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高力士離去之後,楊貴妃這才出聲替安祿山說話。

“三郎,祿兒如今被賊人襲殺,險些身死。三郎你可是要為祿兒做主。”

李隆基聽到楊貴妃說話,於是又再次走到她的身邊,然後將楊貴妃輕輕摟入懷中說道。

“玉奴放心,朕定為他做主。”

等到高力士離去之後,原本離去宦官宮女們都是紛紛進來,然後李隆基與楊貴妃卻又是在溫池之中嬉戲了。

而另一邊,安祿山被刺殺的訊息其實已經開始傳播出去了。

對於那些大人物而言,這些事情其實他們想要打聽很是輕鬆的。

皇宮對於其他人而言可能是神秘的,是密不透風的,可是對他們而言卻到處都是漏洞。

他們若是想要打探到訊息,簡直都是輕而易舉。

只是,當聽到安祿山被刺殺的訊息傳來,每一個人的心情卻是不一樣的。

此時的相國府中。

李林甫得到了安祿山被刺殺的訊息之時,他頓時跳了起來,整個人都是又驚又怒的狀態。

“是何人想要害我?”

李林甫怎麼會想不到其中的關鍵呢?

整個大唐有能力,有勢力可以做到如此地步的人不過五指之數。

而他李林甫就是其中嫌疑最大的那個!

因為只要安祿山死了,那麼就沒有人可以威脅到他的相位了。

李林甫的心中開始思索起來,思緒在不斷的變換。

是什麼人所為?

這是想要挑起安祿山與他之間的仇恨,讓他們反目成仇?

......

李林甫沉思,越加的覺得自己的猜測很有道理。

謀劃此次襲擊的人就是想要讓安祿山懷疑是自己所為,然後讓他與自己反目成仇。

想到了這裡,李林甫的眼神散發出了危險的光芒。

好好好!

不管幕後之人是誰,他都不會讓那人得逞的。

李林甫的眼神之中突然散發出精芒,然後朝著門外喊道。

“來人!”

隨即,外面便走進來一人,正是李林甫的心腹。

“相公!”

李林甫對著來人吩咐道:“你且去戶部與兵部,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將糧草錢糧與器械調往河北,糧草多轉運一些。”

來人聞言領命道:“唯!相公。”

說完,來人便準備離去。

這個時候李林甫突然又叫住了他:“等等。”

這人聞言,又是回來,然後問道。

“相公,可是還有什麼吩咐?”

李林甫想了想,然後再次開口說道。

“你且遣人去告訴安節帥,本相與他乃是多年的好友。他若是需要什麼幫助,可以告知本相。”

李林甫的心腹聞言,有些訝異的看向李林甫,然後隨即快速的低頭回道。

“是,相公!”

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李林甫向安祿山示弱的,要知道從前從來都只有安祿山向李林甫示好的。

李林甫見到心腹知曉了,於是揮手讓他離去。

等到心腹走後,李林甫才喃喃道。

“呵呵,本相的位置可不是那麼好坐的。”

......

而此時,楊國忠的府邸之中。

楊國忠同樣是得到了安祿山被刺殺的訊息,當他聽聞安祿山險些身死的時候,整個人都是驚駭不已。

安祿山如今可是他的“摯友啊”,而且安祿山待他極好,不像其餘人那般雖然尊敬他。

但是那都是因為他有一個當貴妃的妹妹,如果不是因為聖人的寵愛,別人根本看不上他這蜀地而來的混混。

但即使這樣,其實那些人對於楊國忠還是打骨子裡看不起的,就好像是看著一個暴發戶一般看著楊國忠。

而安祿山就不一樣了,在與他相處的過程中,楊國忠很是開心。

因為,安祿山身份雖然比他高,但是並沒有瞧不起他,反而跟他稱兄道弟。

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安祿山與他之間還有交易呢。

若是安祿山死掉了,那貴妃未來的孩子怎麼辦?

不過還好,一切都只是虛驚一場,安祿山並沒有出事。

楊國忠此時在朝堂上不斷的與李林甫作對,並且收攏了一堆人在他的麾下。

其中吉溫與張千河因為某種原因,已經是開始被李林甫排擠,從而逐漸往楊國忠這邊靠攏。

這也導致瞭如今楊國忠的勢力相較於歷史上的勢力更加的龐大,但是依舊是不如李林甫的。

如果不是忌憚楊國忠身後的李隆基,楊國忠早就被李林甫幹趴下去了。

楊國忠看著前來稟報的宦官,然後問道。

“聖人那邊怎麼說?”

宦官面對著楊國忠自然是沒有那種傲氣的,這宦官面對著楊國忠的詢問,小心的回道。

“奴婢所知,聖人對此很是震怒,要為安大夫做主。”

楊國忠聞言心中安定,然後對著宦官說道。

“既如此,你且回去吧。”

宦官聞言,躬身便徑直離開了楊國忠的府邸。

他是貴妃身邊的貼身太監,因此才來向楊國忠稟報訊息。

......

此時在長安中的康氏聽聞了安祿山被刺殺的訊息,心中驚懼,險些暈倒。

好在後面得知安祿山並無大礙之後,康氏才心有餘悸的放下心來。

而安祿山的訊息在長安城中卻是突然傳播開了,這使得一眾士子們聞言都是驚怒。

他們聚集在一起討論起來,都說是朝中的奸賊想要除掉安節帥。

這便是名聲好轉的好處了,若是在以前,安祿山遇到刺殺,他們肯定是彈冠相慶,恨不得安祿山就死在刺殺之中。

而如今,在李隆基的助攻下,各州郡都宣傳著安祿山的詩詞。

各地的學子們雖然說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安祿山是好人,但是顯然認為是忠臣的人佔據了大多數,成為了一眾學子們的主流。

這些學子們為安祿山被刺殺很是憤懣,甚至寫詩表達自己的不滿。

不過當聽聞安祿山並無大礙之後,他們都是慶幸起來。

都說安祿山吉人自有天佑,那些賊人顯然是不會得逞的。

並且除此之外,他們誇讚皇帝李隆基知人善用,能夠重用安節帥這等有能力的忠臣。

於是乎,諸多的學子們都開始稱讚李隆基乃是當世的聖王,大唐在他的統治下才能夠達到如此的地步。

這些言論被李隆基聽到後,使得李隆基很是喜悅,於是下令朝廷開恩科,錄用有才能的子弟。

甚至因為安祿山的原因,連河北計程車子都有幾位被錄用。

這使得河北的學子們對於安祿山更加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