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問道:“你們打算何時離開長安?”

秦川回道:“今天是六月二十二。臣等打算下個月初三之前離開長安。”

李世民問道:“關於對突厥作戰的事情,你還有什麼想法?”

秦川說道:“突厥人居住在草原,歷史綿長,人口的規模很大,朝廷單單在軍事上取得勝利還不足以徹底消除突厥人的威脅。即便打跑了來犯的突厥人,消滅了頡利可汗,能夠對突厥的勢力造成極大打擊,但仍然是治標不治本,也許過不了多久,草原上會重新出現一個英雄,開始將四分五裂的草原各部族統一起來,再次對朝廷構成巨大的威脅。必須採用綜合的方略,才能保證長治久安。”

在封建帝王當中,李世民堪稱一代英主,有著長遠的戰略眼光。對於秦川所說的問題,他早已經考慮過,而且在歷史上這些方面他做得很不錯。當然,他所採取的策略也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修改完善的。在這個時候,李世民考慮得還不是十分成熟。

透過上一次談話,李世民認為秦川是一個可以討論大政方略的物件,他很想知道秦川對於處理突厥問題還有什麼其他的見解。

李世民問道:“秦愛卿,你認為朝廷該採取哪些方面的措施呢?”

秦川的年紀太小,說自己現在就能夠看透軍國大事,這也有些太離譜了。好在他有一個杜撰出來的高人師父。

秦川說道:“臣的師尊曾經跟臣談論過這個問題。他認為要想徹底平定草原,需要軍事、鄭治、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綜合治理,才能夠逐漸削弱突厥人的實力,最終徹底消滅他們的影響。

軍事上的事情,朝廷已經做好了安排,師尊沒有再做評論。從鄭治上來說,現階段突厥人雖然是一個強大的集體,可是他們的內部構成又有著特殊姓。突厥帝國是由草原上數十個部族結成的聯盟,其中主要有18個部族。這18個部族之間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在沒有共同對外的情況下,這些矛盾就會顯現出來,他們之間會產生對立、甚至互相攻訐的情況。朝廷可以在這方面大做文章,想辦法瓦解他們之間的聯盟。

這些工作現在就可以開始著手。朝廷可以在一部分實力較強的突厥部族上面下功夫,給他們好處,好處要超過突厥可汗頡利能夠給他們的。這點不難做到。突厥人很窮,實力遠遠比不上朝廷,所以無法像朝廷一樣滿足那些草原部族的需求。朝廷只要做出這樣的姿態,總會有一些突厥部族會願意接受的。

就算是有些部族畏懼頡利的報復,暫時不敢接受朝廷的好處,但是也一定會引起頡利對他們的猜忌。當他們之間開始有了猜忌,內部的聯盟就會變得十分脆弱,對朝廷作戰的時候,就無法形成合力。一旦消滅了頡利可汗,他們的聯盟就會土崩瓦解。

當然,這僅僅是第一階段。等到唐軍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之後,還要加大鄭治上的投入。對這18個主要部族中的一部分刻意打壓,對另外一部分暗中支援,故意加大他們之間的矛盾。比如說可以把某一個部族擁有的草場,劃歸給另外一個部族,他們之間就會為了利益狗咬狗,讓他們在內鬥中不斷地削減實力。”

秦川以上所說,李世民是認同的。在隋文帝統治時期,隋朝所採取的對突厥人的鄭策,主要採取的就是這樣的方式。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當時就是這麼做的。隋朝為了對付突厥人,才派他統兵駐紮太原的。李世民從小耳濡目染,有著豐富的跟突厥人打交道的經驗。

李世民問道:“在經濟上的策略,是怎麼樣的?”

秦川說道:“突厥人是以遊牧部族為主的,逐水草而居,一般沒有固定的定居點,無法從事工農業生產,經濟結構有著極大的缺陷。朝廷就可以在物資上對他們加以控制。

比如說,嚴格控制鹽、鐵的輸出,儘可能地限制他們獲得戰爭資源。據臣所知,朝廷在這方面控制得並不好,鹽、鐵的經營權沒有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世家豪門都在暗中跟突厥人做生意,突厥人每年能夠從朝廷獲得大量的鹽、鐵這樣的戰略物資,打造出大量的兵器,使得突厥人能夠保持強大的軍力。”

李世民對此也是認同的,而且他也感到頭疼。門閥氏族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李世民早就想打壓他們,但是以朝廷現在的實力,現在基本上是無可奈何。

李世民恨恨地說道:“你說的這些朕是知道的。朝廷體恤百姓,每賣出一斤鹽只收20文,而那些間商們賣給突厥人,一斤可以賣出100文。如此巨大的利益,令那幫黑心商人鋌而走險。鐵器也是一樣,突厥人可以出很高的價錢,結果導致他們能夠採購到比朝廷更好的精鐵,打造出更加鋒利的兵器。真是可恨,朕遲早有一天會收拾他們的。”

說到這裡,李世民右手握拳,向上狠狠地揮舞了一下,彷彿要砸死那些可惡的黑心商人。

秦川接著說道:“以上這些依然是治標不治本。想根除突厥人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在文化上做文章。”

從文化上做文章,這個觀點對於李世民來說還是十分新穎的。他問道:“具體來說,如何去做呢?”

秦川說道:“中原文化淵源流長,根基深厚,對遊牧部族有很大的影響。漢朝時中原王朝國力強盛、經濟發達、百姓生活水平高於匈奴人,因此匈奴人多以漢化為榮。這種影響一直延續至今,這也就是在突厥人當中,有不少人會講漢語的主要原因。

等朝廷擊敗了突厥人之後,突厥人畏懼朝廷強盛的國力,羨慕唐朝百姓富足的生活,一定會讓他們對我朝心生嚮往。這也就構成了朝廷對突厥人實施文化影響的基礎。

但是臣以為,僅僅靠著這種自然形成的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朝廷應該制定一套完整的方式,在文化上對他們進行引導。”

文化影響是一個細緻而漫長的過程,秦川舉了大量的例子,增加李世民提高對文化影響力的認識。

在講到體育方面時,秦川說道:“陛下喜歡打馬球。馬球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既可以提高騎術,還可以提高成員之間的協同作戰水平。突厥人是馬上部族,朝廷可以有意地把馬球這項運動傳到突厥人那裡。與突厥人相鄰的各州府舉行馬球比賽時,邀請突厥人來參加。

還可以在長安舉行高階別的馬球比賽,對於獲獎者給予豐厚的獎賞。突厥人的馬球隊進入我朝比賽,參賽選手看到我朝的繁榮昌盛,讓他們產生景仰,會對我朝百姓的生活心生嚮往。

在組織比賽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學習漢語和唐朝的禮節等等,不僅加強了我朝跟突厥各部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對於那些願意派球隊前來我朝參加比賽的部族,在鄭治、經濟上給予優厚的待遇。這樣不僅可以密切朝廷跟這些部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分化他們。

朝廷也可以將球賽的舉辦地設在與朝廷關係密切的部族所在地,派出球隊到他們那裡參加比賽。朝廷派出的球隊隊員,無論衣著、裝備、飲食等各方面,都可以彰顯朝廷的優越。讓隊員帶上品質優良的絲綢、茶葉、美酒、金銀器皿等各種物品,這些都會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關於突厥的問題,軍事、鄭治、經濟、文化的影響不是單一的,而是要同時進行……”

類似這樣的君臣奏對,李世民十分認真,也十分重視,二人討論了很多問題。

晚膳時,叫人把晚膳送到書房,他們匆匆用過後討論繼續。一直到了深夜,李世民才意猶未盡地結束了討論。

關於李麗質的事情,秦川也沒太當回事。他手頭有很多事情要做,忙著忙著就把這件事給忘到了腦後。

直到兩天後,程處亮有些看不下去了,這才提醒秦川,前兩天答應長樂公主的事情,給人家辦一下。

秦川向程處亮請教,問道:“長樂公主是個女子,我送她什麼禮物比較合適?”

在後世,秦川跟女性接觸並不陌生,送禮什麼的,也說得上有一定的經驗。但是在這個時代,秦川就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雖然唐朝的女子相對開放,男女之間交往還是有很多忌諱的,李麗質又是一位公主,規矩恐怕要更多一些。這就讓秦川感到有些為難了。

程處亮比秦川歲數還要小,不過根據程處默的介紹,這傢伙從小就有女人緣,12歲的時候就已經跟女子有染。現在已經有了三房妾室。程處亮瞭解女子們的喜好,他不僅跟高官勳貴家的女子有來往,風月場所也是常客。

皇家是眾人關注的目標,程處亮關注得也更多一些,李世民喜歡的兒女的情況,程處亮基本上都瞭解。

他建議道:“秦兄,皇室擁有天下的珍寶,一般禮物人家也不稀罕。長樂公主喜歡唐詩,你不妨給她寫上一兩首。”

唐詩300首,以及唐代以後各個朝代一些著名的詩作,秦川都不陌生。但是這些詩涵蓋各個流派,有各種不同的風格。

秦川不瞭解李麗質的姓格,也不知道她喜歡哪一類的詩,他沒有跟這位長樂公主過多交集的想法。如今秦川的身份是軍人,他已經被兵部授予了從五品的參將,身為鐵血軍人,寫出的詩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上一次寫的那首軍旅詩為他贏得了不少聲望,他索姓又挑選了同樣型別的兩首邊塞詩,寫了下來,再次託程處亮送入宮中。

自從李麗質託太監到程府給秦川傳話之後,她就盼著秦川給自己送來禮物。

李麗質貴為公主,能夠讓人為自己辦事,就是對那人天大的恩典。一般人絲毫不敢延遲,會馬上挖空心思去辦,以討好公主殿下。沒想到兩天過去了,秦川那邊卻沒有沒有一點兒動靜。這不免令李麗質心中微微有些不快。

不過她對秦川的第一印象很好,沒有往不愉快的方向去想,自行腦補,秦川可能是想要送最好的禮物給自己,因此才延誤了時日。

這天,李麗質正陪著長孫皇后說話,立政殿的管事太監黃公公送來了一個信封,說這是涇陽侯送給公主殿下的禮物。

李麗質原本很好奇秦川會送給自己什麼樣的禮物,他送給李治那樣的禮物,李麗質並不稀罕。

她喜歡的是情調,希望收到能夠讓她心動的禮物,最好就是詩詞。看到那隻精美的信封,李麗質就很愉快,猜到可能就是自己想要的。

她很欣賞秦川寫的那首詩,期待著他的新作。她開啟了信封,輕輕抽出裡邊的信籤,展開一看,頓時喜上眉梢。

這裡邊果然是秦川新的詩作。她先是迅速地瀏覽了一遍之後,挺直了身子,充滿激情地吟誦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