧!

“光復軍”一團一營營長:戴牧揚,中校軍銜

戴牧揚,男。

出生於1926年,畢業於國立英士大學,戴笠遠房族弟。

1949年因軍統爭鬥下放26軍93師直屬營擔任輜重官。

身高175厘米,做事認真仔細......”

一個和大人物倒臺有關的倒黴蛋。

這一次貌似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的眾人,終於淡定了一把沒有發出議論聲。

“光復軍”一團二營營長:譚洋,中校軍銜

譚洋,字雲飛, 陝西漢中人。 25歲。

身高185CM。國字臉,身材魁梧。

1926年出生,國府中央軍官速成班畢業。

1948進入26軍93師加強營,擔任連長

性格:笑面虎,能文能武,陰死人不償命。

人生格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心一套嘴一套使力十分,不如借力七分。

人贈外號“老陰比。

但對其長官申爍向來是唯命是從,忠心耿耿!”

1950年2月隨申爍入緬。

1950年2月15日,譚洋被申爍從連長提拔至二營營長,授中校軍銜。”

“光復軍”一團三營營長:李雲澤,中校軍銜”

李雲澤,字澤宇。

出生於1925年,湖南銀城人。

畢業於湖南國立大學 ,棄筆從戎!

1945年進入國軍中央軍,擔任某師財務官,後因於不願參與內戰辭去一切職務歸家。

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迫於生活之壓力,於1949年12月底進入26軍93師直屬營,負責管理26軍93師直屬營的財務。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難免有旦夕禍福!

加入直屬營後連一次薪水都沒有來的及的領,就被迫跟隨直屬營敗逃至緬北。

座右銘: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雖為營財務官,但其個人武力極其強大,全營800餘人能在他手中過上十招不敗者,不足百分之一。

1950年2月15日,被上峰任命為一團三團營長,中校軍銜!”

“光復軍情報處長兼無線電室主任:高娉婷,性別:女,年齡:25歲,中校軍銜。

身高1.78米,身材窈窕,面容白皙、性格開朗,大大咧咧無心機(實則城府極深)。

出生於1925年,國立中央大學畢業

1949年進入26軍93師直屬營,擔任無線電科中尉科長。

1950年2月隨申爍入緬。

同年2月15日,升任光復軍情報處長兼無線電室主任。中校軍銜。”

“光復軍後勤處長兼基金會委員長,少校軍銜。

王馨雪,(王春光之女)。

性別:女,年齡22歲,河北,唐山人。

1929年1月16日生。身高176,性格:溫柔。

唐山國立中學畢業,河北國立大學肄業(戰爭原因)。

1950年2月,隨父入緬。

1950年2月15日,被光復軍總指揮任命為後勤處長,少校軍銜。”

“好......由於時間原因,營級以下軍官的任職,由各營回去以後自行宣佈任命人選,這裡就不一一進行贅述了!

以上任命的全部是作戰指揮人員名單,現在我需要任命一位軍工高階人才,負責光復軍以後軍事武器的發展工作。

馨雪.....請唐毅唐教授進來,我好好把他介紹給眾位兄弟認識一下。”

宣讀完營級以上軍官任命後,申爍突然想起了那個跟隨自已入緬的大科學家。

既然軍隊經過整編後逐漸會步入正軌,只要自已嚴肅軍紀,按部就班的加強訓練就是了。

這樣一來,作戰人員的問題基本已經解決了,已經不再是眼下最為緊迫的事情了,那麼自制武器裝備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要想擴大光復軍的人數規模,制約他的絕不會是人員的補充問題。

雖然,目前光復軍看似缺乏足夠的作戰人員。

但整個南洋的華人數量不會低於兩三千萬人。

就緬甸一地的華人數量就不低於百萬人,甚至兩百萬人也不一定能夠打的住。

再加上從國內源源不斷潰退跑出來的國府官兵,假以時日兵源的問題絕對不是問題。

而武器裝備才是制約自已發展壯大的大麻煩。

光靠自已外購武器裝備的話,不說是價格貴不貴的問題,光一個期限長就會把人逼瘋。

尤其是一旦外購渠道被敵對勢力施壓斷供以後,對已方戰鬥力的削弱是極其要命的。

所以打造自已的武器生產線勢在必行,就算無法造成軍艦、飛機、戰車等高階裝備。

最少也得擁有製造輕武器裝備的能力,尤其是要擁有製造子彈炮彈的能力。

槍械沒有了購買渠道,短時間內還不至於無槍械可用,可要是沒有了子彈、炮彈,那還真不一定有燒火棍好使。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再搞一條小口徑火炮的生產線。

“申長官好......各位長官好。”

唐毅身著筆挺一身西服,打著領帶在王馨雪少校的帶領下,闆闆正正的走進了會議室,他十分謙虛謹慎的揮手向眾人問好。

“唐教授......我想任命您為光復軍裝備部的部長,負責全軍武器裝備的生產和研發。不知道您意下如何呢?”

申爍上前與唐毅握了握手高聲問道。

“榮幸之至!本人願意擔任這個職務,為我等遺落在外的同胞做一些分內之事。”

唐毅想都沒想就張口就答應了下來。

“好......非常好,高中校把唐教授的情況簡單的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畢竟,以後大家就是一個屋簷下避雨的同仁,互相瞭解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唐毅,男,字雲中,內蒙古包頭人。

出生於1919年8月19日,自幼聰慧好學,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193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物理學和經濟學雙學位。

在校期間,他不僅專注於學術,還積極參與ROTC(後備軍官訓練)專案,展現了卓越的領導力與身體素質,成為專案中的佼佼者。

1947年,他順利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和經濟學碩士學位,這讓他在學術界聲名鵲起。

然而,儘管有機會留在美國繼續他的研究生涯,他卻選擇了回國,懷著滿腔愛國熱情,渴望為祖國的重建與發展貢獻力量。

然而,1948年回國後,局勢已經風雲突變,國府政權在戰事中節節敗退。

他原本滿懷希望的報國之夢被現實無情打破,不得已之下,他只能與我們一起輾轉逃亡緬甸,暫時避居他鄉,等待時機。

唐毅為人性格開朗,待人溫和謙遜,常以知識報國為已任。

作為一位純粹的學術型人才,他對世界的複雜與矛盾保持著冷靜的思考,常在主角身旁為其提供智力支援與分析,但並不願意過多的參與政治。

到達緬北之後,也時常與申長官討論社會與經濟問題。

併為長官出謀劃策解決了不少問題,同時他反覆強調知識的重要性,特別是物理知識。

這一點,與長官......總指揮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最近經常暢聊至深夜。

併為光復軍的改革提出了不少的寶貴意見,可以說唐教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綜合型人才。

雖然唐博士擁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但我光復軍目前最缺的反而是軍工人員。

經過申長官的斟酌之後,決定任命唐毅唐博士為光復軍軍事研究院院長、軍工廠首席專家、光復軍裝備部長,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