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楊銘身邊,楊笠喆清晰地看到了他態度的改變。

“...爺爺,你變臉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點。”楊笠喆說。

“你懂什麼。”

楊銘瞪了他一眼:“這丫頭和你這個花架子可不一樣,人家是真的會。”

“花架子”楊笠喆:???

他也會啊!只是沒有宋知了那麼厲害而已!

他不服氣道:“爺爺,我的箭術可是你教的。”

“我是花架子那你是什麼?”

楊銘擺了擺手:“我自已都是個半路出家的,本來就是瞎學。”

楊笠喆:“...所以你也是瞎教我?”

“昂。”

楊銘:...

他才是小丑!!!

“你知道和宋知了比賽的武器是我主動選的嗎?”

楊銘驚訝地轉頭看他:“你自已往槍口上撞啊?”

楊笠喆:“我哪知道她那麼厲害!”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不要拿你的興趣愛好來挑戰我的專業。

他這不就直接撞到宋知了的專業上了嗎。

楊銘拍了拍他的肩膀,語調拉長地喚了他一聲孫子。

“幹什麼?”楊笠喆警惕地看向他。

“你雖然沒本事,但是很有膽,這點有幾分我年輕時候的樣子。”

聽到他的話,楊笠喆翻了個大白眼。

反正就什麼好的品質都有您老年輕時候的樣子唄。

“真會給自已臉上貼金。”他嘟噥道。

“你說啥。”

年紀上來以後,楊銘的聽力也有所下降,一時沒有聽清楊笠喆在說什麼。

楊笠喆脖子一梗:“沒啥。”

這要是讓您老聽著,要揍死我。

另一邊,宋知了在射完第一箭以後就從箭袋裡抽出了第二支。

對準靶心,手再次鬆開,箭矢離開弦衝了出去。

砰地一聲,箭頭狠狠戳進了靶中。

宋知了放下長弓,眯眼打量了一番。

她還沒說話,識海里的朱雀就先開口了。

“哇哦,不錯,更準了。”

第一箭宋知了雖然射中了靶心,但是不是在紅點的中央,而是偏左了一點。

那一箭適應了手感,這次宋知了射出的箭正中紅點中央。

一邊從箭袋抽出一支箭,宋知了一邊在識海里打趣道:

“你這話怎麼那麼像老師。”

朱雀在識海里叉腰道:“我本來就是你老師。”

宋知了哦了一聲:“什麼時候的事,我這個學生怎麼不知道?”

“你開始學箭的時候我就在了!”朱雀據理力爭。

回想了一下,宋知了有些失語。

如果說每次把箭叼回來也算的話,那朱雀要當老師也沒毛病。

“好好好,你是老師。”

宋知了非常自然地順著它的話說。

是老師又怎麼樣,反正也是自家的崽。

看著在識海上空盤翻了幾個跟頭的朱雀,宋知了不禁失笑。

一句老師就開心成這樣,她家崽是不是太好滿足了點。

弦上搭上第三之箭,這次宋知了出手明顯比前兩次都要果斷。

“砰——”

空氣中迴盪著箭矢命中的聲響,宋知了看著靶子,勾了勾嘴角。

“我靠!”

楊笠喆震驚的聲音從旁邊傳來,他目瞪口呆地看著遠處的箭靶。

就在剛剛,第三支箭以一種幾乎不可能的角度,精準地貫穿了第二支箭的箭桿。

兩支箭矢緊緊地貼合在一起,彷彿它們本來就是一體的,深深地釘在了箭靶上。

楊銘見狀先是抬手朝宋知了示意暫停一下,然後走到靶子旁細細觀察了一下。

令他驚訝的是,第三支箭幾乎是從正中間把第二支箭的箭桿給劈開的。

宋知了一共射了三支箭,在第二支的時候找到了手感。

楊銘知道,這把長弓在她手裡,將是百發百中。

“姐,你射擊成績多少啊。”

楊笠喆在一旁已經震驚了。

系統裡的武器都是根據自身身體資料匹配的最佳重量。

也就是說,手感是最佳的。

楊笠喆在系統裡見過宋知了的那把弓,他這麼多年跟著楊銘耳濡目染,確定楊銘這裡的弓都要比最適合宋知了的重和長。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她不僅三箭全中,甚至還在不斷地調整最佳角度。

第一支找手感,第二支調整,第三支貫穿。

宋知了的基本功遠比楊笠喆想得要深厚。

“滿分啊。”

宋知了一邊手往箭袋那裡伸,一邊回答楊笠喆。

楊笠喆:?

“你說多少?!”

伸到一半的手猛地一抖,宋知了呲了呲牙。

這楊笠喆雖然有點社恐,但是嗓門是真不小啊。

楊笠喆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已的問題,他說:“你知道我們班射擊成績滿分的人是誰嗎?”

“誰啊。”

“溫鶴嶼啊!”

楊笠喆痛心地說:“射擊成績拿滿分的變態我們班竟然有兩個,看來我是永無翻身之日了。”

聯邦大學的考試並不是只看實操,一般還會配有三個教官打分。

射擊成績拿高分不難,但是在教官那拿高分就難了。

教官大多都是戰場下來的,學生在他們眼裡都是些小菜雞。

而且有些“小菜雞”還非常地傲。

所以你的實力如果不能真正讓他們認...

高分?想都別想。

結果宋知了和溫鶴嶼卻能拿滿分。

“不是,我之前為什麼沒聽過你的名字啊?”楊笠喆萬分不解地問。

宋知了抬頭望天:“可能是因為還沒來得及傳出來,我們就被抓到迷霧森林裡去了吧。”

“有點道理。”楊笠喆嘟囔道。

這屆新生的特殊他也有所耳聞,但是很多訊息都被封鎖了,所以他們知道的也並不多。

正當他還想再問什麼的時候,楊銘急急忙忙的聲音從靶子那邊傳來。

“欸欸欸,丫頭你住手,可以了!”

宋知了默默地把都摸到了第四支箭的手收了回來。

嘖,都怪楊笠喆,要不是他和自已搭話,她箭已經都已經搭在弦上了。

該說不說,這箭是真不錯啊。

“行了啊,就你這準頭,我這箭袋裡的箭都不夠你造的。”楊銘說。

現在用弓箭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他造的也不多。

宋知了現在已經可以完全控制她手裡的那把弓箭了,再來幾次也是一樣的結果。

楊銘可不想看到自已一袋的箭都變成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