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聲音來自一位率先拿到經書的古文經學派士人。

他的雙眼圓睜,彷彿是看到了什麼難以置信的事物。

他的手指輕輕顫抖著,指向那本他手上的經書。

“怎麼了?守墨兄。”後方的一位還沒拿到的經書計程車人拍了拍守墨的肩膀,忍不住問道。

可此時的守墨卻像一個死人一般,沒有給到後方計程車人任何應有的回應。

“這、這是......”他喃喃自語道,卻似乎無法找到合適的詞彙來形容他眼前的這一幕。

他的喉嚨裡像是被什麼卡住了一般,眼神在經書的字裡行間遊走,每一次停留都像是在確認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實。

緊接而來的便是嘩嘩的翻書聲。

“這怎麼可能?”守墨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聲音,雖然微弱,但卻充滿了無法掩飾的驚愕。

他的目光再次掃過經書,試圖從中找到一些能夠解釋這一切的線索。然而,他所看到的只是更加深了他的震驚和不解。

這一幕,就像是一個平靜的湖面突然被一塊巨石砸中,掀起了滔天的波瀾。

這位古文經學派士人的震驚,也如同這波瀾一般,迅速在周圍的人群中蔓延開來。

數不清的情景再次上演。

一時之間,場內只剩下眾人倒吸一口涼氣的細微聲響,以及書籍被翻閱時發出的嘩嘩聲。

也不知過了多久,那位表字守墨計程車人,作為第一個拿到經書的人,終於緩緩將視線從書中移開。

他目光轉向臺上含笑而坐的袁紹,心中湧起難以言喻的激動。站起身,他的聲音因顫抖而顯得有些不穩,問道:“袁君,難道...這就是...當年...孔安國遺失的《尚書》原本...?”

此刻,他對手中的那本經書,不僅僅是之前的好奇與探究,更多了幾分深深的敬畏之心。

而全場計程車人,在聽到這句他們此時最想得知的問題後,也紛紛抬起頭,目光死死盯著袁紹,甚至有的人連大氣都不敢喘,生怕聽錯袁紹接下來的回答。

袁紹微微一笑,目光掃過全場,緩緩開口,“不錯,我認為這正是當年孔安國所遺失的《尚書》原本。歷經數百年風雨,它終於重見天日,迴歸到我們士人的手中。”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士人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驚歎不已,有的則熱淚盈眶。

而那位提問的守墨士人更是激動得雙手緊握,十指因為用力而泛白,指甲嵌入肉而不自知。

當年藏於孔氏老宅牆壁中的古書初經於孔氏後人、大儒孔安國之手,孔安國親自為其作注。

只是這批經書的一部分,在西漢末年戰亂而遺失,以至於世人只知道有這些東西,而從未見過。

而沒想到,今天竟然...會在這場文會中出現。

也難怪在場眾人有如此反應了。

但是,袁紹的話還沒有結束。

只見他敲了敲鑼,話鋒一轉,繼續言道,“此事體大,袁某自愧學識淺薄,雖心存其真,然難以獨辨真偽。值此天下英才畢集之良機,特邀諸士共鑑,同辨其真偽。”

這句話大概意思就是,這本書雖然是我袁紹發現的,但我能力不足,雖然打心底裡希望他是真的,但以防萬一,還是趁著這個天下英才匯聚的機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起共同判斷他的真偽。

這句話極具語言的藝術,具有袁紹的風格,主打一個不粘鍋。

如果你們說是假的,那就是我袁紹學藝不精,過於希望先賢的經學能夠重見天日而鬧了誤會。

而袁家傳家之學是《易》,對《尚書》研究不深也不奇怪。

但如果你們說是真的,那我作為這本經書的發現者,得到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

反正,袁紹提前用話堵死了兩邊兒的路,已立於不敗之地。

而臺下原本對這本經書真偽有懷疑計程車人在聽到袁紹的這番話後,也紛紛露出釋然的表情。

事關重大,如果袁紹直接輕易斷言這本書的真偽,他們反而心存疑慮。

但既然袁紹這麼說了,將選擇權交給了他們,這本書的含金量自然也就上升了。

難道在場這麼多士人,以及他們背後計程車人,也辨別不了這本書的真偽嗎?

於是一時之間,庭院之內,“袁君大善”之類的誇讚聲不絕如縷。

畢竟,在這個敝帚自珍的年代,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將如此珍貴的書籍當眾分享的。

況且,袁紹此時不僅僅是分享了一本書,更是像大家分享了一個足以青史留名的機會。

畢竟,尚書的“尚”通“上”,尚者,上也,上所為,下所書也。

作為五經之一的它任何華麗崇高的褒義詞作為他的字首也不為過。

而只要這本書是真的,在場有一個算一個,只要在這場“鑑定”大會上發過言的人,將會被牢牢記在史書上面。

後世的文人也許不記得某個皇帝的名諱,但只要尚書還在,儒家文化沒有根絕,任何學尚書的人,都會知道他們為尚書所做的貢獻。

文人在世,不就求一個青史留名嗎?

現在,袁紹不僅沒有獨吞這個機會,而是大大方方地將這個機會擺在了他們的面前。

更更更難得的是,袁紹還是一個今文經學派的人,甚至是今文經學派既得利益者最高的那批人。

為了經學的繁榮,他拋棄了今古文之學的偏見,這也更顯袁紹的心胸開闊,有古之聖賢之風。

而袁紹之前的驚天言論,也被眾人所理解。

怪不得袁紹會如此評價國淵,原來是為了這本經書的出場做鋪墊了。

別說剛剛站在袁紹面前的是國淵,就是國淵的老師、天下聞名的鄭玄站在這裡,被袁紹罵了,他也得笑呵呵地站在一旁,翻閱著袁紹帶來的經書,邊看邊誇袁紹罵得好。

在場所有計程車人難得和前陣子的宦官左豐達成一致的意見:

袁君,真是個好人啊!

只是...這本經書真的是孔安國當年留下來的原本嗎?

(PS:新書求追讀,求免費的推薦票,今夜在這裡拜謝大家!)